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237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docx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最新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word)

一、走进化学世界选择题

1.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源C.深埋有毒物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故选D。

2.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

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并不一定说明是硫酸钡,也可能是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新的杂质.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

解答:

解:

A、白醋与酒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故此选项正确.

B、溶液中加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有可能生成了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等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确实能除掉氧化镁,但同时又引入了氯化镁的杂质,正确的做法是加入稀硫酸除掉氧化镁,故此选项错误.

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不一定说明原溶液饱和,即使原溶液不饱和降温溶液照样会析出晶体,只要在降温过程溶液达到饱和时即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3.下列实验操作中,操作完全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A.干燥氨气B.测定某溶液的pH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D.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A.氨气显碱性,能溶于浓硫酸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A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错误;C.向试管里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正对掌心,故C正确;D.NaOH易潮解有强腐蚀性,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放在纸上,故D错误;答案为C。

4.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

B.过滤时漏斗末端管尖要紧靠烧杯内壁

C.烧得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

D.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一定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要从试管的底部套上、取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末端管尖要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C、烧得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冷却,故选项说法正确。

D、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时,不一定要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也可能是给液体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且与水平面呈45度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该实验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蜡烛熄灭不是因为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C、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掌握蜡烛燃烧的实验、空气的主要成分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面上酒精燃烧起来,灭火措施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B.用水冲灭

C.不管它,让它自然熄灭D.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D

【解析】

【分析】

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详解】

A、用嘴吹时,气流带走的热量太少,不会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达不到灭火目的,故A不正确;

B、用水浇可使燃烧的酒精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扑灭后实验桌上到处是水,酒精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使用湿布盖灭,能起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故B不正确;

C、酒精燃烧产生热量多,让它自然熄灭,可能会导致火灾,故C不正确;

C、用湿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实验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

加热,使用后应吹灭并盖上灯帽

B.量筒:

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C.胶头滴管:

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D.托盘天平: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在托盘上

【答案】B

【解析】

A、酒精灯:

加热,使用后不应吹灭并盖上灯帽,应用灯帽盖灭,以免失火,故A错误;B、量筒:

只能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加热有可能使量筒炸裂,故B正确;C、胶头滴管:

吸取液体管口应向下,以免腐蚀胶帽,故C错误;D、托盘天平:

称量药品,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以免腐蚀托盘,故D错误。

点睛∶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量筒只能用于测量液体体积,胶头滴管应悬空竖直,药品不应直接放置在托盘上。

8.以下我国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泉水勾兑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酒曲捣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B、酒曲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C、高温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D、泉水勾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B。

9.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B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无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没有助燃性,但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才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选B

点睛:

鉴定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

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所有不助燃的气体的共性,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才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10.物质在变化中会表现出来一些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木炭的稳定性B.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氢气的可燃性D.活性炭的吸附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的颜色、密度、导电性、溶解性、状态、硬度、光泽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D。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粉笔折断B.

棉纱织布C.

木材燃烧D.

汽油挥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粉笔折断,B.棉纱织布,D.汽油挥发,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12.用试管加热时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试管对着人可能伤人,但是不会造成试管破裂,错误;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可能造成液体外溅,错误;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炸裂,正确;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是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错误。

故选C。

1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取用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

【答案】C

【解析】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C错误;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C。

1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百炼成钢C.滴水成冰D.铁杵成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聚沙成塔,C.滴水成冰,D.铁杵成针,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

B.百炼成钢是降碳量,除S,P,调Si,Mn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考点∶考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15.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造食醋B.焚烧垃圾发电

C.铁矿石炼铁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答案】D

【解析】A、高粱酿造食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焚烧垃圾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

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C.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

D.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

【答案】B

【解析】

A、蜡烛燃烧时,温度升高,蜡烛会熔化,在顶端会形成一个装满了液态石蜡的凹槽,正确;B、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入的可燃物是蜡的蒸气,而不是水蒸气,错误;C、蜡烛燃烧时,液态的蜡要气化,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端汽化并燃烧,正确;D、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拿住火柴一端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约1-2s后取出,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炭化,正确。

故选C。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加热液体

C.取用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止腐蚀胶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称量10.05g固体

C.

液体加热D.

量9.5mL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酒精灯着火爆炸,故A错误;

B、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故不能称量10.05g,故B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故C正确;

D、量取9.5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而不能选用100mL的,故D错误。

故选:

C。

1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上下震荡洗涤试管

B.读取液体体积

C.塞进橡胶塞

D.过滤

【答案】B

【解析】A、洗涤试管的正确方法是:

用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摆动B.读取液体体积,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将试管放在桌面上,塞进橡胶塞,易将试管压坏;应拿起试管将塞子旋进试管;D.过滤时应将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避免因滤纸破损导致过滤失败;选B

20.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

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烧制陶瓷B.

玉石雕刻

C.

黄酒酿造D.

火药爆破

【答案】B

【解析】A、烧制陶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玉石雕刻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黄酒酿造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火药爆破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