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30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docx

语文甘肃省兰州一中届高三高考冲刺模拟考试四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四)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以是个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社会,中国古代的刑这一概念兼有法与罚两种含义。

秦王朝的“严刑峻法”使秦朝迅速灭亡,也使汉朝面临危机。

此时,董仲舒适应历史需要,以孔孟思想为基础,吸收诸家学说,创造了一个新的儒家理论体系。

在法律方面,他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

据此,董仲舒认为,官吏应该“据法听讼”和“依法刑人”,但他更侧重倡导“据义行法”和“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亦称“经义决狱”,其特点是司法者不是引用正式的法律条文断罪,而是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判案;被引用的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尤其是孔予所辑的《春秋》最为常用,故名“春秋决狱”。

“春秋决狱”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的最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

其表现为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和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

“春秋决狱”在法律适用上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采取根据不同案件情形区别对待;在审判方法上改变了秦以客观主义审判方法,开始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

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合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

但春秋决狱也有其弊端,即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春秋决狱”之后,更加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注解法律的活动。

随着“引经注律”的不断发展,唐朝统治者在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的礼教的精神内容,即唐代不少的法律是根据礼义制定的。

特别是《唐律疏议》,成为我国古代文献中将法和礼的关系体现得最为完整而又较早的典型之作。

作为古代法典的代表,它集前代立法之大成。

它不仅是以经立法的结晶,也是整个法律儒家化的浓缩和再现。

至此,法律已然完全伦理化。

清末的法律改革,实际上清政府是假借变法之名,而行修律之实。

为此,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把原有的“一准乎礼”的立法原则向“一准于法”的立法原则上改变,修改了很多涉友伦理道德的规则。

他们的主张是,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但他们并非完全不考虑道德因素,只是将道德与法律分开。

与此相反,礼教派主张,礼是刑法之本,伦理纲常应该是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如果失掉这个根本,刑法则失掉了固有的社会的基础。

清未的“礼法之争”使得清末的修律采用了西方的法典体例和立法技术,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贯彻刑罚人道主义,划清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也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到此发生了突变。

尽管立法的指导思想不能脱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把伦纪纲常礼教放在首位,但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表现出很强的法律自身独立的价值理念。

(摘编自李玮《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法”考证》)

1.下列表述,不能体现“礼法结合”思想的一项是(3分)()

A.鉴于秦朝迅速灭亡的历史事实,董仲舒适应历史的需要,提出“德主刑辅”的主张,认

为既应该依法断案,更倡导“据义行法”。

B.董仲舒为了使社会的法制建设适应历史需要,认为官吏断案应“据法听讼”和“依法刑

人”,不否认法律条文在断案中的作用。

C.董仲舒认为应该用“软硬两手”代替“专制刑治”,他的凭借儒家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判案

的“春秋决狱”就是出自这一思想。

D.虽然“春秋决狱”更注重于礼的作用,但它促动了法律儒家化的“礼法融合”,在中国古

代法律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很大的贡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司法者引用《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判案,而《春秋》

最为常用,所以有了“春秋决狱”这一称法。

B.“春秋决狱”所表现出的审判方法上的礼法融合,改变了秦以客观主义的审判方法,开始

特别重视对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因素的衡量。

C.“春秋决狱”的弊端是当法律与春秋决狱发生矛盾时,往往舍法律而取经义,并最终将经

义法律化,即以礼入法,加大了司法的随意性。

D.“春秋决狱”推动了人们引用儒家经义注解法律的活动,唐朝统治者就在法律中渗透了大

量礼教的精神内容,不少法律是依礼义而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案件时,“春秋决狱”改变了以往依照客观情况“一刀切”的司法方式,对不同案

件区别对待,体现了法律适用中的“礼法融合”。

B.《唐律疏议》集前代立法之大成,是立法的结晶和我国古代法典的代表,是我国古代文献

中将法和礼的关系处理得最为合理的典型之作。

C.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将道德与法律分开,认为法律是国家的制裁,而道德是

内在的制裁,因此道德的事情不能规定在法律中。

D.清末“礼法之争”的结果,使中国传统的礼刑关系发生了突变,法律已经以独立的身份

出现,这种法律自身独立有利于社会的法制建设。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济字武子。

少有逸才,风姿英爽,气盖一时,好弓马,勇力绝人,善《易》及《庄》、《老》,文词俊茂,伎艺过人,有名当世。

年二十,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起为骁骑将军,累迁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武帝尝会公卿藩牧于式乾殿,顾济、恂而谓诸公曰:

“朕左右可谓恂恂济济矣!

”每侍见,未尝不论人物及万机得失。

济善于清言,修饰辞令,讽议将帅,朝臣莫能尚焉。

帝益亲贵之。

仕进虽速,成谓才能致之。

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侪类以此少之。

齐王攸当之藩,济既陈请,又累使公主与甄德妻长广公主俱入,稽颡泣请帝留攸。

帝怒谓侍中王戎日:

“兄弟至亲,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生哭人!

”以忤旨,左迁国子祭酒,常侍如故,数年,入为侍中。

主者处事或不当,济性峻厉,明法绳之。

素与从兄佑不平,佑党颇谓济不能顾其父,由是长同异之言,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而王佑始见委任。

而济遂被斥外,于是乃移第北芒山下。

帝尝谓和峤曰:

“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

”峤日:

“济俊爽,恐不可屈。

”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

“知愧丕?

”济答曰:

“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

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

”帝默然。

帝尝与济弈棋,而孙皓在侧,谓皓日:

“何以好剥人面皮?

”皓日:

“见无札于君者则剥之。

”济时伸脚局下,而皓讥焉。

寻使白衣领太仆。

年四十六卒,追赠骠骑将军。

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孙楚雅敬济,而后,哭之甚悲,宾客莫不垂涕。

(《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有逸才,风姿英爽逸:

突出。

B.起家拜中书郎,以母忧去官去:

辞职。

C.侪类以此少之少:

轻视。

D.朝臣莫能尚焉尚:

推崇。

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王济个性的一组是(3分)()

①风姿英爽,气盖一时②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同列,为一时秀彦

③济性峻厉,明法绳之④今出齐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济连遣妇生哭人

⑤帝尝与济弈棋……济时伸脚局下⑥及其将葬,时贤无不毕至

A.1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济年轻时不仅精通骑马射箭技术,力大无比,精通《易经》及《庄子》《老子》,且技

艺超人,在当时非常有名。

B.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

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

C.王济外表儒雅,但言辞直白激切。

皇帝曾指责其有愧,王济则以因琐事导致兄弟不相容

而为陛下感到羞耻予以回敬。

D.王济与堂兄王佑不合,王佑的同党都认为王济不顾念王佑的父亲,后王济被排挤在外,

将家也搬到了北芒山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出为河南尹,未拜,坐鞭王官吏免官。

而王佑始见委任。

(5分)

(2)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

“知愧不?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8.这首诗是如何围绕“寻”字展开思路的?

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5分)

9.诗人并没有寻到常山道人,但结尾为什么说“相对亦忘言”?

请结合你对“禅意”的理

解进行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2)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诗经·氓》)

(3)浊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伸淹《渔家傲》)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悔过

[美]瑞恩·金赛拉

从窗子射进的阳光把我照醒。

我起床穿好衣服,走进厨房,吃了点冷燕麦片作为早餐。

过去三年,我一直这样打发自己。

该是工作的时间了。

我走出家门,迈着悠闲的脚步,朝麦迪逊大街走去。

此时正是一年中干我这一行最好的季节:

夏天,大批游客纷纷涌入纽约。

我到城市广场。

照常,广场已有很多游客,而且为数众多。

“看今天是个好日子!

”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想。

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30多岁的白人,估计他迷路了。

“太好了,”我自忖着。

“该对他动手了!

”我沉着自信地靠近那人。

“你好,先生!

需要帮助吗?

“是的,我想去麦迪逊旅馆,能告诉我怎么走吗?

“哦,哦……过三个街区,右拐,靠你左边就是。

“谢谢你。

“不用客气。

祝你快乐,先生。

我从他身边走开,脸上不禁带着微笑,因为我的兜里装着那人的钱包。

我打开钱包,发现里面有48美元,两张信用卡。

几个小时我便得到4个钱包,我决定去吃午饭。

此刻,我已得到几张信用卡,726美元现金和几个手工制作的意大利漆皮钱包。

我决定去我喜欢去的一个名叫达文西的小餐馆吃午饭。

该餐馆做的皮萨最好。

但就在这时,又一个人闯入我的视线。

此人身高六英尺之多,深咖啡色的肤色,只见他正在四下走动,不用问他一定是迷路了。

我小心翼翼地接近他,就像狮子悄悄靠近猎物。

“你好,先生!

我可以帮助你吗?

“是的,你知不知道电影院怎么走?

“哦,知道。

沿着第52大道走下去,左拐,右边就是,你肯定会看到的。

“太谢谢你了。

“不用谢,先生。

很高兴能帮助你。

当我打开那人的钱包时,我几乎在街上跳了起。

我发现里面有300美元现金和3张信用卡。

我看了看其中一张信用卡上的名字:

约翰逊先生。

“非常感谢你,约翰逊先生。

”我自言自语地说。

我到餐馆,感觉好极了04道意大利美餐上之后,我情不自禁地默默为约翰逊先生敬了一杯酒。

“祝他像我一样快乐不断。

”我认为我今天干得不错,决定上路回家。

我没有想到,将要发生的事情将永远改变我的命运。

在回家的路上,我路过一条小巷。

当我走到小巷尽头时,我看到了他,看到了刚刚被我偷了钱包的约翰逊先生。

一个白人小姑娘摔倒,约翰逊先生正在热心地扶她‘起。

可小姑娘的妈妈看到后,以为约翰逊先生图谋不轨,开始哭叫着救人。

那位妈妈一边哭喊,一边用包击打约翰逊先生。

约翰逊先生极力向她解释,他是在帮助扶起小姑娘。

可她就是不信—几个男人听到喊叫声后,手拿球棒,从一家店里飞奔而出。

三个身高五到六英尺的高大白人男子,开始朝约翰逊先生喊叫,其中一个白人还朝约翰逊先生的脸打去。

接着,他们都开始用球棒击打约翰逊先生。

我想厉声说:

“住手!

住手!

不要打,他是好人!

”可我不能,我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什么话都说不出。

他只是在极力帮助一个小女孩啊!

就在这时,一个白人抽出一把刀,走近约翰逊先生,举刀向他砍去:

后,三个白人丢下球棒跑了。

留下约翰逊先生独自一人躺在黑暗小巷里自己的血泊中。

正是这样一位好人,我却偷了他的钱包!

偷一个向我寻求帮助的人是多么地不地道呀!

我的良心受到谴责:

是我杀害了他。

当他被杀时,或许他正在找我。

我对此负有责任。

听到警笛声,我赶紧跑掉。

我只能跑掉。

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

我一边跑,眼泪一边往下流。

上帝给了我认识自己过错的机会,可这一切都晚了。

(选自2012年第6期《读者》)

(1)下列对有关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天气特征,为下文“我”趁着给游客

指路的机会实施偷窃并得手的情节做铺垫。

B.小说通过略写“我”偷窃的过程以及详写每一次偷窃成功后忘乎所以的动作和极度兴奋

的心理,意在表明“我”偷窃手法的高明。

C.“我认识到我不仅偷了他的钱包,而且也偷了他的生命。

”写出了“我”对约翰逊先生造

成的伤害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D.小说写约翰逊先生扶起跌倒的白人小姑娘,却被其母亲认为图谋不轨,既写出了种族间

的歧视,也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E.小说采硝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我”的偷窃行为及得手后沾洁自喜的可耻,再写“我”

看到约翰逊先生被杀后悔过自新的可贵。

(2)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中“小女孩摔倒”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4)你怎样看待“好心的约翰逊被偷、被误会、被殴打”这一事件?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

看法。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

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

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

2011年1月14日,91岁高龄的师老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90多岁的老人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

可要见师老,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办公楼里一一这是师老每天工作的地方。

“我现在每天8点准时出门,9点到办公室,接待访、写文章、看资料,下午3点左右回家,中午也不休息.”穿着深蓝色唐装的师老精神矍铄,尽管听力不太好,但说话中气十足。

师老有一本“效率手册”,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

翻开手册可以看到:

2009年,在北京接待访202批次,在京开会56次,出京开会13次,包括沈阳、天津、成都、成海、上海、深圳、广州等,还做了3次特邀报告:

2010年,出差10次,南到广州,北至满洲里,在京主持大小会议几十个,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工作……

“其实我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还经常容易感冒,可老在家呆着我反倒苦恼,工作起生活就充实了。

”师老说,“一般人60岁退休,我已经多干了30年,也算对得起国家。

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师老笑着说:

“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事’”。

对师老的好管“闲事”,与他共事了20多年的国家自然基金委原工程与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李克健深有感触。

2000年的一天,师老突然找到李克健,向他询问有关碳纤维的事情。

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其他国家既不出口、也不转让技术。

“当时国内没人管这件事,师老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话不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事。

”李克健回忆说。

后,师昌绪主持召开了关于碳纤维发展的研讨会。

并亲自上书党中央推动将此列为国家863专项。

10年他一直跟踪我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强调要“自主创新”、“降低成本”。

“师先生很有眼光,管的都是国家最需要的‘闲事’。

什么事情重要,关键环节在哪里,他都能敏锐地看到,并且敢说敢做,不怕承担责任”。

李克健说。

别人眼中的难事、烦事,师昌绪总是勇于挑担子。

上世纪80年代,他把国内27个和材料相关的学会团结在一起,成立了中国材料联合会。

“这需要多少号召力、勇气和细致繁琐的工作啊!

”多年的老友李恒德院士曾感叹,“这件事亏得有他,我很难想到还有别人能办成。

而说起自己管的这些“闲事”,师老哈哈一笑:

“没办法,因为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心太软’。

在整个材料界乃至科技界,师老都可谓德高望重,但他特别“低调”。

记者在报道中称他为“中国材料之父”,他坚持把这句话删去。

说起刚刚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他连连摆手:

“这个奖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整个材料科学界的。

师老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国家”。

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在美国留学。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当局明令禁止师昌绪等35名中国留学生回国。

为争取美国开放禁令,师昌绪带头多方联络,联合其他学生集体写信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要求撤掉禁令,同时印刷200多封信投递给美国报界、议员和民众团体。

当时的《波士顿环球报》以通栏大标题报道“在美的中国学生要求回国”,并刊登了师昌绪等3名中国留学生的照片。

1955年春,美国被迫同意部分中国留学生回国,其中就有师昌绪。

他的导师柯恩想挽留他,提出如果是因为职务低,挣钱少,他可以帮忙。

师昌绪拒绝说:

“我是中国人,中国需要我!

198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

他敏锐地感到自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组织学部委员们对我国钢铁、能、通信、计算机、集成电路的发展以及科技人员的培养等重大战略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科技和经济必须同步发展。

对于别人给予的“战略科学家”的评价,他谦逊地说:

“我做这些都是从国家的需要出发,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预测的能力。

做这些事情不能光倡导一下,要负责到底。

”他总是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总结自己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他认为:

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品德是保证,.环境、机遇是条件。

一一(选自《新华文摘》原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5分)()

A.年逾九旬的师昌绪患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等疾病,但仍活跃在科研前线,半个

多世纪以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

B.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碳纤维,无法从其他国家进口和获得技术转让。

得此消息

后,师昌绪立即上书党中央将碳纤维发展项目列入国家863专项。

C.师昌绪很有眼光,管的都是国家最需要的“闲事”。

20世纪80年代,他曾把国内数十

个和材料相关的学会组织在一起,成立了中国材料联合会。

D.198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师昌绪调到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工作,他提出了先发展经济后

发展科技的战略主张,被人誉为“战略科学家”。

E.师昌绪认为,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智慧、体魄是基础,勤奋、进取是动力,素质、

机遇是保证,环境、品德是条件。

(2)文章叙述20世纪50年代师昌绪在美国留学的经历,有何意义?

(6分)

(3)语言描写是本文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的手法之一,请举例对此加以说明。

(6分)

(4)为什么说师昌绪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

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上任后对”苹果”的运营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

着“苹果”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B.何润东出道十年了,似乎一直不瘟不火,直到今年,他主演的《新三国》《泡沫之夏》等

电视剧收视率喜人,他的人气也随之飙升。

C.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蒙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查出

黄曲霉毒素Ml超标140%。

一时间,“蒙牛致癌”事件被炒得沸反盈天。

D.今日有评论指出,特权阶层上下其手,已经严重危害到高考招生的公信度,必须引起相

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五一将至,中央纪委针对公车私用、舌尖上的浪费、公款印制寄送贺卡等问题突出,发

出通知要求坚决刹住腐败之风。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

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中国产品经营者有责任让全世界消费者彻底改善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偏见,告别野蛮模

仿、粗糙设计、粗放经营、恶性竞争。

D.有筹委会同学的精心组织策划,还有许多同学默默无闻地在“场外”工作,我们分别二

十年的高中同学得以在母校不期而遇,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人群之中,物欲横流,谁料得到何时何地会滋生出一种针对自己的折磨呢?

②既然这样,经过努力使其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能量,就成为人之不选之选。

③坦然走过荆棘,就必然置身于另外一重天地。

④料不到又必须承受,承受又不想使自己一蹶不振地消沉。

⑤生命因磨炼而美丽,不仅仅因为生命需要在磨炼中成长,更在于磨炼对生命的不可回避性。

⑥虽然阶梯的旁边充满荆棘,但在阶梯尽处却充满鲜花。

⑦这时候的磨炼对生命说,已经变作美丽的阶梯。

A.①④⑤②⑦③⑥B.⑤①④②⑦⑥③

C.①⑤④②⑥⑦③D.⑤①②⑦④⑩③

1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请分别从交管部门和驾驶者的角度发表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语

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符合说话者的各自身份。

每条评论不超过30个字。

(5分)

“史上最严交规”元旦起正式实施,闻黄灯一次扣6分的新规定,引发诸多争议,成为近期的舆论焦点话题。

不少驾驶者抱怨“黄灯新规”容易导致追尾,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回应称,如果驾驶人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在行经交叉路口时做到减速慢行、谨慎驾驶,追尾和抢黄灯这些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交管部门:

驾驶者应。

驾驶者:

交管部门应。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话题不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命运如一壶翻腾的沸水,我们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没有水的浸泡,茶只能蜷伏一隅;没有命

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无味。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息传播的渠道日趋多元化、快速化。

与此同时,网络谣言也

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滋生蔓延之势。

网络谣言既有针对公民个人的诽谤,也有针对公共事件的捏造。

网络谣言不仅败坏个人名誉,给受害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困扰,更损害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

络谣言的危害不容小视。

根据以上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