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457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注学生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注学生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关注学生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关注学生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发展.docx

《关注学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发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学生发展.docx

关注学生发展

关注学生发展,实践课改新理念

——第九册音乐教材分析

义乌市东河小学于巧

一、学生的需求分析

资料表明,我们现在有许多学生虽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

这是一个令我们音乐老师困惑和尴尬的事情,这个问题也有若干人探讨过,得出了若干种答案,有人归根于音乐教材缺少美,有人归根于识谱教学的枯燥性,有人归根于音乐技巧过于繁杂等等。

学生为什么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呢?

(一)与学生对话——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学生调查问卷:

(1)你心中的音乐课是怎么样的?

(2)请你给音乐老师提提建议。

(3)请你给现在的音乐课提提建议。

2、调查结果与反思

(1)快乐音乐课——源自学生心底的呐喊声

你心中的音乐课是怎么样的?

学生一:

我心目中的音乐课是快乐的,我希望每次心中有烦恼的时候,只要一上音乐课就会消失,下课了,总能快快乐乐地走出音乐室。

学生二:

我心目中的音乐课是很美的,有动听的歌声,有美妙的笛声,有欢乐的笑声。

学生三:

音乐课,要像天堂一样快乐,让我们感觉到快乐天使永远在我们心中;又仿佛是一根神奇的魔杖,能让我忘掉所有的忧愁和痛苦。

学生四:

音乐课要有美妙的音乐,让我们能感到音乐的快乐,悲伤,优美……并能让我们时时都陶醉在音乐中。

学生五:

我觉得音乐学好了,就可以在舞台上唱,那时我一定很高兴。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音乐教学方式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2)幽默型教师——学生对老师的期望

给音乐老师的建议:

老师,上课时不要太严肃了,要让我们放松着学,轻松快乐地学。

老师要有幽默感,能让大家能学得很开心。

我希望音乐老师开心一点,多些笑容,每天笑着给我们上课。

老师,你管得太严了,一点快乐的气氛都没有。

老师,多和我们说说心里话,请你多注意外圈或后面的同学。

……

我们要做个快乐、幽默、有情趣的人。

多微笑吧,微笑能让人心情舒畅,还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教师的影响力是不容易忽视的。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的一段话,我觉得相当有道理:

学生能否产生并发展音乐兴趣,往往受音乐教师的影响颇深。

假如教师对音乐爱之如痴,对音乐教育事业执着追求,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反,教师对音乐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事业冷漠处之,他的学生就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

因此,音乐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细致备课、兢兢业业地上课之外,还必须在教态、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穿着仪表等问题上细心处理。

一句话,用自己的言教与身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3)故事、游戏、乐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学生对音乐课提出的建议:

音乐课可以再轻松一些,常常玩玩音乐小游戏,帮助我们学习音乐。

音乐课可以学学课外的歌曲,如流行歌曲。

可以常常玩打击乐器,唱唱卡拉OK。

让我们听听音乐故事吧!

多让同学们表现自己的才华,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行。

放我们出去上音乐课,在大自然中学习音乐。

……

快乐音乐课——应该是学生心底的呐喊声。

也是我们的努力目标吧!

快乐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投入在音乐的世界里,感受到音乐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音乐,最快乐”。

(二)与学生对话——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

案例描述与分析:

面对残缺的右手。

要使教学活动达到教师与学生水乳交融的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乐事”。

关键就在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处处为学生着想。

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已有的音乐基础知识;

2、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

3、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特点。

只有把学生的一切“了然于胸”,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

否则教学只是教师单向“教”的活动,是教师自说自画的表演,是脱离学生生活基础枯燥乏味的过程,是完成教学内容形式化的任务,是对教师和学生个体生命的消磨,这样的教学就背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初衷,

因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都要特别重视精心了解学生的,了解学生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哪些基础知识已经学好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哪些是他们感兴趣的,哪些又是远离他们生活的。

二、钻研教材

(一)与教材对话——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1、通览教材,整体把握

教材就是提供给老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你一个教学思路,你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你的课堂教学目标。

过去把“教材”叫做“课本”,“课本,课本,上课之本!

”现在称为“教材”,“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

”这不仅是形式化的变化,更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因此,在与教材对话时,我们一定要明确这样的理念:

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老师们不妨先来整体看看本册的欣赏教材,除了第3课是演唱曲目,其余每课都有管弦乐的聆听。

其中第二课的目标中也有提到“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但是教参中没有详细介绍。

看来,编写者的意图很明显:

本册欣赏以介绍西洋乐器为主,所以我向大家推荐一盘CD布列顿的作品《青少年管弦乐入门》,(听CD)。

我觉得很适合五年级学生,也可以单独拎出来,再收集一些图片,作为课外知识进行普及、欣赏。

再请老师们看看歌曲教学,16首歌曲中,有8首是合唱歌曲。

如何进行班级的合唱教学,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合唱教学任务艰巨,我们义乌市和金华市举行了一系列合唱教学的优质课评比,我也听了几节好课,总结出好方法,与大家分享:

1、合唱教学建议从低年级抓起,可以把简单的歌曲改编成二声部,为四五年级合唱教学铺垫,并找到学生喜欢的角度(感兴趣的角度),把高低声部分成两个角色进行训练。

2、利用课堂乐器辅助合唱教学。

课堂乐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帮助学习二声部。

(看视频)3、先学唱比较难的低声部,学会后低声部先唱一遍。

第二遍高声部再加进来。

另外,合唱教学时应该有一个“静”的环境,让学生静心、静听、轻唱,从声音训练入手,注重气息的支持,声音的位置,歌曲的情绪等,应该注重声音的质量。

2、融会综合,荟萃精华

教师在与教材对话使,除了与自己手中的教材对话外,还要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对话;除与任教科目对话外,还要与其他科目对话。

汲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

新课改还倡导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学科间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文科可以用理科的思维方法,理科同样可以借鉴文科的内容。

音乐也可以和语文进行整合。

例子: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课改呼唤教师走智慧型、研究型发展的道路,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

教材作为一种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有取有舍。

(二)与课标对话——尊重课标,尊重自己

对照课程标准,与低段相比,

1、增加了乐器演奏的分量。

如第一课,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

第二课,用打击乐器为《快乐的农夫》主题曲调伴奏。

第六课,学习竖笛“#5、#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当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课堂乐器,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像我们学校是二、三年级学习竖笛,为学横笛做好铺垫,把竖笛作为一种过度乐器来学习。

因为我们学校的特色是民乐,所以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改学横笛。

所以一定要按照各个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具体的曲目及演奏技巧。

2、增加了合唱曲的分量。

在第七册,表演歌曲共有15首,其中有4首合唱歌曲;在第八册,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6首合唱歌曲;在第九册,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8首合唱歌曲;在第十册,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9首合唱歌曲;

3、增加了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

如第一课,以《早晨》为题,用各种表现手段编创音乐(音响);第二课,运用打击乐器、人声及各种表现手段,创作题为《丰收的喜悦》、《成功的喜悦》的音乐音响。

三、选择教法

精备了学生和教材却忽视了教法的选择,教学活动仍然是不完满的教学活动。

甚至会因为教法的选用不当,而使得精备学生、精备教材的努力付之东流。

教学方法的使用得当才能将教师在备课过程所把握的学生特点及对教材的精确分析体现出来,才能准确高效又充满激情地将教材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必须精备教法,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在上课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使其行之有效地为教学双边活动服务。

(一)拓宽教材内容,加故事,加游戏。

学生喜欢音乐,是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

我们首先要创造各种条件以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感兴趣,然后提供各种组织策略与活动来激励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实践。

如从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入手,紧密联系音乐本身,平时尽可能多进行音乐故事的收集,音乐游戏的积累。

(二)选择性课堂——满足学生的需要。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

要把全体学生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因为这样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

所以,在备课、授课及课后反思时,要考虑到人的多样性,并使自己的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能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学生课堂里的自由,并给他们更大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与空间,能使用不同的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选择,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善于表现,使其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三)小舞台大课堂——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给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的兴趣逐渐提高,失败的体验则导致人的兴趣逐渐减少。

如何让学生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呢?

1、做老师的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表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学生抱以较高的期望值。

(四)用有趣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说话幽默风趣,上课的时候俏皮话不断的老师,总会很轻易地让学生喜欢上他,并喜欢他的课,乃至喜欢上他教授的学科。

所以,当我们抱怨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先自我检讨一下,是不是我们自身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让学习变成有趣的事情,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评价促进发展。

每学期的最后都有一个游戏宫。

教材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评价课的思路。

那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有哪些方法?

我想通过一节课例,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评价课的一点体会和感受,这节课是我们义乌在评价方面的课,或许可以给大家一点启示:

(看视频)

只有我们爱上音乐课,学生才会爱上音乐课,要想让每个学生爱上音乐课,教师要先爱上音乐课。

我们要经常倾听学生的意见,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喜欢什么就要教什么,而是要顺应教学规律。

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自由地写出意见。

如上所述,我的观点源于学生,他们教会了我如何教音乐的教学规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一句话,也是留给我们的一句至理名言。

我希望你的学生也能给你们一些建议。

 

附件资料库:

附件一:

故事《瑟半为筝》

附件二: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附件一:

故事《瑟半为筝》

瑟半为筝

春秋战国时,在秦国的地方上有一家人,父亲以鼓瑟而闻名远近。

他有俩个女儿,从小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也非常喜欢弹琴。

有\一天,俩人争着要弹琴,在你推我夺中,各不相让。

争论中竟将瑟撕成了俩,姐姐拿了十三根弦的一半,妹妹拿了十二根弦的一半,她们的父亲见后,又急又气,跑过去将撕开的俩半瑟夺了过去,不想到碰了弦,顿时发出比瑟更清脆,更悦耳的美妙声音,这引起了他的注意,马上将俩个半边的瑟分别修补好,弹奏起来,比其他的弹弦乐器都好听,变成了另外一种乐器。

他兴奋地说:

“因为你们俩个争一个瑟,产生了这样的乐器,我看就叫它“筝”吧!

另一个传说是:

战国时期,秦国有员大将,叫蒙怡,他在远征西域的繁忙工作中,有一次在少数民族部落,曾看过群众的歌舞活动。

当时蒙怡被群众的热烈欢快的场面而感染,高兴的把随身带的中原乐器瑟也拿出来弹琴,当地群众从未见过这种乐器,都拥了过来,争着看他弹奏。

蒙怡弹完一曲后,即对部落的头领说:

“你们这里没有这样的乐器吧?

”说着将瑟赠给了头领。

这时,头领的俩个女儿争着要弹瑟,谁也不让谁,在抢夺中将瑟撕成了俩半,其中姐姐一半为十三弦,妹妹一半为十二弦,大家遗憾的叹息着。

蒙怡却大笑着说:

“一瑟传二女,琴瑟边二器,不争何得此乐器?

”于是就把这种乐器起名为“筝”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唐宋时教坊(古时候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用筝为十三弦,清乐(南朝旧乐)用十二弦。

附件二: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其实这是首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27号第二首。

有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雷尔斯塔布在听了这首乐曲后写了篇评论文章说:

“听了那首曲子,尤其是慢板的第一乐章,使我联想起瑞士卢塞恩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

”于是出版商就根据这段话,以《月光奏鸣曲》为题编了那个故事。

音乐只能靠听觉去感受,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代替听觉去感受音乐。

深入教材活化运用

——第九册单元备课

义乌市绣湖小学王艳萍

一、分析教学内容

1、人文内涵:

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

是每个人每天

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音乐作为古老又年轻的艺术融进我们的生活,充实着我们的每一个角落。

所以,音乐既生活,生活即文化。

在新教材中非常突出以人文为主线,把独立的音乐文化融入到宏观大文化的土壤之中。

强调了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朝夕》这一单元选择了《清晨》、《晚风》、器乐曲《晨景》、《渔舟唱晚》来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的情景,体现了“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足迹》围绕着革命历史文化选择了聆听曲《红梅赞》、《红星歌》、《歌唱二小放牛郎》,表演《雨花石》、《我怎样长大》,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现了音乐与历史文化、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

《可爱的家》则选取了〈〈外婆的澎湖湾〉〉、〈〈天嘿嘿〉〉、〈〈可爱的家〉〉、〈〈回家〉〉、〈〈牧场上的家〉〉等五首不同题材、风格的以“家”为主题的作品,体现了音乐与人的人文性。

2、情感因素:

音乐教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情感的

发展与变化过程。

情感要素是音乐课堂教学的核心与灵魂。

意味着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必须紧紧把握情感这条内线,通过音乐本身释放出来的要素,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如《朝夕》这一单元从器乐、声乐等多种形式选择了经典作品,让学生在聆听中和歌唱中体验自然界美丽的朝夕景色,以音乐的方式去观察、留意生活,激起对生活的热爱。

《足迹》这一单元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声中,进一步了解革命时期少年儿童斗争足迹和生活,在音乐中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可爱的家》也是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家”的可爱、温馨与乐趣,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此来激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并带着这份情感再现音乐,创造音乐,真正体现了课改的价值。

3、知识与技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表面看淡化了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

但对于每一年段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技巧也有较明确的要求,仍然是必要的。

音乐教师要善于在浓郁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人文情怀中处理音乐知识与技能,细致分析新教材中的知识暗线。

从学生角度看高段的学生不同与中低段的学生更多地停留在模仿和体验这一层面,而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主动学习,创新性地学习。

从教材看每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相对比较独立,因此也要根据单元主题和歌曲来分析来确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

在《朝夕》中出现了口风琴G大调的音阶,在实践中掌握六八拍及指挥图式,听辨不同的拍号;《足迹》出现了装饰音,《可爱的家》再次出现了口风琴G大调的音阶以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不同拍号的改写,以此体验不同拍号产生的不同情绪。

知识技能的出现看似比较零散,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一个原则。

二、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新课标下的教材是对话的文本,是“活性因子”,是学生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和依据。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从学生实际出发,重组教材

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种资源的丰富性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始料

未及的,我们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这种可贵的资源。

1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重组、增减教材

每学期初拿到新教材时,我经常会这样做:

在浏览了教材之后,再回头看看

学生已学的内容,有没有和本册教材联系比较密切的,把它们罗列出来,可以重

组利用。

又如在学习装饰音—倚音时,就可将以前所学的相关的音乐记号进行分类

与组合,让学生在有比较地听辨中、找朋友的游戏中掌握新知识,复习旧知识。

(已学波音记号、上滑音、顿音、重音、力度记号等)。

在这一册中出现了较多的合唱曲,根据学生水平将一些难度较大的歌曲进行适当简化,降低难度

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拓展教学时空

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起学生内心已有的经验,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在〈〈可爱的家〉〉一单元,可以从观看〈〈同一首歌〉〉明星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入手。

在课前,可让学生搜集和家有关的歌乐曲,如〈〈吉祥三宝〉〉、〈〈我爱我家〉〉、〈〈我想有个家〉〉等,还可听听学生非常喜爱熟悉的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与通俗音乐相结合。

在学习〈〈足迹〉〉一单元时,充分发挥学生资源,激活已有经验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多种学习材料如:

不同时期的革命历史故事,磁带、VCD、CD及画册等,课堂上进行交流。

2、从教师特长出发,开发资源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是课程从属者的身份,使之变成了课程主体,乃至课程本身。

也就是说,教师除了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还必须开发自身的资源,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风格和特点。

如在上《清晨》这课时我会让学生现场听一段老师版的《大森林的早晨》,在聆听〈〈红梅赞〉〉、〈〈谁不说俺家乡好〉〉、〈〈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时,老师也会时不时哼唱几句,有时学生也会提出要求老师来一段。

从教材看,四年级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合唱歌曲,本册中出现了八首合唱曲,随着年段的增加,合唱教学越来越突显出它的重要性。

那么,在中低段的合唱教学中,我会非常重视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合作演唱。

3、充分发挥本土文化的作用

本土文化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因其特殊的地域性和文化色彩,对当地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结合本土文化,开发地域资源,可以为音乐教学添砖加瓦。

我们义乌电视台有一个非常棒的节目——〈〈同年哥讲新闻〉〉,这个节目是用方言讲述新闻的,其收视率大大超过了其他节目,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有一段时间该栏目连续报道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关注西部少年成长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学生的同龄人。

在上〈〈足迹〉〉这一单元时,我就很好的将这一素材加以运用。

先让学生与歌中的小英雄们跨时代、同时代的同龄人进行对话。

最后,再引导学生带着强烈的幸福感和幸运感来学习演唱〈〈雨花石〉〉、〈〈我怎样长大〉〉,将这种情感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化为自身的情操。

三、确定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应该达到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

新的课程目标体系要求我们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方面来制定,在制定和表述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四点:

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

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

4、行为程度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最低底线。

四、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曾记得有一次听到吴斌老师这样说,有时一堂课里整堂都是重点,有时却没

有难点,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重难点。

五、常见的教学范型

针对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应当在新课程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指导下,以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构建开放性、创新性的音乐教学范列。

大概有以下几类:

1、主动吸收式

起源于意大利的蒙特梭利教学法得出结论:

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

如在《朝夕》一课中,围绕着“美妙的清晨”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用各种形式表现主题。

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有编舞蹈的,改编歌词的,演简单的音乐剧的。

还有一位学生把歌曲改编成了一首周杰伦风格的Rap音乐,别有风味。

再如《牧场上的家》一课,学生改编成了《可爱的家》、《温馨的家》、《花园里的家》等。

2、发现探究式

该学习方法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结果的自主学习过程,是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逐渐形成的最适合自己、最能体现独特个性的音乐方式。

在这里,我与大家交流一种在歌唱教学中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把歌曲学短。

从四五年级出现的歌曲看,难度较大,篇幅较长。

但经过分析其中有很多乐句、乐段其实是在重复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把歌曲学短,很大程度上降低学习难度。

3、讨论交互式

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交往,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彰显,创造性地解放。

4、合作共进式

《音乐课程标准》提示给我们音乐教学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环境、师生与社会共同合作共同进步的过程。

而音乐主要是以合作方式呈现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没有那一项能够独自完成。

因此,音乐教学更加突显出合作共性的特性,没有合作,音乐教学不复存在。

●充分利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帮助建立音高概念,进行多声部的合作活动。

口风琴具备固定音高,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把握音准和音程,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多的时间来学习。

因此,将它与学习音符相结合,更好地渗透在各个环节中,能更好地发挥学具的功能。

●重视师生间的合作活动,为学生的演唱搭建桥梁。

合唱可以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合作。

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开放生成式

生活是生命所经历的过程,教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是一个过程,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短暂经历,既然是成长,就预示着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生长、活力、情感、趣味、成长、发展、创造、生机等与人的成长过程紧密相关的一系列带有生命气息的活动。

当真正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似的新课程教育时,开放与生成就会成为必然。

换句话说开放与生成是伴随着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才新理念而出现的。

六、教学流程的设计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因此总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进行设计。

一堂课的设计,好比一篇文章的构思,要有一个主题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每个环节都紧扣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主题内容,要紧紧抓住教学之链突出主题教学。

1、起始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组织教学、诱发兴趣、导入新课,唤起参与愿望。

2、展开阶段:

“展开”意味着铺展、发展和放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过程。

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情景,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与机会

3、深入阶段:

是指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展开,经过发现探究等活动,

初步形成教学结果,并通过某种交流方式,呈现结果的阶段。

4、结束阶段:

从学生的角度来总结、评价,深化情感体验。

如说说在这堂课上的收获,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课堂的评价等。

 

结束语:

新课程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教育重组活动,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

对于音乐教育改革来说,千变万化,音乐教师的变化是核心的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