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联说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170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联说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提联说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提联说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提联说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提联说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联说课.docx

《提联说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联说课.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联说课.docx

提联说课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说课

耿艳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板块的第二篇课文。

这一板块向我们展示了对联这一汉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它的语言魅力。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去,在途中看到美景和渔民生活的富足快乐,他不禁脱口而出“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渔民为了留做纪念把此联刻在了石碑上。

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读中感悟能力、想象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激发对“对联”这一汉语言独特艺术形式的喜爱之情。

在分析教材时我发现按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就有两个侧重点:

一是了解郑板桥创作对联的过程;二是欣赏“半弯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这副对联所描绘的情境。

怎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这两个重点,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既不能将课文单纯的按一篇普通的阅读去讲解,也不能脱离课文为了学对联而学对联。

要把课文内容的学习与对联的了解·欣赏有机的结合起来。

所以我来用了“情感朗读---想象画面---欣赏对联这一系列步骤进行教学。

如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后画出作者在描写郑板桥去兴化途中所见情景时的四字词语,理解后有感情的朗读,再将词语放回课文后有感情朗读。

接着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再体会欣赏对联所描绘的意境。

这样就自然地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联的欣赏结合起来,既顾了此又没有失了彼。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中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自己读懂或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并且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

而且本篇课文浅显易懂,在教学中不必多讲,重在朗读。

于是我才用了详讲、略讲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详讲第一自然段,自学第二自然段,略讲3---6自然段。

详细分析对对联的创作过程和对联所绘意境,一带而过渔民刻碑留念这一过程,做到重点内容重点分析,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自学这一环节中得到今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且整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各种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我还注意到课堂中导入部分的重要性,好的引课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乐趣。

于是,我开篇用了说春联。

贴春联这一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在课前就自然地将对联的知识作以了解,为后面欣赏郑板桥创作的“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尘沙万斛珠”这副对联作了知识性的储备。

还避免了在讲课文内容时再出现的突兀,影响了课堂内容的连贯性。

另外,学生在课前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郑板桥的生平、对联、字画、诗句、故事等,让学生从了解他的人到理解他的诗,从理解他的诗到了解他的人,进而对郑板桥为什么题联赠渔民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望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4.异域风情

[板块说明]

本板块安排了三篇课文、一个表达和一个综合学习活动。

“异域”在这里指外国,这一板块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外国的一些风光、风土人情

等,所以安排的三篇课文都是介绍外国景观的,而且是一组说明性的记叙文。

埃及金字塔》主要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作用、名字的来历和几个

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音乐之城维也纳》向我们

介绍了维也纳这座城市,十分生动地告诉我们音乐的神圣和维也纳以及人们平凡

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它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名副其实的音乐城。

《科罗拉多

大峡谷》向我们介绍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凯

巴布高原上,为举世无双的大自然杰作。

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

同国家的建筑、民俗等特点的同时,学习记叙说明的表达方法,如列数字、打比

方、作比较等。

安排的表达内容《美丽的大自然》也和本板块文章密切结合,选择一处景物来写

,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把身边最美的景物和景物中蕴涵的民风民俗介绍给大

家。

综合学习活动《世界遗产探秘》是帮助学生对本板块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拓展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知道我们

本板块学习的内容分别属于哪种。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分成小组,分工

合作,分别查找中国的和其他国家的世界遗产,在查找和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

生感受自然和人类的伟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4—1 埃及金字塔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金字塔的

作用、名字的来历和几个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中运用了数字说明法、举例说明法和对比说明法等说明事物的方法,条理十分清

楚。

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

漠中,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第2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而且保存完好。

第3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的作用和其名字的由来。

第4至第7自然段对比写了三座最著名的金字塔。

采用了举例说明事物的方法、数

字说明事物的方法、对比说明事物的方法,让我们从这些具体的数字中感受金字

塔的庄严和雄伟、不可思议的高度的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

第8、第9自然段介绍了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第10自然段写了金字塔的雄伟和神秘,吸引着科学家、学者、探险家,也吸引着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顺序,然后再进一步去学习课

文,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质疑,这样可以更深入地学懂文章。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展开丰富的联想,感受金字塔的雄伟壮丽和神秘莫测,从而产生对勤劳智慧古

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4.学习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金字塔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损”“沧”是平舌音,“矗”是翘舌音,“垠”是整

体认读音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巍、矗”笔画较多,注意加强指导。

“墓”和

“幕”“慕”“暮”容易混淆,要注意加以区别。

2.朗读指导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说明文,朗读时要做到流畅清晰。

本文中多处采用了数字说明

法,在朗读时对这些数字要加以强调,可以稍作重读,从而突出这些数字的说明

作用,更能表现出金字塔历史的古老和建筑奇迹。

3.阅读教学

(1)从整体入手感知课文,然后分清层次具体学习。

先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看看课文从

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

(2)抓住重点段落展开丰富联想,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的第4~7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金字塔的结构,数字准确而具体,比较形象直

观,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想想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能看到些什么。

第4~7自然段

有着丰富翔实的数字,大小金字塔的对比,具体而生动,让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描

绘中感受金字塔的伟大,创造金字塔的人更伟大。

从而感受这座建筑的伟大和神

奇,产生和作者相同的疑问:

这样宏伟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3)研读第8、第9两个自然段,根据课文的描写去体会当时建造这些庞然大物的

人们耗费的时间和物力,感受法老这些统治者们生活的奢华,感受劳动人民的聪

明才智。

(4)讨论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看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埃及,来到金字塔,

吸引他们的究竟是什么?

(5)总结全文,整体感受课文,让学生说说学习课文后,对金字塔有了哪些新的

认识。

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侧重就金字塔设计的科学、施工时的巧妙、劳动人民的智慧

、种种神秘的传说,以及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进行讨论。

4.活动提示

(1)思考与交流

 课文介绍了金字塔的位置和形状,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金字塔的作用、其

名字的来历和几个著名的金字塔的构造,以及这些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这五个方

面内容,运用了数字、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从其工程的浩大、结构的精细,经历数千年完好无损、不可思议的高度的科技

水平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以及建筑方法都显示出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拓展与运用

 这部分练习要鼓励学生查找资料,并能根据要求整理资料。

 这个题目要求学生说说自己曾经看见过的令人惊叹的建筑,可以指导学生说说

自己家乡有名的建筑,也可以说说自己在外地,尤其是看到过的著名的古建筑,

还可以是从照片、电影、电视或网上看到的令人惊叹的现代建筑。

要抓住这个建

筑的特点,学习尝试着用上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积累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词语,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下面给

出这些词语的解释,仅供参考。

巍然屹立:

形容山或建筑物十分雄伟,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

动摇。

匠心独具:

独特而巧妙的心思。

风雨沧桑:

比喻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浑然一体:

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契合:

符合;合得来,意气相投。

耸立:

高高地直立。

精湛:

精深。

媲美:

美好的程度差不多;比美。

坟墓:

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

矗立:

高耸地立着。

在这个练习里要求学生会用“匠心独具”“巍然屹立”和“精湛”这三个词语说

话。

“匠心独具”通常是指建筑、艺术等设计上有自己独特而巧妙的构思,“精

湛”则是指技术、技艺比较精深纯熟,“巍然屹立”通常用来形容山或建筑物的

,也常用来形容人的伟大精神和力量不可动摇。

 这个练习是引导学生学习说明事物的主要方法,并尝试着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

事物。

(4)小链接

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掌

握阅读说明文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5.课时安排:

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对于金字塔,学生能听说一些,好多学生更关注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教师要先做

好资料查找的工作,能给予学生更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丰富的图片资料,还要注

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查找相关资料,锻炼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可以适当

地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金字塔的未解之谜,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培养学生爱科

学、学科学的热情。

相关资料

1.埃及金字塔建造时间:

一种公认的说法是大约公元前2700~公元前2500年。

2.建造地点:

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

3.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

巨大

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的,事实究竟怎样?

相传

,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

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

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

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他用

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

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

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

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

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金”字,所以我们叫

它“金字塔”。

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

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

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

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古代埃及的法老

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

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

后来,大约在

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

念。

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

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

同时,角锥体金字塔

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

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

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座的路上,在金字

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像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

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

”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的意义,因

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

胡夫的金字塔。

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

经剥蚀了将近10米。

但在1889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

高的建筑物。

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

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4—2 音乐之城维也纳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用了7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这座音乐之城,而且也十

分生动地告诉我们音乐的神圣和维也纳以及人们平凡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是

一座独具特色的、名副其实的音乐城。

课文由《蓝色多瑙河》这首施特劳斯的风靡全球的乐曲将我们引到了多瑙河,又

由多瑙河的发源地和流经的地方把我们引到了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这座音乐之城

,并且夸张地告诉我们奥地利只有两样东西:

多瑙河和音乐,也可以说是一样东

西,因为多瑙河和音乐已融为了一体,不可分割。

而且只有来到维也纳你才能感

受到音乐的神圣是怎样地化为平常,而这种平常又是怎样地筑成不朽的神圣。

是课文前三段的内容。

4、5、6、7这4个自然段又从维也纳的大街小巷、公园、音

乐厅、剧院这些地方无处不充满了音乐,进一步告诉我们维也纳是个音乐之都,

是全世界热爱音乐的人们向往的地方。

课文字里行间在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是个音乐城,音乐、城市,以及这里的人们的

平凡的生活已经融为了一体。

这一点正是作者慨叹、赞美、向往的。

但是对学生

来说,这一点却不容易理解,教学时要注意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这座城市的特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赞美和向往的思想

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在朗读中能表达出自己的

赞美之情。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维也纳城市的图片,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照片,各个音乐家的塑像的照片,来

自维也纳的音乐。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寓”“孕”是整体认读音节。

要求会写的字中,“碑”与

“牌”容易混淆,“寓”的倒数第三笔和倒数第二笔不是一笔写成的。

2.朗读指导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指导朗读可以把重点放在第2自然段和第5、6、7自然段上。

注意断句、语调和停顿,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2自然段中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数字进行对比,使学生理解到虽然多瑙河在奥地利

境内只有350公里长,但这一段多瑙河却孕育了一大批伟大的音乐家,使奥地利、

多瑙河与音乐融为了一体。

第5自然段里介绍了几位著名的音乐家的雕塑,在反复的诵读中认识他们,感受他

们带给后人的无限的音乐魅力。

第6、7自然段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味,一

起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之中。

3.阅读教学

(1)欣赏《蓝色多瑙河》,由对这首乐曲的了解和介绍引入课文的学习。

(2)熟读课文,在小组内进行研究性学习:

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城”

讨论可以引导学生由整体入手,先通篇感受全文,然后再逐段去品读,去理解

,去赏析。

(3)课文中有很多句子含义深刻,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结合“音乐、维也纳,以

及人们平凡的生活之间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问题来深入研读课文内容

,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来学习和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懂文章。

(4)对于维也纳,学生应该有兴趣了解得更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

懂的和想进一步了解的问题。

同学间可以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组织大家搜集资

料,研究解答。

(5)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对维也纳的赞叹和赞美无不表现在字里行间里,采用的是先

总写,然后再分别加以说明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味。

在分

别叙述时是抓住地点的变化来写的,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在维也纳音乐无处不在

文中有许多词语运用准确而优美,弄懂这些词语的含义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

理解,词语的解释可以参考积累栏目里的1、2题。

4.活动提示

(1)默读

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默读速度,一分钟内应该能读三百字左右。

(2)思考与交流

这两道习题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独立去完成,在学习中尝试着独立去解答,如有不

懂的问题能够大胆质疑。

 在维也纳,音乐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和这座城市以及人们的生活融为

了一体,它们密不可分。

集中表现音乐和维也纳以及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语句

是:

在奥地利人的眼睛里,我们只能找到两样东西:

多瑙河和音乐。

这两样东西也可

以说成是一样东西,因为有时候我们确实无法分清究竟是多瑙河激起了奥地利人

的音乐灵感,还是奥地利人惊人的音乐天赋为多瑙河带来了无穷的浪漫。

一位奥地利人说,音乐在奥地利只不过是一件每天都不能缺少的却又是十分平常

的东西。

也许真正的神圣恰恰就寓于平常之中。

一位曾在维也纳留过学的朋友说,只有来到维也纳,我们才能感受到音乐的神圣

是怎样地化为平常,而这种平常又是怎样地筑成不朽的神圣。

维也纳是音乐家的都城。

也许维也纳拥有的一切就是音乐所应该拥有的一切。

在维也纳的大街小巷,在多瑙河畔的林荫之间,从黎明到黄昏,直至深夜,处处

都有人像这座铜像所表现的那样在专心致志地拉着他们心爱的小提琴。

这些人中

有沧桑的老者,也有如花的少年。

每岁之末,它将使整个世界变得出奇地安静,音乐厅中的人们就像晚霞中的羊群

,正虔诚地聆听着那美妙的和声,去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维也纳拥有的一切就是音乐所应该拥有的一切”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文

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说维也纳所拥有的一切就是音乐所拥有

的一切。

(3)拓展与运用

 指导学生查找课文中列举的音乐家,查找他们的生平介绍、主要作品,以及与

他们有关的故事等,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指导学生说说对自己影响较深较大的音乐作品,再说说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原因

也有可能有些孩子对此没有感受,那样就指导学生在交流时学会倾听,也可以

从现在开始留心音乐,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4)积累

主要是指导学生在读文学习时,自己积累优美的词和句,不断地丰富自己。

下面

给出一些词语的解释,仅供参考。

当之无愧:

完全有资格承受某种称号或荣誉等,没有可愧疚的地方。

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集中全部精力。

循环:

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不朽:

永存;永不磨灭(多用于精神事业等)。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达到劝诫、教育或讽

刺目的的文学作品。

装饰:

装点修饰;指装饰品。

逝去:

在世界上消失。

纪念碑:

为纪念重大事件或有重大功绩的人而立的石碑。

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

经典:

旧指作为典范的儒家著作;指宣扬宗教教义的典籍;指最重要的具有权威

性的著作;(著作或作品等)具有典型性、权威性。

风靡全球:

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比喻事物迅速地流行开来。

怡然自得:

形容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5.课时安排:

建议3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学生对这篇课文中的一些词句不易理解,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联系通篇文章去

揣摩,借助相关资料去理解。

教师也要多方搜集资料,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形象直

观的图片、文字和音像资料,让学生理解人们能深深陶醉在维也纳这座音乐的圣

殿里的感受并受到感染。

相关资料

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

维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的首都,它以“音乐之都”闻名遐迩。

位于奥地利东

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

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

维也纳是奥地利最主要

的旅游城市,每年的游客近三百万。

来自东南亚、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游客也

有13万之多,而且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加。

多瑙河贯穿全城,维也纳森林

和绿地、沼泽(包括普拉特公园)、遍布山坡的葡萄园都是这个城市不可缺少的

财富。

维也纳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

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

城的古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

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高138米。

第2环形路外为外层,市

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他宫殿建筑。

从美泉宫到国立歌剧院,从维

也纳童声合唱团到西班牙骑术学校,到处都是一片往日奥匈帝国的京城景象。

多宫殿宅第和博物馆,把辉煌的传统和现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自古以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仿佛就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从地图上看来,奥地

利的地形就如一把小提琴。

18至19世纪,这里更成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舞蹈

音乐的发源地。

期间,诸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海顿等扬名全球的伟大音

乐家,也曾经居住于此并从事音乐工作,难怪人们给维也纳冠以“音乐之都”的

美誉。

时至今日,维也纳的“音乐之都”气氛仍然浓厚,每当夜幕低垂,不少穿着高雅

贤淑的绅士淑女正赶忙出席观看被认为是欧洲的上流社会夜总会的歌剧,整个维

也纳也就消融在华尔兹、交响乐的乐声中。

一如其他欧洲国家,宗教与维也纳也是密不可分的,不论哥特式或巴洛克式艺术

,都是宗教的表现。

就以市中心最繁盛的格拉本大道而言,从12世纪动工至15世

纪才完成的圣史提芬教堂,和它周遭的彼得教堂、米歇尔教堂及大主教区,无一

不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

来到维也纳,除了沾上音乐气息外,或多或少都会被维也纳人好好享受的人生观

所感染。

维也纳人最反对的是“不善待自己,喝白开水,吃粗食,节衣缩食”的

生活方式。

因为他们认为“人生只此一次”。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型、辉煌歌剧院,是以“音乐之都”享

誉世界的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

有第一流的作曲家、

指挥家、独唱演员和舞蹈家在此演出。

建于1869年,原是皇家宫廷剧院,其前身

是17世纪维也纳城堡广场木结构包厢剧院,1869年迁到市区的环行街旁。

1918年

宫廷剧院变为国有,称国家歌剧院。

所以国家歌剧院,一半是奥地利珍贵的文物

古迹,另一半是政府的音乐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曾经被炸得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

战后重

建,整修10年,恢复旧观。

外貌古色古香,为罗马式宏伟建筑。

前厅和侧厅都用

大理石砌成,内部绘有精美壁画和挂有大音乐家和著名演员的照片。

观众席共有

6层,可容有座观众1600多人。

整个舞台区完全现代化,配有最先进的音响设备。

1955年11月以演出贝多芬的《费德利奥》庆祝再生。

4—3 科罗拉多大峡谷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凯

巴布高原上,为举世无双的大自然的杰作。

“大峡谷不仅风光奇绝,野生动植物也种类繁多,堪称一个庞大的野生动植物园

”这句话既是本文的过渡句,又是本文的中心句。

以此句为分界线,全文可以

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