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699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成都市名校初中五校联考2022届语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

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根据上述规定,若公司强制实行996工作制度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强制要求的加班,劳动者有权拒绝。

张耀律师表示,若是单位安排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单位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或予以调休;但若员工出于自愿加班的,不属于法律意义的加班,单位也无需支付加班费。

如果企业利用鼓励的模式变相强制要求员工加班,比如公司因员工拒绝加班而对员工降职、降薪、处罚、辞退的,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构建起法治维权的法律体系,重点治理各种形式的“隐性强迫”加班现象。

———新华网4.16

材料二

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

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

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

从企业家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

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

企业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地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

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人民日报4.16

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北京财经4.13

材料四

国家还处于发展中阶段,仍然需要劳动者的奋斗与拼搏。

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

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

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劳动者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

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

按照“效率工资理论”的观点,员工工资水平越高,他们的生产就越有效率,忠诚度也会大幅提高。

当然,员工也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注重工作家庭生活的平衡。

如此,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人民日报4.15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996工作制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这种工作制工作时间超过了《劳动法》规定的正常工作时间。

B.人们现在需要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诉求,期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体面就业的目标。

C.当劳动者被企业要求延长工作时间时,这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加班,劳动者应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或调休,企业不能利用鼓励的模式强行推行996工作制。

D.如果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能做好平衡兼顾,让员工能兼顾工作和休息,就能顺应时代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996工作制的员工并不等同于不奋斗的人,崇尚奋斗,崇尚劳动应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一味地强制要求加班。

B.材料三中显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加起来占比不足一成,民营企业占比最高,所以996工作制在民营企业中最盛行。

C.企业管理者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体现了管理者的傲慢,管理者应思考怎样最有效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D.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加快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新时代使劳动者快乐地劳动,有助于激发未来中国的活力。

3)材料一、二、四中,都报道了996工作制,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梅花岭记

鲍昌

“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

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珠帘呢!

却归于了虚。

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感,憾哉!

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

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

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人大无可奈何也。

最有趣者,刚听了一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

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

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

它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

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

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

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

尸骸不可得,其义子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

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

首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

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

各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

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靡有孑遗,善恶在其申是分明的。

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今吏可法祠墓在扬州博物馆内,祠墓相连,均南向。

墓门内为飨堂,堂前有银杏二,绿影拂墙,极是幽静。

坟之四周杂植松柏,院墙外即梅花岭土阜。

岭后有遗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遗书石刻。

祠墓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这岂是后人以国色天香,恒为史公馨祝耶?

祠墓内楹联甚夥,多名作。

如严保庸联:

“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吴大澈联:

“何处吊公魂?

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曾照梅花。

”朱武章联:

“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抔土,梅花冷艳伴孤忠。

”均有血有泪,凄恻感人。

史可法殉国百年后,清初学者全祖望有《梅花岭记》之作,备言史可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

我为之感,为之动,亦苦吟良久,成一联以献史公,并草此《新梅花岭记》。

其联语云:

无力挽狂澜,忠魂一逝,泪遮去二分明月;有情萦土阜,雄魄长存,血溅开万树梅花。

(选自《鲍昌散文》,有删改)

[注]《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追叙史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这一句以俏皮之语嘲讽扬州新建洋楼的不合宜,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建筑风格的反感。

B.文章联想到《荒唐王爷》对多铎的美化,为引出下文“英雄”“屠夫”之议和对史公忠义的礼赞作铺垫,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C.清代全祖望在史可法殉国百年后写了《梅花岭记》,作者有感于史公,写下了《新梅花岭记》,末尾拟一联卒章显志。

D.本文借古讽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典雅、精炼,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

1)文中记史可法祠墓,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2)本文题为“新梅花岭记”,文章前两段却叙述游扬州的见闻感受,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请结合全文,从行文构思、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种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的疟疾疫苗将首次在一项大规模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其在真实条件下的有效性。

这项试验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将有2100名年龄在2至50岁之间的受试者参与该试验。

领导这项研究的疟疾研究人员表示,这项试验的目的是提供监管机构批准该疫苗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

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这项试验。

在实验室研究中,这种名为PF的疫苗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能够为健康的志愿者提供完全的保护。

疫苗的工作原理是激发对恶性疟原虫的一种免疫反应,该疫苗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整个寄生虫作为其有效成分,而大多数候选疟疾疫苗只包括少量的基因工程寄生虫蛋白。

然而为了有效性,必须通过静脉注射疫苗。

这对大规模疫苗接种行动提出了挑战,因为这是一个比通常用于其它疫苗的过程更加复杂的程序——其它疫苗注射往往需要穿透皮肤或肌肉,或采用口服的方式。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疟疾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

(摘编自赵熙熙《最有效疟疾疫苗将大规模测试》,《中国科学报》2019年4月19日)

材料二:

英媒称,将给大约36万名脆弱的非洲孩子接种世界上首种疟疾疫苗,这是一个“历史性里程碑”。

该疫苗提供对患上这种传染病的部分保护,试验显示它的预防率为四成。

疟原虫感染患者的红细胞致使其破裂,降低了红细胞的总数,从而导致疟疾贫血。

这是受感染儿童的主要死因。

而该疫苗的工作原理是,促使免疫系统攻击疟原虫。

报道称,这种疫苗已研制了30年,将给5到9个月大的儿童注射三剂,然后在孩子两岁左右时注射第四剂。

该疫苗是一种补充性疟疾控制工具,将被纳入世卫组织建议的预防疟疾措施核心方案。

这一方案还包括常规使用药浸蚊帐、室内喷洒杀虫剂以及及时开展疟疾检测和治疗。

这项疫苗计划的目标是每年给三个非洲国家的大约36万名儿童接种。

接种对象将由这些国家的卫生部门决定,以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摘编自《全球首个疟疾疫苗在非洲接种》,《参考消息》2019年4月25日)

材料三:

世卫组织欢迎马拉维政府今天在一项试点规划中推出世界上第一种疟疾疫苗。

该国是非洲拟开展试点三国中的第一个。

名为RT的疫苗将提供给两岁及以下儿童;加纳和肯尼亚将在今后几周开始使用该疫苗。

疟疾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两分钟夺走一个孩子的生命。

这些死亡大多数发生在非洲,当地每年有超过25万儿童死于疟疾。

5岁以下儿童面临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风险最大。

全世界范围内,疟疾每年导致43.5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

“过去15年来,蚊帐和其它控制疟疾的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现在进展停滞甚至某些地区出现逆转。

我们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使疟疾应对工作回到正轨,这种疫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工具,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官网《马拉维启动疟疾疫苗试点》,2019年4月2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PF疫苗在实验室研究中能够对疟疾提供100%防护,已被证明是迄今开发的最有效的疟疾疫苗。

B.赤道几内亚政府和私营能源公司正在赞助PF疫苗的临床试验,这项大规模的测试将于2020年初在赤道几内亚海岸外的比奥科岛实施。

C.世卫组织建议的预防疟疾措施核心方案,不仅包括疫苗的研制,还包括用药浸蚊帐、室内喷洒杀虫剂以及及时开展疟疾检测和治疗等。

D.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为疟疾导致死亡的人数超过43.5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在非洲,每年有25万儿童死于疟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PF疫苗接种采用了比肌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更加复杂的程序——静脉注射疫苗。

这是为了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

B.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受感染的非洲儿童都是因为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导致全身发冷、发热、多汗,甚至因疟疾贫血而死亡。

C.研制了30年的RT疫苗是世界上第一种症疾疫苗,在非洲的三个国家首先试点,提供给两岁及以下儿童。

这有可能挽救成千上万儿童的生命。

D.十多年来,世卫组织一直致力于疟疾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

现在注射RT疫苗将成为预防疟疾措施的有效方案之一。

3)以上三则材料中,两种疟疾按苗有明显区别。

请从应用对象、应用效果、工作原理三方面作概括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

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

周世为舆正上士。

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

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

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

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

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

岁余,转右候卫将军。

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

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

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

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

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

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

“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

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

”帝大怒,以才属吏。

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

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

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

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

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

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化及谓才曰:

“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

”才默然不对。

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

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

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

才执杯曰:

“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

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B.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

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C.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

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D.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

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5.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曾伯祖奭,高祖朝宰相。

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伴。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

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顺宗即位,王叔文、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之人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挚友,胡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B.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C.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D.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堰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河东,即黄河以东,在文言文中“河”一般特指黄河。

C.元和,唐朝年号,同《琵琶行》中“元和十年”的“元和”。

D.京师,古代指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也可指天子的军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少有才华。

他小时候就聪明出众,富有文采,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当时同窗都推崇他。

B.柳宗元受到器重,唐顺宗即帝位后,特别看重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御史吕温引入禁宫之中,一起商议大事。

C.柳宗元重视友情。

刘禹锡被调任播州刺史,柳宗元担心刘禹锡不方便去蛮地做官,请求与刘禹锡互换任地。

D.柳宗元提携后辈。

柳宗元在柳州期间,一些学子慕名而来,拜他为师,在他门下学习的人,都会成为名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三、选择题

6.下面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那个剧本我读了五遍。

主谓谓语句

B.李老师教过我们德语。

兼语句

C.他的身体不如从前硬朗了。

比较句

D.老奶奶拄着拐棍过马路回家。

连谓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那些善于搅合的人,把事情一件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顺手牵羊的机会。

B.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智慧,成为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C.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D.实验既终,书籍置之不理,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A.③⑥①②④⑤B.①④⑥②③⑤C.③⑥④⑤①②D.①③⑤④⑥②

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感谢你们的热情邀请,我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的。

B.关于增强学习动力的问题,我就谈这些了,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

C.这就是您家母托我买的《老年之友》杂志,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D.小兰在刚开张的店里买到心仪已久的音乐盒,高兴地对店主说:

“下次我还会惠顾贵店的”。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B.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小令是指58字以内的词。

D.鲁迅作品《拿来主义》选自其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卫风•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向往自由世界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庄子》中说死生是人的一件大事,每个人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亡。

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

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

西汉经学家,元帝时位至垂相,多次向朝廷进谏。

③抗疏:

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珍。

④刘向:

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B.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清秋己至,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C.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是不一致的。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13.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参加校庆并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

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

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