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导游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95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东导游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东导游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东导游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东导游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东导游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东导游词.docx

《浙东导游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东导游词.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东导游词.docx

浙东导游词

义乌

义乌与世界上206个国家和地区做着买卖,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所有商品共50万种,在这里可以买到30余万种,海关每天出口的标准集装箱突破1000个……2004年市场成交额266.9亿元,没有列入统计范围的至少100个亿。

这里是永不落幕的“广交会”,每个义乌人都是一本商业教科书。

站在义乌街头,满眼高档轿车,别克本田最起码,奔驰宝马不算啥,难得一见桑塔纳。

义乌市慈善总会成立,从2005年7月下旬至2005年9月底,短短的两个月时间从民间筹得资金1.14亿元。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说,在全国县级市范围内能够筹集到亿元资金的不超过5个。

义乌参与慈善捐款的不仅是一些大中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单位职工、学校学生都能够拿出钱来,说明义乌市民手中的可支配资金越来越多。

在义乌买东西便宜到吓死你,近半年来,笔者替在澳洲做生意的一位亲戚办货,去了7次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

在上海七铺路10元买3双的白色棉运动袜,那里卖7角;100支装的双头棉花签在上海家乐福大卖场卖1.2元,那里卖0.19元;牙刷,最新保健型、窄头、牙刷毛带波浪形的,100支外配一个很好看的塑料手提包,15元;护疮膏、拜迪牌和邦迪牌的形状一样,马路上有巨幅广告,100片一盒,2.7元。

一个在上海要卖到100多元的洋娃娃,在这里只卖20元!

十几元的玩具手枪这里只要3元!

至于各种女孩子喜欢的漂亮饰品和工艺品,50元可以买一大堆。

卖100根牙签只赚1分钱,一个姓王的商贩每天批发牙签10吨,按100根赚1分钱计算,他每天销售约1亿根牙签,稳稳当当进账1万元。

有个摊位卖得是缝衣针,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一应俱全,平均1分钱2枚,这个小商贩一年卖针也能挣到80万元。

小小的牙签为何能有这么多的利润?

这就是义乌商人的精明所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价抢占市场。

小商品周转快,销售量迅速变大,使义乌成为某个小商品的全国集散中心。

这样的“中心”越多,义乌也就慢慢成为全国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在义乌,靠做这样只赚1分钱生意起家的老板不计其数,人称“蚂蚁商人”。

“蚂蚁商人”赚钱的秘诀是:

家家自己开工厂,把成本拉到最低,每件商品只赚一分钱就卖!

他们算账:

一双袜子赚一分钱,一个普通摊位每个月要销出70万到80万双袜子,也就有7000元到8000元利润,一年下来将近10万元。

租10个摊位,就是100万!

义乌一家很大的服装集团在上海的超市里卖三四十元一条的西裤。

集团董事长解释:

“尽管超市西裤价格比较低,利润不大,但是3个月就结一次款,资金可以马上回笼。

去年我们在上海几个大超市做了1000多万元生意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城市赚到钱

一位商人在公路旁开了一家饭店,菜味鲜美但价格非常便宜,因此每桌饭菜约亏10多元,生意火爆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食客说这样的饭店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关门。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饭店不但能坚持下来,而且还增开了一家分店,生意越做越红火。

为什么?

原来这位商人在附近农村开办了养鸡场、养猪场、养鱼场,此外还种了几十亩蔬菜,但农产品经常滞销。

开了饭店后,农产品往饭店送,用农场的盈利填补了饭店的亏损。

在用几间民房改装的车间里,李老板有条不紊地安排着40多个工人生产时尚的无顶太阳帽。

这个开足马力的作坊,一天可以生产出20万个太阳帽,它们经过贸易商的中转后,全部挂进沃尔玛的卖场里。

李老板知道,自己这个看起来工序简单的太阳帽,一旦挂进“天天低价”的沃尔玛在欧美的超市里,身价将几倍甚至10倍以上飙升,但是李老板的定位却是一个帽子只赚一分钱,这就是他能跟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做成生意的关键。

金洲公司以每米11-12元人民币把布供应给香港的贸易公司,香港公司把布转到泰国一家服装厂委托加工,再把成衣(如衬衫)以3美元(约25元人民币)价格卖给沃尔玛,沃尔玛挂到美国商店售卖的价格一下子上涨到30美元(约合240多元人民币)甚至以上。

抱怨归抱怨,金洲公司始终没有放弃这个卷走其工厂30%产量的大客户,这间接的供货关系已经维持了8年。

说到底,是金洲公司依然还觉得有利可图,一年30万美元的利润对于一个百人小厂并非可有可无。

一个打火机的利润只有5厘、1分钱,真的能制造“暴利”吗?

当然能!

2004年,一家叫茂盛的小工厂的出口量达9000万支,利润为90万元。

5厘、一分钱打天下的首要原则就是抠成本,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成本来抠,而不是盲目地缩减工人、工序。

茂盛厂又是如何计算“微利创暴利”的这笔账呢?

主要一点是厂子所在的农村有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地租便宜、劳力集中。

人称义乌是一个“全民皆商”的城市,每一个人都在想着赚钱,小学的课本中专门加了一本《义乌的城乡贸易》。

更让人感慨的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城市赚到钱。

本地的、外地的,还有外国的,都在义乌寻找着他们自己的淘金梦想。

“这里的小商品为什么这么便宜?

”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好货不便宜。

许多初到义乌的人,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对此,义乌市委宣传部长陈秀仙说:

“价格是市场竞争取胜的有力手段,同一类同一质量的商品,在义乌要便宜50%甚至更多,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就是能够始终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保持着超低的市场价位。

”一件衬衫5分利,一双袜子几厘利,这样的生意恐怕搁在哪里也没人会放在眼里,但义乌人不但放在眼里,而且极为乐意接受这样的生意。

就是这起不起眼的交易,义乌每年不知要走出多少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四年前,我们曾为义乌小商品市场作过咨询,我带专家到义乌作过多次调研。

此后,我们与义乌一直保持联系,也多次到过义乌。

我对义乌的总结是,从买全国、卖全国,到既买全国也买本地,既卖全国,也卖全球。

义乌小商品市场(又称中国小商品城),以前所经营的商品主要是小商品,现在产品的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是无所不有;以前是伪劣产品的代名词,现在产品都是货真价实,不少是精品。

以前,义乌本身没有什么工业,所经营的产品都是来自温州、广东、福建等地,义乌只不过是一个大卖场。

后来,许多产品逐渐转向在本地生产。

义乌由一个纯中介性市场变成了产地市场。

现在,义乌市场所销售的产品,本地生产的占到40%.义乌市场年交易额约500亿元,本地生产的约200亿元。

也就是说,因为有市场,带动了本地的工业发展。

至今,义乌小商品市场每年出口交易额约300亿元人民币,且逐年大幅度增长。

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5000多名外商采购商品,有200多家外国公司常驻义乌将义乌的商品批发到本国销售。

义乌小商品市场已经成了地道的国际市场。

我甚至在考虑,有了义乌市场,还有没有必要年年办广交会。

因为义乌市场已经是天天开门的“广交会”。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之道有二:

其一,成功之道在于三低,即低成本、低税费、低价格。

所有到过义乌的人,都对义乌的东西感兴趣,主要是因为便宜,便宜得你不可想象。

过去,义乌商品价格低主要来自于大批量采购,大进大出;现在,既有大进大出,又有本地生产。

本地生产成为支持低成本的重要因素。

而税费低又来自政府对商家发财不眼红。

一个摊位,15年前的管理费是800元,现在商人发财了,年经营额上千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管理费还是800元。

我们常说雁过拔毛,全国各地的“雁”飞到义乌后,义乌的政府几乎不拔毛,因此,这些“雁”又可以远走高飞,飞到世界各地。

我国许多地方市场为什么垮掉,就是因为当地政府拔的毛太多,全国各地的“雁”飞到那里,毛都被拔光了,飞不动了,只好卖给当地老百姓,结果,批发市场成了零售市场,成了掏本地老百姓口袋的市场。

其二,成功之道在于商人。

去年,西部某市政府提出,要将该市建成西部的商贸中心。

该市的市长还带我参观了两个大市场,每个市场都投资七、八个亿,装修档次不低于五星级酒店。

见此状,我跟市长说,“市场不是建出来的,是跑出来的。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不是因为房子建得好,而是因为有一大批特别能吃苦、非常能干的商人。

正是这些商人将全国各地的货物集中到了义乌;也正是这些商人,将这些货卖到了全国各地,全球各地。

因此,市场建设的奥妙在于培养商人,保护商人。

义乌发展三部曲

浙江义乌有“世界最大的袜厂,国内最大的易拉罐生产企业、圆珠笔芯生产企业、清洁球生产企业坐落其间;占世界总量40%的电子钟表,占全国总量70%的饰品、40%的拉链、35%的袜子在这里生产,去年市场成交额248.3亿元,产品辐射200多个国家……”。

现在的义乌是建立在小商品大市场上的一座城市,这是义乌从一个县发展成一个市的本钱,也是一个令很多地方求之不得的本钱。

得钱不易,得赚钱的方法更不易。

若能得到赚钱的方法,加上苦干、巧干,得钱就是一件易事。

于是,探寻义乌的发展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又快又好?

为什么有的地方经济发展总是不尽人意?

如果谈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区城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很多人或许会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占据了太多的有利条件而不可学。

而如果说浙江义乌、温州的发展经验,人们也许就不能说他们也占据了很多有利条件而说不可学。

因此,来自义乌、温州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人们或许就会多一份天然的认同感,因为他们的经验来自乡土,来自于自己的发明创造,有别于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区城市,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领先于以前的所谓特大城市、大城市、特区城市了。

这一点,只要看看有些城市只是一味地向中央要特殊政策就可以知道了。

发明是最难的,因为它不曾有过。

在发明刚刚出来时,发明往往不被人接受,往往要等到它具有说服力时,人们才愿意接受。

而一个人要去学习别人的发明,还必须要放下身段才行,尽管它曾和我们一样的土气,甚至当时还不如我们呢。

学习相对于发明是比较容易的事,因为学习的发明已经存在,并已被人揭示出来。

然而要学习后能运用却又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象照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上那样自然而然,照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却不能的,因为这里有民情、县情、市情不同的问题,如义乌向温州学习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照搬,而是结合了自己的特点进行了再创造。

所以,因地制宜地改进前人的发明是要费一番脑筋的,也是要担一些风险的,但毕竟还是要比前人的发明容易得多。

这就是后来者容易居上的道理。

温州的发展经验已经概括在温州模式中,人们已经耳熟能详了。

义乌的发展经验却因温州模式的名气过大而被许多人忽略了,以为完全和温州一样,事实上是有差异的。

义乌的发展模式的确是温州模式的复制,“义乌当代发展史载明,义乌人起初向温州学习兴办民间市场的经验,并与自身历史悠久的‘糖换鸡毛’传统做法结合起来,办起了小商品批发市场。

”除了义乌人民知道温州模式的秘诀,义乌市政府有没有贡献?

有贡献,又有哪些贡献呢?

因为人们知道温州模式中温州市政府的“无为”做法,就往往会先入为主地产生义乌市政府在义乌市发展市场经济中也是“无为”做法的联想。

其实,来自义乌的经验表明,义乌有别于温州发展市场经济的地方恰好是政府的“有为”,而不是“无为”。

这就是义乌有温州可作参考的有利之处,也是义乌因地制宜加以改进的结果。

这也正是义乌发展市场经济经验于各地可资借鉴之处。

那么,远离大城市、工商业发达城市的地方城市究竟如何搞市场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城市如何搞市场经济?

地方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

来自浙江义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作出了初步的回答,那就是地方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即把市场经济的一般做法和民情、县情、市情充分地结合起来,不因小而不为,不因土怕人笑而不做,不因向人学习而可耻,从而形成了义乌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这一经验可以归纳为义乌市发展市场经济三部曲。

第一部曲:

政府主导建设、开放市场,激励人民搞市场经济。

1984年,“义乌县委却做出决定:

对外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

‘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市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发展由此而一发不可收拾。

”这正是政府顺应人民的要求,主导建设、开放市场,激励人民搞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真实写照。

二十年后的今天,人们读到这些很可能不以为然,因为这些都是常态,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不过中国很大,各地自然、人文差异很大,发展阶段差异很大,对于处于发展市场经济起步阶段的地方仍具有对号入座的意义;对处于已有一些发展的地方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对各地来说,重要的是要看到建设、开放市场起步时的艰难,要看到地方政府正面倡导的积极意义,要看到这背后是顺应民情、县情、市情、省情,要看到引导人民走一条正确、可行道路的艰难。

不然的话,经过二十年的马拉松下来,义乌为什么就脱颖而出了,而不是你所在的地方呢?

这至少进一步说明当时义乌县委(政府)知道对外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方向是正确的。

因为这是对人民有利的,是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第二部曲:

政府调控市场资源,确保了建设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

“义乌市场经济的象征——小商品市场的产权却始终牢牢掌握在政府控股的国有企业手中。

”“义乌小商品市场最佳摊位每5年使用权的实际含金量可高达100万元,而义乌市政府却有能力把价格定在5万元,有效控制了盲目的高价炒作,从而不使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市场活水被挡在过高的门槛之外。

”地方政府调控了市场资源,就可以大量引进外来的交易对象,就可较快、较稳地确保建设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

在这里,引进外来交易对象是关键,因为这样就引进了地缘关系,就可以快速建构商业社会存在的基础——地缘社会,从而有利于形成建立商业社会所需的契约社会,这对乡土社区迈进市场经济是最重要的一步,于是就可以比较快速地复制温州模式。

可惜,知道这一点的地方政府不多,知道这一点而又能做到的地方政府更不多,否则,义乌市场经济的象征——小商品市场就不可能这么快、这么容易地做到今天这种水平和规模,因为那样义乌就会面临更多的竞争者。

很多地方政府喜欢大工程、大项目、大机器、高科技,喜欢显眼、能让人记住的政绩工程,不喜欢小商品;喜欢大商场、超市、购物中心,不喜欢小商品市场。

一句话,喜欢能和世界接轨的东西,而不喜欢有点土气的东西。

结果却是发展程度与义乌的差距在与日俱增。

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第三部曲:

政府主导市场公平和公正,确保了做大市场。

“物流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主动脉’,当义乌小商品交易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义乌市委、市政府及时地将各大联合托运物流场站收归政府管理:

经营的是个体私营业主,但场站设施的产权很清晰——政府所有,从而防止了不少地方发生的经营者为‘抢码头、占地盘’而动辄‘刀光剑影’的现象。

”政府主导市场公平和公正,是防止市场垄断的有效途径,也是其责任,从而确保了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义乌市政府得市场经济的精妙。

而这正是被很多地方政府所忽略了的地方,因为他们喜欢大企业集团,既显眼,又好管,还省事。

这也正好解释了没有大企业集团的温州、义乌市场经济搞得比其它有大企业集团的地方好。

一般人们以为,小商品市场出现垄断巨头是不太可能的事,因为小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市场,而没有想到物流场站等这些最不起眼的地方十分容易出现垄断,一旦这种垄断形成,小商品市场就会走向消亡。

可见义乌市政府对小商品市场的爱护,明白市场经济对义乌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裕的巨大作用。

要做大市场,反垄断是必然要做的事。

反垄断必然要和市场的公平、公正联系在一起,否则,人们就会选择离开。

义乌市政府发展市场经济三部曲的经验,清晰地展示了当地政府在领导人民搞市场经济中复制温州模式时应该和可以发挥的主导作用。

这是十分值得全国各地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参考的一个好案例。

同时,各地也要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创造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案例出来,供别人学习借鉴。

这样一来,全国各地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不就更多了吗?

供各地取长补短的经验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就更容易了吗?

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温州、义乌的经验表明,以商带工是正确的道路,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才能掌握适应市场变化的主动权,才能实现市场和产业的主动升级。

从长远来看,一个地方指望受惠于大城市、或外资是不牢靠的,往往在应对市场变化中处于被动地位。

从小商品起步,容易让人在发展市场经济中迅速学会游泳,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人人参与。

人们在参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会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参与,从而就会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更多的产业来,这是事半功倍的事。

也许有人不同意,但温州、义乌活生生的发展过程就摆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可以到那里去看、去听。

义乌从一个县到一个市的城市化经历,全靠义乌小商品市场。

可以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就了义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义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从而使得义乌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分别从1978年的3万人、8%上升到2001年的43万人、55%。

义乌的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小商品市场的规模和水平,成为辐射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市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外商到义乌来经商办工业,以至于义乌小商品市场就是义乌人在世界的名片,这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啊!

然而更实在的却是义乌人从义乌富裕后城市化的提速已得到或将要得到的实惠,如“近年来,市里每年都要投入上百亿元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04年已安排重点工程73项,计划总投资250亿元,中心城区的环境和城市道路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在浙江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义乌开展生态市建设活动,已落实绿化任务1100公顷,新启动污水处理厂4座。

严格限制和治理污染企业,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对企业的排污情况进行24小时跟踪监测,力争年内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如“2003年,义乌制订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计划花7至15年时间,将现有的800个农村整合改造为290个社区,以集中布局实现集约发展,统筹城乡,让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这时,人们或许就不会再小看小商大市场了,也不会嫌小商市场开始时的“土气”了,反而会看成是创业时的光荣了。

经过第四轮扩权后,义乌市政府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权力最大的县级政府(当然自治政府除外)。

2006年11月,浙江启动了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而且,这次扩权试点只有一个,它就是义乌,主要内容包括:

在不改变其由金华市领导的管理体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义乌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社会管理权限为重点,除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赋予义乌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义乌当道-浙江与江苏的根本区别所在

通过扩权,义乌市政府除了规划管理、重要资源配置、重大社会事务管理等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外,基本上具备了地级市政府所具有的权限。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浙江省先后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三次出台政策,扩大经济强县财政、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的三步改革围渐次展开。

其中,在2002年的扩权改革中,浙江将313项原属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下放给17个县(市)和萧山、余杭、鄞州3个区。

事实证明,强县扩权政策的实施,令浙江经济强县(市)的发展火上浇油,推动了浙江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5年来,浙江省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2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位,城镇居民收入连续3年全国省区排名第一。

到如今,县域经济GDP已经占到浙江省的70%,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在最近3年的国家统计居公布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浙江连续3年上榜强县达到30个,位居省市区之首。

表面上看,义乌的第四轮扩权是浙江当地各级政府为了化解制约当地经济社会等发展的瓶颈而积极推动的结果。

但事实上,这背后最根本的推动力却是民营经济及其企业家的影响力。

浙江作为中国第一民营经济大省和强省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浙江的GDP和税收收入中民营经济的贡献都超过了70%。

作为一个区域面积排在全国倒数第三位、只有10万平方公里、4600万人口的较小省份,浙江的经济总量却排在全国的第四位,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与农民人均收入一直排在全国省份第一,并且,浙江在全国率先摆脱了贫困的帽子、全省没有一个贫困县,2005年人均GDP为3400美元,率先进入了小康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过往三轮的强县扩权,为民营经济提供了便利尤其是灵活的政府环境与服务,使得浙江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这是浙江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强大的重要因素。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去几轮的扩权已不适应经济强县(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县市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普遍出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经济强县(市)社会管理权限和力量明显不足,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全面履行;发展所需的市场监管服务机构缺乏、编制受限,制约了强县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强县扩权政策的执行与现行体制和法律法规不相适应,许多权力难以真正下放。

这些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的体制瓶颈。

于是,第四轮强县扩权被提上了日程,并且在被浙江树为全面和谐发展典型的义乌进行试点。

2005年,义乌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0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财政总收入3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86.2亿元、贷款余额355.8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9∶46.2∶50.9。

义乌在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市)中居第12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浙江省县级市首位。

2006年10月22日下午,由商务部和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跃然而出。

义乌市长吴蔚荣认为,义乌指数将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而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则表示,它将树立中国在世界小商品价格上的话语权,确立了世界小商品价格标杆。

而义乌这些奇迹的背后主导力量就是民营企业及其企业家。

作为真正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当地政府的高效率、公正诚实的服务,尤其是及时便捷的各项审批与许可。

但随着义乌当地经济社会事务高速发展时,以前政府的权限难以配套,有的甚至成为当地发展体制的瓶颈。

经济决定政治。

这时,民营企业发挥了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力,致使政府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快速发展打通通道。

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通过自己在人大、政协、工商业联合会担任职务的企业家代表,向政府提出改善经营环境与政府服务的要求,这样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家因此成为扩权的最初和最根本的推动力。

民营企业为什么强烈支持和推动当地政府扩权呢?

答案是,当地政府扩权后,显然会提高当地政府的行政效率。

如就拿审批来说,如果实行省、市、县三级或两级申报审批,对于企业来讲,过多的审批层次,必然会延迟项目的批准时间,但如果将审批权下放给义乌政府一级审批,则至少可以为企业的项目减少2/3以上时间,从这方面来看,扩权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

再从企业经营成本上看,有时为了一个审批项目,企业要逐级上报,在这个过程中,要花去大量时间和金钱(有的甚至是为此付出的灰色成本),这样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如果实施当地政府的一级审批,企业经常与之打交道,审批起来既省力,也省钱,自然会降低企业的成本。

企业成本的大幅降低,当然意味着企业利润的相应升高。

扩权后,将会极大提高当地政府的高效率、公正诚实的服务水平。

如“义乌每年有40万个集装箱出口,但却只有一个海关办事处”。

当地一名本土专家举例说,“如果有了地级市这个权限,设立海关就比较顺利些。

”此轮扩权后,义乌市环保局就将获得原本属于金华市环保局的40多项审批权力。

无疑,义乌此轮扩权将为当地的民营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极大地降低当地企业的经营成本。

 

江苏的“第二条路”

 

与浙江顺利扩权相反,江苏的强县扩权却遇到了“肠梗阻”。

2006年初,在江苏省人大会上,也曾明确要求推进省管县的改革,但到目前,这项改革已经因为种种原因被迫停了下来。

“财权难以上收,事权又不愿下放”,一名当地学者这样形容江苏的省管县“肠梗阻”。

但该学者同时表示,分析刚刚结束的江苏省党代会,或许江苏将开辟出另外一条省管县的通道。

按照中央有关精神要求,选择重点县(市)委书记任省委委员、省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