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234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87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知识点1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建立:

________年,后周大将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北宋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__________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________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他深知唐末以来________专权的积弊,首先解除____________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________,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________。

(2)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______的办法,削弱________;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_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为防止________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__________收税的权力,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通过上述措施,宋朝________大大加强。

知识点2 重文轻武的政策

1.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________、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__。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____________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________局面。

2.影响:

宋朝的______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____________和社会的安定。

1.“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

”这位人物指的是(  )

A.刘邦B.李世民

C.朱温D.赵匡胤

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控制禁军

3.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

宋代在各州府设置的以分知州权力的官职是(  )

A.宰相B.节度使

C.通判D.转运使

4.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这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科举制

5.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文武并重

B.重文轻武

C.尚武轻文

D.守内虚外

6.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赵匡胤评价准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下列典故与宋太祖赵匡胤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黄袍加身” ②“载舟覆舟” ③“福手福足” ④“杯酒释兵权”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包括(  )

A.定期换防,控制军权

B.设置通判,分割相权

C.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D.财赋大权,收归中央

3.针对“宋朝军事为什么这么弱”这个问题,最恰当的回答是(  )

A.宋朝经济衰退,实力弱小

B.宋朝是一个割据的政权,内部矛盾尖锐

C.宋朝文臣统兵格局的形成

D.宋朝在连年的对外战争中,削弱了自己的军事力量

4.“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这种现象开始于(  )

A.秦朝B.隋朝

C.唐朝D.北宋

5.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

他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并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黄袍加身】

材料一 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

(1)材料一中的“这场兵变”发生在何时何地?

兵变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加强君权】

材料二 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召见赵普,问道:

“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

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他便说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2)宋太祖是如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

 

【重文轻武】

(3)宋朝政府为什么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这种政策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

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

(1)宋朝设置通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下面有关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歌谣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

A.解除禁军将兵权,调换将领断兵连

B.分化事权弱宰相,多重机构分大权

C.武官州县任长官,频繁调动设通判

D.节度收税被取消,转运财赋归中央

(2)除了设置通判,宋太祖还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请评价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措施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教师详解详析

【基础知识小练】

知识点1 1.960 赵匡胤 陈桥驿 开封

2.先南后北 中原

3.武将 禁军将领 调动 换防 分化事权 

相权 文臣 知州 通判 节度使 转运使 皇权

知识点2 1.文臣 武将 科举制 文化素养 文治

2.重文轻武 尚武轻文 政权的稳固

【基础达标小练】

1.D [解析]题干中的“陈桥驿站披旒冕”指的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杯酒之间削兵权”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2.B 3.C

4.D [解析]唐宋时期对科举制度越来越重视,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人越来越多。

5.B 6.D

【综合能力提升】

1.C [解析]①与赵匡胤夺得帝位有关,④与赵匡胤解除大将兵权有关,②与唐太宗李世民有关,③与隋炀帝有关。

故选C。

2.B [解析]通判是北宋在州府设置的牵制知州的地方官员,与分割相权无关。

3.C [解析]本题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军事实力的弱小,是与其文臣统兵格局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的。

故选C。

4.D [解析]宋朝时,为防止武将专权,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5.

(1)960年;陈桥驿。

赵匡胤作为后周禁军统帅,手中掌握军权;谋划水平高,有政治见识。

(2)①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财政方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学科素养提升】

(1)C

(2)积极性: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强化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

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______________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他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________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________、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____________。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

1.战:

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______,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____________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____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___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皇帝勉强来到__________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和: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____________”。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____局面。

知识点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

________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

连年的战争也使西夏遭受很大损耗。

2.和:

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__________,元昊向宋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下图是位于巴林左旗镇东南郊的上京临潢府遗址,这里曾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

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元昊B.阿保机

C.寇准D.安禄山

2.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  )

A.松赞干布B.元昊

C.阿保机D.尺带珠丹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剧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B.宋真宗

C.宋高宗D.宋太祖

4.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阿保机称帝 ②赵匡胤建立北宋 ③宋夏和议④西夏建立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

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苏辙《栾城集》

(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当时北宋的宰相是谁?

 

(2)这一历史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1.元昊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

他建立政权后采取的统治措施包括(  )

①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②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③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④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2.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西夏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西夏的争战

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4.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下列对宋夏之间战争的描述,错误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