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用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292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常用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急救常用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急救常用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急救常用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急救常用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救常用方法.docx

《急救常用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常用方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救常用方法.docx

急救常用方法

常用急救方法

常用的急救方法很多。

在火灾现场,使用较多的急救方法有:

人工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术、外伤止血法、创面包扎法、骨折固定法及搬运转送法等。

人工呼吸法

火场上,因触电、中毒、窒息的伤员常会发生呼吸突然停止的现象。

呼吸骤停,时间稍久,就会发生死亡。

因此,当伤员发生呼吸骤停时,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人工呼吸进行抢救。

人工呼吸的方法有: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一)使伤员仰卧在平地或硬板上,解开腰带和衣扣,检查呼吸道是否畅通,如有分泌物、血块或泥沙堵塞,应立即清除。

如舌后坠时,可将舌拉出固定。

(二)救护者位于伤员一侧,用一只手把伤员下颌托起,使头后仰,呼吸道变直。

用托伤员下颌的手轻按环状软骨,以压迫食道,防止把气吹入胃内。

另一只手捏住鼻孔,不使漏气,并张开口腔,做好呼吸准备。

(三)救护者深吸一口气,迅速对准伤员口腔吹入,迅速抬头,并同时松开双手,使肺内气体排出,即为呼气。

吹气力量不易过大,以免肺泡破裂,也不可太小,使气体不易进入肺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见图3)

图3口对口人工呼吸

二、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如果碰到有的伤员牙关紧闭,张不开口,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采取口对鼻呼吸法。

口对鼻呼吸法与口对口呼吸法,操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把用手捏鼻改为捏嘴唇,对准鼻孔吹气,吹气力量稍大,时间应稍长。

三、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这是一种较普遍,应用最多的人工呼吸法。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不翻动病人或是翻动不大即可进行抢救。

操作方法:

(一)使伤员仰卧,两臂放在身旁,松开衣领和腰带。

条件许可时,背部可加垫,使胸部略隆起。

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救护者两腿分开,取骑跪式,两膝放在伤员的大腿外侧中部的位置,面向伤员头部。

两手呈扇状张开,放在伤员两乳头下方。

两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力推压伤员胸廓,使胸腔缩小,迫使气体由肺内排出。

在此位置上停2秒钟。

(三)救护者双手松开,身体向后,略停3秒钟,使胸自行扩张,空气进入肺内,如此反复操作,每分钟16—18次。

操作时压力要适当,避免压力过大造成肋骨骨折(见图4)

 

图4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四、仰卧伸臂人工呼吸法

伤员如有下肢负伤,无法用压胸法作人工呼吸时,可采用伸臂压胸。

方法是:

(一)使伤员仰卧。

救护者面对伤员,两腿跪于伤员头部两侧。

(二)救护者两手抓住伤员两前臂挨近肘关节处,向上举过头部并向下向外拉双臂与地平,维持2秒钟,使胸廓缩小,挤气出肺。

按上述动作反复进行,每分钟16-18次(见图5)。

图5仰卧伸臂人工呼吸法

五、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如果伤员后颅负伤,可采用俯卧压背法。

(一)使伤员俯卧,两臂前伸过头,头转向一侧以利口鼻呼吸;或者是一臂伸过头部,一臂弯曲垫在胸部下,面向曲臂侧。

(二)救护者跪在伤员头前或跨在伤员大腿两侧。

两手平放在伤员背部左右肋骨部位上,四指并拢指向腰部外侧,拇指与其它四指尽量分开,两肘伸直。

(三)救护者俯身向前,依靠体重和臂力,将伤员腹部压向地面,腹内脏器被压而迫使横隔上升,胸廓缩小,肺内空气排出维持2秒钟,然后放松,解除伤员背上的压力,但两手仍保留原位不动,维持3秒钟。

这时伤员横隔下降,胸廓扩张,引气入肺。

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6-18次,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见图6)。

图6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及口罩气囊加压人工呼吸法

胸外心脏按压术

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现象。

常在触电、中毒、严重外伤等情况下发生。

火场上伤员突然昏迷,瞳孔散大,颈动脉摸不到搏动,心前区听不到心音,即是心脏停止跳动的表现。

这时如能及时得到心脏按压等抢救,可挽救伤员生命,时间稍久则会发生死亡。

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见图7):

一、急救者两肘关节伸直,双手重叠,手掌根部压在胸骨中线下段,不能压在心前区,也不能压在剑突上,否则达不到挤压心脏的目的,还会引起肋骨骨折,胸膜及肺泡破裂,发生气胸、血胸、内脏损伤及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捲稿:

余金祥

内而窒息。

图7胸外心脏挤压

二、依靠臂力和体重有节律地向脊柱方向垂直下压胸骨下段,使其下陷3—4厘米。

挤压一次后,迅速把手抬起(手掌不应离开皮肤),使胸骨恢复原状。

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如此反复进行。

成人每分钟60—80次,挤压次数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否则不能达到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

三、急救时,如有两人在场,一人作四次胸外心脏挤压后,另一人作一次口对口人工呼吸。

只有一人时,应当先作胸外心脏挤压15次后,作2—3次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

四、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应随时注意观察伤员心脏情况。

如果伤员皮肤、粘膜颜色转红润,瞳孔由大缩小,可摸到大动脉的搏动,或自主呼吸恢复,都为挤压有效。

挤压时间以恢复有心跳为止。

外伤止血法

成人的血液量占其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其血液约为4000毫升。

失血总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

外伤出血是灭火和抢险救灾中经常发生的情况,当受外伤引起大出血时,失血量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

一、出血部位

(一)皮下出血:

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二)外出血:

血液从伤口流出,容易为人们所发现。

(三)内出血:

体内深部组织、内脏损伤出血,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腔内,则不易为人们发现。

二、出血种类

(一)动脉出血:

呈喷射状、一股股地冒出鲜红色的血液,危险性最大。

(二)静脉出血:

血液徐缓均匀外流,血色紫红,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三)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象水珠样流出,多能自己凝固止血,危险性最小。

三、失血表现

失血量达到全身血液总量的20%以上时,伤病员脸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迫、心慌气短。

脉搏快细而弱,以至摸不到。

血压急剧下降,以至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一)一般止血法:

较小伤口,用纱布、绷带较紧地压迫包扎。

(二)指压止血法:

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近心端),使血管被压闭住,中断血流。

1、常用的头、面、颈部指压止血法(见图8—1、2、3)。

图8—1面部指压止血图8—2颈部指压止血图8—3后头部指压止血

2、上下肢及全身血管通道压迫止血点(见图9--1、2)。

图9==1全身各部动脉出血止血压迫点

图9—2上下肢出血指压点

(三)、止血带止血法:

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用,因易造成肢体坏死。

具体操作方法(见图10):

1、材料:

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

2、部位:

上肢结扎于上臂上1/3处。

下肢结扎于大腿的中部。

3、准备:

先将伤肢抬高;局部垫上敷料或毛巾等软织物。

4、进行:

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经绕肢体两周,在外侧打结固定。

5、注意:

局部应有明显标记,写上结扎止血带时间。

每40分钟放松一次止血带。

图10止血带止血

创面包扎法

在灭火和抢险救灾中发生外伤是经常的事情,各种伤口清创处理后,或无条件清创为避免污染加重时,匀需包扎伤口。

一、目的

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轻疼痛,固定敷料和夹板。

二、材料

(一)卷轴绷带:

用纱布卷成,长度为5米,应用最广(见图11—1)。

(二)单头卷绷带;普通用的卷轴绷带。

(三)两头带:

一条绷带从两头卷起,或用两个单头卷轴带联结起来(见图11—2)。

(四)、多头绷带:

一条宽度较大的带子,两头各剪成四尾以上,包扎面积较大、松紧也适宜、用于包扎胸腹(见图11—3)。

(五)、丁字带:

一条带子联在另一条横带中间,带子呈丁字形,用于头部、会阴部等处。

(六)、三角巾:

一块正方形的布,对角剪开即成两块三角巾,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七)、其它:

如无以上材料,可用毛巾、手绢、被单、布块、衣服等代替。

图11—1卷轴绷带

 

图11—2两头带

 

图11—3多头绷带

(附)卷轴绷带的使用方法:

救护人面向伤员。

使用原则,先在创面上盖好消毒纱布,左手拿绷带卷,以绷带的外面贴近局部。

包扎时应由伤口的低处向上,通常是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缠绕。

手臂一般弯着绑(屈肘),腰要直着绑,以保持肢体功能位。

三、常用几种绷带包扎法

(一)环形法

应用:

此法是各种绷带包扎中最基本的方法。

多用于手腕部,肢体粗细相等的部位。

进行:

将绷带作环形的重叠缠绕。

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之斜出一角压于环形圈内;最后用胶布将带尾固定,也可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见图12)。

图12环形法

(二)蛇形法

应用:

多用于夹板固定。

进行:

先将绷带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按绷带的宽度作间隔的斜着上缠或下缠(见图13)。

图13蛇形法

(三)螺旋形法

应用:

肢体粗细相同处。

进行: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上缠每圈盖住前圈之1/3或2/3呈螺旋形(见图14)。

图14螺旋形法

(四)螺旋反折法

应用:

肢体粗细不等处。

进行:

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

作螺旋形法之缠绕。

待缠到渐粗处,就每圈把绷带反折,盖住前圈的1/3—2/3。

依此向上而下地缠绕(见图15)。

图15螺旋反折法

(五)“8”字形法

应用:

关节弯处。

进行:

在关节弯曲的上下两方,先将绷带由下而上缠绕,再向上而下成“8”字形的来回缠绕。

四、三角巾包扎方法

(一)使用范围:

较大创面,固定夹板,手臂悬吊。

(二)常用三角巾的几种包扎方法

1、变通头部包扎

准备:

把三角巾底边折叠。

进行:

三角巾底边放于前额拉到脑后,相交后先作一半结,绕至前额作结(见图16)。

图16三角巾头部包扎

2、风帽式头部包扎

准备:

三角巾顶角和底边中央各打一结成风帽状。

进行:

顶角放于额前,底边结放在后脑勺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面部拉紧向外反折包绕下颔拉到枕后拉结(见图17)。

图17风帽式头部包扎

3、普通面部包扎

准备:

三角巾顶角打一结,适当位置剪孔(眼、鼻处)。

进行:

打结处放于头顶处,三角巾罩于面部,剪孔处正好露出眼、鼻,三角巾左右两角拉到颈后在前面打结(见图18)。

图18面部包扎

4、面具式面部包扎

准备:

三角巾顶角打结,结头下垂,提起左右角即成面具式,适当位置剪孔。

进行:

三角巾顶角放于下颌,底边平放于头顶拉向枕后,将底边之左右角提起拉紧交叉压住底边,在前额打结(见图19)。

图19面具式面部包扎

5、普通胸部包扎

准备:

三角巾顶角向上,贴于局部。

进行:

如系右胸受伤,顶角放在右肩上,底边扯到背后在后面打结,再将右角拉到肩部与顶角打结(见图20)。

图20普通胸部包扎

6、普通背部包扎。

与胸部包扎相同,唯位置相反,结打于胸部。

7、蝴蝶式胸背部包扎法

准备:

两块三角巾的顶角连结呈蝴蝶巾。

进行:

取蝴蝶巾两角放于伤侧腋下及肋部围胸打结,将另外两角上提至伤肩打结(见图21)。

图21蝴蝶式胸背部包扎法

8、燕尾巾式胸背部包扎法

准备:

由三角巾顶角(偏左或右)和底边近中点处(偏左或右)折迭成形。

进行:

先将燕尾巾两角折成长短相等夹角约70度,夹角对准胸骨上凹,将燕尾巾底角围胸于背后打结(如底边不够长时,可接一带子),将余带向上与两燕尾角在肩上打结(见图22)。

图22燕尾巾式胸背部包扎法

9、手、足部包扎

准备:

将三角巾放在手或足下,顶角向前。

进行:

三角巾之顶角拉在手或足的背上,底边缠绕打结。

10、三角巾手臂悬吊

目的:

三角巾另一重要用途为悬吊手臂,对已用夹板之伤肢起到夹板固定。

准备:

固定之伤肢呈屈肘状,三角巾放在伤肢下。

进行:

将三角巾底边一结绕过肩部,在背后打结(见图23)。

图23三角巾手臂悬吊

骨折固定法

骨骼是坚硬的,所以人们用“硬骨头精神”比喻刚强!

但是,在灭火和抢险救灾中发生严重的外伤时,容易使骨头断裂-----骨折。

为使断骨不再加重;不再加重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必须把它“捆绑”起来----固定。

一、使用夹板原则

有现成夹板自然理想,如无则就地取材,可用木棒、竹板、手杖、雨伞、硬纸板、火钳等代替。

(一)使用夹板,必须将断骨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

(二)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弯着绑成屈肘状。

(三)下肢与肢体接触处,应垫毛巾、纱布等软织物,尤在关节、骨骼突出处更需保护。

(四)夹板固定上下肢时,应露出指、趾,便于观察。

过紧妨碍血液循环,过松易滑脱,松紧适宜。

二、常见几种不同部位骨折的现场固定方法

(一)前臂骨折

1、夹板固定。

把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前臂掌侧和背侧,垫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在上掌侧夹板时,可先在手心放一棉花团,让伤员握住,使腕关节稍向背屈,然后固定。

最后,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胸前。

2、无夹板固定。

先将前臂屈曲,手端略高,用三角巾悬于胸前,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和悬吊前臂的三角巾一同固定在胸部。

准备:

手臂呈屈肘状。

夹板长度上伸肘关节、下过手心。

进行:

两块夹板放于前臂内、外侧,用绷带缠绕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见图24—1、2)。

图24-1前臂骨折夹板固定图24-2前臂骨折三角巾固定

无三角巾时,可用伤员上衣固定。

其方法是:

伤肢屈曲贴于胸前,将手插入第三、四纽扣间前衣襟内,再将伤侧肩前与上衣襟打结。

然后再用一带将向上反折的衣襟和上臂固定在胸部(见图25—1)。

图25-1前臂骨折上衣固定图25-2上臂骨折夹板固定

(二)上臂骨折

1、夹板固定。

伤肢屈贴于胸前,在上臂的外侧放一块夹板,垫好后用两条布带将骨折上下端固定,再将前臂吊于胸前。

然后用一块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胸部(见图25--2)。

2、无夹板固定。

用一条宽带将上臂固定于胸侧(宽带的中央要正对骨折处),再用三角巾将前臂吊起来;也可先吊前臂,然后将上臂和吊带一同固定在胸部。

准备:

伤员手臂呈屈肘状。

所选夹板长度上端顶腋窝,下端过肘窝。

进行:

如有两块夹板,则一块夹板放在臂内侧,另一块放在臂外侧,用绷带来回缠绕固定,用三角巾悬吊伤肢(见图26—1、2)。

图26-1上臂骨折三角巾固定图26—2肱骨骨折固定

(三)、小腿骨折

1、夹板固定。

将夹板(长度等于自大腿中部到脚跟)放于小腿外侧。

垫好后用布带分段固定。

在脚部应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与小腿成直角(见图27)。

2、无夹板固定。

伤员仰卧,将健肢移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

在左右两膝和两踝之间垫上棉花和衣物,垫好后,用布带将两腿固定,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见图28)。

准备:

将伤肢拉直。

夹板长度上至膝关节,下过脚跟。

进行:

两块夹板放于小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图27小腿骨折夹板固定图28利用健侧腿固定伤腿

(四)大腿骨折

1、夹板固定。

把夹板放到伤肢外侧(长度等于腋下到脚跟),健侧移向伤肢并列。

垫好后,用5—7条布带分段固定。

脚部则用8字形绷带固定,使脚与小腿呈直角(见图29)。

准备:

将伤腿拉直。

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脚跟。

进行:

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缠绕固定。

图29大腿骨折夹板固定

2、无夹板固定。

伤员仰卧,将健肢移向伤肢,使两下肢并列、两脚对齐。

在左右两膝和两踝之间垫上棉花和衣物,垫好后,用布带将两腿固定。

准备:

将伤肢拉直。

夹板长度上至髋关节,下过踝部。

进行:

两块夹板放于大腿内、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五)、锁骨骨折

最主要的一点,是使病人两肩尽量往后。

必要时,病人坐直,急救人员的一膝头顶住病人背部的两肩胛之间,两手把病人肩头渐渐向后拉,使胸向前挺,然后作固定,不然固定无效。

1、三角巾固定。

先在两侧腋下各垫一棉垫。

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在两肩关节部紧绕两周在背部打结。

再将剩余的巾角,在背部中央打结(如剩余的巾角太短,可再用一个三角巾穿过两环,在背部中央打结)。

打结时,要将两余角用力拉紧,使两肩稍后张。

最后,将两肘关节屈曲,两腕在胸前交叉,用三角巾在平肘处略上绕过胸廓,在胸前打结固定上肢(见图30)。

2、“8”字形带固定及丁字板固定(没有丁字板,也可在胸向前挺的情况下,用绷带作“8”字形固定)(见图31)。

图30锁骨骨折三角巾固定

图31左:

锁骨骨折“8”字形带固定右:

锁骨骨折丁字板固定

(六)脊椎骨折

脊椎骨折是骨折中较严重的伤情。

严禁乱加搬动,轻巧平稳地在保持脊柱安定状况下,移至硬板担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后,应及早转运。

如果处理不当,错误让伤员扶持走动,或躺在软担架上会使脊柱骨折加重,一旦引起神经损伤,将造成终生截瘫。

1、急救:

开放的脊椎骨折,要解开伤员的领扣,服装和装具(但单纯脊椎骨折没有穿通伤,不必脱去衣服),及时正确包扎伤口;伤口有“清水”(脑脊液)流出时,要加厚包扎。

2、固定和搬运:

对于腰背骨伤特别是脊椎骨折的伤员,在固定骨折或搬运时都必须十分小心,要防止脊柱弯曲或扭转。

不可随意搬运伤员,更不能用普通软担架搬运,也严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方法搬运,以免造成脊髓断裂、下肢瘫痪的严重后果(见32)。

图32脊椎骨折错误搬运

3、搬运胸、腰椎伤员时,先将一块木板(其长和宽度要足够伤员俯卧)平放在伤员一侧,然后由3—4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腰、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同时行动,把伤员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如俯卧时,肩下应垫一大衣卷,如仰卧时,在腰部要垫上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条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

搬运颈椎伤员时,也应有3—4人搬运,其中一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头部与身体成直线位置不摇动,并轻轻作与身体相反方向的牵引,使伤员仰卧在木板上,在颈下放一小垫,左右两侧要用衣服垫好或用砂袋垫塞好,防止头部左右摇晃。

4、脊椎骨折固定和正确搬运方法,在固定和搬运时都必须采用卧式硬板床托(见图33)。

图33脊椎骨折正确搬运

 

图34脊椎骨折固定

(七)头部骨折:

一般无须特殊固定。

保持伤者安定,头稍垫高,头部两侧放砂袋或枕头固定;转运途中避免头部来回晃动(图35)。

图35颈椎骨折正确搬运

(八)骨盆骨折

准备:

木板担架。

骨盆处垫软织物。

进行:

轻巧平稳地将伤员移至木板上;用三角巾或衣服将骨盆包扎转运。

伤员搬运转送

在灭火和抢险救灾中经常碰到有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急救后,应及时将病人安全护送就近医院。

在护送前,必须对伤病员作必要的初救,寻找合适的担架,选用速度快、震动小的运输工具,并备好必要的途中救护力量和器材。

一、徒手搬运法

仅介绍现场施救时的几种常用方法,使用时应视伤情而定。

(一)扶行法:

适应病情较轻、无下肢和脊椎骨折、能够站立行走者,且路途较近时。

救护人站于病人一侧,使其身体略靠着救护人(见图36)。

图36扶行法图37抱持法

(二)抱持法:

适应病情不重、无上下肢和脊椎骨折、但尚不能行走的伤员。

抢救者蹬下,右上肢将背托起,左手托在伤者双下肢大腿处将病人抱起。

伤者清醒时让其双手交叉抱住施救者颈部以减轻手托重量。

(见图37)

(三)背负法:

适应病情较重、无但尚上下肢和脊椎骨折的伤员。

将病人双上肢分开置于施救者肩腋前,托起双下肢交叉拉住伤者双手腕背起。

如病人卧于地上,救护人可躺其一侧,一手紧握伤者肩,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护人背上,而后慢慢起来(见图38)。

图38背负法

(四)椅托式座位搬运法:

适应病情较重、有下肢骨折不能行走的伤员。

甲乙两人在病人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入患者大腿下互相紧握,另外之手彼此交替搭于肩上,支持患者背部(见图39、40)。

图39椅托式A图40椅托式B

(五)双人拉车式:

适应病情较重,不能行走的伤员。

此法禁用于腰部受伤者。

两个救护人,一个站在病人的头部,两手插其腋下,抱入怀内;一个站其足部,立在病人中间,两个救护人步调一致前行(见图41)。

图41双人拉车式

(六)三人搬运法:

适用于脑外伤、腰背骨折、上下肢骨折及各种重伤员。

三个救护人并排,将患者抱起齐步前进(见图42)。

图42三人搬运法

二、器械搬运

应用:

病情较重而不适于用徒手搬运者,且路途较远时。

器械:

利用担架、床板、车辆等。

(一)帆布担架最常用。

帆布一幅,2m木棒两根,80mm横木两根,负带两根,扣带两根组成(见图43)。

图43帆布担架

 

图44绳络担架

 

图45被服担架

(二)绳络担架:

多为临时制成。

用木棒或竹竿两根,横木两根,扎成长方形之担架状,然后缠以较结实之绳索即成(见图44)。

(三)被服担架:

取衣服两件或大衣,翻袖向内成两管,插入木棒两根,再将钮扣妥善扣好即成(见图45)。

方法:

将病人平稳移上担架,病人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便于观察,前后的人步调要一致。

向高处抬时(如过台阶、过桥),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

下台阶时相反。

三、各种伤病员搬运注意事项

(一)四肢骨折伤员:

上肢骨折多能自己行走,也须作临时固定。

(二)下肢骨折伤员:

临时固定后,应用担架搬运。

(三)脊柱骨折伤员:

用门板或其它硬板担架,搬运伤员时,使其面向下,由3—4人分别用手托其头、胸、骨盆和腿部,动作一致平放到担架上,再用三角巾或其它宽布带将伤员绑在担架上。

(四)颈椎骨折、高位胸椎骨折者:

搬运时,要有专人牵引头部,伤员仰卧在担架上,并用砂袋或枕头垫在头颈部两侧,避免晃动。

(五)昏迷病人:

头部可稍垫高并转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被吸入气管。

四、途中护理

(一)病情严重,路途遥远之伤病员,途中护理十分重要,危重伤病员应做好伤情标记。

静脉输液的病员应固定好吊瓶和针头。

(二)昏迷者取侧卧位,胸部垫一枕头或衣卷。

(三)抽风病人,防止摔伤,并在牙齿间垫塞纱布或缠上纱布的硬纸片。

(四)截瘫、昏迷者,要每隔2小时给其翻身。

(五)上止血带的伤员,每隔4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每次约1—2分钟。

(六)途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要进行人工呼吸和心外按压,用药积极抢救。

(七)夏天注意防暑,冬季预防冻伤。

(八)长途转送大批伤病人时,应作好喂水、喂饭、伤病员的清洁卫生,以及环境卫生工作。

(九)伤病人在车上飞机上应横卧,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

(十)床位要固定牢,防止滚动及刹车时碰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