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土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84393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土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三单元 土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三单元 土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三单元 土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三单元 土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土壤.docx

《第三单元 土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土壤.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土壤.docx

第三单元土壤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水是学生常见的,也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

水常常成为学生玩耍的对象,在玩耍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产生很多与水有关系的问题。

结合学生兴趣,由水建构一个单元,引领学生走入神秘的物质世界,应是诸多选择中的佳选之一。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借助学生对水已有的认识,编排了认识自然界水的分布、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探究水的形状和形态的变化、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比较水的多少、认识水的严厉等探究活动,构建《水的科学》这一单元。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认识与水有关的基本知识。

本单元包括六课,分别是《水与生命》、《浮与沉》、《流动的水》、《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压力、水流的力量,对学生着重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意识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方法: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也有紧密联系。

《水与生命》一课,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流动的水》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探究水的形状和水流的力量,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浮与沉》一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水的浮力、压力、,对学生着重进行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意识到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学用具:

水、水槽、筷子、橡皮、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回形针、蜡烛

课时安排:

9课时

8、水与生命

备课时间:

9月14日

授课时间:

9月23日

建议用3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教学;第三课时完成拓展部分的教学。

一、活动目标

1、能够用五种感官综合感知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能够把观察到的现象实事培育是地记录下来。

3、愿意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4、能具体说出水有哪些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重、难点:

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和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

教法:

学生对水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从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入手,通过探究哪里有水,进一步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探究中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学法:

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总结归纳水的存在。

教学用具:

水、水槽、杯子、塑料袋、不透明液体

二、教学过程

1、活动开始,教师可简单提一引些活动要求,如:

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想的方法要多,记录要真实等。

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尽可能用与其他人不同的方法观察,不要直接教具体方法。

当学生无从下手时,可让学生参考教材中的插图。

2、教师指导学生往塑料袋内灌水,感知水会流动,无固定形状的性质;通过将水和牛奶、石头比较,引导学生感知水是无色的、会流动的;通过把手放到水槽中,一方面感知水是透明的,另一方面提示学生直接用手去抓水、捧水;尝味道时,要用舌的前部,注意提醒学生对不知道的东西不能随便尝。

3、教材中未涉及到的闻气味、听声音的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启发和指导。

4、学生活动时,切忌由教师带着学生按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一步一步操作。

具体观察方法的指导,可在组织讨论时给学生一些启发。

5、活动1结束后,可安排学生课后围绕水与生命的关系开展调查。

水和生命

一、活动目标

1、能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

2、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脉关系的不同看法。

3、大胆想像没有水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应先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如询问家长、查阅资料、搜集图片等。

2、一般分为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一课时。

3、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填写教材上的关系图。

然后,通过交流将关系图填写得更充实,引导学生发现水与生命之间既有直接的关系,又有间接的关系。

最且,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讨论“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环境会变成什么样?

4、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展示学生和教师搜集到的相关图片,如:

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枯黄的庄稼,湿润地区繁茂的植被、优美的风光。

如果的条件,还可以播放一些的关水与生命的影像资料片。

5、讨论结束后,可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画一幅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的想像画,或写一篇同样题材的短文。

榨果汁

一、活动目标

1、能完成解剖、挤汁等基七的操作活动。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说明水与植物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过程

3、一般可四人一组,活动总时间为一课时,也可安排学生在家里完成。

4、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来开展榨果汁的活动。

5、如有条件,可利用天平来分别比较几种不同的果实或茎叶在榨取前后水分和残渣的质量。

质量的变化可以反映植物含水量的多少。

板书设计

8、水与生命

哪里有水:

蔬菜、水果、动物体内等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对水已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使学生从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入手,通过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自己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在探究中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

不足之处:

设计实验及简单制作等方面的能力欠缺。

改进措施:

帮助学生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

9、浮与沉

一、活动目标

1、能对由常风材料制成的物体的沉浮进行预测。

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3、能根据沉浮状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推测——发现——否定——再推测——再发现——再否定——再推测”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法: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法:

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知道物体的浮沉,并能总结浮沉的条件。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或演示用:

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泡沫塑料、胡萝卜、铁螺帽、回形针、蜡烛等。

二、教学过程

1、活动可3人一组,合作进行。

2、在本课导入部分,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说说“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

在学生回答正确或对答案产生争议时,可自然开始本次活动。

3、学生预测某物体的沉浮特点时,如棉花、海绵、小瓶(有盖与无盖)、废纸等,如果有争议,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预测的根据,再让学生根据预测将材料在实验桌上分门别类地摆开。

4、指导学生实验时,一定要强调操作方法,如轻轻地将材料贴近水面后再放入水中,每次放一种材料,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等。

A)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可根据各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一些有关沉浮原理的问题,如:

是不是所有能浮在水上的物体都比沉下去的物体小?

为什么有的物体能浮在水上,有的却要沉下去?

B)可以边实验边记录,也可以在实验结束后集中记录。

如材料较多,可以给物体编号,记录时只记某物体的号码即可。

C)活动结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预测是否正确,并初步体会实验的重要性。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一、活动目标

1、能选择一个恰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订简单的究计划。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沉浮。

3、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二、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选择问题,燕自由结组。

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问题做个简单的统计,明确各组的任务。

2、实验前先要设计好实验方案,每次尝试都可作为一种方法记录下来。

3、交流时,要指导学生说清过程和结果(即说清楚实验步骤和看到的现象),更要启发学生说清从失败到成功的实验过程。

4、可让学生用刚获得的经验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

设计打捞沉船的方案、推测潜水艇的沉浮原理等。

感受浮力

一、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方法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2、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3、能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

1、分成4人一组。

2、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自然进行。

例如,学生交流时可能会提到:

“我把瓶子向下按,有顶手的感觉”;“橡皮泥在水里变轻了”等现象。

教师可适时提示其他同学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从而开始本活动。

3、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按顺序认真体验1—2次,要轻轻往下按物体,再慢慢将手抬起。

4、活动后可引导学生具体谈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

如果学生始终没提到过浮力这个概念,此时要告诉学生,在水中感觉到的那种往上顶手的力,科学上称为浮力。

5、活动结束后,可引导学生在插图的启发下,举一些日常生产生活中和浮力有关的实例。

如:

船、游泳圈、救生衣、救生衣、淘米、煮饺子等。

板书设计

9、浮与沉

浮起来的物体:

沉下去的物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以有的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判断“物体的浮沉”、“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感受浮力”这三项逐层递进的活动。

学生认识浮沉现象,对浮力有一种切身的感受。

不足之处:

对浮沉的改变条件不能总结出来。

改进措施:

让学生亲自探究,教师指导操作。

10、流动的水

一、活动目标:

1、能亲身体验到流水的力量。

2、能用文学语言描述自然界中不同水体的美丽。

二、活动过程:

1、4人一组开展活动。

2、首先组织学生观察教材引入部分的4幅插图。

让学生发现在自然界的水体中,有的水平如镜,有

的奔腾咆哮,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进而让学生实际去感受这种力量。

3、让学生通过控制烧杯的高低和水量,反复体验流水的力量。

体验静水和流水可交*进行。

   ,

4、鼓励学生利用现有材料模拟海浪、瀑布的状态,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让小水轮转起来

一、活动目标: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供实验用的小水轮。

2、能想出2种以上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

二、活动过程:

1、4人一组开展活动。

2、制作小水轮是学生学习科学课以来的第一次较完整的制作活动,在教学中尽量帮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3、怎样让水轮转得快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绝好机会,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尝试并判断方法的可行性,自己比较哪种方法更好些,教学中不要带着学生齐步走。

4、交流时,注意启发学生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虚心学习更好的方法。

对那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尝试让他们对想到的方法进行归纳。

制作小水轮的第一种方法:

1、把水轮图样放在塑料片上,在片上刻一个与水轮图样完全相同的圆圈。

2、沿着所画线往下剪。

3、老师帮忙在中心处打一孔。

4、把吸管插入轮中心。

调整叶片,使轮的每一个叶片都能转动接水。

5、把竹扦插入吸管。

6、把插上了竹扦的轮子放在水流下面,看是否转动灵活。

制作小水轮的第二种方法:

1、模仿教材拓展部分的水轮插图。

2、切一段萝卜,周围插上几片较硬的材料(牙膏皮、剪开的塑料瓶壁),沿萝卜中心插一根自行车辐条。

3、将西瓜皮削成圆形,沿周边刻开几个缺口,中心插上自行车辐条。

评价建议利用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

1、你会制作小水轮了吗?

2、你是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

3、水流很急时水轮转得怎样?

4、水流很慢时水轮转得怎样?

5、你知道哪些利用流水的例子?

流水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一、活动目标:

 能举例说出水的力量对人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二、活动过程:

1、在活动2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地方可以利用流水的力量。

2、让学生结合图片说说“流水的力量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除生产方面的内容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哪些体育项目与流水有关,如:

游泳、划船、冲浪、漂流、钓鱼等。

3、教师还可补充一些相关资料,能结合当前或当地的实际更好。

如: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进展情况、各类媒体的相关报道等。

教学后记:

通过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流水是有力量。

11、节约用水课时安排:

海水和淡水

一、活动目标:

1、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信息资料的表现形式。

2、能尝试用填图和填表格的形式整理已知数据。

3、能概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4、能提出一些合理使用水资源的建议。

二、活动过程:

1、4人一组开展活动。

2、活动前先组织学生讨论:

地球表面是水多还是陆地多,讨论时引导学牛对自己的看法尽可能说出自己的依据。

3、要求学生在读懂资料的基础上,用彩笔将海水、冰、可利用淡水的份数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多一点”和“不足”应怎么表示。

4、告诉学生“科学在线”内的圆形统计图也是数据整理的一种方法。

5、在使用教材上资料的过程中,适时地利用师生共同准备的相关资料作补充。

6、学生对水资源的现状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后,再让学生进行如何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的讨论,鼓励学生把本组的建议记录下来。

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用颜色填涂表格是否正确,提出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是否可行。

家庭用水调查

一、活动目标

I、能举例说出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

2、能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调查。

3、能提出一些节约用水的措施。

活动

1、调查活动由学生在课前分头进行,约需2——3天,可请家长帮忙。

2、学生讨论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不浪费水。

如刷牙时关上水龙头等。

3、教师可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调整调查表的内容。

统计家庭用水量,并计算人均用水量

一、活动目标

1、能坚持6个月调查家庭用水量。

2、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实施建议

1、课上要用一定的时间教给学生怎样认读水表,简要介绍记录表中各栏目的内容。

2、教师要定期关注学生的调查情况,下一个学期要安排时间总结。

3、农村不用水表的地区,教师可灵活布置其他内容的长期调查活动,能达到活动目标即可。

调查周围浪费水的现象

一、活动目标

1、能从日常生活中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2、体验数据在调查中的重要作用。

3、树立节约用水意识。

实施建议

1、可在活动2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列举更多的浪费水的现象,提出若干可调查的专题,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调查专题,各组尽量不重复。

2、设计调查计划时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

3、完成调查后,要及时组织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将调查结果和建议送交有关部门。

可供调查的专题:

(1)学校水龙头漏水情况;

(2)农田

灌溉问题;(3)公厕冲水情况;(4)玩水游戏。

教学后记:

学生能切合实际举例说出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能提出一些节约用水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