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746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

(3)关系式: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总结: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

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5)关系式:

因数×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4)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有余数的关系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总结: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5、关于“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

a+0= a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

a-0= 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或任何数减去它自己,都得0;字母表示:

a-a=0

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或任何不是0的数除以它自己,都得0 字母表示:

a÷a=1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

a×0= 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

0÷a(a≠0)= 0

注意:

“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

a÷0(错误)

6、运算顺序

1、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2)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含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混合运算。

(1)只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还有大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后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外面的。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二)

一、观察物体

 1、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同。

2、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不同。

二、知识要点

1、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至少能看到1个面。

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2、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并会画图。

在画图的时候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1)、如下图所示: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从不同的位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1)、如下图所示: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1)、如下图所示:

5、给定一个图形分别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画出物体。

6、给定一个图形分别从(前面、左面)或观察到物体的形状,画出物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定义: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

a+b=b+a

例如:

16+23=23+16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定义: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

(a+b)+c=a+(b+c)

注意:

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在一个算式中出现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这也叫做加法的简便运算。

二、减法运算定律

1、减法交换律定义:

在连减运算中,任意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字母表示:

a-b-c=a-c-b

例1.简便计算:

198-75-98

2、减法结合律:

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

a-b-c=a-(b+c)

例1.简便计算:

(1)369-45-155

(2)896-580-120

三、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

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

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

97=100-3,998=1000-2,…

注意:

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例1.计算下式,能简便的进行简便计算:

(1)89+106

(2)56+98(3)658+997

四、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b×a例如:

85×18=18×8523×88=88×23

2、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注意:

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

25×4=100;250×4=1000;125×8=1000;125×80=10000

3、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

a×c+b×c=(a+b)×c,或者是:

(a+b)×c=a×c+b×c

注意:

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律及其逆运算是运用最广泛的一个,一定要掌握它和它的逆运算。

4、个数相乘,如果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可以将其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5、除法的性质(连除)

类似于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除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是由乘法的运算定律率衍生出来的。

(1)、除法的性质1:

从被除数里面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这两个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用字母表示:

例1.简便计算:

1000÷25÷8

(2)、除法的性质2:

从被除数里面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被除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

例2.简便计算:

1000÷25÷4

6、加、减总结易错点:

7、乘、除总结易错点: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小数的产生: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2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份之几……的数,叫小数。

3、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表示十分之几的小数是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是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的小数是三位小数……。

4、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

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注意: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5、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字就称为几位小数。

6、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方法:

1、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一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两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3、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一定有三位小数。

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解读:

1、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2、数位顺序表中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3、小数部分的数位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

4、个位和十分位的进率是10;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5、没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

例如:

(1)6.378的计数单位是(0.001),6.378中有(6378)个千分之一(0.001)。

(记住:

最低位的计数单位是整个数的计数单位。

(2)6.378中有6个(一或1),3个(十分之一或0.1),7个(百分之一或0.01),8个(千分之一或0.001)。

(3)9.426中的4在(十分位)上,表示4个(十分之一/0.1)。

(4)2.5表示(2个一和5个十分之一)或者(25个十分之一)。

(5)写出小数:

一个数十分位上是1,百分位上是5,还有6个千分之一,这个数是(0.156)。

易错题归纳:

1、小数都比1(整数)小。

()

此题错在对小数认识不够,小数点的左边可以是任意的整数。

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所以此题错误

2、0.35里面有5个0.01.()

此题错在对小数的意义理解不到位,因为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将小数变成分数,更容易理解其意义。

所以此题错误

3、最大的一位小数是0.9.()

此题错在对一位小数的概念认识不清。

所谓一位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而整数部分可以是任意的数。

比如:

10.9、100.9、999.9……都是一位小数。

没有最大的一位小数,最小的一位小数是0.1.所以此题错误

三、小数的读法:

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切记:

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要读几个零,小数末尾的0也要读出。

四、小数的写法:

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能漏写。

1、应用如下:

用6、0、2、4按要求写数。

最大的一位小数:

(642.0)最小的两位小数:

(20.46)最大的三位小数:

(6.420)

五、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1、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注意:

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

应用:

(1)、增加小数位数的方法:

增加小数位数,不改变小数的大小,只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2)、改写整数为小数的方法:

整数改为小数,首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添上相应个数的“0”。

2、小数的大小比较:

(1)、先比较整数部分,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当整数位数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较,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需要再比较下一位。

注意:

(1)、小数的大小和数位多少无关,不是位数多的小数就大。

如:

3.7896和37.8。

(2)、两个整数或小数之间,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

举例: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两数之间填数:

(3)6.4<()<6.5

在较小的那个数(6.4)后,再添一位,如:

6.41,6.42,6.43……6.49;

再添两位,如:

6.411,6.412,6.413……;再添三位;……,这样的数有无数个。

方法:

小数大小比较排成竖列,小数点对齐: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以此类推,直到比较出大小。

2、

(1)7.64>7.()4,

(2)0.90()<0.902

解析:

第一题可以填的数有(0、1、2、3、4、5),最大的数是5,最小的数是0;

第二题可以填的数有(0、1),最大的数是1,最小的数是0

理解:

0.1与0.10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0.1表示1个0.1、0.10表示10个0.01、意义不同。

联系:

0.1=0.10两个数大小相等。

六、小数点的移动:

1、小数点向右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扩大到……倍)

2、小数点向左移: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十分之一);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百分之一);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千分之一);

……(缩小到……几分之一)

应用:

1、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用这个数分别乘(10)、(100)、(1000)……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右)移动

(一)位、(两)位、(三)位……

2、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

1/10(十分之一)、1/100(百分之一)、1/1000(千分之一)……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要相应的向(左)移动

(一)位、(两)位、(三)位……

口诀:

小数点,本领大,走一走,数变化。

右走扩大用乘法,左走缩小用除法。

移动缺位也不怕,快用“0”来补足它。

注意:

(1)、小数点右移,数变大;小数点左移,数变小。

(2)、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补足数位。

要数清楚移动的位数。

推广:

一个数扩大到几倍,原数×几。

一个数缩小到他的几分之一,原数÷几。

七、生活中的小数

1、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

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时间: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2、常用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进率):

千米—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进率):

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质量单位(进率):

吨—1000—千克—1000—克 

3、名数的改写:

(1)、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10向左移一位;100向左移两位;1000向左移三位……

(2)、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乘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10向右移一位;100向右移两位;1000向右移三位……

注意:

不同单位比较大小,先统一单位比较大小,再还原为原单位写答案。

单位换算方法:

一想:

(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看:

(大化小还是小化大)

三算:

(大化小乘以进率,小数点右移;小化大除以进率,小数点左移)

10小数点向左移动1位

÷(进率)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的单名数的单名数

10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

×(进率)100小数点向右移动2位

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八、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

1、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

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2、也就是保留到哪一位,只要看它后面这一位数字(无论有多少位数,都不用考虑),按四舍五入就可以了。

注意: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3、求小数的近似数的具体方法:

(1)、想:

保留什么,舍去什么;

(2)、看:

舍去部分最高位是多少,是“舍”还是“入”;

(3)、写:

注意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用“≈”。

例如:

1、8.392≈(精确到百分位)

2、一个两位小数,近似数是5.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多少?

最小是多少?

最大:

在近似数后面添4即可,得5.64。

最小:

在近似数末尾减1添5,得5.55。

说明:

“四(0、1、2、3、4)舍”法求近似数时:

原数>近似数;

“五(5、6、7、8、9)入”法求近似数时:

原数<近似数;

4、大数的改写方法:

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只要在万位(数4位)或亿位(数8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并在小数的后面写上”万”字或“亿”字即可。

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如果前面位数不够,用0占位。

注意:

改写时一定带上单位万或亿,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

改写是不改变数的大小的,用“=”;如果需要求近似数,根据要求保留小数。

用“≈”。

例如:

用“亿”做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648500000=6.485亿≈6.5亿

 

第五单元、三角形知识点

1、三角形的定义: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三角形只有3条高。

重点:

画三角形已知底的高的画法。

(1)、找到已知底的对边的顶点。

(2)、两重合【直尺或三角板最长的刻度线和底边重合,与之垂直的边和底边对应的顶点重合】

(3)、沿边从三角形的顶点作垂直于底边的虚线。

(4)、用量角器检查是否垂直。

(5)、画上垂直符号。

(6)、写上高。

3、三角形的特性:

1、物理特性:

稳定性。

如:

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4、边的特性: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可表示成三角形ABC。

6、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其他两个角必定是锐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其他两个角比定是锐角)

注意:

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直角;每个三角形都最多有1个钝角。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

13、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4、探究一下用分割法求解的几种思路。

n边形的内角和=180º×(n-2)(n≥3)【n表示多边形的边数】

15、图形的拼组:

用任意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6、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7、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等腰三角形。

18、用2个相同的等腰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1)竖式计算以及验算

(2)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2、小数数位相同的加、减竖式计算方法。

3、小数数位不相同的加、减竖式计算方法。

4、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5、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要仔细观察每个数的特征,注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把能“凑整”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先加、减。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

(二)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来,并且要用虚线。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2、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2、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区别:

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3、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②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③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

4、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注意: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5、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四边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线段有1条对称轴

其他: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1条,圆环有无数条,半圆环有1条。

二、平移:

1.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平移现象,例如:

缆车、观光梯、推拉门等)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定点:

找到原图形的关键点

(2)定方向:

确定图形的平移方向

(3)数格子:

根据图形的平移距离,确定平移后的关键点的对应点

(4)连线:

连接平移后的关键点的对应点

三、利用平移求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平移【一变(位置),两不变(大小、形状)】

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一、平均数

1、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