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531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卷

科目:

历史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杨小英

第Ⅰ卷(选择题)

1、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以儒为本

3.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

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

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4.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5.宋代某理学家说:

“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由此可见该理学家()

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

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

6.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8.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

A.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B.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

C.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D.改革弊政、拨乱反正

9.“希腊早期的学派都是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格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

”普罗泰格拉关注的哲学焦点是()

A.人的本身B.城邦民主C.城邦政体D.自然规律

10.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

这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

C.重视道德和教育D.恢复旧的礼仪

11.有史学家认为,在马丁·路德发自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

马丁·路德的下列主张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是()

A.简化宗教仪式B.建立民族教会

C.信仰即可得救D.《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12.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D.因信称义;致良知

1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君主权力与党派信仰B.国家意志与精神寄托

C.权威判断与历史传统D.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14.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

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达尔文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16.由古代中国传到欧洲,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的发明是()

A.造纸术和印刷术B.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与造纸术D.火药与指南针

17.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其中“诗圣”的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

A.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D.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18.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

D.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19.“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2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的描述()

A.魔术B.绘画C.戏剧D.诗歌

21.某种绘画风格包含了很多中国文化精神元素,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这种画风最为突出的是哪一时期(  )

A.魏晋南北朝B.唐代C.宋代D.元明清

22.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

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②“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③“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过去的事尚未发生;也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未来的事已经发生。

④“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却算不出人性的贪婪。

A.①拉马克②法拉第③玻尔④牛顿B.①达尔文②普朗克③爱因斯坦④伽利略

C.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布鲁诺D.①达尔文②伽利略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23.观察下图,这同一物种的四种野生鸟类发生变异的原因包括()

①用进废退②获得性遗传③自然选择④人工驯养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4.阅读下列《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实际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B.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低

C.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长

D.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导致上述科学成果诞生

25.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

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16+16+18=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2: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3: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1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

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2说明其“新”在何处。

(2分)

(3)材料3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4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

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指出他们思想的异同(6分)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分)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3分)

(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政全书》共60卷,70余万字,分成12目:

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麦群忠《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

材料二: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

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

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

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

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

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材料三: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

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了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6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8分)

(3)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电灯,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三中所说的“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4分)

吉安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卷

科目:

历史时间:

2018、9命题人:

杨小英

第Ⅰ卷

2、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答案】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变革。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A、C、D项。

2.“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

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

A.尊儒抑法B.尊法抑儒C.儒法并用D.以儒为本

【答案】C【解析】材料“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反映出治理国家,儒法缺少其中之一,都是不行的,这体现出儒法并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并用,故ABD项排除。

3.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

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

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D.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得以大兴,统治者并没有放弃儒家学说。

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之所以赦免董仲舒,是受到了“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并不是迷信思想日渐式微。

故B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天人感应”思想的内容是:

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分析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赦免董仲舒是受此学说的影响。

故C项正确。

材料不涉及皇权与相权冲突的相关内容。

故D项错误。

4.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答案】B【解析】根据“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可知,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强大,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信息与古代选官无关,排除D。

5.宋代某理学家说:

“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

”由此可见该理学家

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

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

【答案】A【解析】“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

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可知,该理学家主张求理要循序渐进,故A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因材施教”,排除B;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育需有教无类,排除C;材料反映求理要循序渐进,并非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D错误。

6.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

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答案】D【解析】根据“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结合所学,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故D正确;南宋时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A错误;B表述正确,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答案】B【解析】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故B项正确;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而不能说明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的意思不是说明李贽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错误;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D项错误。

8.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

A.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B.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

C.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D.改革弊政、拨乱反正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专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弊端,维护封建统治,D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不主张推翻封建制度,排除A;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错误;C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9.“希腊早期的学派都是把世界本原问题当作关注的焦点,那么普罗泰格拉则是古希腊第一个撇开世界本原问题的哲学家。

”普罗泰格拉关注的哲学焦点是

A.人的本身B.城邦民主C.城邦政体D.自然规律

【答案】A【解析】普罗泰格拉是希腊时期智者运动的代表,提出“人是万物尺度”,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本身,故A项正确;城邦民主和城邦政体不是智者运动关注对象,故B和C项错误;自然规律是早期古希腊思想家关注的主题,故D项错误。

10.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

这主要表现在

A.挽救民主制度B.强调人的价值C.重视道德和教育D.恢复旧的礼仪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重视道德和教育,故C正确;挽救民主制度是苏格拉底,不是二人相通之处,排除A;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排除B;孔子主张恢复旧的礼仪,不是二人相通之处,排除D。

11.有史学家认为,在马丁·路德发自改革基督教教义的最初目的之下,蕴含着几个世纪以来由于文艺复兴运动而孕育于人们内心的人文精神。

马丁·路德的下列主张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是

A.简化宗教仪式B.建立民族教会C.信仰即可得救D.《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答案】C【解析】人文主义最大特点是体现出人性,主张个性发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提出信仰即可得救,是对罗马教皇思想统治否定,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A属于宗教仪式改革;B属于教会设置;宗教改革不反对《圣经》,故D项错误。

12.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C.因信称义;天人感应D.因信称义;致良知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提倡人性、推崇人性,肯定人的本能;“因信称义”是人文主义的表现之一;而“存天理,灭人欲”则是禁绝人的欲望,否定本能;“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天人感应”深化了君权,“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这些和“独禁本能”都无关。

由此可知,本题B项正确,ACD错误。

1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君主权力与党派信仰B.国家意志与精神寄托

C.权威判断与历史传统D.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答案】D【解析】据“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性”含义是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理性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故选D;主张集体;ABC项强调君主、国家意志和权威,不符合“理性”的含义,排除。

14.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

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

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

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达尔文

【答案】C【解析】由“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可知这一学说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政治主张——分权制衡,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符合题意;AB都提出过资产阶级政治主张,但是没有提出过分权制衡的思想,故排除AB;达尔文是生物学家,他的主张应该不是政治方面的,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D。

1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答案】C【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二十四节气发展沿革,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历法,说明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故C项正确;古代历法完全按照农民经验总结,并不是严密的,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节气确立,并没有比较南北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历法再不断总结中定型,并不是因循守旧,故D项错误。

16.由古代中国传到欧洲,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的发明是

A.造纸术和印刷术B.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与造纸术D.火药与指南针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使得反天主教会、反封建的书籍大大流传,从而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思想基础,故A项正确;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打开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火药传入欧洲,使欧洲在武器制造方面逐渐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因此BCD项排除。

17.唐诗体现了唐代的文学特色,其中“诗圣”的诗歌作品的主要特点是

A.句式灵活,奠定文学的现实传统B.活泼清新,带有强烈的浪漫气息

C.重视个性,关注市民的生活趣味D.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

【答案】D【解析】唐朝被称为“诗圣”的是杜甫,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到衰时期,属于现实主义,主要是针砭时弊,体现深沉的忧患意识,故D项正确;A是《诗经》写作特点;B是离骚的特点;C是白居易诗歌特点,排除。

18.从明代开始,小说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

B.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条件

C.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阶段,诗赋在科考中失去了市场

D.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的反映

【答案】A【解析】明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