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大良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天津市武清区大良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武清区大良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武清区大良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12分)
1.A(B妥帖,是非曲qū直;C扶危济jì困;D贮zhù存,打瞌睡)
2.C(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浓郁:
是指香气、色彩、气氛等浓厚;浓密,繁密。
融合:
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绝无仅有:
形容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
3.D(A不合逻辑,“接近”与“多”自相矛盾;B搭配不当,“印度和巴基斯坦”不能做第二句的主语;C“降低近一倍”错误)
4.B(A前一个“相”是丞相,后一个“相”是地方王国的下属,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C前一个“六合”是天地四方,后一个“六合”是指年、月、日的干支;D前一个“三秋”是专指九月,后一个“三秋”是泛指秋季)
二、(9分)
5.B(“世界四大文明”误。
原文中的“四大文明”是早于“轴心时代”、出现在亚非大陆上的文明,而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说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均出现在“轴心时代”)
6.C(“中国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较晚”误,原文是“中国文明的诞生相对较晚”)
7.A(B古希腊引进的东方元素不包括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C不能说“创世纪”这一类故事是历史事实;D项所述并非事实,原文相关内容中有“很可能”“我们不能”等词语)
三、(15分)
8.B(快:
为……感到高兴)
9.B(A前“乃”,副词,于是;后“乃”,副词,竟然。
B两个“以”都是介词,把。
C前“于”,介词,在;后“于”,介词,向。
D前“所”与“为”共同构成被动结构,后“所”后面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10.C(①是李绅的行为,③属于结果,不属于主动性的构陷迫害,⑥是吴思受迫害)
11.D(会逢吉亦有奏,言绅不利于上,请加贬谪。
上犹再三覆问,然后从之)
12.C(关于李绅等人上疏的谣言,是李逢吉让王守澄对皇帝说的)
四、(21分)
13.(8分)
(1)只有翰林学士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
(2分,重点关注“顾问”“抑”等关键词语)
(2)等到李虞的叔父李耆担任了左拾遗,李虞写信给李耆请求推荐,信误送到了李绅手中。
(3分,重点关注“从父”“书”“达”等关键词语)
(3)张又新等人仍然忌恨李绅,每天上书说对李绅贬得太轻,皇上答应他们杀掉李绅。
(3分,重点关注“忌”“许”“为”等关键词语)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逢吉担任宰相,在宫中交结知枢密王守澄,权势倾盖朝野。
只有翰林学士李绅,在每次接受皇帝咨询时,经常排斥贬抑李逢吉。
李逢吉拟好的呈状送到内庭,李绅多有批评。
李逢吉十分担心,但皇上对李绅正十分信任,李逢吉无法使皇上疏远他。
这时恰好御史中丞一职出缺,李逢吉便推荐李绅,说他清廉正直,适合承担监察职责。
穆宗考虑到御史中丞也是次对官,未加怀疑就同意了。
当初,唐穆宗把李绅留在朝廷任职后,李逢吉更加忌恨他。
李绅的族侄李虞因为文章才学而知名,他自称不喜欢做官,隐居在华阳川。
等到他的叔父李耆担任了左拾遗,李虞写信给李耆请求推荐,这封信误送到李绅手中。
李绅写信讥讽他,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众人。
李虞非常怨恨李绅,于是去见李逢吉,把李绅平时私下议论李逢吉的话全都告诉了他。
李逢吉更加生气,让李虞和补阙张又新以及他的侄子、前河阳掌书记李仲言等人伺机探察李绅的过失,在士大夫中间张扬,并且说:
“李绅暗地里窥察士大夫,凡有人在一起议论,便指斥为朋党,向皇上告状。
”由此士大夫也大多忌恨李绅。
等到敬宗即位,李逢吉和他的党羽对李绅失势拍手称快,但又恐怕敬宗重新任用他,日夜谋划商量,想能够伤害李绅的办法。
李逢吉于是让王守澄对皇上说:
“陛下所以能被立为皇太子,我全都知道,这都是李逢吉的功劳。
像杜元颖、李绅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的。
”度支员外郎李续之等人接着上奏也这样说。
皇上这时十六岁,疑而不信。
这时正好李逢吉也有上奏,说李绅不忠于皇上,请予以贬谪。
皇上仍再三询问是否属实,然后听从了他的意见。
二月初三,贬李绅为端州司马。
李逢吉率领百官上表称贺,只有右拾遗内供奉吴思不参与祝贺。
李逢吉发怒,让李思去做吐蕃告哀使。
初六,贬翰林学士庞严为信州刺史,蒋防为汀州刺史。
庞严和蒋防都是由李绅推荐任职的。
张又新等人仍然忌恨李绅,每天上书说对李绅贬得太轻,敬宗许可杀掉李绅。
朝臣没有谁敢说话,只有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上书,指出:
“李绅被李逢吉一伙诬陷,人们都为之叹息震惊。
李绅被前朝奖赏重用,即使他有罪,也应给予宽容,来成就陛下不改父道的孝行,何况他无罪呢!
”于是皇上渐渐觉悟。
这时恰巧皇上阅览宫中的文书,发现有穆宗封存的一箱文书,打开后,看到其中有裴度、杜元颖、李绅请立自己为太子的上疏。
皇上于是感慨叹息,把朝臣诬陷李绅的上书全都烧掉。
虽然没有立即把李绅召回朝廷,但以后再有人说李绅的坏话,皇上也不再理会了。
14.(8分)
(1)借用了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诗人因伤感悲愁而形销骨立的形象。
(2分,每问1分)
(2)“怯”和“强”。
“怯”是“害怕”的意思,因重阳节到而难免更加思亲,“怯”字刻画出诗人既思念心切又担心无法承受的微妙心理。
“强”是“勉强”的意思,诗人因一事无成又远离故乡而身心俱疲,“强”字写出了作者强撑弱体、登高远望故乡的精神状态。
(3分,答对两字1分,每分析一字1分)
(3)①时光易逝、一事无成的感慨;②身体虚弱、人生迟暮的伤感;③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哀痛。
(3分,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得分)
15.(5分)
(1)金就砺则利
(2)茕茕孑立(3)审容膝之易安(4)雕栏玉砌应犹在(5)一尊还酹江月(每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五、(21分)
16.C、D(C前后两部分既不是铺垫关系,更不是对比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D两处引用的作用不同,前者是印证碣石的文化意蕴,后者是点明题旨。
4分,每项2分)
17.①这些历史上的人和事与游记中的山水密切相关,它们是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②这些历史内容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和认识价值。
③这些内容为作者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
18.①与文章开头部分的记述行程和景物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圆满,并强化游记的文体特征。
②描写了碣石山优美的自然和田园风光,形象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③象征了现实生活的和平美好,含蓄而巧妙地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5分,答出①或②任意一点2分,答出③3分。
)
19.
(1)这种满足感是指我们恰好置身于现实、和平、建设、富足和幸福之中,让人心中升起一种深长的满足。
(如果答出“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给1分)(4分)
(2)示例:
历史上的故宫是明清王朝的皇家宫殿,是高高在上的封建威权的象征,它是无数工匠用血汗一砖一瓦地修建而成,普通百姓对它却只能远远地仰望。
而现实中的故宫已变身为一座传统文化的博物馆,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它早已向普通百姓打开了大门,那里每天都是游人如织。
(4分,意思对即可)
六、(12分)
20.(3分)
①外形上,千姿百态,气宇轩昂,雍容端庄;②颜色上,红色代表喜庆吉祥,符合大众审美情趣;③历史上,深受钟爱,名花地位由来已久。
(3分,每点1分)
21.(9分)
(1)读书的意义。
(或:
书籍的巨大作用。
)(3分,意思对即可)
(2)示例:
①两幅漫画的构思各有特色。
前一幅将书籍比作电源,给大脑充电,形象地表达了书籍是智慧的源泉的主旨;后一幅将书籍比作能将人送到高处的垫脚石,生动地表达了书籍能使人开阔眼界、走向成功的主旨。
②两幅漫画的画面各有特点。
前一幅画面直观形象,线条简洁,构图单纯,书籍、导线、大脑等内容都高度提炼概括;后一幅画面想象丰富,生动形象,人物、书籍、高墙和蓝天、白云等都具体可感。
(6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角度也可酌情得分)
七、(60分)
22.(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