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765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docx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社区特殊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主要运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探讨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有效机制。

调查发现,当前在闸北青少年的生存状况普遍改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动员社会力量予以援助的对象。

闸北特殊青少年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包括两大类,即就学与就业。

本文认为,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从指导原则、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等层面展开。

  关键词

  特殊青少年

  生存发展

  青少年工作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以效率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在普遍改善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同时,也使得青少年群体的分化之势逐渐显著。

其中的特殊青少年群体(即失学、失〈待〉业、家庭贫困、孤残和偏差青少年)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因为客观环境的作用,其生存与发展也迅速成为一个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来共同解决的“公共议题”。

  为了解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的基本状况、探索解决特殊青少年问题的有效工作机制,XX年5月,共青团闸北区委员会与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组成了“闸北区特殊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并以闸北区范围内1000名13—35岁之间的特殊青少年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特殊青少年的基本生存状况

  、特殊青少年的就业状况

  调查发现,在那些已经离开学校的特殊青少年中,仅有21.1%的人实现了就业。

职业主要集中在合同制一般工人(16.8%)和临时工(22.4%)。

换言之,有两成左右的已经就业的特殊青少年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用人单位没有为其缴纳“三金”。

关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特殊青少年对收入的期望并不高。

60.7%的人认为自己月收入的最低水平只要在1000元左右;还有18.2%的人的期望值仅为500元左右,这个数字比上海最低工资标准还要低。

“最希望从事的职业”以合同制一般工人为最多,达18.4%;其次是国家公务员,为13.7%;其他比例都少于10%。

在特殊青少年群体职业选择标准上,“薪水”占第一位,为29.8%;其次是职业稳定性,占29.4%;再次才是发展空间14.1%。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特殊青少年在择业过程中注重薪水,但是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报酬的期望都不高。

尽管特殊青少年群体(包括学生)总体而言对就业前景抱有一定的信心,其职业要求和收入预期都不高,但就业问题仍是他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在校特殊青少年的学业状况

  在校的特殊青少年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学习者分别占21.4%和10.7%;在普通中学和中专、技校或职校学习者为48.9%和19.0%。

从总体学习成绩上看,他们大部分学习成绩良好,“优秀”和“良好”者高达54.2%。

同时,在校特殊青少年在读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经济困难,他们的家庭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费用。

调查显示,在“读书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是家庭经济困难,提供不了必要的学习、生活费用的特殊青少年学生中,家庭月收入在450元以下和450—999元之间的分别占41.9%和45.9%。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信心。

特殊青少年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遭遇到很多非自身因素而导致的障碍,其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也比较艰苦。

  3、特殊青少年的家庭生活

  调查表明,家庭月均所有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63.2%,(其中,月均所有收入在450元以下的特殊青少年家庭占26.1%),换言之,有三分之二左右的特殊青少年家庭生活在上海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边缘。

特殊青少年贫弱的家境还突出显现在其家庭住房的糟糕与窘迫上。

住在里弄与棚户区的特殊青少年的家庭占被调查的所有家庭的55%。

这些社区的治安状况不佳,社区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不利。

同时,部分特殊青少年存有严重的家庭自卑感。

调查表明,当被问及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父母的感觉时,19.4%的特殊青少年选择了“有点难过,觉得不好意思”。

这个比例非常突出地说明了当前闸北特殊青少年的家庭自卑感的严重,他们中的不少人羞于向他人介绍自己的父母与家庭。

内心深处始终背负着家庭贫困的沉重枷锁,无法以健康的心态参与社会生活。

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4、特殊青少年的迫切需要

  从调查的结果看,来自政府层面的针对特殊青少年的救助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特殊青少年对于有关青少年的政策普遍不大了解,政府和共青团组织对特殊青少年的影响力仍然不够。

调查显示,有60.8%的人不了解目前党和政府的有关青少年的政策。

当生活遭遇困难时,58.8%的特殊青少年的首先选择是“父母”;而想到找“居委会、街道等其他政府部门”、“共青团组织”及“其他社会团体”的比例都很低,分别只有9.9%、1.1%与0.4%。

进一步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47.7%)的特殊青少年在生活中得到过“街道、居委会”的积极帮助,39.1%的人得到过“学校”的帮助。

特殊青少年得到过“少先队”、“共青团”、“社区青少年组织”、“有关政府部门”、“青少年保护办公室”、“工会”及“妇联”这些组织的比例分别为13.4%、19.0%、5.3%、10.8%、1.4%、1.0%与2.7%。

目前特殊青少年最需要的服务依次是学习培训(56.1%)、就业培训与指导(41.5%)、经济援助(35.9%)。

调查同时表明,特殊青少年接受培训的最佳时间,以“双休日”为主(36.0%),其他依次为“寒暑假”(26.8%)、“每天的业余、课后”(15.7%)。

特殊青少年最普遍地希望政府开展的青少年工作是“加大对贫困、失学、失业青少年的救助”。

  

(二)特殊青少年群体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生存问题

  特殊青少年自身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特殊青少年生活质量的提升,我们称之为特殊青少年问题中的“生存问题”。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家庭贫困问题。

突出表现在:

第一,特殊青少年无法参与到那些对其全面发展而言必要的社会生活中去。

第二,家庭的贫困影响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第三,家庭的贫困制约了特殊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是失业问题。

因为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特殊青年的就业过程变得十分艰难。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无法实现就业,就业之后的失业也十分普遍。

调查表明,有近百分之八十的人不得不面临待业失业的困境。

三是社会歧视与生活自闭问题。

长期的弱势位置以及由此而招致的被歧视状态会对特殊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进程产生制约作用。

调查表明,特殊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自闭化的倾向。

  2、发展问题

  一定特殊青少年的存在给社会秩序与社会生活带来的问题,我们简称为“发展问题”。

它主要表现为:

一是特殊青少年生存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对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影响;二是贫弱的生存状态限制了特殊青少年潜能的开发,进而制约了社会资本的累积;三是特殊青少年面临的教育问题滋生了未来社会的就业问题和人口素质问题,从而给社会稳定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特殊青少年问题的成因分析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的基本利益单位逐步由集体向个体下移。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正迅速由同质性社会向异质性社会转型。

伴随社会结构整体性的变迁,青少年群体内部的分化也开始显著。

家庭出生不一、受教育程度各异的青少年在现存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必然会处于不同的位置。

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有市场竞争,社会就必然会分化,特殊青少年群体也必然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而存在,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意义就不会消解。

  2、社会救助制度的不完善

  调查发现,特殊青少年对于有关青少年的政策普遍不大了解,政府或共青团组织对特殊青少年的影响力仍然不够。

首先,目前的帮困助学工作还没有被列入到全社会帮困工作的体系之中,帮困助学的资金仍有重大缺口,各部门的行动缺乏协调,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其次,面向失(待)业青年的就业援助制度有待健全。

由于没有接受过良好的专业化的教育,特殊青少年的就业能力相对偏低,需要政府的介入,健全相应的救助制度,提高这些就业困难的青年自身的就业能力。

再次,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心理救治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长期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部分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经受到影响。

但是由于社会心理咨询机构方面的资源整合仍然不够,已经离开学校的就业困难的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3、家长教育能力的不足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

部分特殊青少年的父母由于长期生活不得志,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比较消极,对自己孩子的成长缺乏必要的责任感。

导致部分特殊青少年无法从家庭中学会必要的生存观念与技巧。

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有些家庭是父母离异或其它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的责任。

有的孩子由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

从问题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资料来看,父母教育的缺位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特殊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的现状,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行为的有效结合,努力创造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新机制。

  

(一)科学把握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培养社会性的竞争精神与扶助特殊青少年的关系,以有效的工作理念指导特殊青少年工作

  关注并认真解决特殊青少年问题,关键是援助、扶持与改革,核心是改革。

要通过改革,建立起一套适合特殊青少年实际的、有利于培养其竞争精神的社会导向机制,使特殊青少年对社会发展适应能力不断提高,使他们人尽其才;要区分不同情况,使其能够自食其力,使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特殊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二)进一步明确加强特殊青少年工作的意义,整合工作资源,在区级层面建立援助特殊青少年的协调组织机构和网络

  特殊青少年工作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保护特殊青少年的权益,更是维护现存秩序的需要。

加强特殊青少年工作首先应该从制度建构、组织设置方面予以保障。

在一定层面建立援助特殊青少年的协调组织机构和网络,以整合特殊青少年工作的资源。

  (三)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以及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建构“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特殊青少年社会救助体系

  特殊青少年内部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特殊青少年工作的开展必须对这个多样性与分化之势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继续强调政府的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鼓励非政府的民间特殊青少年组织的发展,鼓励、支持社会的力量进入组织、服务特殊青少年的领域。

使得我们可能在充分整合各类资源共同为特殊青少年的发展服务,从而在制度上保证青少年福利的提高,并继续把广大特殊青少年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四)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青少年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一是用制度化的方式来保证教育救助款项的足额及时到位,切实加强并改进政府层面的、针对贫困青少年的教育救助的实施方式,保证特殊青少年不因经济贫困而丧失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是根据特殊青少年学生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比较艰苦的实际情况,开展志愿者智力助“弱”活动,使得特殊青少年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贫困、面对生活。

  三是增强中专、技校或职校办学针对性,从源头上遏止失业、待业青年的产生。

多方面创造条件,为中专、技校或职校“三校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四是建立动态调查系统,及时了解特殊青少年的困难,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五是在适当的时间,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特殊青少年群体就业能力。

针对特殊青少年群体中社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职业技能的情况,要适应市场需求,组织培训力量,予以低费或无偿培训,以提高其就业机会。

  六是针对特殊青少年的心理疾患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显现的现状,切实开展面向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特殊青少年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七是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父母教育孩子过程的援助。

引导家庭在特殊青少年工作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父母教育孩子的能力。

  (五)充分发挥市场与社会在特殊青少年工作中的作用,建立闸北特殊青少年发展基金

  特殊青少年生存权与发展权的维护,从根本上说,需要国家、市场与社会三大行动主体的协调配合。

要通过建立特殊青少年发展基金,吸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捐款。

以社会化运作手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特殊青少年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对特殊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特殊青少年问题其实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结构中的问题。

当社会结构发生变动之后,特殊青少年问题也会呈现不同的态势。

因此,要使特殊青少年工作始终保持其科学性与有效性,有关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对特殊青少年问题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