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5042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docx

专升本考试备考广东语文模拟试题1

2021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在下列哪个时期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2.“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语出(  )

A.《论语》  B.《史记》  C.《过秦论》  D.《谏逐客书》

3.《礼记》又称(   )

A.《周礼》   B.《仪礼》  C.《小戴礼记》  D.《大戴礼记》

4.《楚辞·哀郢》中的“乱”意为(  )

A.乐曲开篇    B.篇末结语  C.随便说说 D.心情烦乱

5.因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由绮艳转为苍劲沉郁,有“文章老更成”之说的文学家是(  )

A.江淹  B.杜甫   C.庾信   D.徐陵

6.自号“醉翁”、六一居士的是(  )

A.李清照   B.苏轼   C.欧阳修   D.秦观

7.《召公谏厉王弭谤》“瞍赋,矇诵”句中,“瞍”“矇”是指(  )

A.哑巴  B.聋人  C.乐师  D.盲人

8.被清代李兆洛尊为“骈体之祖”的文章是( )

A.《哀江南赋序》  B.《过秦论》(上)

C.《谏逐客书》  D.《赤壁赋》

9.《诗经》中的“风”按照地域分为十五国风,《蒹葭》所属的是(   )

A.卫风  B.郑风 C.王风   D.秦风

10.从编排特点来看,《左传》是(   )

A.编年体史书    B.国别体史书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

11.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顶峰之作的是(  )

A.《搜神记》      B.《世说新语》

C.《梅花岭记》    D.《聊斋志异》

12.“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出自(  )

A.《与元九书》  B.《秦中吟》   

C.《新乐府》   D.《山谷集》

13.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影响,他所代表的文学流派是(  )

A.“新月”诗派     B.“现代”诗派

C.“七月”诗派     D.“九叶”诗派

14.1917年回国,宣扬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化运动的北京大学教授是(  )

A.胡适  B.鲁迅  C.周作人  D.钱钟书

15.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独特风格是(  )

A.夸张、渲染   B.悲剧色彩

C.幽默、诙谐   D.含泪的微笑

 

 

二、古文翻译题(本题共9小题。

解释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句子翻译每小题2分,共13分)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5分)

1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7.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8.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19.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20.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憟。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21.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22.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23.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任选6题,多选只按前6题计分,每空1分,共6分)

25.忧劳可以兴国,                   。

《五代史伶官传序》

26.鸟飞返故乡兮,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哀郢》)

27.将军一去,                  。

(庾信《哀江南赋序》)

28.渔阳鼙鼓动地来,                 。

(白居易《长恨歌》)

29.                      ,便胜却人间无数。

《鹊桥仙·纤云弄巧》

30.                  ,曾是惊鸿照影来。

(陆游《沈园二首》)

31.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始得西山宴游记》

32.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四、阅读题(本题共3题,共26分)

3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读 树

李国文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

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

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

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处。

  所有的人,尤其有了一点名气的人,都会要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

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

而树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

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

  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古树与老人,相同之处,都有一份难得的历史感;不同之处,古树无言,老人要份;古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苦日无多的老人,却总爱跟世界较劲。

这就是树和人的差别所在,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人拔得天高,也是不会死的;有的人,初老尚好,犹知收敛,更老以后,灵性消失,感觉迟钝,精力不逮,思想麻木,便要做出不拔高不行,拔不高也不行的令人不敢恭维的尴尬事。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

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

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

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

树和树相处,天空很高,大家一齐向上生长,人和人相处,地盘有限,难免就要磕磕碰碰。

因此,读树以后,再来读人的话,就会懂得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

  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往事已矣,过去的那些灰暗的记忆,也就让其渐渐淡忘,渐渐消逝。

  如今来到这座太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

  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

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

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

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那些懊丧,那些悔恨,那些苦痛,那些沉沦,就让它留在树木的年轮里,随风而去吧!

(1)文章开篇说“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但更像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分)

 

(2)作者所“读”到的“树”与“人”的有哪些不同点,写这些不同点有何用意?

(3分)

 

(3)文章说“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这些道理有哪些,作者认为读懂这些道理有何意义?

(4分)

  

 

 

3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

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

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

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

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

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

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

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

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

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

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

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

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

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

人愚也,则愚矣!

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

故今之贤也少。

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

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

噫!

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

予知其令,令曰:

“丁君之佐我。

”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

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

于令也,得人矣。

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

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  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丁琰没有恳求作者撰文推荐,作者为什么自愿举荐丁琰?

(3分)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4分)

 

 

 

 

35.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

(6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2分)

 

 

 

 

(2)“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2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2分)

 

 

 

 

五、作文(本题40分)

3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2020年1月,全国人民都在期待新年到来之际,新型冠状病毒犹如恶魔,在倏忽之间席卷全国,吞噬无数人的生命。

1月23日,武汉封城,这突如其来的巨变让人措手不及。

第二天,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一级响应,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

凭着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大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针对以上材料,请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字数不少于800。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C   2.B  3.C  4.B  5.C

6.C  7.D  8.C  9.D   10.A

11.D  12.A  13.B  14.A  15.D

 

二、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9小题。

解释加点的字,每小题1分,句子翻译每小题2分,共13分)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5分)

16.衡量     17.送  18.炊  19.消弭,消除  20.戮,刑辱的意思

(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21.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22.因此,治水的人应该疏通河道,使水畅流无阻;治理百姓的人应该引导他们,使他们畅所欲言。

23.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

24.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只有乐工(是所溺的成分)吗?

于是作《伶官传》。

 

 

三、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8小题,任选6题,多选只按前6题计分,每空1分,共6分)

25.逸豫可以亡身            26.狐死必首丘

27.大树飘零                28.惊破霓裳羽衣曲

29.金风玉露一相逢          30.伤心桥下春波绿

31.而不知其所穷             32.渺沧海之一粟

错字、漏字、多字均不给分。

 

四、阅读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33.

(1)(3分)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

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

其作用是建立人和树的联系,引起下文。

(2)(3分)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树的性格是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而人的性格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

树之所有正是人之所缺,借以批评人的弱点。

(3)(4分)读出的道理:

①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

②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③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读树的意义: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

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34.

(1).(3分)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 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答案]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3分)作者认为丁琰很有才干,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称赏丁琰的政绩可见,举荐他对于县令来说,是得到好的人才,因此,虽然他没有撰文要求举荐,但是作者非常欣赏他,故乐于举荐。

(3)(3分)本文的主旨:

①这篇赠序主要指出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结尾以丁琰为例,为社会树立榜样。

②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③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赏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参考译文】

太守、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离得最近又特别重要。

这是不言而喻的了。

我曾经评价当今的太守和县令,存在着千里连成一个州郡却没有一个贤良太守的现象,也存在着百里形成一个县却没有一个贤良县令的现象。

致使天子和大臣时常忧虑这种现象,于是委派奉守制度法令的人,去加强对太守和县令的考核与监察,用来约束惩治他们(不贤官吏)。

各个郡守县令有的被降职,有的被罢免,一个接一个地被外放。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下达诏书,选定朝臣,让他们分别荐举自己所了解的人才去担任太守或县令。

每回举荐都有名有姓,叫到跟前来考察,推究考察才干品行(才质行为)确能胜任的人,也一直没有见到过。

举荐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凭借我所看到和听到的情况,暗暗估计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也一直没有见到过。

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之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且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别广博的人请教。

从他那里询问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可也一直没有见到过。

这难道真是天下人原本就可以欺骗,还是上天压根就没在当今降生下人才来呢?

假使天下大臣担心天下的弊病,于是就多次更改法令来防备这种弊端。

法律条文一天天地愈加周密,然而弊端一天天愈加繁多。

难道今天离开古代时日已远,治理天下最终没有方法吗?

古人有学校,有师友的交往,有相关部门的考评,因而奖励惩罚从乡里开始,被天下人留意,施教详尽到这样(细致)。

士人有圣人的学说,那么都能推行圣人的教化;有可教之人,那么都能成为人才而且是良材,所以古代的贤人多。

贤人多,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的人选都适宜,难道仅仅是(掌管)千里、百里(政务)的长官吗?

他们为官施政难道不是既遵守法律并且处事严明,他们招致天下的人才,难道不多吗?

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得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如今,学校、师友、赏罚的方法不是传承古代,士人有圣人之道,想推广(圣人之道)并且想施教于乡里和天下,那么就无路了。

人愚笨,就(更)愚笨了!

可以通过教育使他贤能,最终由谁来教他呢?

所以如今的贤人也少了。

贤人少,那么从公卿大夫(这样的大官)到管理牛羊仓廪(这些杂务)的小官的人选经常不足,难道仅仅是太守县令(人选不足)吗?

因此对(人才)的索求没有不到的(地方),那法律一天天地愈加细密,然而不足以作为治理(天下)的原因,推究源头都是出于这吧。

唉!

为什么(情况)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苏州人丁琰治理南城,南城的政事安定。

我了解南城的县令,县令说:

“丁君辅佐我(才这样太平)。

”(我)又了解南城的人,没有不乐意称道丁琰的。

现在(丁琰)到淮阴做县令,是居于上位的人知道丁琰的才能而推荐举用他。

对于县令(而言),是得到人才了。

让丁君像以往那样推广这颗爱民勤政的心,能在这里(南城)受到信任,难道能不在那里受到信任吗?

索求我写文章的人很多,(我)推拒不想给他们写。

唯独丁琰去赴官登程,没有求我写文章,但是我乐于写出自己曾经的观点来送给他,以此表示我推重丁君,并且以此勉励他,勉励天下所有做官的人。

 

35.

(1)(2分)[答案]轻微、新鲜、清爽等。

 

(2)(2分)[答案]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词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2分)[答案]示例: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五、作文

36.评分标准:

(1)观点明确、立意切合原材料;内容丰富、叙事清楚或说理有力;语言通畅、生动;结构合理、线索明晰。

(40—32分)

(2)观点基本明确、立意基本切合原材料;内容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机构基本合理。

(31—24分)

(3)观点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完整;语言不太通顺;结构不够合理。

(23—0分)

(4)缺少标题扣2分;总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错3个字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