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83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docx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概述

社会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交叉学科,它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手段,结合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从多维的角度研究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因此,社会医学的研究具有多学科的特点。

一、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其主要的研究是在现场人群中开展的。

按照研究过程中是否进行人为干预,可以将社会医学研究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试验研究和调查研究。

除此之外,为了综合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及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卫生服务因素,社会医学研究中也采用一些特有的评价研究方法,例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等。

除了在现场进行研究,社会医学有时也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它是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所需资料的过程。

其主要特点是切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多种,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从调查的目的来看,可以分为现况调查、病因学研究等;从调查事件的时间序列角度,可将调查分为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调查;从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来分,可以分为观察法、访谈法、信访法等;从调查对象的范围来看,又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法和非全面调查法。

(二)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及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动物试验、实验室试验、临床试验及现场试验。

社会医学所做的试验研究主要是现场试验研究。

现场试验研究又名社区干预试验,它是指在普通人群中,试行某种卫生措施,并与对照人群进行比较,观察该措施对人们的行为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其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如农村健康保险试验研究、吸烟干预研究等,都属于现场试验研究。

(三)评价研究

社会医学除了对人群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及因素进行调查,也需要对这些问题及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发展了一些特有的综合评价方法。

1.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一种定量评价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方法。

它通过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研究人们生活在有危险因素的环境中发生死亡的概率,以及当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时,危险降低的程度,促使人们改变有害健康的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健康水平。

2.生命质量评价整体健康观认为,健康状况是一个多维的复杂现象,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是医生的生物学评价,也包括个人的主观感受。

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与虚弱,而且是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的完好状态。

为了能综合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发展了与健康有关的生命质量评价方法。

其评价内容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一般性感觉等四个方面,主要采用主观指标进行自我评价。

3.卫生服务评价卫生服务作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包括了较多的方面,其对健康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评价卫生服务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发展了对其特有的评价方法。

卫生服务评价主要从卫生服务需要、卫生服务利用、卫生服务资源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通过比较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平衡进行综合评价。

(四)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中可以利用的文献多种多样,有一些是第一手资料,即由曾经经历过某一事件的人撰写的;另一些是第二手资料,即由那些未经过某一事件,而是通过访问或阅读第一手资料的人撰写的。

在查考文献资料时,需要区别是第一手资料还是第二手资料。

国内外官方的人口普查、生命统计、国民经济统计、疾病统计等资料,有关组织、团体、研究机构的各种统计年报、调查报告、记录、案卷等资料,有关期刊、杂志、报纸、通讯、专著等资料,都是文献研究获得资料的重要途径。

文献研究应用很广,从广义上讲,任何研究都离不开文献,只是使用文献资料的程度和范围不同而已。

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无法直接接触到观察对象的研究,或研究的时间跨度很大,从古至今的纵向研究,文献研究是惟一可行的方法。

但是,文献常常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以及各种不同的文献编撰目的,使得文献良莠不齐,有些可能有偏误,甚至完全错误。

所以,对于文献法收集的资料,也应该同其他方法一样,分析其信度和效度。

二、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

社会医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其研究过程遵循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步骤。

整个研究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可以用一个环状图来表示(图5-1)。

(一)选择课题

课题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课题选择是否得当,常常决定一个课题的成败与得失。

要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学术交流等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尚未得到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出研究课题,但并不是所有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进行研究。

这涉及到对课题的评价和可行性论证。

1.课题评价评价一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可根据三个原则来衡量。

需要性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对人群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的问题,即社会实践的需要。

或是出现一些事实与现有理论之间有矛盾的问题,即科学发展的需要。

需要性体现了科学研究的目的性。

创造性原则:

题目应是新颖的、首创的,国内外尚无人研究的。

它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

要使题目有创造性应注意两点:

一是要详尽占有资料,充分了解人们已做的同类研究现状,从中寻找空白点及薄弱环节,发现新的问题;二是要有科学思维,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科学创新需要怀疑精神,它是通向新理论的阶梯。

科学性原则:

它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根据。

课题必须以客观事实和理论作依据。

科学性原则是保证科研方向正确无误的前提。

2.可行性论证就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具备进行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指科学发展的程度、各方面资料的积累,调查能否进行等。

主观条件是指研究人员的数量、专业知识及各种技能,有关人力物力的配备状况等。

(二)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设计包含的内容很多,可归纳为技术路线、实施计划、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等三个方面。

技术路线是对研究方案做出的统筹安排,使研究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保证课题科学、经济、可行;实施计划包括确定研究对象与范围、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研究工具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法、质量控制措施等;资料整理与分析计划包括设计分组、设计整理表、归组方法等。

调查研究的对象一般采用抽样方法确定,抽样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在概率抽样中,每一个对象被抽中的概率是已知的,而在非概率抽样中则是未知的。

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

非概率抽样是不遵循随机化原则的,研究者以自己的方便或主观愿望,任意选择研究对象,这类抽样一般不能用样本推论总体,不能估计抽样误差的大小。

但是,非概率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花费小,能及时得到有用的资料,没有概率抽样的复杂性。

因此,如果不将研究结果外推到样本范围以外,或者仅仅是大规模研究之前的预试验,则非概率抽样方法也是适用的。

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有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等。

1.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

在这种抽样中,研究者选择那些最容易接近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如邻居、朋友等。

此法虽在抽样的准确性上有所失,但却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常用于预试验或预调查时,目的在于确定调查表是否设计得当,并不用于数据分析。

也可用于调查收尾时补缺,任意选择就近的对象调查。

2.立意抽样又称目的抽样和判断抽样。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和研究者的主观判断选择研究对象。

例如:

要了解社区居民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可对经济收人中等的成年人调查,了解一般人的需求;也可以经济收入高者、儿童或老年人为调查对象,了解特殊人群的需求。

3.雪球抽样选择并调查几个具有所需要的特征的人,这些人被用来作为提供情况的人,并依靠他们再选择合乎研究需要的人,后者又可选择更多合乎研究需要的人,以此类推下去,样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4.定额抽样此法有些类似于分层抽样,先将要研究的人群按某种特征划分成几组,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每组人群中任意选择一定量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

由于抽样前先进行了分层处理,抽得的样本代表性比单纯的方便抽样要好。

第二节现场调查方法

许多社会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如患病率、就诊率、生长发育标准等,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但也有一些研究,重点不是获得事物的数量指标,而是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因此,社会医学的现场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现场定性研究。

一、现场定性研究

以人群为对象的研究有时重点并不是获得事物的数量指标,而是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

这类研究就是现场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常用观察、半结构和非结构式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资料。

(—)定性研究的特点

1.定性研究注重事物的过程,而不是事物的结果在定量研究中,人们按事先拟定好的程序去收集资料,通过对不同人群的比较,用统计分析的手段探讨许多因素与事物的联系,因此,其重点是了解事物的结果,即什么因素导致什么结果。

而定性研究则不同,它注重由原因导致结果的中间过程,要了解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许多细节,所以,有人认为定量和定性研究的一个主要区别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的区别。

2.定性研究是对少数特殊人群的研究,其结果不能外推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人群,用统计分析得出对总体的推断结论。

而定性研究是在少数人群中进行的,其样本量很小,一般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的是研究人群的特殊情况,如社区人群的信仰和风俗习惯、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信念和行为习惯等,其结果只适用于研究人群,不能外推。

3,定性研究需要与研究对象保持较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定量研究按照固定的程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所需的资料,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只有短暂的接触。

而大多数定性研究则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有深入的接触,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强调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收集资料。

了解人们在普通状况下的态度、信念、行为,因而收集资料的手段往往较灵活,缺乏固定的模式。

这种研究对调查员有更高的要求。

4.定性研究的结果很少用概率统计分析定性研究一般是对某一事件进行具体描述,或用分类的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如将人们对某件事物的态度分为几类,将人们的行为方式分为几种等,也可用流程图来表示某件事物的发生过程。

这类研究很少应用概率统计的方法。

(二)定性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等。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对事件或研究对象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来收集数据的方法,是收集非言语行为资料的主要技术。

观察法可以分为非参与性观察和参与性观察两种。

所谓非参与性观察指观察者不参与观察对象的群组活动,仅仅是一个旁观者。

而在参与性观察中,观察者要深入到观察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将自己视为社区的成员之一,通过仔细地体验和观察,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观察法常常可以获得其他方法不易获得的资料。

该法对观察者的要求很高,须掌握地方方言及较高的调查技巧,其调查结果一般是定性的,量化和分析往往比较困难,且难于重复调查。

参与性观察常常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许多研究人员来说可能难以进行。

2.深入访谈法深入访谈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

根据访问提纲,通过与研究对象的深入交谈了解其对某些问题的想法、感觉与行为。

交谈的过程中,调查者不必依调查提纲的问题顺序按部就班地询问,而是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随时提出新的问题逐步深入主题。

深入访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访谈人员如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可以获得较为真实和深入的资料。

但深入访谈获取的资料作统计分析处理困难,限制了其使用。

深入访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包括研究设计、确立访谈对象、准备现场、收集和分析资料。

(2)调查对象的选择:

即确定要对哪些人进行深入访谈。

由于深入访谈是对知情人进行深入细致的交谈,因此一般只能在小样本人群中进行,样本的选择主要用非概率抽样的方法。

(3)设计访谈提纲:

提纲包括一系列调查者和知情者交谈的话题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开放性的,语言上要求使用一般性或非直接性的词语来代替直接性的问题,因为后者仅得到“是”或“否”的回答。

问答要求简单、语言清晰、容易理解,不超出研究目的的范围。

(4)访谈员选择与培训:

深入访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谈者本身的素质,因为它比一般的问卷调查需要更多的技巧,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访谈员和进行必要的培训。

培训时间一般为2—3天,以集中培训为好。

培训的内容包括:

研究的目的、深入访谈的基本知识、怎样引导访谈深入进行、访谈时如何记录、提出访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等,必要时还应进行角色扮演和预实验。

(5)现场访谈:

首先开场介绍,营造气氛使被调查者感到轻松和不拘束,包括介绍访谈目的,强调被调查者意见的重要性和保证访谈的保密性,目的是和被调查者建立友善的气氛,使被调查者能够,而且也愿意畅所欲言。

然后进人实质性访谈,即在提纲的指导下进行正式访谈,先谈不敏感的话题,当被调查者足够放松时再过渡到深层次问题。

同时注意非语言信息,注意时间的掌握,并采用一些访谈技巧。

最后检查记录,纠正错误,补充完善并表示感谢。

(6)访谈结果分析和撰写报告:

深入访谈资料一般都可手工分析,主要是按访谈提纲归类整理,并据此写出报告。

3.专题小组讨论专题小组讨论是通过召集一小组同类人员,对某一研究议题进行讨论,得出深入结论的定性研究方法。

(1)专题小组的组成:

与深入访谈一样,专题小组讨论也要进行周密的设计,一般也采取非概率抽样方法来选择调查对象。

每个小组的人数应便于参与者间相互交流,以6~12人为宜。

每个专题小组还需要一个协调人、1~2名记录者和l~2个辅助者。

协调人是组织者,其作用是引导讨论,鼓励参与者自由发言,相互交流,营造气氛,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并且要把握讨论方向使讨论围绕主题,因此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交际技巧。

记录员主要是作讨论的记录,除了要完整、如实地纪录每个人的发言外,还应纪录现场环境、讨论气氛、参与者的身体语言等。

辅助人员主要负责会议环境和会议用品的准备、供给等(也可以不用辅助人员)。

(2)步骤

1)制定专题小组讨论计划。

2)决定小组的数量及类型: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专题小组的数量,一般需要2~3组,甚至更多的组。

每个专题小组的参与者应该有共同特征或共同兴趣,包括年龄、性别、资历等相似,目的是使每个讨论者都能自由、开放地参与讨论。

3)制定调查提纲:

专题小组讨论的提纲依研究目的和访谈组的类型而定,通常包括三类问题:

①普通问题,指开始调查和让参与者表达一般观点和态度的问题。

②特殊问题,指那些发现关键信息和表达参加者的感情和态度的问题。

②深度问题,指那些揭示较深层信息的问题。

专题小组的议题不宜太多。

4)培训调查人员、进行预试验:

正式访谈前需对协调员和记录员进行培训,讲明专题小组的作用,如何组织协调专题小组,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预试验。

5)专题小组讨论准备工作:

包括人员准备和场地准备。

6)进行专题小组讨论。

7)对专题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

(三)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

1.辅助问卷设计,估计问卷调查的非抽样误差研究人员在设计问卷时,有些内容不一定适合研究对象,有些提法可能是回答者不感兴趣的或反感的,定性研究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

一些概念也可以通过定性研究寻找适当的通俗语言予以描述。

问卷调查收集的多是“言语”资料,即回答者所说的情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诸如人群文化程度过低,不能正确理解问题;对较高层次的调查人员或权威过于拘谨;受文化习俗和习惯的限制,不愿吐露真情;缺乏积极的动机等,都可能造成言语信息与事实间的出入。

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定性研究方法可以估计这些调查的非抽样误差。

例如,尼泊尔的—项调查表明:

问卷获得的人们对避孕知识的了解,与实际情况有极大的差异,定性研究分析表明,全国性调查非抽样误差高达74.6%—95.0%,小样本抽查非抽样误差亦达9%—50%。

2.验证因果关系,探讨发生机制定量研究确定的因果关系,有时可能掩盖真正的原因,定性研究可以揭露这种虚假联系。

例如,许多定量研究均发现,“母乳不足”是导致母亲在婴儿三个月内停止哺乳的最主要的原因,但定性研究却发现,母亲报告的所谓“母乳不足”其实是由乳房正常生理变化或婴儿行为变化引发的误解,或者因多种社会心理原因而找的借口。

定性研究还可以用来探讨因果关系发生的机制。

在印度,传统免疫方式严重地影响现代免疫方法的应用,很少有人同时接受这两种方式,为什么会出现传统方式与现代方法的对立呢?

定性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接受传统免疫方式的人往往听信传统医生和女性长辈的谣传,不相信“针管”的缘故。

3.分析定量研究出现矛盾结果的原因定量研究有时会发现人的知识和态度与其行为不一致,这到底是由于报告行为与实际行为不一致所致,还是人们未按照所具备的知识和态度发生行为,可以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加以识别。

4.了解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一些危险因素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这对于那些非纵向追踪性的定量研究,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病例对照研究,当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间某行为有差异时,这种行为是否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危险强度有多大,应对发病前后一段时间的行为进行动态的了解后,才能下结论。

因为很多人在发病前后的行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夸大,也可能掩盖可疑危险因素的影响。

所以,进行定性研究,了解危险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对正确理解和解释定量研究的结果是有益的。

5.作为快速评价技术,为其他研究提供信息当时间和财力不足时,小范围内的定性研究可以在短期内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大量深入的信息,此时一般采用多种定性研究手段收集资料。

例如,在秘鲁和尼日利亚进行的一项控制儿童腹泻的干预试验,分别仅用两人,在六周时间内,用定性方法收集有关儿童喂养知识、行为、地区文化等大量的资料,为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均取得了成功。

二、现场定量研究

通过现场调查收集人群发生某种事件的数量指标,如患病率、就诊率、生长发育标准等,或者探讨各种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数量依存关系的研究称之为现场定量研究。

现场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问卷作为收集资料的工具,所以又称之为问卷调查。

根据收集资料时具体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问卷访谈法和自填法两类。

在自填法中,最常用的是信访法。

(一)访谈法

它是通过有目的谈话来收集资料的过程,这种谈话可以是面对面的访谈,也可以是电话访谈,常用的是面对面访谈。

问卷调查中的访谈是由调查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调查表或问卷对调查对象逐一进行询问来收集资料的过程,因此,这种访谈又称之为问卷访谈或结构式访谈。

其基本特征是有详细的调查表和进行面对面的访问。

1.优点访谈法比较灵活,调查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说明,解释问卷中易引起误解或不理解的内容,并可在访谈中随时纠正和完善被访谈者对问题的回答。

访谈法对调查对象文化要求不高,文盲和不愿用文字回答问题者,均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收集资料。

一般访谈法的问卷回收率较高,因为调查员可以督促被调查者回答,并且不需要被调查者自己填写问卷,问卷填答之后可以立即收回,对于不合作者还可以进行说服。

在访谈过程中,调查员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姿势、语气、表情、反应等非文字信息来判断其回答的真实性。

面对面的访谈形式比较容易控制访谈的环境,有效地防止第三者对访谈的影响。

由于有调查员对调查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说明和解释,因此可以在问卷中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2.缺点访谈法需要大量甚至是复杂的组织工作,如果访谈的样本很大,问卷中包括的问题较多时,访谈就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

在访谈中比较容易受访谈员先人为主的影响,如果访谈员的素质不高或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就可能出现访谈偏误。

面对面的访谈,一般没有匿名保证,有时被调查者可能因此拒答或不真实地回答。

由于涉及到交通,且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因此其适用范围在地理上就不可能分布很广。

(二)信访法

它是被调查者自己独立填答问卷的方法之一。

一般是由调查者将问卷邮寄给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再按照要求填写完毕后寄回给调查者,这种收集资料的方法称为信访法。

1.优点信访法由于不需要直接去接触调查对象,因此,不涉及交通、不需要现场组织工

作、不需要培训调查员,从而比较节省时间和费用。

调查对象可以根据自己在时间和地点上的方便来回答问题,可以避免现场自填时间紧张、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信访法有较高的匿名保证,信访调查的范围可以很广,适用于调查对象居住较为分散的调查。

2.缺点由于没有调查人员,被调查者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准确的解答,而只能依靠有限的填表说明,因此缺乏灵活性。

不能收集到非文字资料,有时对填表者的回答很难分辨真假。

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如代笔、代答、共同回答、讨论回答等一般研究者无从判断。

由于缺乏有效的督促,问卷的回收率通常都较低,是否合作取决于研究者的身份、调查对象对调查的兴趣和文化素质,如果回收率过低,很难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缺乏有效的督促的另一后果是遗漏的问题可能较多,问卷有效率可能降低。

第三节问卷设计

所谓问卷(questionnaire)就是在问卷调查中用于收集资料的一种测量工具,它是由一组问题和相应答案所构成的表格,故国内也称为调查表。

问卷设计的好坏将影响所收集到的资料的有效性及可信度,从而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

因此,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的方案设计阶段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问卷的主要类型及一般结构

(—)问卷的主要类型

根据收集资料方法的不同,问卷可分为两种类型:

自填问卷和访谈问卷。

由于两种问卷直接面向的对象不同,二者在设计要求、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1.自填问卷直接面向被调查者,一般采取邮寄或发送的方式,将问卷交到被调查者手中自行填写。

一般要求有详细的填表说明,问题不宜太复杂。

2.访谈问卷由调查者将问题念给被调查者听,再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填写,故访谈问卷直接面向调查者。

因此,填表说明可不列入调查表,由调查者掌握,调查的问题也可以较复杂。

(二)问卷的一般结构

问卷作为问卷调查的一种测量工具,须具备统一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在长期的调查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一套较为固定的问卷结构。

问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等。

1.封面信封面信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通常放在问卷的最前面。

封面信的内容包括:

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封面信是取得被调查者信任和合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自填式问卷的封面信通常要比访谈式问卷复杂些,还需要把填表的要求、方法、寄回的时间等内容写进信中。

2.指导语指导语是对填写问卷的说明,即对如何回答问题或选择答案做出明确的说明,问题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给予通俗易懂的解释,有时甚至可以举例说明答卷方法。

总之,对问卷中可能引起疑问或多种理解的地方都要说清楚。

指导语根据问卷的形式而异,自填式问卷对回答者的指导语,而访谈式问卷是对访谈员的指导语,所以在语气、方式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由于访谈员在调查前一般要经过培训,一些访谈式问卷并不把指导语放在问卷中。

3.问题及答案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

问卷中的封面信、指导语等,都是为问题及答案服务的。

按问题测量的内容,可以将问题分为特征问题、行为问题和态度问题三类。

特征问题用以测量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通常是各种问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行为问题测量的是调查者过去发生的或正在进行的某些行为和事件,如吸烟、饮酒、患病、就医等。

行为问题是了解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过程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类问题,可以掌握某些事物或人们的某类行为的历史、现状、程度、范围和特点等多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