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762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docx

RTK实习报告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

RTK实习报告

RTK实习报告

班级:

土0803班

姓名:

严春雨

学号:

20080476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掌握RTK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对RTK测量中GPS接收机的各种配置方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地点及时间

1.地点:

石家庄铁道大学校园内;2.时间:

2011年5月25日。

三、实习内容

RTK测量技术的认识,基准站的建立及仪器设置的方法,流动站的建立以及配置集的设置。

四、RTK的原理

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

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受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受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地计算并显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这样,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便可监测基准站与流动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从而可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以减少冗余观测,缩短观测时间。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

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习过程

1.参考(基准)站的建设

(1)参考站的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a.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b.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c.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d.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2)仪器连接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已知点GPS04,将天线架设在该点做为基准站,将基准站主机中导出的电缆,一条与GPS天线相连,另一条与电台相连接。

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3)仪器参数设置

a.配置集及通信接口的设置

b.当地坐标系统的建立,可以在室内建好坐标系后通过CF卡直接传输到机器内,也可以在接收机上新建后输入。

c.天线的选择,选择AX1202三脚架

d.地震记录格式的选择

e.时区的选择,选择+8区。

f.开机界面选择【测量】。

g.单位格式均选择默认的

2.电台的连接电台分别与基准站主机、电瓶相连接,连接电瓶时,注意正负极要正确(红正黑负),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

3.移动站的建设

(1)将流动站主机接在装在作业包里,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将移动站手簿夹在流动站主机的天线杆上,连接好作业包与天线、手簿的电线(主机设置好之后,再将其装进作业包)。

(2)打开流动站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主机上表示接受电台信号的“闪电状”符号闪动时,表示接收站已接收到电台转发的信号。

(3)仪器参数设置

其他与基准站相同,配置集设置如下:

4.开始测量

红圈里表示是否接受电台信号。

绿色圈里显示大圈时为“导航解”,显示圆圈+十字时为“浮点解”,显示十字时为“固定解”。

六、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收到的卫星数太少,小于5个,以至仪器无法得出固定解,这种情况可能是基准站架设的位置周围遮挡物过多,应该选择一个周围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超过15度,并且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的地方,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2.如果电台开机后,各种各设置都正确的情况下还是无法发出信号,很可能是电瓶提供的电压不足,应该检查电源电压。

3.在作业过程中,在GPS接收机满足作业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测量的主要误差源是多路径误差、周跳和点位的对中误差。

作业中应尽量避免它们的发生并减少其误差。

4.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七、收获体会

1.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对于工科课程的学习就应该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仪器设备资源,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以能在毕业后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篇:

RTK实习目的

(1)学会使用双频高精度GPS接收机(Trimble)、基准站、电台、流动站等的使用;

(2)学会使用手持式GPS电子记录手薄;

(2)通过GPS-RTK放样实习进一步深入学习GPS测量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巩固课堂上所学GPS测量知识、熟练掌握GPS的使用;

(4)熟练GPS数据内业处理流程;

(5)历练团结协作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

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GPS

RTK)实习报告

专业:

测绘工程系年级:

姓名:

学号: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二.实习地点:

东华广场

三.实习内容:

GPS(RTK)的基准站、移动站设置,数据采集的操作。

四.实验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

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五.实验过程:

(一).基准站要求

基准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基准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基准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基准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基准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

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

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

3”→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

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

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

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三).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

完成之后单击“确定”。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

方可进行测量.

六.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2012年10月25日

第四篇:

GPS(RTK)静态控制测量实习报告

GPS(RTK)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GPS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并掌握GP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

二:

实习地点: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三:

实习内容:

测量学校

四:

实验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测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法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

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机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

实验过程:

(一).参考站要求

参考站的点位选择必须严格。

因为参考站接收机每次卫星信号失锁将会影响网络内所有流动站的正常工作。

1..周围应视野开阔,截止高度角应超过15度,周围无信号反射物(大面积水域、大型建筑物等),以减少多路径干扰。

并要尽量避开交通要道、过往行人的干扰。

2.参考站应尽量设置于相对制高点上,以方便播发差分改正信号。

3.参考站要远离微波塔、通信塔等大型电磁发射源200米外,要远离高压

输电线路、通讯线路50米外。

4.RTK作业期间,参考站不允许移动或关机又重新启动,若重启动后必须重新校正。

根据以上要求在校园里选择合适的已知点,将天线架设是该点做为基准站,同时开机.打开主机和电台,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同时电台上的RX指示灯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表明基准站差分信号开始发射,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二).移动站要求

1.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3.打开手簿,启动工程之星软件。

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必须在Flashdisk中启动原文件(我的电脑→Flashdisk→SETUP→ERTKPro2.0.exe)。

4.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

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工具→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

7”→点击“连接”)。

5.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

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信号在闪动。

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工具→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6.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

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

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六.进行校正: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设置→控制点坐标库)求参数.

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和原始坐标,一般至少2个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

完成之后单击“确定”。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

方可进行测量.

七.实习总结:

1.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分析,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收不到卫星信号,这种情况可能是流动站或基准站的电源没电或接收机的连线出现问题.在测量过程中突然显示单点定位可能是接收到的卫星数量不够而无法解算.在观测过程中手薄上的解算值始终不能固定,可能是流动站的选点有问题,周围可能有高压输电线,高大建筑物或在面积水域.

2.卫星信号传播误差,包括电离层和对流层时廷误差.

3.多路径误差,多路径误差是指卫星信号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到接收机天线.多路径效应不反与反射系数有关,也与反射物离测站的距离及卫星的信号方向有关,由于无法建立准确的误差改正模型,只能恰当的选择地点测量,避开信号反射物.

4.人差,仪器没有完全对中,没有绝对整平.

八:

经验总结:

总的来说,RTK测量除了要有足够的卫星数和卫星具有良好的几何分布外,还要求基准站与流动站的数据通讯必须良好.

九:

收获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使自己在课堂上学的模糊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清晰的理解,同时也感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道的严重不足,在实习过程中又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强化使自己对这门学科又有了新的理解.我觉得这门学科应该是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但实践前的理论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五篇:

外业RTK实习心得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进一步深入了解GPS及RTK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RTK技术在野外地形图测绘应用中的方法及内页成图的方法,熟练使用相关的成图软件。

具体应掌握如下:

(1)熟悉RTK的系统组成。

(2)熟悉组成RTK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和作用。

(3)掌握各部件的连接方法。

(4)理解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的信号传输。

(5)初步掌握南方系列软件内业制图的方法。

实习地点及单位

二、实习地点:

新疆喀什市叶城县。

实习单位:

新疆有为测绘公司。

三、实习内容

1:

1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用于城乡规划。

四、实习原理

GPS定位的原理是GPS卫星发射的测距信号和导航电文,导航电文中含有卫星位置的信息,用户用GPS接受机在某一时刻接收三颗或三颗以上的GPS卫星,测出站点(GPS天线中心)到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并解算出卫星的空间位置,根据距离交会发求测站点坐标,其基本思想为:

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用户站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实时计算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习具体步骤与心得体会

2012年2月26日下午我踏上了从乌鲁木齐至喀什叶城漫长路。

叶城距离乌鲁木齐1500公里,距喀什市也有100多公里,县城里有新藏公路起点零公里工业区。

周边环绕着十来个乡。

我主要的工作就是使用RTK测图及回到住处后对白天外业工作采集的数据进行绘图处理。

下午我就对工作中的各方面认知一一说明。

(一)、仪器及仪器的使用

在大三的时候我曾参加过学校的GPS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发现仪器发展的速度非常的快。

记得在学校使用的RTK是一套天宝的GPS,那套GPS太有历史了,就光说工作时的造型就很令人头痛,拿一个装有接收机的杆子,身后还背一个装有天线的背包,非常麻烦。

再说说接线,老仪器因为没有蓝牙装置,什么都需要靠线来进行连接。

设置基准站时需要将记录手薄与基准站接收机相连,这就接一次线。

然后设置完还要拆下来再与移动站相连。

由于线的长度有限,记录手薄还不能远离接收机,由此可见麻烦至极。

新的接收机由于蓝牙技术的应用使得RTK减少了许多接线操作,而且根据蓝牙的好坏,即使记录手簿距离接收机几十米,同样有效。

还有老仪器因为技术零件原因,接收机与天线是分开的,两者之间也需要线来连接,而现在的接收机与天线做到了一体化,很方便。

综上可见,现阶段的GPS比过去的GPS在使用上方便了不少。

我在工作中使用的是国产GPS仪器中海达品牌,其产品在中国市场属于中档,但是很结实耐用。

工作中我也换过不同的记录手簿和接收机,但都是中海达品牌的。

所以也对中海达品牌的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开始工作的时候由于仪器短缺,带队组长就给我了一个古董级别的记录手簿和一台V8单星的接收机。

古董级别的记录手簿是银白色的,全键盘带触屏操作,质量非常好,电池也非常的耐用。

但是由于当时硬件技术的不足,存储空间非常的小,几天的工作之后存储空间就满了,以至于有一天只存储了几十个点之后剩余记录点都没有存储上,而起还没有任何提示,直接导致一天工作白辛苦,第二天再去重新返工。

银色古董记录手簿还有个最最鸡肋的地方,就是它的蓝牙传输连接只能定向连接一台接收机,而无法搜索其它接收机蓝牙信号,也就不能与别的接收机相连。

之后为了方便不用再提心吊胆记录手簿存储空间不足带队组长就给我更换了一个蓝色的记录手簿。

蓝色记录手簿比较银色古董记录手簿相比,存储空间大了许多,而且速度也很快,蓝牙也不在世单一定向连接一台接收机,而且可以搜索附近开启而未连接的接收机的蓝牙进行连接。

但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记录点按键不是很顺手而且电池电量有所下降,不是很难用,而且全触屏操作没有全键盘快捷方便。

最后我又用了中海达最新出品的QMINI系列的记录手簿。

因为电子产品的发展,所以记录手簿的运行速度还有存储空间都上升了不少,而且按键设计的很顺手,记录手薄外形也比过去的小了很多,薄了很多,轻了很多。

而且记录手簿上附带照相功能,在外业测量中用到的地方很多。

我想随着电子产品的继续发展,记录手簿会做的越来越小,越轻。

功能更加多样化,速度也更快。

然后在配合开发一些更加方便实用的软件,使得野外测量工作人员更加轻松。

希望记录手簿能越做越好,更方便测量人员的使用。

工作开始时我使用的是V8单星的接收机。

在树木多的地方信号很不好,而且经常几秒钟,甚至几十秒才接收一个信号。

后来换了一台V8双星的接收机,明显感觉不一样了,双星接收机接收信号的能力就是比单星接收机强,除非特别远(距离基准站)才会出现几秒接收一个信号的情况。

中海达V8系列的接收机特点是在一个地方接收信号,记录手簿上显示从最初的伪距解到固定解,其数据一直是趋向数据精确的。

比如显示浮动解

△X:

0.5263△Y:

0.7214△H:

0.9123。

数据只会越来越小,最终显示固定解,除非中途过程中接收机失去了卫星的锁定。

中海达V9系列接收机则与V8系列不大一样,其数据是来回浮动的。

比如显示浮动解

△X:

0.5263△Y:

0.7214△H:

0.9123。

下一刻可能显示

△X:

0.1192△Y:

0.1231△H:

0.3126再下一刻可能显示

△X:

0.7331△Y:

0.4568△H:

0.3131。

就这样一直上下跳动着直到固定解。

以上对接收机的理解可能有误,这也只是我对此的一些见解。

刚介绍完实习工作中所使用的中海达仪器。

下面来说说我在实习中学到的仪器架设的方法。

先说说基准站的架设方法。

对于我们的工作环境,我们是以4人一组为单位开展工作,每天完成一个村子的测量任务,所以每天就选取村委会的房屋或周围房屋作为架设基准站的地点。

架设基准站需要两个脚架,一台接收机,一个电台,一个电瓶,一套天线,连接线三根,基座两个。

先把脚架螺旋拧开,升高脚架,将脚架螺旋拧紧。

将脚架架好整平,拧上机座或者放置垫片,再将接收机拧上,另一个脚架上拧上天线。

将电台取出挂置在脚架上,将接收机与电台用线连接,电台与天线用线连接,若接收机需要电瓶来供电则需要接一根线把电台与接收机连接。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该接通电源了,电源线一般都是与电台连接,且红正黑负,一定不能接错,不然电台有可能烧毁。

而且天线最好与电台连接后再接通电源,不然天线也有可能烧毁。

天线在接脚架时可视需要增接加长杆,天线高影响信号的好坏,所以在树多的地方尽可能的加高天线有助于信号的接收。

接收机,天线,电台安置接通电源之后要做的就是打开电台,打开接收机。

先说说电台,电台一般只有两个需要设置,一个是发射的频率,一个是发射的频道。

一般有9个频道可供使用,这也是区分相邻基准站发射信号的方法。

对于发射频率,低频信号强度低,接收信号差,但是电瓶耗电小。

高频信号强度高,接收信号好,电瓶耗电量增加。

但在距离基准站一定范围内的时候高低频信号接收质量差距不大,我们实习工作中一般都在村子周围一公里范围内,所以电台一直都是以低频工作。

再来说说基准站接收机的设计。

先要把做为基准站的接收机设置成基准站模式,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记录手簿上蓝牙连接接收机后设置成基准站模式。

另一种方法是连续按两次接收机上的功能键(F键),之后单按F键调制接收机基准站模式,按下电源键设置成功。

之后在记录手簿上基准站设置里获得基准站的平滑后的单点定位坐标,检查设置属性差分电文,高度截止角是否得当,最后保存退出断开连接即可。

我在工作实习中设置过很多次的基准站,有几次遇到了问题,不过在大家的努力下都得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