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理论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944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6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烹饪理论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烹饪理论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烹饪理论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烹饪理论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烹饪理论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烹饪理论大纲.docx

《烹饪理论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理论大纲.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烹饪理论大纲.docx

烹饪理论大纲

《德育》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德育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应用的基础知识,养成正确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经济政治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增强法制意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学时分配表

第一册

章节名称

总学时

讲课

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

4

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

2

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

2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6

第一节健康心理的表现

2

第二节心理的自我调控

2

第三节学会人际交往

2

第三课养成良好品质

4

第一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2

第二节增强自律能力

2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

4

第一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2

第二节知法守法预防犯罪

2

第五课保护合法权益

4

第一节了解权利明确责任

2

第二节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2

第六课正确看待事物

2

第一节正确地对待人生

1

第二节科学地认识事物

1

合计

24

第三册

章节名称

总学时

讲课

第一课职业道德概述

4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道德

2

第二节时代呼唤职业道德建设

2

第二课职业道德规范

10

第一节爱岗敬业

2

第二节诚实守信

2

第三节办事公道

2

第四节服务群众

2

第五节奉献社会

2

第三课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

6

第一节忠诚

2

第二节主动

2

第三节合作

2

第四课职业道德养成

4

第一节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

2

第二节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2

合计

24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

教学目标

1.说出什么是职业以及职业的作用;解释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系;增强学

习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的自觉性。

2.阐明职业兴趣及职业理想在职业活动,职业成功的作用;知道如何了解和

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理想。

3.说明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比较职业教育的学习方式与普通教育的不

同;知道如何进行在校学习生活的设计;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教学内容

§1—1职业伴随人生

§1—2学习改变命运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目标

1.说明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破除对心理问题

的不正确认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学会主动适应,自觉维护心理健康。

2.描述自我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调试的方法;阐述自强自信的重要性;运

用增强自信及遗稿自强意识的方法。

3.说明人际交往在社会活动中的意义;运用人际交往的方法;知道如何处理

常见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

§1—1健康心理的表现

§1—2心理的自我调控

§1—3学会人际交往

第三课养成良好品质

教学目标

1.解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要求,说明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

重要作用,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

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能作出正确

的道德判断,养成崇尚道德的良好习惯。

2.说出争当文明学生的基本要求,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

明辨是非,杜

绝违纪行为,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约束自

己的行为。

教学内容

§1—1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2增强自律能力

第四课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解释什么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说出违反治安管理会受到的

处罚,理解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的意义,提高遵守治安管理规定自觉性。

2.比较犯罪行为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本质区别,说明什么是犯罪。

说出

犯罪行为的处罚内容和形式。

3.说明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运用自身预防犯罪的方法。

教学内容

§1—1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2知法守法预防犯罪

第五课保护合法权益

教学目标

1.说明自己拥有的民事权利和责任,说出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解释民事法

律行为的有效性,提高维护自己合法民事权益的自觉性。

2.说明家庭法律关系的内容和要求,解释家庭财产继承的法律规定,提高家

庭生活中的责任意识。

3.说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式,知道如何获得法律帮助,学会书写

民事起诉状。

教学内容

§1—1了解权利明确责任

§1—2维护合法权益的途径

第六课正确看待事物

教学目标

1.说明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

辨证认识人生

矛盾,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激发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2.说明科学地看待世界的基本要求,正确阐述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学会客观,

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培养科学思维的方式。

3.增强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

向,提高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断进去的自觉性,思考人生,追求真理。

教学内容

§1—1正确地对待人生

§1—2科学地认识事物

德育第三册教学大纲

第一课职业道德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了解职业带的发展的历史以及职业道德与社

会公德等范畴的联系和区别。

2.了解只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理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意

义。

3.通过上述过程让学生深刻理解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是未来成功

的只业之路的必要条件。

结合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职

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并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认

识水平

教学内容

§1—1职业与职业道德

§1—2时代呼唤职业道德建设

第二课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

将职业道德

规范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深刻体会这些职业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认同这些职业道德规范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的重要作用。

3.努力将这些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边学边用,不

断实践。

从培养职业意识入手,从小事做起,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

教学内容

§1—1爱岗敬业

§1—2诚实守信

§1—3办事公道

§1—4服务群众

§1—5奉献社会

第三课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企业员工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的内涵及意义。

2.帮助学生认同并内化这些观念。

3.引导学生用这些观念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从中提炼积极的情

感体验。

4.通过课内外系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以后的职业活动

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

教学内容

§1—1忠诚

§1—2主动

§1—3合作

第四课职业道德养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养成,职业带的养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业人员自觉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增强自觉,主动培养

职业道德的观念和意识。

2.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和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职业道德认识,职

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识,职业道德行为的相互关系和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作用,知道怎样去提高认识,培养情感,意识和行为。

3.了解职业道德自我养成的途径和方法,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从现在做起,

知行统一。

教学内容

§1—1职业道德养成的基本内容

§1—2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二〇一五年五月

 

《法律法规知识》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与任务

法律基础知识课是技工学校学生基础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仅做到自觉守法、依法办事,而且还能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2.课程任务和内容

(1)教育学生了解法学基础知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合同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

(2)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适应依法治国所必需的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于技校学生来说,许多法律都是初次学习,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律关系的讲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好讲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说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法律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二、学时分配表

章节名称

总课时

讲授

第一章法的概述

2

§1—1法的基本知识

1

§1—2我国的法律体系

1

第二章宪法

2

§1—1宪法概述

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第三章刑法

5

§3—1刑法概述

1

§3—2犯罪及其构成要件

0.5

§3—3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0.5

§3—4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0.5

§3—5共同犯罪

0.5

§3—6刑法概述

0.5

§3—7刑法的具体适用

0.5

§3—8刑法分则

1

第四章民法

4

§4—1民法概述

1

§4—2民事主体

0.5

§4—3民事权利

0.5

§4—4合同

1

§4—5民事责任

1

第五章行政法

3

§5—1行政法概述

1

§5—2行政主体

0.5

§5—3行政行为

0.5

§5—4行政法制监督

1

第六章诉讼法

2

§6—1民事诉讼法

0.5

§6—2刑事诉讼法

0.5

§6—3行政诉讼法

1

第七章劳动法

3

§7—1劳动法概述

1

§7—2劳动合同

1

§7—3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和工资制度

0.5

§7—4劳动争议

§7—5社会保险制度

0.5

复习

2

机动

1

合计

24

24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法的概述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法、法律关系、法的制定,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我国的法律体系等基本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为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方面的知识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一、法的基本知识

1、法的产生和发展

2、法、法律关系的定义

3、法律的制定

4.法律的实施

二、我国的法律体系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2、刑法

3、民法商法

4.行政法

5.经济法

6.社会法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教学重点及建议:

1.法的概述一章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础,教师在讲授中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教师在讲授中应力求做到准确严密,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邓具体情况,力求讲授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第二章宪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使宪法,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我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怎样规定的,以及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原则、体系和国旗邓基本知识,增强学生宪法意识和公民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

教学内容:

一、宪法概述

1、什么是宪法

2、宪法的特点

3、宪法的基本原则

4.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

(1)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基本国策

(2)规定和保障基本人权

(3)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4、我国的经济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有哪些特点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4、我国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5.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的运行

认知

1.了解: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人权的涵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2.识记:

我国宪法关于治国方略的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

3.理解:

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国家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

运用

1.举例说明:

列举实例表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广泛性。

2.分析判断:

根据实例分析判断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宪政原则。

教学重点及建议:

1、教师在教学中,课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力争生动活泼,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宪法基本知识教育是经常性的教育,教师在授课后,仍然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巩固教学成果。

第三章刑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刑法,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刑法包括哪些内容,我国刑法规定了哪些刑罚等基本知识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明确罪与非罪的界限;理解刑罚在打击犯罪中的作用;认识几种常见犯罪的危害性,提高同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使学生对我国刑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并且学会应用法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刑法,它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1、什么是刑法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3、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二.犯罪及其种类

(1)犯罪的构成要件

(2)犯罪的分类

1、什么是犯罪,它有哪些特征

2、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3、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4、犯罪的预备、未遂和终止

5、共同犯罪

6、刑法中的犯罪种类

三.刑事责任.

刑罚

1.刑罚的种类

2.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3.累犯、自首、立功

4.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1)打击与职务有关的犯罪

(2)打击与生产经营有关的犯罪

5.刑法的具体应用

6.刑法的刑事责任

教学要求

1.了解: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分类;累犯、自首和立功的构成条件;常见的几种犯罪。

2.识记:

犯罪的特征;刑罚的种类;刑事责任年龄。

3.理解:

犯罪的构成要件;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刑事责任能力。

运用

4.举例说明:

联系具体犯罪案例,指出犯罪嫌疑人所触犯的罪名。

5.实践体验:

收集案例,体会打击经济犯罪的意义。

教学重点及建议

1、本章教学重点是刑法的知识

本课基本概念比较多,教师在讲述中应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提示讲述教材。

2、本课讲述应注意案例,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在利用案例教学时应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教学。

4.讲完本课后,可出一套问卷,了解学生对刑法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四章民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主要民事权利;自觉依法进行民事活动,提高保护自身民事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

民法调整的对象;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2.识记:

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合同的订立程序;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

3.理解: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民事行为能力分类的意义;合同担保的形式和作用。

运用

1.举例说明:

现实生活中违反平等原则的现象;结合生活实际,指出

犯公民、法人人身权利的行为主要有哪些,怎样运用民法维护自身的合

法权益;合同担保的运用。

2.分析判断:

根据实例,区分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方式。

3.实践体验: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模拟合同签订;收集有关资料,结合个人学习体会,说明公民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如何寻求民事司法救济。

教学内容

1.民法的基本原则

(1)民法的涵义

(2)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2.民事主体

(1)自然人

(2)法人

3.民事权利

(1)民事权利的主要内容

(2)取得民事权利的途径

4.民事责任

(1)民事责任的种类

(2)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3)免除民事责任的情形

5.物权一般原理

6.债的一般原理

教学重点及建议

1.这一课概念较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教授,民事法律体系与物权为重点内容。

2.教师在教授有中应注重案例教学,以案说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第五章行政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行政机关的构成及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明确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掌握行政处罚的有关知识,提高遵守行政法规、依法监督行政的自觉性。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

行政主体的范围;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行政许可的涵义;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行政违法的构成要件;行政法制监督

2.识记:

行政处罚的设定权;行政违法的特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3.理解:

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行政主体、行政行为

运用

1.举例说明:

通过实例区分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2.分析判断:

根据实例分析判断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合法。

教学内容

1.行政机关是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机关

(1)行政与行政法

(2)我国的行政机关体系

(3)行政法律关系及其要素

2.行政机关管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1)通过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和调整社会事务抽象行政行为的涵义。

(2)通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维护行政管理秩序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3)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3.制裁行政违法,维护社会秩序

(1)行政违法及其特征

(2)行政违法的制裁

第六章诉讼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诉讼途径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管辖范围,知道非诉讼途径的特征及法律服务机构的种类;掌握几种主要非诉讼途径的运行过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程序、管辖范围和强制措施等基本知识。

使学生对我国诉讼法和仲裁法的基本内容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和了解,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打击和惩罚犯罪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

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识记:

非诉讼途径的种类;法律服务的机构。

运用

1.举例说明:

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纠纷,选择恰当的解决途径。

2.分析判断:

结合诉讼案例材料,分析判断应适用的诉讼程序及确定应管辖的具体机关。

3.实践体验:

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旁听审判、实地参观等活动,体验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教学内容

1.诉讼途径

(1)诉讼的种类

(2)受案范围和管辖

(3)审判程序和举证责任

2.非诉讼途径

(1)非诉讼途径概说

(2)非诉讼途径的种类

3.法律帮助

教学重点和建议

1、在讲授本课过程中,如果有条件可组织学生旁听公开审理的纠纷案件或组织学生进行程序模拟,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在讲授中要注意以案说法,选材要翔实可靠。

3、本课概念教多,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讲授,确定好讲授的深度和广度。

第七章劳动法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式,依法从事劳动用工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了解:

劳动法概述;;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障

教学内容

1.劳动法概述

2.劳动法的制定。

3.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4.劳动合同

运用

1.举例说明:

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哪些。

2.分析判断:

结合有关资料或者个人生活经历,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列举事例,说明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重要意义。

3.实践体验:

根据个人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模拟一份个人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教学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向。

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释问题,确保理论观点的正确性。

(2)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向学生普及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制教育的基本任务,应当努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宪法和一些主要的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同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让学生在学法的基础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做到自觉遵纪守法。

(3)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

与其他德育课程相比,法律基础知识是由多门法学分支组成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过分强调学科的专业性、完整性、系统性,而应强调和体现它作为德育课的综合性。

要从德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教学要求,把学科性和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与公民日常活动的联系非常紧密。

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同时,应注意教育和指导学生用法,做到学以致用。

要多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旁听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思想状况的差异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直观式、讨论式及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要注意采用以例说法的方法,有条件的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方法的评价。

评价教学方法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建议

配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举办各种法制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并通过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总结等形式考核成绩。

教学用具

教师应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