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312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

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易错综合练习含答案

一、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

1.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温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t2℃时,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甲>乙>丙

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3.下列有关溶解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40℃时,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C.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m(乙)

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4.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象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B.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析出的晶体比乙多

5.根据如图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能得到不饱和溶液

B.t1℃时,甲溶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

D.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丙

B.t1℃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

甲=乙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丙>甲=乙

D.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

7.根据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8.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M是硝酸钾

B.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D.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9.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Ca(OH)2

0.17

0.15

0.13

0.12

0.11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C.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D.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10.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l=2”或“l+l≠2”的有趣现象。

下列符合“l+l=2”的事实是

A.常温下,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室温下,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室温下,1g硫粉在l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20℃,l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溶液

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B.t1℃时,甲、乙各25g加到50g水中,均得70g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10℃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相同

C.20℃时,把30g甲放入50g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将2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

14.NH4Cl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S/g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乙为NH4Cl

B.t3应介于40℃﹣50℃

C.55℃时,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

D.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15.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②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

D.将温度升高到t2℃,烧杯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

16.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1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溶解可得a的饱和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18.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D.在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19.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把40g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

9

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

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

20.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20℃

40℃

109g

129g

酒精

17.3g

40g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gNaOH溶解在100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溶解度易错压轴选择题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丙物质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故降温不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B、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可知,甲>乙>丙,故等质量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丙物质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故降温不可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错误;B、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可知,甲>乙>丙,故等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甲>乙>丙,溶剂=溶液-溶质,故答案顺序正好反了,错误;C、t2℃时,将1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再降温到t1℃,溶解度为30g,即100g水中溶解30g,得50g水最多溶解正好为15g,所以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正确;D、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应该是图像的平移,丙不变,甲、乙分别减小到t1℃和两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故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详解】

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t1℃时,丙的溶解度为40g,故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因为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故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错误;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明显,故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故选项正确;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且甲变化明显,故甲、乙均有晶体析出,而丙的溶解度增大,溶液的组成不变,故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若将40g乙放入160g水中充分溶解将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析出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质量关系是:

m(甲)>m(乙),故C错误,符合题意;

D、20℃时,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

解析:

C

【解析】

【分析】

由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不正确;

B、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B不正确;

C、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到t2℃时,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不变,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相等,故C正确;

D、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甲、乙析出的晶体质量不能确定,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5.D

【解析】

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

解析:

D

【解析】

A、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剂或者是改变温度。

将乙的饱和溶液过滤,不能得到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B、由图可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t1℃时,甲溶液、乙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溶质质量是否相等无法判断,说法错误;C、t2℃185g甲溶液是否饱和不清楚,故将t2℃185g甲溶液降温至t1℃时,能析出49g晶体,说法错误;D、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6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26.5%,所以将26%的甲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故选:

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

解析:

B

【解析】

【分析】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t2℃时,乙丙溶解度相等。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最大,乙丙相等,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甲>乙=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相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t1℃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甲乙相等小于丙,升温到t2℃,甲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减小,但仍然大于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

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

丙>甲=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通过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

解析:

B

【解析】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

B、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错误;

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交点表示的意义,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2可知,t2时,烧杯中100g的水将60g的M物质完全溶解,而t2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可以确定M物质是硝酸铵,故A正确;

B、溶液是100g的水中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2可知,t2

时,烧杯

中100g的水将60g的M物质完全溶解,而t2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可以确定M物质是硝酸铵,故A正确;

B、溶液

是100g的水中溶解了60g的硝酸钾,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故B正确;

C、溶液①②④中,②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比②小,不一定比①大,故C错误;

D、溶液①经升温蒸发后变为溶液②,t2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0g,溶液②中刚好是100g的水和60g的硝酸钾,故溶液②刚好是饱和溶液,溶液③中有固体析出,故溶液③也是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9.D

【解析】

【详解】

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正确;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选项正确;

B、由表中的数据可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选项正确;

C、由表中的数据可知,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得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质的种类有关,选项正确;

D、由题意可知,表中的数据是不同物质在水中的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溶剂相同,得不出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溶剂的关系,选项错误,故选D。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常温下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2L;故A不正确;

B、常温下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24:

98可知,1g稀硫酸不能完全消耗1g镁,且生成的氢气会逸出,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小于2g;故B不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

32=1:

1,则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g二氧化硫,故C正确;

D、向20℃的1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1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1g;故D不正确;

故选C.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像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1℃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将溶剂均为100g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正确;

故选C。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和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为30g,即在t1℃时,100g水中溶解30g甲、乙刚好达到饱和,所以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90g水中,还会有一部分固体不溶解,故C错误;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物质,所以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3.D

【解析】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影响溶解度,所以不指名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错误;B、,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液的质

解析:

D

【解析】

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温度影响溶解度,所以不指名温度,无法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错误;B、

,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错误;C、20℃时,甲的溶解度为4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把30g甲放入50g水中,溶质为20g,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g÷70×100%≈28.6%,错误;D、将20℃时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30℃,甲、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都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

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所以乙为氯化铵,正确;B、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的溶解度在t2℃时,溶解度达到最大,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解析:

C

【解析】

A、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所以乙为氯化铵,正确;B、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的溶解度在t2℃时,溶解度达到最大,在t3℃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3℃应介于40℃-50℃,正确;C、55℃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将两饱和溶液蒸发等质量的水,得到固体质量甲<乙,错误;

D、t3℃、t1℃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正确。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15.B

【解析】

A、烧杯②中的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故是饱和溶液,正确;

B、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①中是氯化钾溶液,故错误;

C、烧杯②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故烧杯①中溶液

解析:

B

【解析】

A、烧杯②中的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故是饱和溶液,正确;

B、在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故烧杯①中是氯化钾溶液,故错误;

C、烧杯②的固体没有完全溶解,故烧杯①中溶液质量比烧杯②中溶液质量大,正确;

D、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故温度升高至t2℃时,烧杯②中的固体完全溶解,正确。

故选B。

16.D

【解析】

【分析】

对于有颜色的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溶液的颜色就相同。

【详解】

A、加入水溶剂增多,一开始溶液饱和,加入一定量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