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552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docx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教学重点:

1.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2.略读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感知文章自然真切、沉稳平实的“写话”风格。

教学时数: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余秋雨在《君子之道》中说,中华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君子。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位立德立言、宽厚待人的现代君子——叶圣陶先生,去看看作者笔下都记录了哪些关于叶圣陶先生高尚品德之事。

(板书: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

作者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语文学家。

二人相交多年,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痛心,同时纪念叶圣陶先生的生平。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3.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4.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丁卯(mǎo)商酌(zhuó)慎重(shèn)

颠沛流离(diānpèi)譬如(pì)

朦胧(ménɡlónɡ)删去(shān)

累赘(léizhuì)拖沓(tà)

妥帖(tuǒtiē)

(2)多音字

 累

 别

(3)词语释义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语出《论语·述而》。

意思是,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语出《论语·述而》。

意思是: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啊?

南腔北调:

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商酌:

商量斟酌。

慎重:

谨慎认真。

恳切:

诚恳而殷切。

一以贯之:

语出《论语·里仁》。

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颠沛流离: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语出《论语·雍也》。

意思是: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朦胧:

不清楚,模糊。

文中指文学上的朦胧。

累赘:

(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

做事拖拉;不爽利。

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则,规范。

鞠躬尽瘁: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4)词语辨析

“简洁”和“简捷”都有“简明”的意思。

“简洁”侧重指说话或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用来形容文字干净整洁、不啰唆、不拖泥带水。

“简捷”侧重指简便快捷,也可以形容直截了当。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答案示例:

散文。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答案示例:

第一部分

(1):

交代叶圣陶先生的逝世,点明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8):

具体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一层

(2):

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二层(3~5):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的一面。

第三层(6~8):

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律己严。

第三部分(9):

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并号召大家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3.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答案示例:

品德:

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描标点;修改文章;送客;复信。

律己严:

文章就是“说话”;作文简洁;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四、课堂小结

自主阅读了课文后,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形象深入人心。

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德的呢?

同学们可以在课外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丁卯(  )商酌(  )慎重(  )

颠沛流离(  )譬如(  )

朦胧(  )删去(  )累赘(  )

拖沓(  )妥帖(  )

2.填空。

(1)张中行,河北香河人,学者、________。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________”。

(2)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

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童话集《________》,白话小说《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等。

答案示例:

1.mǎo zhuó shèn diānpèi pì ménɡlónɡ shān léizhuì tà tuǒtiē 2.

(1)散文家 燕园三老 

(2)稻草人 春宴琐谭 倪焕之

二、新课导入

上节课,通过朗读与略读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们从整体上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生活和工作中的几件小事,知道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

我们除了学习叶老先生的优秀品质外,对于他的写文章的主张我们必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叶老先生的语文观。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结构上,总领全文。

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第3自然段是怎样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的?

答案示例:

第3自然段是通过举叶圣陶先生日常工作中的两件小事来表现的。

一是吕叔湘先生亲见叶圣陶先生伏案执笔描其一篇文章的标点;二是叶圣陶先生客气地向“我”请教普通话的用语问题。

3.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品德的?

答案示例:

①送客。

“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时,不能起床,“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②复信。

对“我”造访不遇,叶圣陶先生非常悔恨;看到“我”留言中的落款,他感到很悲伤。

4.第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写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主张?

答案示例:

第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写了叶圣陶先生主张写文章就是“说话”。

5.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的主张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答案示例:

在文风方面的主张:

简洁。

作者通过举“了”和“太”两个常用的字为例,表现了叶先生在文风方面的简洁的主张具体到字,突出了“简洁”这一宗旨。

6.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答案示例:

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是为了表现他“律己严”的品德,也是为了突出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美德。

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完整、更丰满。

7.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抒情和议论。

一方面表达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痛,另一方面表现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深远影响。

(二)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说说你对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

这一句朴实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也表达了对旧年即将过去的悲哀之情。

引出下文的回忆。

2.“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案示例:

这一句是总起句、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

“无不……”这一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

3.分析“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句话。

答案示例:

写吕叔湘先生亲见叶圣陶先生为自己的文章描标点,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他说:

‘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这句话属于语言描写。

突出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待人真诚的一面。

5.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的作用。

引出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表现。

6.“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中的“不像”“坚决”体现了什么?

答案示例:

“不像”“坚决”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要求之严。

7.“‘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

表现叶圣陶先生提倡“文风简洁”的主张。

(三)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示例: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

(四)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答案示例:

本文的语言朴实,多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其雅致。

如文中: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

‘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

‘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记叙。

从而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答案示例:

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又有较显明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

并且,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得这种感情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答案示例:

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生活小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

借助于“描标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的议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一位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五)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1.对比:

说说本文和《说和做》一文有什么异同。

答案示例:

相同点:

这两篇课文都是通过几件事来介绍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精神和品质的。

两篇文章都属于散文、回忆录。

不同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列举了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律己严”几个方面品质的小事,凸出了他是一位拥有崇高德行的人;《说和做》一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2.拓展:

请同学们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想一想:

文中写了哪些事?

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示例:

《怀念圣陶先生》一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还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文革”期间迫于形势不得不应对一些责难和压力,并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怀念圣陶先生》一文所叙述内容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全力专注于事业。

除此之外,从《怀念圣陶先生》一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本文后,叶老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在平时的学习中,“写话”与“简洁”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叶老先生的主张,把它们落实到写作中。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