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875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巫山县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春江北联盟校九年级中期考试

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福(qí)曝光(pù)钳制(qián)呕心沥血(ōu)

B.稽首(qǐ)狡黠(xiá)劈叉(pǐ)矢口否认(shǐ)

C.聘请(pìng)奴仆(pú)懦弱(nuò)大煞风景(shā)

D.商埠(fù)胆怯(qiè)酝酿(liàng)寅吃卯粮(yín)

【答案】B

【解析】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曝光(bào),呕心沥血(ǒu)。

C聘请(pìn)。

D商埠(bù),酝酿(ni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松弛焕散气馁花团锦蔟

B.蒂结唆使徘徊心潮澎湃

C.嘶吼花蕊霎时波涛汹涌

D.蹊跷遣责花圃侠肝义胆

【答案】C

【解析】

【详解】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涣散,花团锦簇。

B缔结。

D谴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鹏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无论画什么都惟妙惟肖。

B.老师经常提醒我们读书时要养成寻章摘句的好习惯。

C.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怨天尤人,更不应妄自菲薄。

D.会议已持续两个小时,双方代表还是莫衷一是,没有定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B项,寻章摘句: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此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绘了一个安居乐业、人们淳朴善良、环境优美的理想世界。

B.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用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美景。

C.《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小说,文中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俄时期的警察形象。

D.现代著名诗人舒婷在诗歌《我爱这土地》中,表达了对祖国炽烈而深沉的爱。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

5.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有压力和痛苦,。

①他们可以在动漫中找到某种平衡点,获得释然的感觉。

②因此,青少年还能从动漫创设的虚拟世界中获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张扬”,得到自我意识的强化。

③对青少年来说,观看动漫就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方法。

④现在,大多数动漫作品将主人公设定在与普通人群相近的状态,并让主人公通过不懈的努力而获得成功。

A.③①④②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D.①②④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先通读全句段找中心句,提出一个观点③可作为第一句;①以“动漫”为中心词展开叙述紧接上句意思可作为第二句;④句分析中有“获得成功”与②句的总结中有“因此”一词,由此可作为尾句。

所以可得出答案为A项。

6.名著阅读

读《水浒》,读英雄好汉的义薄云天,也读极富个性的人物绰号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

根据提示,补充完整小说中经典的人物、绰号、故事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绰号)——风雪山神庙(故事)

(2)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花和尚(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答案】

(1).

(1)林冲、

(2).豹子头(3).

(2)鲁智深、(4).倒拔垂杨柳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此题考查的是与《水浒》有关的文学常识。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

后火并王伦,尊晁盖为梁山寨主。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之一。

渭州(今甘肃平凉)人,生活在北宋年间,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

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

为人慷慨大方,嫉恶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细,与史进、林冲、武松、杨志等交好。

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法号智深,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

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星号天孤星,梁山上司职步军总大将。

征方腊得胜后随钱塘江潮而圆寂,死后追封义烈照暨禅师。

7.综合性学习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

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

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

请你根据画横线的语句,仿照前半句句式,拟写出标语的后半句。

前半句:

忆过去欢乐在眼前; 

后半句: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活动形式。

(3)【探究材料】活动最后,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以下材料,让大家探究。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探究结果:

 

(4)【口语交际】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在这三年里你肯定遇到许多让你感谢的人(比如老师、同学),

请你用几句优美的话来表达你的感谢(至少有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1、开展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2、举办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黑板报等,注意:

必须要有主题加形式)

(3)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

(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4)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拟写能力。

此题考查的是词语形式的对联,难度适中,且题目中都有提示性的词语对联例子,解答时,根据解题技巧中关于对联拟写的指要: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语意相关等要求,宽严对答都可。

上联“忆过去欢乐在眼前”中的“忆过去”是动宾短语,“欢乐在眼前”是补充短语。

内容上与“过去”相对。

如“思将来幸福于心底”等。

(2)活动方案的主题“岁月如歌”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活动形式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

内容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

如开展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举办以“岁月如歌”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

既要有主题,又要有形式。

(3)探究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分析。

如分析“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一句,这就正如自己的青春自己把握,自己的青春自己买单,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为谁而活。

“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则是说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4)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要根据题干的要求去做,根据自己的生活,选出感谢的对象,运用修辞遣词造句。

如“我感谢母亲,是你的爱心伴着我这幼苗长成大树。

我感谢老师,是你的关心带着我这小溪汇入大海”。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5)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

(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7)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民族危难之际,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被俘临刑之时,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出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答案】

(1).

(1)行舟绿水前

(2).

(2)城阙辅三秦(3).(3)拔剑四顾心茫然(4).(4)白云千载空悠悠(5).(5)沉舟侧畔千帆过(6).(6)水面初平云脚低(7).(7)了却君王天下事,(8).赢得生前身后名;(9).人生自古谁无死,(10).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阙”“辅”“赢”“汗”等字词的书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余拏一小舟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是金陵人,客此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颇有韵味。

B.“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写出了作者独赏雪景的悲凉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通过视觉来写大雪后一片安静的恬淡情境。

D.文章条理清楚:

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叙赏雪的具体经过,最后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

痴人“痴”在何处?

请分别概括。

【答案】9.

(1)消失

(2)撑(3)哪能(4)客居

10.

(1)(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C

12.奇景“奇”在:

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

痴人“痴”在:

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解析】

【9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客”:

客居。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拏”作为生僻字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雾凇”“沆砀”“一”“莫”“更”等字词的翻译。

【11题详解】

C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经过听觉来写。

【12题详解】

考查对关键字的理解。

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西湖经历三天大雪后,人声鸟声俱绝,突出景奇在“万籁俱寂”;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沌,突出景奇在“天地一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突出景奇在“万物渺小”。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

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

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

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

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

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

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

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

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

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

你成绩那么好?

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

我说:

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

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

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

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

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

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

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

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

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

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14.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_____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_____

参加工作后

C_____

英语有小成

 

15.语言品味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

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16.“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7.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

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

【答案】13.“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

心底的篱笆是藏在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

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4.

(1).A.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

(2).B.数学拿高分,得高分,靠高分。

(3).C.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英语学不成。

15.

(1)“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

大家都知道知识,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2)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从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情。

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

16.这句话的含义是:

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之后那些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17.言之有理即可,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

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两个方面来分析。

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篱笆”的本义是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的东西,一般环绕在房屋、场地等的周围。

“心底的篱笆”采用的是“篱笆”的比喻义,指阻碍人们前进的错误的想法和观念。

“拔掉”指去除这些想法。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品读欣赏能力。

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常识”加双引号,表明该词在这里已不是指它的本义,情感上带有讽刺和否定。

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误导“我”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

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

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

“科学表明”“有戏”具有幽默色彩,体现出一种有别于一本正经语言的活泼俏皮,表现了我内心的轻松与欣喜,还有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

点睛:

词句赏析品味题的答题基本上从修辞和字词角度切入,答案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说出修辞名称(找出关键字词),点出修辞内容(点出字词内容),说出修辞作用(说出字词作用)的思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全文内容。

“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点明那些自以为很难克服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是用比喻的手法,指出看似困难的东西有可能是一些自己没有发现的美丽的优点或长处.据此总结回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回答小题。

南京古都“桥”名、“巷”名知多少

【分类统计】

表一:

南京古都“桥”名分类统计表表二:

南京古都“巷”名分类统计表

分类标准

桥名

数量

用数字命名

半边桥、二道桥等

14

用动物命名

龙江桥、锁龙桥等

10

用植物命名

莲花桥、花家桥等

4

与食物有关

盐仓桥、糖坊桥等

4

按材料结构

虹桥、宝塔桥等

16

分类标准

巷名

数量

用数字命名

二条巷、三条巷等

8

用人物命名

秦状元巷、黄状元巷等

10

用物品命名

箍桐巷、璇子巷等

18

用动物命名

饮马巷、宰猪巷等

9

用家宅命名

许家巷、许府巷等

9

三【空间分布】

表三:

南京古都范围内“桥”“巷”数量空间分布表

区划

类别

秦淮区

鼓楼区

玄武区

建邺区

桥的数量

45

21

18

11

巷的数量

22

21

17

5

 

【成因分析】

南京古都的“桥”“巷”名的命名及空间分布与密切相关。

自然与生活有机统一。

南京占据长江中下游的特殊地理位置。

桥、巷代表了人口出行和生活的需要,南京古都的桥、巷地名分布的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密集度基本成正比。

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的桥、巷的地名反映了历史沧海桑田之变。

如“逸仙桥”。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按其所愿,葬于南京的紫金山。

但因为南京当时的城市交通系统还不是很完善,为了便于运载孙中山先生灵柩,于是就修建了中山大道,当时,中山东路上的一座石桥十分破旧,国民政府下令,重建此桥,并改名“逸仙桥”。

逸仙是孙中山先生的号。

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南京许多地名源于民间传说,有着浓郁的平民文化色彩,折射着昔日南京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态。

每一条“老地名”或许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当然,南京的“桥”“巷”名还与“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浓郁的古商业文化密切相关。

【地图截图】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生活链接】

2014年3月1日至2日,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南京市选拔赛如期举行。

参赛的小选手们听写生僻字词手到擒来,然而却被“逸仙桥”地名难住,究其原因,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哪里有座“逸仙桥”,又为何名为“逸仙桥”。

18.阅读【分类统计】,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京古都“桥”名中按材料结构命名的最多,用植物命名和“与食物有关”的命名最少。

B.南京古都“巷”名中用物品命名的最多,用数字命名和用人物命名的巷名数量相差不大。

C.南京古都“桥”“巷”名中都有用数字和动物来命名的,其中用动物来命名的都极少。

D.南京古都“油坊桥”的命名应该是与食物有关,“沈举人巷”应该是用人物来命名的。

19.阅读【成因分析】,请将材料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