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882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docx

汪土力学实验报告格式要求

 

经管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学院: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131

实验项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总评

成绩

评分

姓名:

邵子恒尹照刚张梦雪

陈紫薇许莲芬刘媛

学号:

0206131111936243327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

■必修□选修

□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地点

建材实验室

实验仪器台号

指导教师

韦芳

实验日期及节次

2015.10.20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

2、内容及要求

内容:

1、根据stocks沉降原理,测定土中直径在0.074mm以下的各种土颗粒含量百分数,为土的定名提供依据;

2、对粒径大于0.074mm的土,给学生作颗粒筛分析的演示试验,以便学生熟悉颗粒分析的全过程。

要求:

掌握土颗粒分析试验的操作方法,为土的定名提供依据。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标准筛

粗筛(圆孔):

孔径为40mm、20mm、10mm、5mm、2mm;

细筛:

孔径为2mm、0.5mm、0.25mm、0.1mm、0.074mm。

2

粗筛1套

细筛1套

天平

称量1000g;称量200g。

1

小铁铲、白纸、毛刷

1

瓷盘

3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筛分法,对无凝聚性的土进行筛分。

实验步骤:

1、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按规定取出代表性试样:

粒径小于2mm颗粒的土取100g——300g;

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取300g——1000g;

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取1000g——2000g;

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取2000g——4000g;

最大粒径大于40mm的土取4000g以上。

2、将称好的试样分批过2mm筛,分别称出筛上和筛下土质量。

3、把大于2mm筛上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的最上层筛中,进行筛分;若2mm筛下的试样数量过多,可以四分法缩分至100~800g,然后也将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最上层细筛中,进行筛分,细筛也可放在振筛机上震摇,震摇时间一般为10~15min。

4、由最大孔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

漏下的土粒应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

并将留在各筛上的试样分别称量。

5、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土的总质量与筛前所取试样质量之差不得大于1%。

6、若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若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则可省略粗筛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土颗粒分析试验记录表

筛前总土质量=1735g

小于2mm取实样质量=438g

小于2mm土质量=438g

小于2mm土占总土质量=25.24%

粗筛分析

细筛分析

孔径

(mm)

积累留筛土质量(g)

小于该孔径土质量

(g)

小于该孔径土质量百分比

(%)

孔径

(mm)

积累留筛土质量(g)

小于该孔径土质量

(g)

小于该孔径土质量百分比

(%)

占总土质量百分比(%)

60

0

1735

100

2

389

438

25.24

22.42

40

115

1620

93.37

0.5

242.5

195.5

11.27

13.98

20

212.5

1407.5

81.12

0.25

90.5

105

6.05

5.22

10

214.5

1193

68.76

0.1

37.5

67.5

3.89

2.16

5

366

827

47.67

0.074

31.5

36

2.07

1.82

2

389

438

25.24

土颗粒极配曲线图

从上图分析可知:

d60=7.31mm

d30=2.56mm

d10=0.41mm

不均匀系数:

Cu=d60/d10=2.85

曲率系数:

Cc=d302/(d10×d60)=2.19

实验结论:

Cu=2.85<5称为均粒土,其级配不良。

d>2mm占74.76%>50%圆粒或角粒

Cu>5Cc=1~3不能同时满足,级配不良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韦芳

批阅日期:

2015-10-30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

■必修□选修

□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地点

建材实验室

实验仪器台号

指导教师

韦芳

实验日期及节次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变形和压力或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绘制压缩曲线,以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压缩模量Es等指标,通过各项压缩性指标,可以分析、判断土的压缩特性和天然土层的固结状态,计算土工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等。

2、内容及要求

内容:

用50cm2环刀,在固结仪上测定土的压缩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求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为土的沉降计算提供依据。

要求:

掌握土体压缩性指标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土的压缩试验原理,并能绘出e—p曲线,能计算有关的参数,了解卸荷回弹实验的方法。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固结仪

1

环刀

面积30cm3,高2cm;

1

天平

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0.1g

1

钢丝锯

1

滤纸

2

瓷盘

3

秒表

1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

试验方法有慢速法和快速法。

根据学生试验的实际情况,本试验采用近似的快速法。

实验步骤:

1、根据工程要求,用环刀(30cm3)切取试样备用,并测出土样的密度、含水量、和比重。

(参见前面的试验)

2、把下护环和大的透水石放入固结容器,并放上一张滤纸。

3、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刃口向下小心地装入压缩容器的下护环内。

4、再套入上护环,放上滤纸和稍小的透水石,最后放上加压盖。

5、轻轻抬起杠杆,将装好试样的压缩容器放在加压台的正中,使加压横梁的凹槽与加压盖的钢珠紧密结合,然后装上测微表(百分表),并预调百分表大于6mm以上,并检查表是否灵敏和垂直。

(学生在试验前应熟悉测微表如何读数。

6、在砝码吊盘上加相当于试样受压约为1kPa的预压荷载,使固结仪的各部分接触良好,并调平加压杠杆,然后调整测微表,使其大指针归零。

7、卸去预压荷载,施加第一级荷载,其大小可视土的软硬程度或工程情况一般采用25、50、100、200、300、400kPa,或按设计要求,模拟实际加荷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试验教学时间的关系,本试验加荷顺序为50、100、200、300、400kPa。

8、在加荷同时开动秒表计时,按规定的时间读数,做完一级,再加下一级荷载,直至全部荷载完成。

在试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加压杠杆的平衡。

9、试验结束后,迅速顺次拆去测微表,卸除砝码,取出环刀,把仪器擦干净。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含水率试验记录表

盒重(g)

(1)

盒+干土重(g)

(2)

盒+湿土重(g)

(3)

水重(g)

(4)=(3)-

(2)

干土重(g)

(5)=

(2)-

(1)

含水率(%)

(6)=(4)/(5)

密度试验记录表

环刀+土重(g)

(1)

环刀重(g)

(2)

土重(g)

(3)=

(1)-

(2)

试样体积(cm3)

(4)

密度(g/cm3)

(5)=(3)/(4)

试样初始高度H0=20mm试样密度ρ=

土粒比重ds=试样天然含水率w0=

试样初始孔隙比e0=百分表初始读数h0=

荷载

P(kpa)

50

100

200

300

400

各级荷载历时

(min)及

百分表读数(0.01mm)

历时

百分表读数(0.01mm)

0

5

10

各级荷载历时完后百分表读数(0.01mm)

各级增量荷载下土样压缩量

(mm)

各级荷载下总压缩量

(mm)

各级荷载下孔隙比

压缩系数(Mpa-1)

压缩模量(Mpa)

e~p曲线绘制区

 

结论: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韦芳

批阅日期:

2014-11-20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实验三土的直剪试验

■必修□选修

□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实验地点

建材实验室

实验仪器台号

指导教师

韦芳

实验日期及节次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φ和c,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对于外荷载所产生的剪应力的极限抵抗能力。

通常采用不少于3个试样,分别在不同的垂直压力下,施加水平剪切力,测得试样破坏时的剪应力,然后根据库仑定律确定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

2、内容及要求

内容:

利用直剪仪测定土样在不同干密度或含水量下的内摩擦角φ和内聚力c。

要求:

掌握土体直剪试验的操作步骤及试验成果分析方法。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直剪仪

1

环刀

面积30cm3,高2cm;

1

天平

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0.1g

1

钢丝锯

1

滤纸

2

秒表

1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方法:

快剪试验:

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

固结快剪试验:

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待试样排水固结稳定后,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

慢剪试验:

在试样上施加垂直压力及水平剪应力的过程中,均使试样排水固结。

本试验采用快剪试验。

实验步骤:

1、用环刀切取3~4个试样备用,并测相应的含水量和密度。

2、安装好剪切盒,插入销钉,在下盒透水石上放一张腊纸。

3、将带试样的环刀平口向下,对准上盒盒口放好,在试样上面顺序放腊纸和透水石,然后用将试样平稳推入剪切盒中,移去环刀,放上加压盖。

4、本试验的加荷顺序为100,200,300kPa或400kPa。

5、按顺时针方向徐徐转动手轮至上盒前端的钢珠刚好与量力环接触(即量力环内的测微计指针刚好开始移动),调整测微计读数为零。

6、拔去销钉,开动秒表,启动实验装置,以每分钟4~12转的均匀速率转动手轮(本试验以每分钟6转为宜),转动过程中不应中途停顿或时快时慢。

使试样在3~5分钟内剪损,手轮每转一圈应测记测微表读数一次,直至量力环的测微表指针不再前进或有后退,即说明试样已剪损。

如测微表指针一直缓慢前进,说明不出现峰值,则破坏以变形控制进行到剪切变形达5mm时为止。

注:

手轮每转一圈推进下盒0.2mm。

7、剪切结束后,倒转手轮,顺序去掉荷载、加压框架、加压盖与上盒,取出试样。

8、重复上述步骤,做其它各垂直压力下的剪切试验。

9、全部做完后,取下土样,把仪器打扫干净。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仪器号量力环系数K=MPa/0.01m

垂直压力

kPa

100

200

300

400

竖向位移初始读数

0.01mm

5min读数

0.01mm

竖向位移最终读数

0.01mm

竖向变形

0.01mm

水平位移初始读数

0.01mm

5min读数

0.01mm

水平位移最终读数

0.01mm

水平变形

0.01mm

量力环初读数R

0.01mm

5min读数

0.01mm

最大读数Rm

0.01mm

量力环

变形

0.01mm

抗剪强度

MPa

C=KPa

Ф=

 

抗剪强度包线

 

τ-△L曲线

结论: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韦芳

批阅日期:

2014-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