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3021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docx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

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

了解过去——把握现状——预测未来

一、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一)思辨研究阶段(20世纪前)

(二)实验、实证研究阶段

二、我国教育研究的历史演变

1、定性研究的思辨阶段(20世纪20年代前)2、大量引进国外实证研究方法的定量研究

四、教育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1、数量化2、现代化3、综合化4、现代化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为教育决策科学化提供依据

4、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二、教育研究的任务

1、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

2、研究教育的现状

3、预测教育的发展趋势

4、开展教育改革的实验

5、进行国内外教育的比较

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2、系统性3、可靠性4、创造性5、科学性

6、人文性

二、教育研究的分类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3、其他分类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思辨的方法2、实证的方法3、数学的方法

四、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定问题2、查阅文件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

5、撰写报告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2、匿名原则

3、保密原则

4、无害原则

5、客观性原则

6、创造性原则

7、验证性原则

二、选择课题的标准

1、价值原则

1)应用价值:

旨在解决现实问题

2)理论价值:

旨在进行知识拓展

2、创新原则3、可行原则

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目的在扩展知识,研究倾向于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

2、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前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倾向于特定的、具体的问题,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具体化、实用化,是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环节。

六、选择课题的过程和方法

1、初步确定课题的范围

2、课题聚焦

3、决定研究方法

4、确定课题名称

七、课题论证

1、课题论证会

2、课题评审

3、自我论证

、什么是假设

是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二、假设的作用

1、假设是研究的核心

2、假设能更明确地说明和规定课题

3、假设是通向理论的桥梁

四、假设的特征

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

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的描述

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

五、好的假设的标准

1、科学性

2、预测性

3、新颖性

4、可行性

5、简明性

一、什么研究变量

指研究者感兴趣的,索要测量的,随条件和情景变化而变化的因素。

二、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1、自变量:

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

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嘉定的结果变量

3、无关变量:

又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无关非研究变量,是除了自变量和应变量之后的一起变量,但是会影响或干扰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变量

1、调节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可能会受到不可控制的第三因素的影响,这个第三因素就是调节变量。

2、中间变量

是介于原因和结果之间、自身隐而不显、起媒介作用的变量。

二、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1、条件描述法。

2、指标描述法。

3、行为描述法。

三、下操作定义的注意事项

①通常对重要的研究变量,如假设中涉及的变量,研究中起关键作用的新概念、新名词要下操作定义

②应根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变量的性质来选择下操作定义的方法

③操作定义要具体、明确

④操作定义在使用中应该是独特的,他是研究者为研究需要而规定的特殊解释,二并非对变量全面的、唯一的解释。

四、操作定义的特征

①操作定义应该是可观测的、可重复的、可直接操作的;

②操作定义最好能把变量转化成数字化形式,凡是能计数或计算的内容都是可直接观测的;

③操作定义的指标成分应分解到能直接观测为止;④操作定义所提示的测量或操作必须可行;

⑤用多种方法形成操作定义,既可以从操作入手,也可以从测量入手。

一、抽样的基本原理

抽样就是从一个总体中抽取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为样本,然后就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二、抽样的基本要求

1、确定研究总体范围

2、抽样随机化3、样本的代表性

4、合理的样本容量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1.概率抽样

①简单随机抽样

②系统随机抽样

③分层随机抽样

④整群随机抽样

2.非概率抽样

①目的抽样②完全抽样③异质抽样

④同质抽样⑤立意抽样⑥随意抽样

四、抽样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可测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一)按文献载体形式分类:

1、印刷型文献2、非印刷型文献

(二)按对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将文献分成:

1、一次文献:

是指未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应事件经过和研究成果并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主要有:

专著、科学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档案、个人日记、信函、手稿和备忘录

2、二次文献:

是对一次文献的的加工、提炼、压缩后的文献。

主要有:

辞典、年鉴、参考书、书目、题录、索引、提要、文摘

3、三次文献:

主要有动态综述、进展报告、专题评述、数据、手册

文献综述:

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中的数据、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

1、常规检索法2、跟踪检索法3、计算机检索法

二、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在自然条件下,不加控制的观察)与控制观察(研究者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是否控制)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3、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是否介入活动)

4、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计划是否严密)

5、自我观察与客观对象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三、观察法的具体方法

1.日记描述法2.轶事记录法3.实况详录法4.时间取样法5.事件取样法6.等级评定法7.频率计数法8.行为检核法

(2)选择观察记录的方法

A、连续记录法:

实况祥录、事件取样;

B、頻数记录法:

时间取样、频率取样、行为检核等;

C、回忆记录法:

日记描述、轶事记录法等;

D、评定记录法:

等级评定法。

(3)制定观察记录表

好记录表的标准:

便于观察、易于记录、便于整理归纳。

(4)安排观察时间和次数

时间上包括:

什么时候观察、观察多长时间、记录行为的持续时间和反应时间,具有直接的可比性。

次数上主要指:

需要作多少次观察及观察行为在时间单位内的发生频率,也具有直接的可比性。

(5)不干预被试的活动

操作要求:

尽量避免与被试直接交流意见,不对被试的行为做肯定或否定评价。

目的:

保证观察的真实、自然、持续、深入。

(6)客观的进行观察

目的:

避免将个人主观偏见带入观察。

保障措施:

确定合适的观察单元、借助仪器进行观察、多人同时观察等。

(7)及时处理观察资料

目的是:

避免信息遗忘、为制订下一步观察计划提供依据等。

一、什么是临床法

是将观察、访谈、测验、实验等方法有机的糅合在一起,通过灵活多样的口头交谈和对儿童实物操作的观察来探究儿童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的方法。

临床法的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该方法主要用于儿童认知能力研究。

二、临床法的特点

1、在实物操作下进行实验;

2、灵活多样的谈话形式;

3、从整体结构出发的自然观察;

三、临床法的具体运用

1、守恒研究

主要包括:

长度守恒、面积守恒、重量守恒、液体守恒

2、类包含研究

用于研究儿童对同类事物间包含关系的理解。

判定原则:

母类必须大于子类,所有子类之和等于母类。

3、关系概念研究

用于研究儿童儿童在解决问题中的推理能力。

4、空间概念研究

用于研究儿童换位思考能力。

代表性实验:

三山实验

行为矫正法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在后天环境中习得的,改变不良的环境条件,采取特殊措施重新学习就能使问题行为得到矫正。

2、实施步骤

1)确定矫正对象及问题行为2)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3)确定矫正措施方案并加以落实4)观察并记录矫正过程5)综合评定矫正效果

二、行为矫正的具体方法

1、正强化法2、负强化法

3、间歇强化法4、消退法

5、代币制法6、系统脱敏法

调查研究的含义:

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了解搜集资料,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究教育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分为调查(收集资料)和研究(分析资料,得出科学认识)两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一、调查研究的类型

(一)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分类

1、现状调查:

旨在了解研究对象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2、相关调查:

旨在研究两个变量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3、原因调查:

旨在探寻某现象的成因。

4、跟踪调查:

旨在探讨某一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状况。

二)根据调查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调查:

以描述事物现状为主,通过回答“是什么”来了解事物全貌或发展过程的调查。

2、探索性凋查:

以探索规律性问题为主,通过回答“为什么”来解释事物间关系的调查。

3、预测性调查:

以预测事物发展远景为主,通过回答“将是什么”

来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推断预测的研究。

4、评价性调察:

是对事物的质量水平进行评定的调查研究(可归入描述性调查)。

(三)按取样范围分类

1、全面调查2、典型调查3、抽样调查

一、问卷法

是指根据调查目的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并编制成问卷,以书面形式了解事实或被试观点的调查方法

2、问题的形式:

开放性问卷、封闭性问卷

3、问卷的一般结构

前言:

介绍调查者身份、调查内容、目的、意义等,消除被调查者顾虑。

指导语:

说明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

题目与选择答案:

问卷的主体部分。

编码:

主要是便于计算机统计。

经验总结法

是对教育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分析、概括,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方法。

2、经验总结法的一般过程

①确定总结的对象和事实结果

②收集事实资料

③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④撰写经验总结报告

什么是实验法

是根据研究目的,人为手段的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验证假设,探索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假设为前提2、要控制条件

3、能揭示因果关系4、可重复验证

二、教育实验的分类和一般过程

1、实验的分类

1)根据实验场所:

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

2)根据实验目的:

探索性研究和验证性研究

3)根据自变量数量:

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实验

4)根据实验控制严密程度:

前试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实验设计

狭义实验设计的定义:

指对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形式、被试分配形式和实验变量的介入或控制形式的设计。

3、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

尽量凸显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二、实验变量的选择与控制

1、自变量的操纵:

目的是找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1)单因素试验2)多因素试验

2、因变量的测定:

敏感性、客观性、稳定性、经济性

3、无关变量的控制

随机化、消除、平衡、恒定、盲法、统计处理。

三、实验效度: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有效性和真实程度。

包括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方面。

(一)内在效度(内部效度)

1、含义:

指实验结果的解释能力和真实程度。

(二)外在效度(外部效度)

1、含义:

指实验结果的推广能力和代表性。

(三)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关系

内在效度是保证外在效度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即没有内在效度就谈不上外在效度,但内在性度高的实验不一定都具有较高的外在效度。

一、实验配组

1、含义:

就是指如何将被试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去。

基本原则是尽可能“组间同质”。

2、实验研究中符号的含义

X表示实验处理或自变量;—表示无实验处理;

O表示实验观测,包括因变量的测定;G表示组,实验组或控制组

R表示被试已作随机分配S表示被试

……表示虚线上面和虚线下面的组是不是等组

3、实验配组方法

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配对组设计、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

(一)前测和后测设计

1、后测设计:

RG1XO1

RG2—O2

2、前测——后测设计:

RG1O1XO2

RG2O3—O4

(二)单组、等组、轮组设计

1、单组设计

(1)GO1XO2

(2)GO1X1O2:

O3X2O4

2、等组设计:

RG1XO1

RG2—O2

3、轮组设计:

G1X1O1X2O2

G2X2O3X1O4

三)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设计

1、前试验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

GXO

(2)单组前后测设计:

GO1X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G1XO1

G2—X2

2、真实验设计

(1)等组后测设计:

RG1XO1

RG2—O2

(2)等组前后测设计:

RG1O1XO2

RG2O3—O4

3、准实验设计(类实验设计)

(1)非等组前后测设计:

G1O1XO2

-----------

G2O3—O4

(2)时间序列设计: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

GO1O2O3O4XO5O6O7……

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G1O1O2O3O4XO5O6O7O8

----------------------------------------------------

G2O21O22O23O24—O25O26O27O28

等值时间取样设计及多次随机插入设计(P150、P151)

(3)单个被试设计

A—B设计、A—B—A设计、A—B—A—B设计(设计示意图见图6-10、6-11、6-12)

历史法:

是指收集教育现象的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资料,加以描述、分析、解释,从而认识历史事实,探索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

二、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分别考证什么?

3、综合分析文献中的信息

4、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三、确证文献的具体方法

1、什么是简单判定法

2、什么是二重证据法

3、什么是三角互证法

比较法的定义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些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以把握研究对象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

测量:

按规定给对象或事物赋值

测量法:

用一组标准测验,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测量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1、测量客体,测量的对象2、测量内容,测量客体的属性和特征

3、测量规则,测量的准则和方法4、测量工具,测量的指标体系

信度:

测量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效度:

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难度:

区分度:

是指测量的题目对所测特性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是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质的研究:

研究者针对自然情境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的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采访,以归来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的实施步骤

1、提出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2陈述研究目的,了解研究背景3构建概念框架,抽样4收集资料,分析材料5做出结论,建立理论6检验效度,讨论推广度和道德问题7撰写质的研究报告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比较

1、量的研究的方法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科学主义、

2、而质的研究的方法哲学基础是自然主义、人文主义、解释主义和建构主义

3、量的研究的特点在于追求客观性、因果性、概括性、和普遍性

4、质的研究的特点在于体现主观性、意义性、归纳性、参与性和特例性

叙述研究:

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的方式描述人的目的、思想、行动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思想哲理

统计分析:

是对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并进行解释的过程

统计分析的特征?

1科学性2直观性3可重复性

统计分析的基本路线?

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分析数据

平均数是用来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

撰写论文的基本步骤?

1、确定题目2制定论文方案3收集资料4组织素材5撰写初稿6定稿

摘要:

是用简洁的形式提取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是论文的浓缩、梗概。

关键词:

是将研究论文能反映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的重要的词提取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