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741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docx

鄂教版品社五下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word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不屈不挠的中国人

7艰辛的求索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向那些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致敬,并学习、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能力:

学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典型材料分析、解决相关的问题;初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全面认识事物及辩证地看待问题等方法。

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

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知道林则徐禁烟,孙中山组织民主革命等抗争事例,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学会从图片、文字、影片等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我们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

知道林则徐禁烟,孙中山组织民主革命等抗争事例,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

   分析清末的对外阻挡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在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和抗争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罂粟花的图片,解说鸦片战争的音频,清末中国签订的部分不平等条约,圆明园被掠夺、焚烧前后的照片、视频、文字资料,被掠夺的中国国宝的图片及它们的拍卖价格,背景音乐。

收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自强维新的相关史实。

准备武汉旅游地图,重在武昌起义纪念馆和遗迹的图片。

   学生准备:

收集毒品的相关资料,了解现实生活中毒品给人们、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的事例。

学生分组查阅“虎门销烟”、“三元里民众抗英”等文字资料或影视片断。

收集孙中山的少年故事和革命故事。

调查了解当地民主革命活动的遗址或有关辛亥革命的纪念馆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

七嘴八舌话鸦片

   1.师:

(师生问好)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配乐欣赏图片)

   2.师:

大家觉得这花怎么样?

   生1:

这花真漂亮!

   生2:

它们的色泽真艳丽,太美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传说中的罂粟花。

3.师:

这确实是被人们誉为天底下最美丽的花,也是引人走入地狱的死亡之花——罂粟花。

(点击课件:

出示“罂粟花”)这么美的花,为什么被称为“死亡之花”呢?

4.师:

的确:

这些冰毒、鸦片、海洛因等毒品就是从这美丽的罂粟花中提炼出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至少有97.3万人在吸毒,毒品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危害。

同学们,毒品给人们的身心,家庭带来的危害,你们听说过吗?

5.师:

是的,明知它是毒品,可吸食毒品的人却为它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无法自拔。

而最早的毒品就是鸦片,鸦片是怎样叩开中国的国门,让我们翻开P48,小声读读、看看48面。

生读看P48的文字。

   6.师:

鸦片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

(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这张图片就是当时人们吸食鸦片时的真实照片。

看了这些照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

(讲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

   生2:

(“危害社会稳定”)

   生3:

(“白银大量外流”)师插评:

这掠走的大约三、四亿银元,相当于28亿元人民币呀!

   师点击课件,出现文字P48(“严重摧残吸食者体质”,“危害社会稳定”,“白银大量外流”)

   7.师:

正因为鸦片给当时的人们、社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所以当时的清末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民谣)

   生读民谣。

   8.师:

就这样,英国用鸦片——

一种特殊的武器攻打了不堪一击的清政府,轰开了一个曾经具有辉煌成就的文明国度的大门。

我们的祖国——母亲,从此开始了她被人践踏、蹂躏、宰割的历史,留下了一段让中国人民“不能忘记的屈辱!

   板书课题:

不能忘记的屈辱

   9.师:

他们是怎样一步步入侵我们的旧中国的,让我们来听一听。

(点击课件)课件(讲解入侵图,显现入侵关键时间、地点,出示《南京条约》)

   10.师:

让我们来看看《南京条约》的不平等内容。

(生看完后)你们从哪儿看出了不平等?

感受到了哪些屈辱?

   生谈感受(3-4名)

   11.师:

这该是怎样的一段屈辱啊!

不平等条约何止一个《南京条约》啊!

仅仅1856年5月28日到6月27日,就签订了这样几个不平等的部分条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2.(生看课件)师:

看你们这样愤慨,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和同学们说说,来,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生四人小组交流。

   13.师小结:

是啊!

每个中国人都和你们一样,读到旧中国的这段近代史,总让人感到揪心的痛,对于华夏子孙而言,这是一段无法言表的屈辱。

可对于帝国主义而言,当时的中国遍地是黄金,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肥肉,他们都想来分一口,他们所到之处都是一片狼藉。

这其中留给中国历时一百多年的最大的一次浩劫,就是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

 活动二 :

“万园之园”——圆明园

   1.师点击课件(出示“圆明园”全景图)

   这就是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对圆明园这样描述:

“在世界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短片,穿越时空,走进150年前的圆明园。

  (师点击、播放课件,看影片,结束后,回到圆明园全景主画面)

   师:

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

猜一猜!

   

(1)师:

5200亩有多大呢?

板厂小学大约占地7.5亩,圆明园有大概有693个星火小学那么大!

   生表现出惊叹的神情、语调。

   

(2)师:

圆明园除了以大著称外,它还有一个令世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美!

   师:

圆明园到底有多美呢?

(点击出示课件)这是圆明园一百零八景中最有名的四十景,来,轻轻地读读它们的名字,然后把你最喜欢的景点告诉大家。

(课件:

四十景,背景音乐)

   师小结:

富丽堂皇、精巧雅致、自然幽美、诗情画意的圆明园,确实是座集宏伟、华美、智慧于一体的化身。

相传被欧洲人称为四大名园之一。

除此以外,它还是一座收藏了无数奇珍异宝、历史文物、书画古玩、铜瓷器皿的巨大宝库。

   2.今天的圆明园又是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

焚烧后的照片)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唉声叹气呢?

眉头紧锁呢?

大家一定有满腹的疑问吧!

谁来说一说?

   3.剪辑播放《火烧圆明园》

师用沉重、缓慢的语调:

圆明园变成废墟,祖国遭受欺凌、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4.这些就是被帝国主义强盗们抢夺走的极少的一部分“国宝”。

(点击课件)这是我们国家自己的珍宝,而这些珍宝居然出现在国外的博物馆和拍卖会上。

更令人悲哀、屈辱的是我们国家还要花巨资购买这些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宝。

这就是购买国宝的价格。

(点击课件)

   5.现在你们的心情怎样?

有什么感受?

   6.师小结: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明白当时的清政府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才会导致了我们的国家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当外国列强用鸦片和洋枪攻击我们的时候,我们无力抵抗,只能蒙受屈辱。

这是多么沉痛的历史教训呀!

 活动三:

“我抒我心”

   1.师:

按照惯例,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每人要说一句话,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你想说一句什么话?

   2.生进行“我抒我心”的活动:

   生1:

国家要是强大了,这些帝国强盗们就不会抢我们国家的珍宝了!

   生2:

我一定要牢记这个血泪斑斑的历史教训!

   生3:

自己国家的珍宝,就不会花费巨资买回了,真气愤!

   生4:

从现在开始,我倡议所有的同学要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这样才能国富民强,这样做才是给曾经侵略我们国家的帝国主义列强们的有力还击!

   3.师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梁启超说过的一句话:

“少年强则国强”(出示课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对曾经侵略过我们祖国的列强们最有力的还击,莫过于学好本领,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渊博的知识,发达的科技来捍卫自己的国土。

让我们记住一句话:

“不忘历史——振兴中华!

    板书设计

不能忘记的屈辱

 

鸦片的危害

火烧圆明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

反抗侵略,自强维新大事记

    1.师: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涌现出来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一下,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我们在反抗侵略,自强维新上都做了些事情。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资料的回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以时间为序进行整理,如下:

1895年与日本发生甲午战争,战败后台湾、澎湖及附属岛屿被割让给日本。

外患之外,内部也发生农民起义,以太平军、捻军影响最大。

清朝于1860年代起开展洋务运动,1898年进行戊戌变法,1902年实行新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以民主共和制取代帝制,孙中山被推为临时大总统。

    4.小结:

从统治阶级内部到不同民众,为了国家的重生都在想尽办法。

活动二 :

反抗侵略,自强维新人物记

   1.师:

在自强维新的道路上,许多的英雄人物敢为天下先,牺牲自我,在民族救亡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他们的故事。

   2.师:

先让我们在看看前面整理的大事记,你都想到了谁?

   3.学生一起梳理重要人物列表。

教师制成小纸条作为小组抽签之用。

   4.按抽签分组准备。

   5.教师巡视,指导。

   

(1)关于林则徐禁烟:

你们是怎样看待禁烟运动的?

为什么称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2)关于邓世昌:

你们知道的甲午战争,尤其是黄海海战是怎样的?

看了邓世昌的事迹,你们有什么感想?

   (3)关于李鸿章、张之洞:

作为统治阶层,他们有哪些维新的做法?

这些改革做法对于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关于谭嗣同、梁启超、康有为:

“戊戌变法”是什么?

这些变法维新运动并未采取武力抵抗,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意义?

对于谭嗣同的遗言: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你怎样理解?

   6.在学生交流汇报的时候,相机补充如《甲午战争》等影片、图片资料。

   7.师小结:

1840年后的中国,已经走到了民族灭亡的危险边缘,作为有民族责任感的全国各阶层民众都在探索的道路上进行着艰辛的求索。

除了同学们提到的这些著名的英雄人物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民众,例如“三元里抗英”。

虽然在求索的道路上一败再败,但是他们的功绩我们需永远铭记。

活动三:

自强维新失败的原因探究

   1.师:

看了这么多英雄人物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舍生忘死的事迹,我们为之感动。

但是,他们的努力却没有换来中华民族的崛起,无一不是遗憾逝去!

为什么在清朝末年,我们总是被外国侵略者打败呢?

   2.学生阅读教材,探究原因。

   3.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资料收集谈谈看法。

适当补充如清朝统治者——慈禧太后把大量国库资金用于挥霍的事例。

   4.师总结:

同学们都能够从清朝的社会现状中去找问题。

能够用事实说话,会思考!

正如大家说说,清朝的社会形态没有改变,任何的改革做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板书设计

反抗侵略,自强维新

大事记         人物记

…             …

…             …

…             …

第三课时

活动一 :

孙中山的少年故事

   1.师: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欲壑难填,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而苟延残喘的清王朝,不惜大量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人民的苦难更加深重。

一大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孙中山成为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生的先驱。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

   2.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5《年少有志》

   4.学生交流读后感想。

   5.师指导学生明确:

孙中山少年时期就有着现代的民主观念,有着改革不合理社会现状的意识。

   6.进一步交流孙中山的少年故事。

如:

一天,孙眉带着阿弟游览海滩。

阿文看看身后的棕榈林,又看看面前层层的浪花,正玩得开心,阿哥把他拉上礁石坐定,试问道:

“阿弟,阿妈思念故乡了,她要回去,我现在人手不够,你就留下帮我照料店务吧!

”还

“嗳!

”孙文愉快地接受了。

为了能管好店务,孙文在盘罗河学校补习了几个月功课,居然学会了珠算和记帐的办法,也写得一手好字。

在和土著人的接触中,还初步学会了平时对话的楷奈楷语。

 

孙眉见弟弟大有进步,在店里又很勤苦好学,每次来店时都要表扬鼓励几句。

一次孙眉正鼓励孙文时,孙文不耐烦了,他缠住孙眉说:

“你还是送我去读书吧!

我不想做生意。

“阿弟,你看我多忙啊!

人手太少了,你还小,帮我管管店务,学点生意经,过两年我就可以分点资金给你,你可以办农场,开商店,发大财,有什么不好呢?

“我不当老板,不想发财!

”孙文固执己见地说,“我要读书,救国救民!

“哈哈,做生意有了钱也可以救国救民嘛。

你如果坚持要读书,那就好好地读书吧!

”“阿哥,这里的新鲜事太多了,不学不行啊!

” 

孙眉笑着说:

“你不到一年,学会了许多东西,但上学不懂英语太难啊!

” 孙文说:

“我发现英文比中文好学,我会很快学会英语的。

   7.小结:

孙中山之所以日后能够在寻求救国的道路上卖出正确的一步,就源于他从小怀有远大的志向,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

 活动二 :

孙中山的救国之路

   1.师:

成年之后的孙中山,开始了他的革命求索之路。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革命行动与孙中山有关吗?

   2.理清思路,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

创建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辛亥革命)

   3.师生交流了解孙中山创建同盟会的过程。

重点讨论:

同盟会成立的时间,革命纲领的意义,重要功绩。

   4.师生交流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

重点讨论:

这场革命为什么叫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

   5.重点了解武昌起义。

   

(1)出示武昌起义遗迹的图片。

(武昌起义纪念馆,起义门)

   

(2)师简介:

武昌起义就发生在我们的武汉。

武汉市辛亥革命首义之城。

让我们踏着先烈的足迹,来寻访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吧。

   (3)学生读教材P56相关资料。

   (4)学生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意义。

强调“首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6.小结: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活动三 :

缅怀先烈,继往开来

   1.师:

作为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让我们现在的民主生活成为可能。

推翻封建帝制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缅怀他,纪念他。

作为和孙中山颇有渊源的武汉,你知道哪些东西和纪念孙中山有关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相机出现相关图片,如:

中山大道。

铜人像、中山公园、首义广场等地。

   4.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方式可以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呢?

   5.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6.师:

当然,我们的民主革命成果也不管是孙中山一个人的功绩,许许多多革命志士的追随才成就了民主大业。

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吗?

   7.教师出示“辛亥革命名人卡”范例。

如:

熊秉坤,字载乾。

湖北江夏(今武昌)人。

1885年(光绪十一年生。

初投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为士兵,升正目,加入共进会,任该营代表,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为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

   8.出示一些辛亥革命名人的名字:

吴介璋、范鸿仙等。

提示学生可以依照老师真理的方式制作“辛亥革命名人卡”。

   9.师:

看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你们想说些什么?

能做些什么呢?

   10.学生交流。

   11.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缅怀先烈的目的除了纪念他们,牢记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民族责任感,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社会责任。

保护好革命的胜利果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    创建同盟会

           领导辛亥革命

缅怀先烈 继往开来

 

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革命先辈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

知道一些革命遗址,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好习惯。

   能力:

通过收集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资料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能够与同学一起讲讲革命故事或者开展一些学习、纪念等活动。

   知识:

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

知道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远大抱负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壮大的革命历史,知道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使学生产生崇敬革命先辈、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意识,使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整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资料,准备相关的磁带、图片等。

收集关于向农村进军、井冈山会师、革命根据地建立等史实资料。

准备毛泽东的诗词《长征》《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及《长征组歌》。

   学生准备:

学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查找毛泽东的诗词和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收集红军歌谣及红军在井冈山生活或战斗的故事。

查找红军长征的典型故事,如《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伴随歌声,走进历史

   1.教师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跟着齐唱,让学生伴随歌曲旋律走进那个革命的年代。

   2.教师提问: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重温那段峥嵘的岁月。

 活动二:

图片展示,讲述历史

   1.教师展示“《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一大’上海会址”“浙江嘉兴南湖游船”等相关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请学生讲述每一幅图片上所反映的故事。

   2.教师对学生讲述的故事给予评定。

活动三:

形象比喻,明确意义

   1.在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队伍发展壮大后,引导学生用形象的比喻和优美贴切的语言表达其成立的意义。

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黑暗中亮起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等。

活动四:

故事交流,品读诗词

   1.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参加“中共一大”的会议代表有哪些吗?

   2.学生列举“中共一大”代表名单。

教师相机补充介绍。

   3.举行“毛主席诗词(故事)交流会”,让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故事,或朗诵毛主席诗词,并请听众谈谈从中受到的教育。

讲故事、朗诵诗词的学生与听众相互评分,最后评出优胜者。

活动五:

策划方案,升华主题

   1.师提问:

同学们,每年的“七一”我们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你们能说说吗?

   2.生交流“七一”庆祝活动的方式。

   3.师补充校外更多的“七一”庆祝活动形式,可根据实际出示音影像资料。

   4.师提问:

同学们,刚才看了那么多“七一”庆祝活动的资料,真是丰富多彩啊!

如果是你们来策划,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庆祝党的生日呢?

   5.生设计自己的“七一”庆祝方案,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予以表彰。

活动六:

亲身实践,拓展活动

   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了解当地早期党的革命活动和革命先辈的事迹。

  板书设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湖船上的伟大决定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第二课时

活动一:

红歌导入,引发思考

   1.师导言: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在这个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红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红军歌谣。

      

    2.师生共同欣赏红军歌谣。

   3.师提问:

听完这首歌谣,同学们能够告诉我,红军吃得好、睡得香吗?

同学们能体会到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活动二:

深情讲述,再现历史

   1.师导言:

是啊!

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生活:

简陋的住所、粗糙的食物、常年的风吹雨打……我们一起来听听当年的历史吧!

   2.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

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活动遇挫后作出正确决策——向农村进军,在农村组建革命队伍,并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有条件的尽量使用图片、音像等直观效果较好的素材。

   3.教师提问: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遇挫后,为什么选择向农村进军?

井冈山为什么被人们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活动三:

合作交流,感悟精神

   1.学生自主学习《朱德的扁担》这篇短文,并引发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井冈山小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特别强调: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3.师总结: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蓝、是革命的圣地,每一位红军战士在这里接受了革命的洗礼、人生的洗礼、信仰的洗礼,以朱德同志为楷模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充分发扬了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他们感人至深的言行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活动四:

知识竞赛,深化认识

   活动采取“提问——抢答——评比”的流程进行,学生分组进行。

大家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然后轮流进行,直至最后决出优胜小组予以表彰。

教师也可参与活动,组织秩序,或补充问题、帮助解答。

活动五:

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以《红军精神永垂不朽》为题办一期小报。

  板书设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星照耀井冈山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朱德的扁担

 

 

第三课时

活动一: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师导言:

一位美国记者说,人类有四大史诗——以色列埃及走出,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他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长征途中红军都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内容。

活动二:

对比分析,探究原因

   1.师导语:

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由于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

这使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不安,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向我红色根据地发动连续五次“围剿”。

   2.师介绍五次围剿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胜利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在于正确的领导。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活动三:

多种形式,体验长征

   1.重走长征路。

教师展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学生认真观察地图,用红笔描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并结合地理知识,数数中央红军经过了多少个省?

算算他们走过了多少路。

   2.体会长征艰辛。

   

(1)学生朗诵《长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意,并追问:

诗中反映了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些艰难险阻?

学生思考作答。

   

(2)长征故事交流会。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资料,讲述长征小故事,特别是诗中提到的经典故事,如:

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等等。

如有条件,教师可相机出示音像资料。

   3.感悟红军精神。

  

(1)师提问:

红军真的是铁打的吗?

他们是靠什么力量支撑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