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829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docx

完整word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师用书第三单元

识字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

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

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训练。

在《“贝”的故事》课后练习中,看图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在《中华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

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教学要点

神州谣

2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炸”,会写36个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

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目》,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

6.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传统节日

2

“贝”的故事

2

中华美食

2

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

1

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

语文园地三

识字加油站

4

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字,

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能发现“火”与“灬”、“心”与竖心旁、“刀”与立刀旁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6.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字词句运用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我爱阅读

合计

13

1神州谣

教材解析

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的愿望。

全文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二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三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四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儿歌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ɑ”和“onɡ”有规律交替出现,第一、

三节押“ɑ”韵,第二、四节押“onɡ”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

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字音方面,要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分组强化训练。

本课要认的l5个字中,“涌、耸、浓、荣”都含有后鼻韵母onɡ,可以放在一起拼读;“涌”和“荣”声母易混淆,“奋”和“峰”分别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浓”和“陆”分别是鼻音和边音,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对比拼读。

要注意“谊”不要读成第二声。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湾、浓’’都有三点水,“隔、陆,,都有左耳刀,“峰、夹”都有山字旁,可以进行归类识记。

(2)利用熟字识记。

“耸、湾、峡、浓、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涌、峰”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通一涌;锋一峰。

“与”可联系“写”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浓、陆”二字可利用意思相对的词语“浓一淡”“水-陆”来识记。

(3)字理识记。

“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4)生活识字。

“湾、峡、州、峰、齐、奋、隔”7个字可充分调动学生经验识记。

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大亚湾;峡——三峡、刘家峡;州——广州、苏州、兰州;结合山名识记,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语境识字。

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如。

齐一齐心、齐读、齐唱;奋一奋斗、奋发图强、奋战;隔一隔开、隔音、隔壁。

有的生字比较难理解,如“耸、涌”,可结合上下文,补充描绘“危峰耸立”“波涛汹涌情景

的图片,在情境中识记。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理解。

2.写字。

本课要写9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字的与写规律与不同点:

左右结构的字“湾、峡、族、谊”,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峡、族”最后一笔为捺;上下结构的字“齐、奋”都要写得上大下小,两个字上部分的主笔横要写得平直,撇、捺要写得长而舒展;“岛”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该字和“湾”都有竖折折钩,书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民”是独体字,主体居左半格。

本课9个字书写要占: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岛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

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下方的“山”字。

峡“山”靠左上,“夹”得到两点呈八字形,最后撇、捺舒展

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谊右边“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齐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竖收笔较低。

奋“大”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神州、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海岛、人民、情谊、友谊、齐唱、奋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内涵却极为丰富,宜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会。

注意读出恰当的停顿。

要注意每一小节内句子间的连接要流畅,小节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

小节间停顿的时闾长短要依据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来处理。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联系紧密,朗读时停顿的时间应较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在内容上有承接,朗读时候的停顿时间也应较短;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问,意思由“山川美”跳转到㈠隋意浓”,停顿时间应稍长。

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

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可以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

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第四句“各民族,情意浓,齐奋发,共繁荣”,可读出奋发向上的气势,表现出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2.理解运用。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如,从第一小节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二小节中读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从第三小节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小节中读出各族人民正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注意课文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不要做过细的讲解,教师可适当补充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和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的图片、视频资源,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长江之水惊涛拍岸、汹涌澎湃;“长、耸”写出了长城蜿蜒盘旋,珠峰巍峨峻拔;“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再适当予以点拨。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贯穿于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结合第二小节的学习完成,详见“理解运用”。

第三题为学生提供了4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字词语,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可引导学生采用轮读、对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2个字。

2.朗读课文。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1.导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

“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

“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

(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甲骨立金文小篆楷体

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

“州”是象形字。

“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教师:

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

说一说。

(如州——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教师相机补充:

“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

(5)指导书写“州”。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

(1)涌、荣、耸、浓;

(2)奋一峰;州一耸;浓一陆。

4.识记生字字形。

(1)教师:

哪些生字可以利用熟字来识记?

(教师出示15个生字,学生交流。

(2)出示3组字:

“涌、湾、浓”“隔、陆”“峰、峡”,让学生联系生活,组词识记。

(3)认读“繁荣”。

借助近义词理解,如“兴旺、富强”。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神州奔涌高耸分隔参与陆地友谊

浓雾看齐民族海峡山峰繁荣奋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