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662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 论述实用类阅读.docx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论述实用类阅读

江苏高考模拟卷分类汇总文本阅读

一、论述文阅读汇总

2012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崇尚简单

国风

读刘大樾《论文偶记》,上面写道:

“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

土地质朴无华,能养育万物;真水无色无香,能孕育生命。

一部《周易》,玄而又玄,变幻无穷,离不开阴阳二卦。

《老子》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

阿拉伯数字只有十个,能算尽人间的全部数量关系。

电子计算机每秒处理上百亿兆的数据原理只是数学上的二进制。

所以,要求得真谛,就应向简处着艰。

圣雄甘地说:

“简单是宇宙的精髓。

简单是一种美德。

当领导的人简单,就会减轻下属的负担,引领出好的作风。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各种讲话、汇报、文件,上面一页纸,下面就会一本书,“文山会海”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活简单的人,目标会更明确,志向也会更坚定。

诸葛尧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司马光教育儿子:

“奢则多欲,多欲则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俭则必简,简则必俭。

生活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物欲的奴隶。

在私利的驱使下,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

为什么新闻记者要说谎?

企业要给奶粉中加三聚氰胺?

金融家要诈骗?

一切为了钱,人人都相信现实的幸福必须在这里面寻找。

金钱崇拜,使得人类不计后果地向大自然无限索取。

人们只知道砍伐森林,却忘了自己也要呼吸;只知道污染江河,却忘了自己也要喝水……

我们是否可以让生活简单一点?

我的一位朋友,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家,也是高级领导。

多年来,他就只穿一双部队的胶鞋,从不穿袜子,冬天也只穿一件外套。

下去检查工作,都是自带面包和方便面,在车上就餐。

他有一个信念:

物质上求简单,精神上求丰富。

人一旦变成物欲的奴隶,就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简,犹药也,力行,可以洁身正性,清心明志。

简亦为生活尽境,人生幸福莫过于崇尚简单并身体力行。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文中引用甘地和司马光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6分)

17.现代社会金钱崇拜使人类陷入了怎样的生存困境?

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6分)

15.首先,由刘大櫆的话引出(关于“简单”的)话题(1分)。

其次,(从“至善至美皆简单,简单是美德,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三方面)论证为何要崇尚简单(2分)。

再次,指出让生活简单一点是摆脱金钱崇拜带来的生存困境的有效途径(2分)。

最后,总结全文,得出“崇尚简单”的结论(或“呼吁要简单生活”,1分)

16.①引用甘地的话是对分论点“至善至美皆简单”的有力论证(2分)。

②引用司马光的话从反面论证了“生活简单的人目标明确志向坚定”的观点(2分)。

③两处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2分)。

17.①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同情关爱,只有竞争算计,巧取豪夺。

人只知道一味向自然索取,破坏了生存环境。

③人变成物欲的奴隶,失去心灵的自由。

(6分,每点2分)

2012届苏锡常镇二模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王则柯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

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

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到了前头。

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即1997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

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

索罗斯们就是这样,在制造泡沫和破灭之间逞能。

他们有资金,有手段。

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

钱啊钱,认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的国内市场容量能够比得上美国,这是美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能够长期独领风骚的重要原因。

一个大国,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市场整合得好的时候,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

而且一旦形成优势,将长期发挥作用。

靠这种“国家增长能力”的依托,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这种追求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

历史和现实都让我们看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也带来了以权谋私等许多丑恶的东西。

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15.简要概括人们对“钱”的追求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6分)

答:

16.文中举索罗斯和“疯狂君子兰”的例子有何作用?

(6分)

答:

17.结合全文,简析用制度来规范人们追求金钱行为的原因。

(6分)

答:

15.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交往)(2分);促使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2分);加快社会前进步伐,提高经济效率(2分)。

16.反面论证人们对钱的过度追求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2分);表明作者反对把“钱”升腾为泡沫的做法(2分);为下文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了依据(2分)。

17.用制度来规范可以避免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可以避免泡沫经济造成的金融危机(或:

避免过度炒钱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可以使市场经济整合得更好,扩大内需;可以避免以权谋私等丑恶现象;可以避免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每点1分,全对6分)

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联合质量检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看镜有感

鲁迅

①因为翻衣箱,翻出几面古铜镜子来,大概是民国初年初到北京时候买在那里的,“情随事迁”,全然忘却,宛如见了隔世的东西了。

②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萄。

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

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

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

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

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③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

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④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

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⑤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

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条,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

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因为他终日战战兢兢,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

⑥不知道南宋比现今如何,但对外敌,却明明已经称臣,惟独在国内特多繁文褥节以及唠叨的碎话。

正如倒霉人物,偏多忌伟一般,裕达闳大之风消歇净尽了。

直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大变化。

⑦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

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

现在情形还如此。

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注]似的向西洋主人历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注:

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6.指出第⑤节使用的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

(6分)

17.本文题为“看镜有感”,综观全文,你认为作者有哪些方面的“感”?

(6分)

15.(6分)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

(每点2分)

16.(6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

(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

(2分)

17.(6分)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南京、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17题。

标准的标准

止庵

一百年前诺贝尔文学奖刚刚设立时,大概未曾料到,如今竟有这么大的声誉,这么高的地位。

我们简直要把它当做在世界范围内评衡某一作家文学成就的最终标准。

诺贝尔本人最初提出“富有理想的倾向”,显然想确立一个标准,好像也颇有几位作家(托尔斯泰、勃兰兑斯和易卜生等)因此而没能入选;但是这标准终于执行不下去了,或者评委也意识到,继续这样不啻是奖项本身的自杀。

萨特一九六四年拒绝获奖,理由据说是抗议只发给西方作家和东方的叛逆作家,他似乎发现一项规律,也就是看到一条标准,可第二年为肖洛霍夫所得,这规律或标准也就落了空。

九十年代,西方的左翼作家频频得奖,简直是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了,当然也不能算有了什么标准。

惟一可以视为标准的,就是只授予尚且健在的作家,虽然也有一两次例外,而对于活着的众多作家来说,这样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

正因为诺贝尔奖缺乏标准,我们(瑞典文学院的十八位院士除外)对它总是一则以慕,一则以怨。

常常抱怨某甲应该得而未得,某乙不该得而得了;这时那些评委被视为昏庸之辈,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都看不清楚。

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得奖的有不少,这足以保障该奖项的权威性;遗漏的也很多,卡夫卡、穆齐尔和布尔加科夫这样身后名声大作者倒也罢了,乔依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等则实在说不过去。

可是我们并不因此就放弃或降低对该奖的崇尚,这大概是慕与怨之外,又一则以恕也。

都说这不是前述作家的遗憾,而是诺贝尔奖本身的遗憾。

这里可以顺便一提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其实该奖只授予个人,并非授予国家,所以这种情结(无论怨怼也好,希翼也好)根本不能成立。

拿我们的作家和上面提到的几位比一下,谁更该表示不满呢。

迄今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名符其实。

第二类名不符实。

严格说来,诺贝尔奖授予这两类作家,对读者都没有太大意义。

想读的照样读,不想读的照样不读。

这里第一类作家,实际上等同于前述那些该得而未得奖的作家;第二类作家,则不过是花名册上的一些填错了的名字,是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疏忽、差错,抑或玩笑而已。

第三类有实而少名或无名(就世界范围而言),因为得到这个奖,从而名符其实。

无论如何诺贝尔奖很出名。

它在确认作家价值的同时,也把他们郑重推荐给读者,提示他们其实具有与第一类作家相等的地位。

特别是来自某些相对弱小或相对偏僻国度的作家,如果没有诺贝尔奖得主这块招牌,我们不光没有机会读到他们的书,就连他们的名字都很难知道。

所以诺贝尔奖的真正意义,恐怕还在扩大视野方面。

一百年来,诺贝尔奖时而令人满意,时而令人失望,始终也没有成为理想的化身。

曾有上帝造人一说,为什么既造美人又造丑人呢,因为上帝无所不能;君临人间的评委如此行事,正是对上帝的某种模仿。

二者都有恃无恐,因为无论上帝还是诺贝尔奖都是惟一的。

2000年10月6日                 

15.“标准的标准”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6分)

答:

 ▲ 

16.从第四段看,作者说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不能成立,有什么依据?

(6分)

答:

 ▲ 

17.依据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6分)

答:

 ▲ 

15.第一个“标准”指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二个“标准”指的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标准;“标准的标准”是指诺贝尔文学奖多年来没有明确的评选标准。

(6分)

16.诺贝尔文学奖只授予个人,不授予国家;中国的作家与国际上的著名作家相比尚有差距;诺贝尔文学奖的真正意义可能在于扩大视野。

(6分,每点2分)

17.像上帝造美人也造丑人一样,评委们授奖给明符其实的作品,也授给名不符实的作品;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和上帝作类比,也是对评委的委婉讽刺。

(6分)

南京市、盐城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口述历史与城市记忆

金光耀

口述历史在保存历史记忆方面具有其他形式的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价值,成为历史记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

人类在发明文字前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通过口述保存历史记忆的最早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历史记忆是由于人们接受了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而形成的。

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起着决定的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出现了对历史的宏大叙事的传统。

但在这样背景下形成的历史记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知道,文献、档案等文字资料主要集中于政府层面和社会精英的政治活动,通常成为宏大叙事的资料来源。

而即使对这些政治活动尤其是其细节,光靠档案或文字资料有时也是无法了解其详的。

而丰富的历史细节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历史真相和本质的认识,有时甚至还会改变对历史本身的看法。

至于社会生活尤其是底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传统意义的档案资料则记录更少。

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会习俗、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城市记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就需要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予以记录和保存。

因此,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口述历史提供的信息也会有误差或失真。

这种情况的发生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就客观而言,人脑不是电脑,人的记忆因时间久远发生误忆甚至失忆,可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主观方面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一类或是受个人经历、情感等因素影响,或是因时代变动导致后来的认识覆盖了先前的认识,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口述者提供的信息失真,但作为当事人而言,是无意识的。

另一类则是为了“隐恶扬善”,刻意遮蔽个人的不光彩一面,而着意提升个人的光辉形象。

上述因素提醒我们对个别的口述历史应该谨慎对待。

但当我们就同一个话题访谈一个群体,尽管这个群体中的个体间的口述存在差异、矛盾甚至冲突,这些不同的叙述却会产生抵消效应,从而可以提供较为接近历史真相的叙述。

这有点像“盲人摸象”,摸象者提供的信息是相互矛盾的,但综合起来却是关于大象的较为完整的信息。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即便集体记忆也有发生偏差和失误的时候。

“文革”期间因为存在过各种票证,许多东西需凭票供应,因此在绝大多数城市人中便有猪肉凭票供应的记忆。

而事实上,在文革期间有些城市的猪肉是不凭票敞开供应的。

之所以会产生凭票供应的记忆,是因为人们将“票证时代”的记忆与对“文革”的苦难记忆、创伤记忆、灾害记忆混同起来,从政治价值判断出发形成了失真的记忆。

这告诉我们,历史学家在口述历史积淀为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地发挥积极作用,使口述历史能够真正承担起传承城市记忆的重任。

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是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群体。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口述历史采访,主动保存历史记忆,这也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有组织的大规模口述项目可以做单兵作战无法做到的事情,可以对具有相同背景的老年人群体就同一个题目开展口述采访,这样一个访谈不是能很好地保存起我们的城市记忆吗?

(节选自《文汇报》2011年10月13日)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

16.口述历史在保存城市记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依据是什么?

(6分)

▲▲

17.作者认为应如何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

(6分)

▲▲

15.首先,论述口述历史的价值和作用;(2分)其次,指出口述历史也会有误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误)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分)最后,呼吁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

(2分)【评分建议】6分。

每点2分。

16.可以丰富历史记忆的细节;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可以记录和保存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评分建议】6分。

每点2分。

17.应慎重对待口述历史,避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口述信息失真;应给予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老年人群体足够的尊重;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大规模的口述历史采访。

【评分建议】6分。

每点2分。

苏中三市(南通泰州扬州)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天人合一”与生态学

周国平

九十年代以来,国学好像又咸了显学。

而在国学热中,有一个概念赫然高悬,这便是“天人合一”。

在一些人嘴里,它简直是新福音,用它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几乎一切重大难题。

其最旗帜鲜明者甚至断言,惟“天人合一”才能拯救人类,舍此别无出路。

按照他们的解释,西方文化的要害在于天人相分乃至对立,由此导致人性异化和生态危机,殊不知完备的人性理论和生态哲学在中国古已有之,“天人合一”便是,它的威力足以引导人类重建内心的和外部的和谐。

我的印象是,鼓吹者们一方面将儒道佛一锅煮,最后熬剩下了“天人合一”这一点浓汁,另一方面又使这一点浓汁囊括了一切有益成分,于是有了包治百病的神效。

“天人合一”原是一种儒家学说,把道家的“物我两忘”、禅宗的“见性成佛”硬塞入“天人合一”的模子里,未免牛头不对马嘴。

即使儒家学说也不能归结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仅是儒家在人与宇宙之关系问题上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关于“天人合一”的含义,我认为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的归纳最为准确,即一是滥觞于孟子、流布于宋儒的天人相通思想,二是董仲舒的天人相类思想。

他认为,后者纯属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而前者主张人的心性与宇宙的本质相通,因而人藉内省或良知即可知天道。

这是基本上属于认识论的范畴,颇有些道理,我们自可对之作学理的探讨,却没有理由无限地扩大其涵义和夸大其价值。

事实上,在西方哲学中也不乏类似的思想,例如柏拉图的回忆说,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可是人家并没有从中寻找什么新福音,相反倒是挖掘出了西方文明危机的根源。

把“天人合一”解释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进一步解释成一种生态哲学,这已经成为国学新时髦。

最近看到一本书,是美国科学家和学术活动家普里迈克写的《保护生物学概论》,译咸中文洋洋五十多万字,对生态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我一面翻看这本书,一面想起某些国人欲靠“天人合一”解救世界生态危机的雄心,不禁感到啼笑皆非。

当然,学有专攻,我们不能要求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精通生态学,但我们也许有权要求一切学者尊重科学,承认环境保护也是科学,而不要在一种望文生义的“天人合一”境界中飘飘然自我陶醉。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参考答案】首先,摆出谬论“天人合人”可以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切概重大难题;接着,揭示谬论错误所在,阐明对“天人合一”的正确理解;最后,提出希望,学者应该尊重科学。

16.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什么观点?

(6分)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鼓吹者一方面杂糅了儒道佛思想,缩小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天人合一”的内涵并夸大了它的价值。

(每点3分)

17.文中说“想起某些国人欲靠‘天人合一’解救世界生态危机的雄心,不禁感到啼笑皆非”,结合全文,简述“啼笑皆非”的原因。

(6分)

【参考答案】因为“天人合一”论是杂取拼凑出来的伪科学,鼓吹者却宣称可以解救世界生态危机,实在可笑;把本是认识论的儒家的“天人合人”思想加以拔高,不懂科学也不尊重科学,却自我陶醉,实在可悲。

(每点3分)

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鲁迅和《水浒传》

郑公盾

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

鲁迅不但为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费了一番心力,同时,他为寻找陈老莲的《水浒图》也下了很大功夫。

他同《水浒传》研究者郑振铎的通信中,曾多次讲到陈老莲的《水浒图》。

他十分希望能寻到这个著名的《水浒图》,他说“至于为青年着想的普及版,而且为了对青年负责,应当按照明人的古衣冠来刻画《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介绍《水浒传》。

以上说明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十分认真负责的。

鲁迅还充分肯定了《水浒传》一书的思想内容。

他在《谈金圣叹》一文中指出:

“宋江据有山寨,虽打家劫舍,而劫富济贫。

”在给许广平的书信中,他也指出:

“梁山泊劫富济贫的事,已成为书本上的故事了。

”这说明鲁迅充分肯定了《水浒传》所描写的“劫富济贫”这一正义行为。

鲁迅肯定了“《水浒传》里有革命精神”,肯定李逵也是农民革命家,他惋惜着人们读《水浒传》,但却很少有人真把这部书好好学习,而在黑暗的旧社会里“因风而起的不免是涂面剪径的假李逵”,或者充其量是打滚斗式的“突变”。

鲁迅在他的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明确地区别了一般武侠小说同《水浒传》在思想内容上的原则不同之处。

指出:

“《三侠五义》之类的旧小说,看来好像有《水浒传》的余韵,而实际上‘仅其外貌,而非精神’。

”前者所刻画的人物,充其量是“帮助政府”,而后者——《水浒传》中人物是在“反抗政府”的。

鲁迅正确阐明了《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

他在为叶紫著的《丰收》一书的序文中写道:

“中国确也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

”所谓中国社会有水浒气,那就是指在旧中国当官的都像强盗一样,为非作歹,借势欺人,对人民巧取豪夺,而且要关便关,要杀便杀,广大人民生活却毫无保障,因此人民对封建反动官府进行不间断地反抗斗争,已蔚为社会的风气。

这种风气,就是“水浒气”。

这也说明鲁迅十分重视《水浒传》,认为这部著名古典小说不但有历史价值,而且就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15.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

16.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鲁迅介绍《水浒传》是认真负责的?

(6分)

▲▲

17.鲁迅认为《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6分)

▲▲

15.(6分)①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

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2分),②接着,举例论证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认真负责的,③然后,论述了鲁迅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是肯定的,④最后,说明了“鲁迅正确阐明《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

(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6.(6分)①费心地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3分);②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寻找《水浒图》(3分)。

17.(6分)①《水浒传》中可以体现中国社会有水浒气;(2分)②《水浒传》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分)③《水浒传》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2分)

淮安市2012届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打而不痛”是诚信滑坡的重要原因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