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719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docx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难点100问

第1章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问题1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是怎样演进的?

耕作技术有哪些重大进步?

(一)耕作方式的演进:

(1)刀耕火种:

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距今一万年左右)。

含义:

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

(2)“耜耕”或“石器锄耕”:

距今七八千年,培植了水稻和粟,发明了耒耜——最早的松土工具,土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3)青铜农具:

商周时期出现。

比木石工具坚硬、锋利,但比较昂贵,很少使用。

(4)铁犁牛耕:

春秋时期出现,旧中国时期逐渐推广。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汉代:

出现耦犁(二牛三人)、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耧车。

(6)隋唐:

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容易调节犁耕深浅,耕犁的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

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2)西汉:

赵过推行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耕耙耱技术。

(4)汉代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问题2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有哪些特点?

小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1.小农经济的特点

(1)自给自足性:

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2)分散性:

小农经济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3)封闭性: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合作。

(4)落后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小农经济的地位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3.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3)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动荡,破坏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土地回到农民手中,新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问题3

如何认识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异同?

1.概念

(1)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其生产不是为了交换,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

(2)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封建农业经济的基本形式。

2.产生阶段:

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就存在,而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出现普及以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之后出现的。

3.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经济形态主要是自然经济。

(2)在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

(3)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更多的是满足市场的需求。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代替。

(4)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经营,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

现在的小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问题4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三种经营形态?

其概况如何?

  类别

内容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经营方式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唐以前主要是城镇家庭小作坊,明中后期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

与小农经济相结合,属于农民家庭副业

劳动力

官奴婢、刑徒、民间工匠

唐以前主要是作坊主及部分雇工;明中后期大规模雇佣工人

农民

生产技术

明代中叶以前技术水平提高

随着生产力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较低

生产目的

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统治阶级消费的生活用品

主要投放市场,进行商品交换

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唐宋以来,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历史影响

为分工、协作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生产技艺;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问题5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基本特征?

1.历史悠久,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规模宏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工艺精湛。

2.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手工业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

但在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3.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4.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分工更加细致,手工业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手工业生产中采用雇佣劳动,分工明确,更采用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的相应变化。

随着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手工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了南方。

问题6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有何规律?

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1.变化规律

(1)商业活动场所、时间的变化:

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是时间、地点固定,后限制被打破。

(2)交易内容的变化:

先以交易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转向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的交易。

(3)交易媒介的变化:

开始是物物交换,接着出现一般等价物——贝壳货币,后来货币固定为金属。

北宋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商人组织的变化:

由最初的血缘组织发展为商帮。

(5)经营领域的变化:

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相结合。

2.影响

(1)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2)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问题7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和标志是什么?

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又是什么?

1.产生原因: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必要条件。

2.产生标志:

明中叶以后,在江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严重阻碍。

(2)资本因素:

商人资本多用于买田置地,而不用于扩大再生产。

(3)市场因素:

官府的沉重剥削,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国内市场比较狭小;政府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国外市场缺乏。

(4)政策因素: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

问题8

比较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有何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背景

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

①重农抑商政策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②闭关锁国政策是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实行的

原因

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

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②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首先,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御西方侵略和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内容

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②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①重农抑商政策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影响,但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②闭关锁国政策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2章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9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必要性)与条件(可能性)有哪些?

1.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

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马可·波罗行纪》更激起了“寻金热”。

(3)商业危机: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贸易困难(直接原因)。

(4)宗教需要:

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5)思想根源: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提倡冒险精神。

2.条件(可能性)

(1)主观条件:

葡萄牙、西班牙是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利用国家力量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航海家们的冒险精神。

(2)客观条件:

欧洲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罗盘针的传入与运用。

问题10

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和各大洲有何影响?

1.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打破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各大洲之间相互分散、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和联系紧密的整体,全球化将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4)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西欧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2.对各大洲的不同影响

(1)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给美洲和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3)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中国明代、印度、日本等出现了商品经济活跃的现象,但中国、日本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努力维护着传统的小农经济。

问题11

什么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

指商业经营方式、商贸中心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商业规模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商业经营方式从原来简单的商品交易向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复杂的经营模式转化。

商贸中心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从原来的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取代。

2.价格革命:

指随着大量的黄金、白银被西班牙等国带入欧洲市场,欧洲的金银价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随之而来的是对欧洲社会结构的调整,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产品制造和商业活动的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实力上升。

因此价格革命使西欧封建制度开始解体,帮助西欧资产阶级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题12

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有何异同?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背景

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产物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珠宝的需求

为了开拓市场,殖民扩张,牟取暴利

性质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

资本主义海外殖民

结果

随着明朝国力的衰弱,“郑和之后,再无郑和”,后来“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与掠夺,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

促进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世界进入殖民时代。

相同点

都是在国力强盛、中央集权加强、最高统治者支持下进行的;造船技术、航海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指南针的运用等为远航提供了条件;航行都经过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对后世影响深远

问题13

西方的殖民扩张有哪几个阶段?

各有何特点?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扩张(1500年—18世纪60年代初)

(1)目的:

掠夺金银等贵重金属,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手段:

武力征服、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奴隶贩卖。

(3)史实:

葡萄牙建立东方殖民帝国,同时西班牙完成对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4)影响:

对被殖民地区的破坏极为严重,给那里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来说,殖民扩张为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2.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18世纪60年代初—19世纪60年代末)

(1)目的:

争夺商品销售市场与原料产地,满足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2)手段:

以商品输出为主,武力为后盾。

(3)史实:

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4)影响:

加速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带来灾难,客观上冲击了旧体制,也有利于其近代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1870—1900年)

(1)目的:

满足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2)手段:

政治上争夺殖民地,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3)史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

(4)影响: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问题14

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因素有哪些?

1.地理: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具备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航路中心位置)。

2.军事: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确立了海上霸权;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

3.政治:

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4.经济:

英国工业实力和物质基础雄厚。

5.思想:

经过宗教改革后,解放了思想。

6.政府支持:

政府一贯支持海外殖民。

问题15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2.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

注意变化

3.社会经济结构:

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比重增加。

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文明阶段变化)。

4.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城市相继出现;产生一系列问题:

如环境污染、生活条件差等)。

5.社会关系:

产生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6.经济思想:

由此前的重商主义到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

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容易引发经济危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实行“新政”(即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7.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同时把亚非拉地区纳入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一方面加剧了贫穷与落后,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

(破坏性和建设性)

联系:

工业革命如何影响中国(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方面思考近代中国是如何进行近代化的探索的)。

问题16

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成就?

电力的广泛使用(最显著)

①理论基础(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发电机③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④美国爱迪生发明一系列家用电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①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汽车和飞机的诞生及铁路的发展(现代汽车开始于1885年德国的三轮汽车;第一架飞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研制成功的)②推动了石油的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新通讯手段的发展

1876年美国贝尔的电话、19世纪末的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的发展

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传统的钢铁工业进步和新兴的工业部门产生

①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使钢产量大幅度提高②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问题17

全方面比较两次工业革命有哪些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标志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66年,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

动力

蒸汽

电力

特点

①从英国开始,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国家。

②以轻纺工业为主,发明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③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

①同时在几个国家展开,发展迅速。

②以重、化工业为主。

③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④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生产力

开辟的是“蒸汽时代”

迎来的是“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出现垄断组织、跨国公司等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国际格局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建立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建立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对中国的影响

欧美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中国出现了一股西学思潮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问题18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含义是什么?

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是什么?

有哪几个阶段?

如何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含义:

世界市场是指在世界范围内通过对外贸易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的总和。

广义上指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指国际商品交易的场所或领域。

2.形成原因和条件

(1)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内在推动力:

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

(3)外在推动力:

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对外扩张。

(4)技术基础:

交通与通讯工具的不断提高。

3.形成过程

(1)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逐渐连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而联系紧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过程。

5.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变。

(3)从道德角度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宰割、奴役的产物,它的形成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

问题19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含义?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

1.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

2.内容: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即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

第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至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大部分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

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第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即亚非拉美被侵占的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的输出和掠夺性的贸易,瓦解破坏了当地自然经济,把当地经济都纳入资本主义轨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第3章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问题20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1.解体的表现

(1)传统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的分离。

(2)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主要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2.解体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地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猛烈的冲击了自然经济。

(2)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规模小,分工不明确,根本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3)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跃。

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所占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由自给自足向商品流通转化。

(4)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3.评价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充足的资金,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经济附庸的过程。

问题21

中国的经济结构从古至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近代经济结构由哪些经济成分构成?

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1.变化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定型,并在古代社会一直延续。

(2)明清之际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经济结构并没有突破性发展,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3)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近代工业产生并发展。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出现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

(5)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主体,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2.主要构成

近代中国经济由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成分构成。

(1)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具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质的近代工业,但它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3.相互关系

(1)自然经济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又都瓦解着自然经济。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因此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

问题22

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有何不同?

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