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29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docx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

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

∙ 专题一

实话实说:

收获和困惑

陈向明:

大家在参加今天的这次培训之前,都参加过前几天的其他老师的培训。

培训员们给大家讲了很多有关新课程的信息,大家也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理念,可能也还有很多东西要相互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便进一步消化。

因此今天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参和式的,其目的有:

1.要求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了解、消化,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帮助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进步!

2.大家都是属于社会群体的人,一个人单独的思考是有限的,和别人交流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认识,新的知识,新的感想、新的感受!

在我国,新课程并不是一个已经固定了的体系,新课程是由国家教育部发起,正处于试验阶段,因此,目前的新课程思想只有一个大的方向和规划,新课程还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座的每一位都可能为此做出贡献。

所以我强调,大家可以尽可能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和创造性。

而我们则通过这次参和式的培训,以求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汲取别人的一些比较有用的思想。

3.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重要的一条。

通过这种参和式的培训方式来学习合作学习,对大家来说很重要!

大家可能来自祖国各地,有试验区的老师、所在地的教研员等等。

试验区的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自己本身就要了解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教研员要帮助老师学会合作学习,自己首先也要对此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因此这次培训的一个最大的目的就是通过这次活动,使大家本身学会什么是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首先学会怎样进行合作学习!

这两天的培训主要是参和式的培训,以后还有标准组的培训。

这几天培训的主要思想小组讨论结果都会有专门的记录。

希望大家在这些培训过程中真正体验培训,体验一下在群体环境下合作学习是什么一个新理念,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调动大家的情感,以使大家形成一个比较整体性的培训认识到各自的地区、单位去以示传播和借鉴。

在你们各自小组之间可能会有标准组的专家。

但大家要有这样一个认识,即我和专家都是你们的促进者和合作者,专家和你们是平等的参和者,因此你们不要把他当成权威,而应把他当成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学习。

如果大家对这次培训的方式、方法有问题,有意见,可以告诉我。

如果不满意又不说,其结果对大家都不好。

希望大家要对自己、对集体做一个负责的学习态度!

首先我们进行一个重新分组,每个小组最好不要超过六人。

分好组后,现在有一个小组成员相互介绍的活动,每一个人拿一张白纸,写一个名片,把自己的姓名、工作单位、哪学科的老师或教研员写好,相互认识后,每一个小组选出本小组的召集人、记录员、噪音控制员、计时员、汇报员,并给本小组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下面我们进入新的一个正式活动,请大家把培训材料拿出来,大家可能对前两天的活动有很多自己的感想,接受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经验,并有一个反思过程,产生一些自己的想法。

因此我有三个问题请大家在接下来的时间去做好:

1)我个人在对理解新课程改革上有哪些收获?

(如有,请至少写出三条)

2)我目前尚存的困惑或不解有哪些?

(如有,请至少写出两条)

3)我想和同行们交流和探讨的问题或主题是什么?

二、组内交流:

我们的收获、困惑和希望

现在请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意见和想法,希望其他小组学会质疑,有什么看法、疑问、意见尽量提出来。

(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名)

第四组(幽灵组):

收获:

①接受了许多先进的课程理念!

如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等;

②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认识到我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③对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有了新的认识。

困惑:

①试验区的配套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如何尽快出台;

②课程改革的评价制度如何健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工作的定位——如何开展工作及其评价;即评价制度的问题。

我们认为,专家、老师、学生的评价都要占一定比例,并不能是专家说了算,应该实施评价多元化。

尤其是对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学生认为这位老师好,他才可能是一位真正的好老师;

③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关系。

要使新课程实施增质,而管理者、教师、教研员等各种角色应如何开展工作;

④试验区如何进行培训、宣传等改革工作。

主持:

其他小组成员有什么看法、意见可以提出来。

发言:

关于评价问题,比如说对教材、老师的评价,应通过试验区、教改区的实践检验再扩散到全国各地,即慢慢来的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

发言:

我特别同意刚才这位老师的看法,但有一点我必须强调,中国的课程专家非常少,这也是大家第一次坐在一起相互讨论。

因此国情的特别性,使得我国新课程的教材和评价等工作顺序可能会有出入。

但我们应对教材编写过程持肯定态度,现有的教材已有很多的磨合和思考,也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批,怎么把这些标准落实到教材上,这也有一个过程的问题,请大家融让我们课程专家有一个自我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第二组(泥人组):

收获:

①思想解放了。

专家海洋式的知识容量对我们来说学习起来很困难,课改应通过教学实践,是一代或几代老师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观念更新了,有动力了,如果怀疑专家的话就不可能增质,对此,我们还得相信专家的一些思想和意见。

我们应摆好自己的位子,我们在这做什么?

回去以后要做什么?

将来回来后还要做什么?

困惑:

①新课程会挤压薄弱学科吗?

我们能适应吗?

我们如何选择新课程,这是我们老师自身素质的问题;

②地区差异如何解决?

新课程提出了比例参考,如何检查?

③新二轮的培训如何让其增质?

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现有水平?

④教改是一个软环境,社会是一个硬环境,我们教改如何通过这个软环境来促进社会这个硬环境的发展?

同时,社会这个硬环境能否为教育提供一个合适的生存空间?

我们的任务是通过教改来促进我国教育、经济的发展。

软环境和硬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解决好,教改就会事半功倍,解决不好,教改就会事倍功半!

主持:

刚才这位老师提到了教改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国课程改革必须注意的一点。

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

发言:

教改的软环境和社会这个硬环境之间的关系,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平衡,矛盾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教育要为社会做些什么,社会要为教育作些什么,两者应是相应的。

发言:

通过这个矛盾,我想到了我国的国情。

我国的教师、教研员都是通过行政命令来进行工作,怎么会能培养出会思考的人呢。

因此不能只听从上面的行政命令,如果这样就会把我们的创造性给扼杀了。

我们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教研员没有个性,如何培训出有个性的老师,如果教师没有个性,又如何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我觉得我们的教研工作在萎缩,我们一个教研员或许要面对上千位老师,因此行政部门能否对我们的领导再宏观些。

第五组(天南地北):

收获:

①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洗脑,接受新的教学观、学生观等等;

②教师个性比精神、智慧的发挥为先为重;

③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对师生关系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有一重新的认识;

④使我们认识到课改是自己的事儿。

困惑:

①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感觉好像有很多东西可学,可却不知该干些什么,脑子空空的,没有思想上的渗透;

②新课程改革对中高考重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中高考是应该进行配套改革,按我们新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来改革,而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③师资队伍的建设和配套?

如教师发展空间有限,县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自身素质有限等等;

④是否提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供参考,如音乐课可以活动为主;

⑤如何评价教师作用,而面对班级大的问题,如何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⑥还有一个问题,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我们哪有那么多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教学场所。

主持:

刘老师在讲困惑时已经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看到了一定的实效。

因此我希望大家平时能相互交流。

第三组(南腔北调):

收获:

①观念转变了,认识提高了。

认识到中国的基础教改形势严峻,势在必行;

②教改应从知识技能回到教育的实质上。

困惑:

①综合课的教师如何配备?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如何解决?

②行政部门领导的认识及各部门之间合作问题;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作用如何协调?

③农村教育的落后局面如何解决?

④学校改革如何跟上,初中的音美课能否保证开足?

初中升学测试和考核评估的关系如何处理?

主持:

针对第三组的困惑,大家有什么看法?

比如说综合课等问题。

发言:

综合课和师资问题,很早就已提出,在国外,高校都有科学教育系,我们呼吁在我国高校的专业建设中还应逐渐进入这个层面,以解决初中综合课的师资问题。

这有一过程,虽然我们没有现成的综合能力很强的老师,但这一切都在建设之中。

第六组(五湖四海):

收获:

①关于学科定位问题,非重点学科的教改是否能受到真正的重视?

②“课改”应该有相应的行政指令作为保证,二级培训的对象和范围重点应指向教育领域,但是更应该指向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注教改、支持教改的氛围。

困惑:

①新一轮课改改革的中心指向关注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也即是“11〉2”而非“11=2”,但是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11”如何大于二,我们怎么能知道“11”真正大于二了,也即是教师的知识传播和学生的能力发展如何互动,怎样测评?

②新一轮课改对基层教研员有导向的指导,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一方面要面对教研改革,一方面又不得不对付“评优课”,新一轮教改关注教学过程,而现实的评优课质关注结果。

如果要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现在的评优课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主持:

有没有补充?

发言:

新一轮的教改对评课应有新的标准。

发言:

一些薄弱学科主要是由一些非骨干教师来教。

还有关于小班化的问题。

主持:

要求全面发展,我们的学科就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进行宣传,起到社会引导的作用,你们要去做,我们也在做。

第一组(枫叶组):

收获:

①重新认识到教育应该给人类带来些什么;

②有了新的师生关系,在对学生的态度上,真正知道了如何相处。

了解了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对待差生;

③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自修。

困惑:

①如何建设对教师工作的全面评价机制?

过程性评价的模式是什么?

②对学生德育工作如何加强?

怎样组织好教学?

管理方面如何跟上?

③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如何处理?

④对社会的宣传、家长的教育应该跟上去,否则阻力很大;

⑤艺术教育始终不被学校重视,因此高考应该彻底改革。

主持:

大家刚才讨论了很多,我在这做一个总结。

课程改了以后,测试等相应制度都会有所改革,课程改革要促进测试改革,测试也会影响课程改革,高考是被认为是一个指挥棒,由教育部控制,而课程改革也由教育部发起,因此教育部也会有一个统筹计划。

专题三:

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交流和共享

主持:

下午的讨论主要是学习方式的讨论,在这我先提出几个问题:

1.学生喜欢什么学习方式?

这些学习方式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何作用?

2.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喜欢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关系?

3.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发现和培养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人类学习三种形式

体验学习:

观察、实践、练习中的内省体察以实现认识、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

发现学习:

即探究学习。

发现并提出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验证假说以体现主体性和创造性

接受学习:

阅读、倾听和研究他人的解释和经验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发言:

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我在课前会考虑这节课要学些什么,我会提一些问题让老师和学生来回答。

另一方面,如果这个老师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老师,或许他有一个自己的思路,并不需要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让学生就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有些问题也并不是一定就要在课堂上全部解决。

主持:

这位老师描述的很好,我们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先发现再探究,还是先接受,有问题再提出。

接受学习并不是不好,在什么情况下应实施接受学习,这就有一个问题,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

到底什么是学习方式,它和学习方法不一样,这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它们只是一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发言:

我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我问学生如何改才满意。

但好像学生的意思很分散,有些学生到学校来主要是来面对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法律性的问题,他们到校并不是主要为了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惰性很大,对于探究性学习可能不适应,因为他们不会真正去动脑,他只会要求老师讲的生动些。

所以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主持:

学生的愿望不一样,那我们是不是都应该满足他们的愿望呢?

发言:

我通过自己在课堂教学重的经验认为,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手、眼、嘴、耳、时间、空间。

这样才可能进一步调动他们进行合作学习。

当然老师的意识也应到位。

发言:

我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和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比如音乐课的期末考核,我就让孩子们做测试的评委,让他们给同学们打分、评价,这会比老师的评价来得有效。

发言:

我认为像音乐课、美术课等课程,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能从中充分学习到一些真正知识的活动。

有句话说得好:

有主见的失败优于有依赖的成功。

我觉得这个思想很重要,我们必须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学会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发言:

我觉得不应该把体验学习、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割裂开,我们的课程改革的中心还应落实到课堂上,应把开放式的、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习。

但这对老师的要求就也相应的提高了,如果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都不了解,怎么办?

我觉得老师应是泉水,而不是一桶死水,毕竟现在是高科技、信息化的社会,老师自己首先得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如果搞这种改革,教师的定位是什么?

主持:

马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

这也涉及到老师的权威问题。

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来学习,正所谓教学相长。

一节课虽然少教了一两点内容,但学生所体会到的知识更深刻,会比多教一两点的作用更大。

发言:

我觉得探究性学习的提法并不是很恰当,如自主学习,接受学习也可以是自主学习,接受学习就并不一定是机械学习。

况且,接受学习对于学习一些概念、真理性的知识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这样可以缩短学习的时间、精力等。

主持:

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主要是一种学习形式,而主动学习和机械学习则主要是一种态度。

似乎它们并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们可以怎么做?

实际上,学生喜欢的方式和有效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距。

他们这种方式的差异就要求我们来引导他们学习。

发言:

首先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深入学生之中,并和学生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学生也会因此而愿意和我说一些心里话,我觉得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近了。

因此,学生对我的课也很支持,并且愿意学习,如果学生愿意学习了,其他的都好解决。

发言:

老师应有意引导,让他们去发现问题。

在这其中,老师应告诉他们什么是自主学习,并组织他们,启发他们。

无论什么学科,课堂教学都可以搞得很丰富。

主持:

郭老师讲得很好,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为什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

因为现在的学习观念变了,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要,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学习需要。

老师的作用就是如何照顾到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需要。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

1)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

2)适应和发展生活的规范,以便和谐地和人相处;

3)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学生学习最佳状态

当学生有兴趣时n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n

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n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n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n

当学生能自由参和探索和创新时n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做重要的事情时n

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n

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n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n

*合作学习的要素

学习者主动学习的特征

?

参和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和设计评价指标;

?

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

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探究学习的特征

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和性和开放性;n

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n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n

*杨振宁谈东西方教育差异

中国                         美国

狭窄的专业                广泛兴趣

训练面窄、扎实     训练面宽、无规则

渐进式                      跳跃式

沉静                           活跃

腼腆                           大胆

缺少自信                       自信

被动                            主动

恭顺                            傲慢

*主动、合作、探究

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提升:

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创造性

学生生活和生存方式的提升:

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

学习方式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的教育方式,对教师的教具有新的挑战意义

主持:

刚才我们谈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既然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相对应的作为老师又要有什么变化呢?

现在大家看一段教学评优课,分析哪些教学行为是值得倡导的?

哪些行为是需要改进的?

如何改进?

讨论内容:

发言:

看了这节课后,我觉得这种机械地、重复地为了评优课而上课,或为了上课而评课,毫无意义。

评课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不是为了老师的评职称等而设。

这节课整个课堂都在提问,为什么不问其他学生有什么意见。

因此,评课制度应要改革。

我提几个问题:

一个成品课要不要?

要!

这些属于表演性的课,可以汲取一些经验,但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们可以评一些原始课,让老师民主参和,能不能使教学是民主的,而且评课也应走进基层,所有的老师都有评课的权利。

突评课,课外课等也应相应地占一定比例。

发言:

我非常想听他的前一节课,从这节课来看,学生知道的知识不少,前一节课一定是做了很多准备,是否也有这么好的效果?

发言:

这节课如果事先没有让学生做准备,应属于一节好课。

如果学生有准备,这堂课决不能说是完美。

作为老师,他还应流出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展问题、解决问题。

发言: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1999年,不能不说这是一节好课。

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探究性学习,我觉得这位老师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

他又逐渐创设教学情景,把学生引到他所要教的主题上。

发言:

这节课,老师给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多数老师还没有经过新课程的培训,他能做到这点已经不错了。

发言:

我觉得评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组织问题。

这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

评课老师上课必然要有一个可操作性的导向。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如何组织,怎样看出他们的能力,使评课能在教研中起促进作用。

发言:

总的来说,这节课,老师是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是老师牵着他们走。

虽然给了学生一些时间,但并不是真正启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使用科研带动教研,通过构建新型的课堂来带动老师和学生。

探索一个教学模式化的新型课堂。

主持:

大家提出了模式化的问题。

很多老师在方法上已经动了起来,但是不是已经抓住了精髓,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现在我在此做一个总结。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

①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②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③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④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创造性地组织和实施教学。

*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1)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

(3)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协作者

(4)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5)和同学平等相待的大朋友

*传统教师角色的四个强调和四个忽视

1)强调社会责任,忽视了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和需要。

2)强调教师的权力角色,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关系。

3)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忽视了培养人的作用。

4)强调教师劳动的传递性,忽视了教和学的创造性。

*反思教师教学行为

1)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控制者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和“学”的关系

3)教师作为知识的仲裁者

4)教师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

5)教师从成人的角度实施教学

*传统教学行为产生的原因

1)传统的知识观:

知识是客观的、绝对的,需要灌输给学生;

2)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3)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

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4)僵化唯一的评价导向

5)习惯传承

6)简化的工作方式

7)教学条件的限制

*教学教师行为需要发生的变化

1)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

3)将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动态过程;

4)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5)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

2)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

3)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

*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行为

1)对学生充满爱心;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3)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

4)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

5)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