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93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地质与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地质与地貌

(附答案解析)

1、(2021·安徽蚌埠·高三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主要由在水平方向上绵延可达数千米的岩墙峭壁构成,岩墙高数百米,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

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

部分地区岩墙上方覆盖数百米高的灰白色石灰岩层,在两者之间常形成宽广的平台。

下图A示意南太行山地质地貌典型结构,图7B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

(1)简述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块状结构的形成条件。

(2)推测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3)分析石灰岩层和石英砂岩层之间常形成宽广平台的原因。

【答案】

(1)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岩性坚硬,抗风化、侵蚀能力强;北方地区降水量小,流水侵蚀较弱,岩石棱角分明。

(2)构成嶂石岩地貌的石英砂岩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出露地表;气候的冷暖变化和干湿交替使山地风化和侵蚀强烈,由于岩墙组成岩石岩性差异,岩石重力崩塌加剧,流水使地表物质迁移,共同塑造了嶂石岩地貌。

(3)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温度变化大,风化作用强,流水侵蚀面积大,岩壁后退快;太行山抬升时间早,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其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解析】

(1)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可知,嶂石岩岩墙主要由石英砂岩构成,它的岩性坚硬,抗风化、抗侵蚀能力强;“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中南段断裂带”,可知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较弱,所以岩石棱角分明。

(2)由材料信息“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下层为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在重力崩塌作用下呈阶梯状”可知,构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和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两者形成于海洋沉积环境;随着太行山断裂抬升,石英砂岩、页岩和泥岩出露地表;强烈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使岩性较软的紫色页岩和泥岩被侵蚀掉,上层石英砂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塑造了呈阶梯状嶂石岩地貌。

(3)由材料信息可知,与石英砂岩相比,石灰岩抗风化、侵蚀能力太弱;太行山石灰岩层覆盖在石英砂岩层上方,在风化、流水侵蚀作用下,岩壁很快向后退;太行山地壳抬升,上层石灰岩受侵蚀时间较长;石英砂岩岩性坚硬,且被石灰岩覆盖,岩壁受侵蚀、后退速度较慢,顶部逐渐暴露,形成宽广的平台。

 

2、(2021·河南驻马店市·高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青弋江是长江下游地区最长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黄山北麓地区,青弋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早更新世晚期,在黄山山麓地带,由于长期的山区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并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此后该区域环境可能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最终发育成青弋江,而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

调查发现,在洪积扇砾石层中,砾石平均粒径偏小,但也有较多粗大砾石。

(1)说明黄山山麓地带多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原因。

(2)推测暂时性辫状河中某一条辫状河流发育成青弋江的过程。

(3)分析青弋江古洪积扇砾石层堆积物中砾石平均粒径偏小,但也有较多粗大砾石的原因。

【答案】

(1)青弋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黄山隆起,导致岩石破碎,地表物质疏松;地处山区坡度大,重力作用强,导致泥石流多发。

(2)青弋江流域地区气候变化,降水增多;地壳抬升运动,河流下切作用增强,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河水与地下水想通,导致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使河谷不断加深、延长、拓宽,其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进而发育成青弋江。

(3)古洪积扇地势向扇缘降低,地势低平和辐散状(辫状)水系导致水流搬运能力较弱,所以堆积物平均粒径偏小;但偶发性的洪水会搬运粗大砾石,所以在堆积物中也有较多粗大砾石。

【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早更新世晚期,在隆起的黄山北麓山前地带,由于长期的季节性洪流或泥石流的作用,出山口地带形成了广阔的洪积扇”,地壳运动导致黄山隆起,岩石破碎,地表多松散物质。

其次,青戈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量大。

同时,黄山隆起,地势坡度加大,松散物质受重力作用强,所以雨季易发生泥石流。

(2)注意材料信息“此后该区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某一条辫状河开始发生显著下切,逐渐成为稳定的持续性河流,最终发育成青弋江,而其他辫状河逐渐萎缩或消亡”,其中一条辫状河流显著下切,表明当时地壳抬升运动强烈,其中一条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形成较深的河谷。

其他辫状河向河谷汇集而萎缩消亡,该河谷附近形成青弋江。

同时,早期在洪积扇上发育了多条暂时性的辫状河,表明当时降水量相对较小,此后该地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区域气候变化,降水增多,河流的补给增多,也有利于青弋江的形成。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当时长期的季节性洪流和泥石流作用,在出山口地带形成广阔的洪积山。

洪积扇附近,地势较平坦开阔,加之河流在此呈辐射状形成辫状河,流量分散,导致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搬运的泥沙粒径偏小。

而古洪积扇砾石层堆积物中也有较粗大的砾石,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有偶发性的洪水,偶发性洪水搬运能力强,会搬运较粗大的砾石,在古洪积扇沉积。

 

3、(2020·湖南高三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情况下,急流流经平坦地区时,易形成曲流。

嘉陵江属典型的山区河流,山高谷深,滩险流在南充一带出现罕见的深切曲流群。

其中青居曲流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如下图所示)。

近年.嘉陵江流域统一规划,在青居镇附近截弯取直,修建了发电站、船闸和泄进间为一体的治干梯级被电植几一”

(1)简述嘉陵江深切曲流群形成的地质过程:

(2)在曲流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凹岸水面壅高,凸岸水面降低,进而导致垂直方向上水流运动形成弯道环流。

下图为青居曲流AB处的弯道环流示意图,请在图中标出AB位置,并用箭头画出表层水流流向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3)分析梯级枢纽建设对曲水镇附近河流故道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答案】

(1)初始地形平坦,河流侧蚀明显,形成曲流:

地壳抬升,河流下蚀强烈,曲流深切。

(2)

(3)附近来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变小,水生生物生长空间变小;同时水域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可能导致生物死亡;水域封闭,鱼类洄游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1)曲流的形成主要是侧蚀为主,与平坦的地形有关,而深切过程主要是地壳运动造成的,结合嘉陵江的地壳运动特征分析。

急流流经平坦地区时,易形成曲流;该地初始地形平坦,河流侧蚀明显,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后地壳抬升,山高谷深,河流下蚀强烈,曲流深切,形成深切曲流。

(2)结合曲流的特点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先判断出AB所处的凹凸岸,再结合材料信息画出水流运动特点。

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青居曲流图示B在凹岸,A在凸岸;对应下面的剖面图中水深的一侧为侵蚀岸即是凹岸B,水浅的一侧为堆积岸即为凸岸A;曲流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凹岸水面壅高,表面水流由A到B;凸岸水面降低,进而导致垂直方向上水流运动形成弯道环流,水运动呈底部水流向A处运动。

(3)梯级枢纽建设会改变水流速度、部分河段水位高低及水量大小,从水流速度、水位高低及水量大小变化角度分析水域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梯级枢纽建设拦截了大量上游来水,附近来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变小,水生生物生长空间变小;枢纽下游河段水流减慢,水域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可能导致生物死亡;梯级间河段水域封闭,鱼类洄游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

 

4、(2020·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表现为河湖相土状沉积物被侵蚀后形成的一系列残丘和槽形低地。

台吉乃尔湖区位于柴达木盆地,曾是远古大湖,由于气候持续变干,古湖区完全干涸。

约一万年前,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注入古湖区,河水经鸭湖流向东、西吉乃尔湖。

之后,人们在东、西台吉乃尔湖兴建了大片盐池,使用卤水晒盐法开采盐矿。

为稳定生产,2010年后,在鸭湖两侧修建了水坝,东、西台吉乃尔湖逐渐趋于干涸,而鸭湖则明显扩大,湖中出现大片水.上雅丹景观。

左图示意台吉乃尔湖区,右图示意水上雅丹景观。

(1)说明鸭湖水上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

(2)雅丹地貌被水覆盖后,雅丹坍塌的速度加快,分析其原因。

(3)说明修建水坝对稳定盐矿生产的作用。

【答案】

(1)古湖底干涸裸露后,松软的砂土层在风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洪水恢复了湖泊,人工修建的水坝抬升了鸭湖水位,淹没雅丹地貌区,形成水上雅丹。

(2)雅丹为松软沙土沉积经风蚀作用形成,在湖水浸泡下容易变软,含盐量高,极易溶蚀,在湖面风浪的侵蚀作用下,易掏空底部,加快重力坍塌。

(3)水坝可以人工调节流入盐池的水量(或减少汛期淡水汇入盐池,或提供必要水源用于溶解固体盐矿,保持盐池较高的盐度),稳定盐矿生产减少洪水灾害对采盐设施的破坏。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雅丹地貌形成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即可,①阶段是古湖不断接受沉积物沉积,形成沉积岩层;到②阶段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使得当地气候变得干旱,古湖泊不断萎缩,第一阶段的沉积岩层出露地表,部分隆起区开始发育雅丹;到③阶段,随着干旱加剧,湖泊逐渐干涸,湖泊沉积物在风力侵蚀为主的外力作用下,形成雅丹地貌;④各阶段,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鸭湖地区当时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水量增加,有河流注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加之人为修建水坝,使得水源在鸭胡集中,难以向两侧分流,湖水淹没部分陆地,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2)随着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部分出露水面,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部分景观消失;该地温差大,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加剧景观破坏;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3)根据材料,修建拦水坝使东台吉乃尔河水几乎全部汇入鸭湖,故主要是拦水坝可以防止洪水冲毁盐田,防止其损坏生产设施;河水全部汇入鸭湖,则可以避免大量淡水补给地下卤水,保证了地下卤水的品质,保证盐的品质;同时,水源汇聚湖中为溶解矿区地下固体矿层提供水源。

 

5、(2020·全国3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

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8     图9

(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I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

(4)赞同。

理由:

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

理由:

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解析】

以毛乌素沙地环境演变为背景,要求学生从自然和人文2个方面对沙地、湖泊景观转化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既不误入地理环境决定论,也不陷入人定胜天论,试题采用开放题型引导学生对支撑结论的前提条件进行反思(还可以补充哪些有用的研究资料),以及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反思(还可以采用哪些可行的研究方法相互验证),彰显考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意图。

(1)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从图中可以看出,I阶段湖沼沉积增多,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沉积略有减少,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阶段湖沼沉积最多,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沉积先减少后增加,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沉积急剧减少,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沉积波动较大但呈增多的趋势,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波动变化,但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该地水资源不足,降水交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植被的固沙能力提高,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地1995~2013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自然条件应有利于湖沼面积增加,但湖沼面积却减小,应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造成的,主要是人口增多,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造成湖沼面积减小。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赞同和反对两方面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大于4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植被成活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上升,沙地景观最终消失,故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材料中可知,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过度绿化,蒸騰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故毛乌素沙地不会消失。

 

6、(2019·全国1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

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

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

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

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

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