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455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docx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

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摘 要:

针对目前高校在太极拳教学上存在“身体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注重教法而忽略学法、考核方法重结果轻过程等现象,设计了“小组合作—分解串联—逐步考试”的多元教学模式。

经过两学期两轮的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效果感知良好,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此模式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法的更新,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有利于实现太极拳教学过程的优化。

关键词:

太极拳;小组合作;分解串联;逐步考试;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一种集健身、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健身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24式简化太极拳是全国多数高校体育课开设的主要项目之一。

从多年武术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发现,高校太极拳教学在拳理上存在“身体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节,在技法传授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会(教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学法),在考核方法上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健身养生的功效上却存在着“教与懂”的脱离。

并且目前很多高校在安排太极拳课程时明显低于16学时[1]。

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太极拳的全套动作,如何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全面发展,达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终身受益的目的,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体育教育实现多级目标的需要,建立符合体育课程目标的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是完成多级目标的关键[2]。

为此,本研究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设计了“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的多元教学模式,此模式把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的更新。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海南大学三亚学院2007级本科和2008级本科一年级各两个女生班共140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太极拳课教学改革与评价的论文,了解当前有关研究现状。

研读有关教育学、教学评价与测量、体育心理学、生理学、课程论等书籍,为本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方式,在2008年1月对“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操作程序和评价指标等相关内容向专家学者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确定与本研究的实验设计与实验研究内容等。

学生访谈:

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认知的调查与访谈。

1.2.3问卷调查法 

实验后对学生发放问卷累计215份;回收215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15份,有效率100%。

1.2.4教学实验法 

在本人教学的班级中随机抽取2007级两个班共73人、2008级四个班共142人,按两个年级的教学计划分成相对应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前,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调查,两班学生在上大学以前都没有学习过太极拳,可作对等的实验对象。

实验组按设计的“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讲解动作要领、示范正确技术→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动作)进行教学,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

评定实验效应指标:

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认知情况与技术评定。

评定方法:

太极拳技术评定参考2003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分细则表,制定太极拳各技术环节掌握程度评分细则表。

太极拳学习认知、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采用李科特5点评分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均用SPSS11.5软件进行。

实验时间:

整个教学实验在2008年3月~2009年6月进行,第1学期为实验研究;第2学期进行重复与验证性实验研究。

2“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课前制作学习资料

—————

充分挖掘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对整套动作进行分解、配图,细化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并制作成学习资料。

 

武德教育

—————

上课行抱拳礼,并在上课中把武德教育贯穿太极拳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完整示范

—————

结合太极拳动作名称进行完整示范,示范重点是动作方向、运动轨迹,使学生形成动作表象。

 

分解示范

—————

分解示范本堂课所要教学的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

重点演示,精讲多练,使学生掌握基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这是实施串联的关键。

 

小组合作串联

—————

按小组分发学习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动作要点、要求通过观察、模仿、连接,进行自学自练。

按小组巡回指导学生串联、纠正错误,学生进行比较理解,改进。

 

集体讲解与纠错

—————

再次完整示范所教动作,进行细节示范。

重点是出现错误动作较多的地方,分析错误原因,弄清动作环节,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攻防技击介绍

—————

结合所教内容,讲解它的攻防含义,让学生体会动作路线、用力特点、用力方法及攻防实用性,为较好地巩固掌握和应用动作打好基础。

 

组间巩固练习

—————

加强组间交流。

相互纠错、巩固练习。

 

分小组考试

—————

考试内容为以前学习的内容,重点考查本节课所学内容,组间相互观摩,考完后每组都要提出不足之处。

 

概括小结

—————

在以上教学环节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归纳出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评并提出学习的重点和新要求。

 

图1“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图

2.1分解串联教学方法

在课前充分挖掘太极拳的动作特点,对整套动作进行分解、配图,细化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并制作成学习资料;在教学时,首先完整示范,示范重点是动作方向、运动轨迹,使学生形成动作表象;然后分解示范,示范本堂课所要学习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并使学生掌握,这是实施串联的关键;按小组分发学习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动作要点、要求通过观察、模仿、连接,进行自学自练;按小组巡回指导学生串联、纠正错误,学生进行比较理解,改进;再次完整示范所教动作,进行细节示范,重点是出现错误动作较多的地方,分析错误原因,弄清动作环节,及时纠正,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并结合所教内容,讲解它的攻防含义,让学生体会动作路线、用力特点、用力方法及攻防实用性,为较好地巩固掌握和应用动作打好基础。

学生进行组间观摩与交流的巩固练习。

2.2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学习。

实施方法:

1)分组原则:

以异质自愿的原则,自由组合,每组6-8人,小组长1人。

2)组长的选择:

先由每组学生推荐,然后教师考察,指定动作学习较快或者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

(在第一堂课完成,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小组长)3)组内合作:

在课堂上中,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互助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如果上课有见习或者事病假的同学,由小组进行课外辅导。

在课外小组成员以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

组间合作:

发挥小组之间的交流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轮流练习,互相观摩、互相纠正,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4)计入考试成绩时,小组团体成绩占一定的比例。

2.3逐步考试方法

(1)方法:

根据三亚学院体育课教学计划,太极拳教学在8次课16个学时内完成,因此分成7个教学单元,第一个单元讲授基本手型、手法和基本步型、步法;另外6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教授4式动作。

第2次课安排考1-4式;第3次课安排考1-8式,重点考查5-8式;第4次课安排考1-12式,重点考查9-12式;第5次课安排考1-16式,重点考查13-16式;第6次课安排考1-20式,重点考查17-20式;第7次考试课安排考1-24式单人全套,重点考查每个小组第21-24式。

考试形式在分段考试部分以小组为单位,以各分段的小组团体平均成绩作为分段考试成绩;在全套考试时以单人全套成绩为考试成绩。

在分段考试时,每个小组考试结束后,教师根据考试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点评,纠正动作。

(2)成绩比重:

根据逐步考试方法,太极拳考试成绩由分段考试成绩和单人全套考试成绩组成,各占50%。

分段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各小组学习的动态变化;单人全套考试成绩体现个人的学习结果。

(这里的考试成绩均不含平时成绩)

3 结果与分析

3.1“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表1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特点的比较

比较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以教师的教为主,以学生的学为辅。

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技术动作。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通过学生自学和自练的过程,达到对技术动作的领会、巩固和应用;通过学生角色扮演进行合作学习,体验团队精神;通过目标设置和过程性评价的多向反馈,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

武德教育、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知情意的体验。

教学过程

讲解-示范-练习-纠错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纠错法

学导式、尝试法、情境式、个别指导法、分组法、探究法、观摩法

教学组织

集体教学

分组教学、合作教学

教学重点

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跟练占绝对比重

学生的自主学练占绝对比重

教学评价

单一评价(考勤+期末考核)

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

 

3.2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太极拳考试成绩比较

在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考试。

实验组的技术成绩为小组各分段成绩和个人最后技术考核成绩的综合,对照组的技术成绩为个人最后技术考核成绩。

如表3、表4所示,在教学内容不变、教学时数相同的同等情况下,2个实验组与2个对照组学生的太极拳套路技术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并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

在太极拳的动作规格、动作熟练程度、劲力与节奏、精神与布局等各技术环节掌握程度上,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也优于对照组,并且达到了显著性差异(P<0.01)。

可见,“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多元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表3 2007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太极拳技术考试成绩及各技术环节掌握程度的比较

 

n

技术成绩

动作规格

(30分)

熟练程度

(30分)

劲力与节奏

(20分)

精神与布局

(20分)

附加扣分

实验组

38

79.92±7.83

23.84±3.11

23.84±2.78

16.82±1.61

16.61±1.37

1.18±0.80

对照组

35

72.77±9.64

21.74±3.47

22.69±3.50

15.51±1.90

15.29±1.64

2.46±1.20

t

 

3.49

2.73

1.57

3.17

3.75

-5.38

p

 

<0.01

<0.01

>0.05

<0.01

<0.01

<0.01

 

表4 2008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太极拳技术考试成绩及各技术环节掌握程度的比较

 

n

技术成绩

动作规格

(30分)

熟练程度

(30分)

劲力与节奏

(20分)

精神与布局

(20分)

附加扣分

实验组

71

80.24±8.39

24.03±3.89

23.92±2.83

16.89±1.64

16.72±1.30

1.31±0.94

对照组

71

73.31±9.56

21.96±3.69

22.70±3.08

15.77±1.91

15.31±1.71

2.44±1.11

t

 

4.59

3.26

2.44

3.72

5.52

-6.56

p

 

<0.01

<0.01

<0.05

<0.01

<0.01

<0.01

 

3.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后对太极拳学习认知、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比较

表5 多元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认知、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比较

 

 

2007级

传统教     多元教

学模式     学模式    T     P

2008级

传统教    多元教

学模式     学模式     T     P

自主学习

学习态度

3.20±0.83

3.84±0.82

3.31

<0.01

3.21±0.83

3.79±0.79

4.25

<0.01

学习兴趣

2.94±0.64

3.61±0.55

4.77

<0.01

3.38±0.76

3.73±0.68

 2.91

<0.01

课内参与

3.06±0.87

3.89±0.65

4.68

<0.01

3.08±0.81

3.97±0.72

 6.93

<0.01

课外参与

1.91±0.95

3.34±0.48

8.19

<0.01

1.97±0.83

3.38±0.60

11.65

<0.01

学习效果

3.11±0.80

3.92±0.67

4.69

<0.01

3.17±0.83

3.93±0.72

5.83

<0.01

学习氛围

师生互动

2.97±0.86

3.66±0.67

3.83

<0.01

3.10±0.83

3.85±0.75

5.62

<0.01

生生互动

2.06±0.77

3.84±0.60

11.19

<0.01

2.18±0.83

3.99±0.67

14.25

<0.01

合作与交往

合作意识

2.06±0.77

3.71±0.69

9.69

<0.01

2.14±0.82

3.92±0.73

13.64

<0.01

人际交往

2.06±0.77

3.66±0.67

9.54

<0.01

2.13±0.79

3.89±0.73

13.79

<0.01

情感体验

自信心

2.06±0.77

3.66±0.67

9.54

<0.01

2.37±1.00

3.83±0.72

10.01

<0.01

竞争意识

2.23±0.81

3.68±0.66

8.45

<0.01

2.55±0.91

3.94±0.70

10.29

<0.01

 

实验后对07级、08级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学习认知、参与程度和情感体验的自我评价,发现采用“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课内外参与程度、学习效果、课堂学习氛围、合作与交往、自信心、竞争意识等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多元教学模式有利于多级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对两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调查和访谈,以08级为例,实验组88.6%的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太极拳的情况比较满意,而对照组只有52.8%。

调查显示造成这样差距的原因:

对照组的学生认为太极拳动作缓慢、比较枯燥;在8次课(16个学时)内要掌握24个动作时间不够;在课外想练习没有同伴进行指导,因此在课外86.1%的学生都不会主动的去练习,只是在考试之前突击一下;还有25%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解、示范、领做的教学方法太枯燥;并且有69.4%的学生认为太极拳的考试方法不合理。

而实验组97.1%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分解串联的教学方法比较新颖,通过探索性的串联,特别是结合技击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太极拳动作的理解和感知,更快的掌握动作;特别是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94.2%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能体现组内同学每个人的价值,因此在课外有60%的学生能在课外自觉练习,并且85.7%的学生都是与同伴一起进行锻炼。

此外,实验组的学生认为逐步考试的方法能促进自己自主的练习,并通过教师的点评,发现自己的不足。

 

3.4讨论

太极拳分解串联教学以武德教育为核心,注重太极拳课程的文化属性;教师在将太极拳动作分解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学习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其内在需要带着任务去学,实现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和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

同时在分解示范的过程中,进行扼要讲解、重点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模仿、串联,按照教师设计的逻辑步骤进行思维,有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认知效果。

再以攻防技击教学为辅助,提高太极拳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优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学生学习中的合作竞争的精神和意识,营造出师生相互交流的良好气氛,通过组内合作和组间交流,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有助于学习和教学的双向反馈。

逐步考试的方法以目标设置为理论基础,符合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和动作遗忘规律,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各小组学习的动态变化,不仅能检查太极拳学习结果,更强调了学生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身体、情感和认识领域各方面的进步,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重视学生的体育行为和情感态度的转变;单人全套考试成绩体现个人的学习结果。

这样将合作教学的评价和个人努力程度实现在考试上互补,既体现了合作学习又尊重了个体差异,激发小组和个体的进取精神,体现出对学生评价的公平性。

 

4结论

经过两学期两轮的教学实验表明: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多元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效果感知良好,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分解串联—小组合作—逐步考试”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活泼生动的、着眼于学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为目标,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它贯穿于太极拳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和教学内容的完成,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的全面评价,有利于多级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高校其它体育项目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卫东,何江.24式太极拳的教学策略和步骤[J].湖北体育科技.2004,23(4):

551-553

[2]杭兰平,等.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体育课程多目标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

964

[3]李金梅,关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与文化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

64-66

[4]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90

[5]蔡仲林,施鲜丽,葛耀.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

107-109

[6]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01-209

[7]江百龙,等.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89

[8]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J].2007,31

(1):

62-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