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849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高三一月份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绝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

2018年1月4日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中学2018年高三一月份月考

高三文综历史

命题教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市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

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B.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

3.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

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  )

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

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

D.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

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

”“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

C.白由主义D.凯恩斯主义

5.“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6.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形成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7.下图是一幅“赫鲁晓夫在窥探西欧共同市场”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讽刺了苏联面对西欧共同市场的矛盾心态

②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社会的分裂

③窥探的原因是希望加入欧洲一体化发展模式

④窥探的结果是纠正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③

8.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

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民族矛盾逐渐缓和D.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9.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10.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11.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

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2.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

13.(25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由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

”……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

材料二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三……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

——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

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

(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

 

14(12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每个时代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1894—1911年,我国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

其中帝国主义直接修建经营的约占41%;帝国主义通过贷款控制的约占39%;国有铁路仅占20%左右。

列强按照各自的需要设计和修建铁路,标准不一,造成了中国铁路的混乱和落后局面。

1912年,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把各省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列强夺得的路权达13000多公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执政以后,以官僚买办资本与帝国主义“合资”的方式修建铁路,共修建铁路约150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铁路。

到1978年,铁路营业里程达49940公里,全国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1982年,我国政府指出“铁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到198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52119公里。

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铁路在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里虽然率埃及人民抵御了英、法殖民主义侵略,但是也经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

他审时度势,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材料二 阿里发展工业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因此工厂的产品大多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带来任何利润,从而使工厂得不到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而厂长大多是一些现役或退役军官,对组织生产一窍不通,对贪污和剥削工人却颇为在行。

此外,外国商人利用埃及人不懂技术,将一些老式的、使用过的,或完全报废的机器高价卖给埃及政府。

这一切造成工厂产量下降,亏损巨大,难以维持下去。

材料三 为了逃避服兵役,许多埃及妇女在生下孩子不久,便含着泪水悄悄地把孩子的眼睛弄瞎或截断他的四肢,使之终生残废;一些成年男子则被迫伤害自己的躯体。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阿里怎样的改革思想?

他又是怎样实践的?

(2)据材料二、三分析阿里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6.【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掠夺殖民地是近代战争的主要起因,战争被视为国家的正当权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这些战争的继续,……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仍然沿用近代争夺殖民地的方式,企图用战争达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虽然英、法等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可是战争给自身带来的打击和损失巨大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

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制造所谓的“邻国的威胁”,把本国打扮成“受害者”,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已经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和殖民地较少的日本难以摆脱经济危机,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的外交政策,走上了法西斯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分析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并概括“一战”的特点。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17、【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19世纪中期革命斗争形势的论述。

材料一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

历史指出:

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形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

自1848年以来,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而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和最近在俄罗斯,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任务是世界市场的建立——至少大体是如此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生产的确立。

世界既然是圆的,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移殖实施,中国和日本开发以后,这个行程已经完成。

对于我们,目前的重大问题是这样的:

在欧陆,革命是迫在眉睫了,一开头将采取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但是,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既然是在更广大的地区继续向上发展,这种革命是否不可避免地将在一小地区内被粉碎呢?

——1858年10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恩格斯所说“错误的”“想法”指什么?

为什么说这种“想法”在当时是“错误的”,并依据材料推断恩格斯写这篇文章的时代。

(2)材料二中,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在欧陆“迫在眉睫”的根据是什么?

这与恩格斯的论述有无矛盾?

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材料题干所给的信息是游行示威的权利开始于何时,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还处于君主专制统治时期,人民没有言论自由,故A项错误;维新运动时期,虽然变法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人民游行示威的权利还是受到官府的限制,故B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国民有言论、集会、出版和结社等自由”,这是中国对游行示威以法律的形式的最早公布,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属于反对封建文化运动,不涉及合法游行示威内容,不符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图一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图二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图三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种制度都围绕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故A项正确;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维护祖国统一涉及台湾问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材料只是比较中俄关系与中苏关系,而没有将中美关系与中俄关系比较,故A项错误;从历史常识来说,我们要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