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028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

预计2017年整车行业增长8.8%,总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大关;新能源汽车增长50%,“智能驾驭、电动未来”涉及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以及轻量化仍然是行业长期大趋势;投资方面短期内关注低估值、高分红、成长性品种,长期看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更为重要,两者并不矛盾,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行业2016年增长13.6%,17年预计增长8.8%。

2017年重卡预计增长20%相对确定,预计全年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

1-10月份1.6L以下乘用车总量1375万辆,占乘用车72%,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2400万辆。

购置税减半政策取消或者减少目前并不确定,虽然取消或减少对行业有阶段性影响,长期影响有限,但有一点肯定的是,由于2016年年底透支性消费,2017年1Q销售数据并不乐观。

“智能驾驭、电动未来”仍然是行业不变的大趋势。

涉及领域包括电动化、智能化、互联化以及轻量化。

1、新能源汽车16年1-10月份36万辆,累计增长110%,在骗补清算没有完成、补贴没有下发情况下增速可观,预计17年随着政策逐步着地,在经历一段调整时候将持续高增长,17年预估销量75-80万辆。

2、智能化、互联化主要体现在汽车电子功能、车联网技术的完善以及底盘制动系统及转向等领域;

3、轻量化是目前阶段动力电池为驱动力新能源汽车的必然选择。

2016年汽车行业风生水起,各子板块基本轮涨一遍,包括年初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3Q初期的传统乘用车以及8月份之后的重卡,到目前资金所追逐的低估值洼地,对于投资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一个的领域。

2016年行业也有其复杂性,政策在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年初开始的骗补清查,但清查结束时间、方案预期一直在变化,直接影响了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预期,从而负面影响公司的股价;重卡治理超载以及去年极低的基数是导致该行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有两个重要的政策将会对明年汽车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一是骗补清查结果后补贴发放时间以及明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细则;第二就是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是否延续。

新能源汽车发展一定是方向,这个毫无疑问。

我们认为骗补清查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后,短期内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销量,但是规范行业无疑从中长期来说利于优质企业,利于行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购置税减半政策无论明年是否可以延续,明年1Q增长情况都不容乐观。

能否延续对1.6L以下SUV(1-10月份增长80%,销量374万辆)、基本型乘用车(1-10月份增长3.8%,销量766万辆)销量影响巨大,政策的退出具有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退出会影响一到两个季度的销量。

由于有年底抢购的因素,明年1Q情况并不乐观。

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轻量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智能化、互联化最终体现在汽车电子产品功能的完善、车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电动化是无人驾驶的基础,轻量化则是目前以电池为动力汽车最好的选择。

2017年,整体上看,随着16年月度销售数据基数的增加,行业增长将逐步回落正常水平,随着主机厂对市场增长逐步理性的认识,恶性竞争不会出现,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维持正常的状况。

重卡行业相对比较特殊,一是2016年上半年基数低,第二是治理超载力度大,第三是明年PPP这块对工程类重卡需求会逐步增加,从行业增长来看,可以持续至2017年3Q,全年增速在20%左右的水平。

“智能驾驭、电动未来”依然是行业发展不变的主题,随着这些年社会资本以及人才的大量流入,政策的正面引导,部分企业将会脱颖而出,是否前装、规模化供应(客户锁定)仍然是我们选择投资标的重要依据,部分相关公司股价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已经处于合理的估值区间,12月份我们认为是重点布局这类公司的时点,行业发展方向没有变化,社会资本投入仍然在持续增加,布局智能化、互联化以及轻量化正当其时。

预计2017年年底国内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围绕着保有量所产生的汽车服务价值逐步体现,包括4S店在内的汽车服务值得重点关注,这里包括UBI、汽车融资租赁、二手车交易等等,都会迎来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一、2017年销量增速8.8%

受益2015年4Q开始执行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2016年行业销量增长恢复两位数,SUV销量占比快速接近40%,接近千万辆级水平。

2016年8月之后重卡严查超载治理,下半年开始高增长。

17年增速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购置税减半政策问题,另外就是SUV。

(一)刺激政策对乘用车影响明显

上一轮刺激周期从2009年开始执行,至2010年退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2009年3月叠加推出了汽车下乡政策,全面刺激“轻卡+交叉型乘用车+狭义乘用车”3个领域的消费需求,刺激力度空前,带动2009-2010年销量猛增。

2011年政策退出后,需求透支使得汽车行业几乎是立刻进入了不增长的局面,并持续了2年。

2012年下半年,经济小幅复苏+8月份开始执行节假日高速免费利好,汽车行业进入了小周期自然上行,2013年由于担心一、二线城市限购,出现快速增长,2014年回落延续至2015年上半年。

2015年3Q出现下滑后,4Q及时跟进的1.6L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再一次刺激了消费需求,从而使得已经下滑的需求止跌回升。

(二)客车整体维稳,中客相对较好

16年1-10月,客车销量实现42.1万辆,同比下降10%。

其中大客销量6.06万辆,同比下滑1.1%;中客销量7.12万辆,同比增长20.2%;轻客销量28.9万辆,同比下滑16.7%。

相较大客、轻客的同比下滑,中客20%增长表现亮眼。

短途客运及频繁政商活动增长推动中客在细分市场一家独大。

铁路、高铁对公路运输的分流影响长期存在,挤压大客增长空间,公路客运面临向支线客运转型,中客相比大客更为适应这一市场。

同时,旅游、商务等政商活动增长对于中客自营和中客租赁市场产生较大需求。

新能源客车1-10月累计销量7.9万辆,同比增长62.3%。

受骗补和国补退坡影响,新能源客车销量低于预期。

10月受制于高基数效应,同比增长首次出现下滑。

我们认为16年全年新能源客车趋于平缓,最终销量稳定在13-15万辆区间。

展望2017年,我们认为客车行业整体维稳,中客市场稳定增长。

客车行业进入存量时代,总量区域稳定;中客细分市场类比乘用车的SUV戏细分,仍具备增长潜力;轻客市场16年下滑较大,基于低基数同比转正可期。

(三)重卡持续高增长

2015年重卡全年销量54.4万辆,同比下降26.8%。

2016年1-10月,重卡销售56万辆,同比增长23.5%,其中10月份单月销量接近7万辆,同比增长54%,预计2016年全年销量接近70万辆。

此轮重卡销量上涨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因素:

1、上一轮的销量顶点在2010-11年,距今车龄5-6年时间,更新换代会产生部分需求;2010年重卡销量突破100万辆,2010、2011年为销量高峰,根据5-6年的物流重卡置换周期,2016年更新需求是小高峰。

同时,2015年重卡销量为中期历史底部,同比低基数效应为销量上涨预留空间。

2、1589治理超载严格执行导致运力方面短缺严重,促发重卡尤其是物流类重卡(半挂牵引车)在8月份之后快速增长;

7月26日,新版GB1589标准对于超限超载界定进一步严苛,受单车运力下降影响,重卡和轻卡的需求量出现短期补差井喷。

重卡作为生产资料,运费提升对于大宗商品价格有较大影响,运费提价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从运营角度而言,短期内运力缺口只能通过重新购置解决。

按照目前行业存量,我们预计此次受益限超限载的物流重卡需求约至少为18万辆(500万存量×50%→物流重卡×50%高速路行驶占比→运力受影响车型×15%运力补差→18万辆)。

3、PPP项目逐步落实带动工程机械回升。

开春后工程车采购将继续接力销量刺激。

国家政策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预期会影响重卡类公司的预期产销,受冬季施工影响,4Q至明年1Q自卸车将进入淡季,政策滞后性会使得对重卡和工程机械的需求在明年三月份之后会迎来高峰。

17年重卡快速增长可持续,预计全年销量接近85万辆,同比增长20%。

2017年重卡行业上半年仍然会快速增长,第一,16H1基数较低;第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社会库存的减少会导致物流运输需求增长,同时也会推动工程类重卡的增长;第三,PPP工程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点,目前已步入冬季,北方基本停工,随着季节的变暖,2Q工程类重卡将迎来快速的增长。

预计2017年全年重卡销量接近85万辆,增长20%。

业绩增长确定性强,建议优先配置盈利确定性强的核心零部件厂商。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2010年销量峰值100万辆,产能估计在120万辆,但是经过几年连续下滑,产能方面会有一定的收缩,同时企业对成本管控方面也有所加强,行业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长相对确定。

从比较上来看,由于产能依然富裕,很难避免价格竞争因素导致利润的减少,但对于核心零部件来说不存在这样的现象,所以从业绩体现方面,核心零部件业绩更具备确定性。

依次推荐潍柴动力、威孚高科、中国重汽以及其他的一些零部件公司。

(四)17年预计增长8.8%

在客车销量相对平稳,重卡销量增长20%,决定2017年销量增速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

1、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是否退出。

2、SUV影响力增加,变数最大。

我们将在这里重点讨论。

1、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

整体上看,购置税减半政策确实跟之前的消费刺激政策一样,对汽车消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6年1-10月份,1.6L以下乘用车增长22.6%,1.6L以上仅仅增长0.27%,差别相当明显,预计2016年全年乘用车销量达到2400万辆,1.6L以下占比接近72%,总量超过1700万辆。

虽然我们不能很具体去预测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或者下降减税力度能多大程度上影响行业销量,但只要退出或减少,至少会在之后的一个季度或两个季度内对行业销量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另外还有一点,因为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的不确定因素,16年4Q1.6L以下排量乘用车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透支结论是:

17年1Q的销售数据很可能出现跟理想差别较大的情况,1Q乘用车销售数据并不值得乐观。

2、SUV影响力增加,变数较大

2016年1-10月份,SUV销量690万辆,增长46%,其中1.6L以下产品374万辆,增速高达82%,首年度超过1.6L排量以上SUV(315万辆,增长17.65%),自主品牌贡献了绝对的增量,也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的主要原因。

预计2016年SUV接近900万辆,增速超过40%。

虽然SUV仍然在高速增长阶段,考虑到2016年基数已经接近千万级别,预计2017年增速下降至20%。

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当轿车销量超过年千万级别之后,增速出现快速回落,这个现象能否在SUV上重复体现,我们表示存在这样的可能性,拭目以待。

综上所述,我们保守估计2017年销量增速8.8%,其中乘用车增长9.6%,增速最高仍然是SUV,商用车中重卡销量增速20%,行业整体销量有望首次全年突破3000万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车联网:

以硬件为载体,构建数据闭环

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子化提升,汽车互联网化速度加快,车联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一)三大硬件系统,构建数据闭环

车联网的核心在于以硬件为载体,以通讯平台为基础,交互式的数据体系。

我们认为核心三大硬件组成了车联网大数据的硬件载体:

前装TBOX、后装OBD&盒子+车载娱乐系统、ADAS系统。

三大硬件体系能够从:

整车及零配件运行数据,用户使用习惯和爱好,驾驶行为习惯等几乎全方位领域获取足够的数据。

从而使得基于互联网交互的,INCOM通讯平台搭建的,多方互联系统能够有效运转,并从:

提高效率,减少能耗,数据变现等领域获得经济效益。

(二)人机交互,多领域的数据应用

车联网在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云端之间,搭建起人机交互的通讯平台,在解决基于汽车端的智能驾驶探测盲点,基于云端的数据传输量过大频次过高导致防火墙问题等,寻求一个居中协调的平台,从而使得ADAS+V2V+V2X的智能驾驶系统解决方案更快更容易推行。

智能网联的三个应用领域:

1、智能驾驶

制定中国版智能驾驶辅助标准,基于车载传感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可提醒驾驶员、干预车辆,突出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驾驶员对车辆应保持持续控制;制定中国版乘用车城市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乘用车逐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网联信息的安全管理,高速公路普及PA级智能车,一线城市普及DA级智能车;制定中国版商用车城郊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商用车逐步实现部分自动或高度自动驾驶,以网联智能管理和编队控制技术突破为主,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行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制定中国版完全自主驾驶标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动控制技术,配合智能环境和辅助设施实现自主驾驶,可改变出行模式、消除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

2、基于网联的车载智能信息服务系统

在现有Telematics系统基础上,为驾驶和出行提供交通、资讯、车辆运行状态及智能控制等信息服务,突出信息化和人机交互升级。

逐步普及远程通讯功能,部分实现V2X短程通讯功能,信息可用于智能化控制,信息化装备率80%。

3、智慧交通

制定中国版智慧交通标准,依托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实现公交客车与出租车的智慧化管理,信息化装备率达到100%,智能化装备率达到70%。

三、汽车服务

(一)UBI车险

UBI车险是基于车主驾驶行为以及使用车辆相关数据相结合的个性化保险产品。

保费取决于实际驾驶时间、地点、具体驾驶方式或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

驾驶行为表现安全的驾驶员获得保费优惠。

UBI发展迅速,截止2016年6月,全球UBI保单量已有1540万份,较去年同期增长77%。

其中,美国、意大利、英国的UBI保单量依次分别为790万份、500万份和86万份。

英国UBI保单量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达到了115%,而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车险市场,UBI保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97.5%。

全球UBI保费增长60%,远高于个人车险保费39%的增幅。

在2015年底UBI用户大约在1200万左右。

UBI在最发达的意大利,UBI的渗透率达到14%。

美国最早引入UBI模式的保险公司,也是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Progressive自2009年引入UBI保险模式后,5年内UBI保险占比达到18%。

1、美国基于大数据,在UBI领域应用

美国Metromile公司提供的是按里程收费的汽车保险,它所提供的车险由基础费用和按里程变动费用两部分组成。

Metromile还设置了保费上限,超过的部分不需要再多交保费。

车主需要安装一个由Metromile免费提供的MetromilePulse设备,以计算每次出行的里程数。

配合手机APP,Metromile还能为车主提供更多的智能服务,例如最优的导航线路、查看油耗情况、检测汽车健康状况、汽车定位、一键寻找附近修车公司、贴条警示等服务,并且每月会通过短信或者邮件对车主的相关数据进行总结。

美国Progressive是基于OBD等后装车载硬件获得车主的数据来评估驾驶行为,并为之确定保费的优惠幅度。

用户参加UBI项目后,公司向车主提供OBD设备Snapshot的使用权,数据采集结束后车主需将设备归还公司,采集数据包括车速、时间、车辆ID、加速度、设备车载总时长等。

2、UBI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及前景

目前我国的车险业务盈利能力低下,急需改革。

我国车险市场规模约5000亿元,并保持着年复合15%的增长速度,如果车险费率市场化放开,UBI的渗透率在2020年达到25%,UBI将面临着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空间广阔。

UBI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telematics,即对车辆各方面数据的读取技术,这一技术主要通过前装TBOX,后装OBD+车载娱乐系统等设备来实现。

目前,OBD+车载娱乐系统等技术在国内发展已经颇为成熟。

我国车联网的渗透、智能硬件设备、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应有的成熟都为UBI车险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行车安全以及广告推送

1、行车安全

目前,随着社会对行车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节节攀升,行车记录、ADAS、AVM、自动驾驶逐渐成为车联网应用技术研发的重点方向。

车联网与行车安全有以下发展:

(1)制定中国版智能驾驶辅助标准,基于车载传感实现智能驾驶辅助,可提醒驾驶员、干预车辆,突出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驾驶员对车辆应保持持续控制;

(2)制定中国版乘用车城市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乘用车逐步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网联信息的安全管理,高速公路普及PA级智能车,一线城市普及DA级智能车;

(3)制定中国版商用车城郊智能驾驶标准和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标准,商用车逐步实现部分自动或高度自动驾驶,以网联智能管理和编队控制技术突破为主,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行效率、经济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4)制定中国版完全自主驾驶标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网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动控制技术,配合智能环境和辅助设施实现自主驾驶,可改变出行模式、消除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

2、汽车广告推送

目前,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增长迅速,在2014年市场规模达到264.4亿元,与上年同期增长27.73%,中国的大数据市场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124.9亿元,截止至今,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68.9亿元。

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和大数据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广告投放开辟新的渠道。

目前车联网使得汽车、人、手机可以相互连接,广告商可以在汽车屏幕和用户手机做更多的广告,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商机。

另一方面,通过车联网提供的消费数据,广告商能够了解到消费者购物地点、旅游地点等。

(三)分时租赁与物流领域的应用

1、分时租赁

在中国,拥有执照司机多达2.4亿人次,而其中1亿人是没有购车的人群;另外,目前中国租车发展依旧处在发展早期,中国的租车市场整体渗透率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当低,仅在0.4%左右,而美国为1.6%,日本为2.5%;中国租车市场规模从2008年的9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3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9%,预计到2018年中国租车市场规模将增至650亿元。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的汽车共享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已存在众多汽车分时租赁企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也将引领整个市场快速成长。

国内分时租赁B端优化已经较为成熟,而C端市场也处于井喷阶段。

因此,切入短途出行细分市场的分时租赁,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千亿级别的市场指日可待。

整车厂商一般作为汽车分时租赁的车辆提供者,随着汽车租赁市场竞争的激烈,整车厂商凭借自身的资产优势也参与到分时租赁项目中分一杯羹,如戴姆勒旗下Car2Go和宝马旗下DriveNow,戴姆勒和宝马两个整车厂商多使用自产的新能源汽车投入分时租赁项目。

汽车租赁公司通过转变商业模式,由传统租车模式转变到分时租赁模式,通过自身研发或者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研发或外购的方式搭建车联网云端运营平台,通过外购多种车型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投入运营,如美国汽车租赁公司Zipcar、澳大利亚汽车租赁公司Greensharecar。

目前汽车租赁公司在逐渐由―重资产‖向―轻资产‖方式转变。

车载终端供应商处于分时租赁行业的中游。

车载终端通常通过前装安装入整车,也可以改装形式为不同品牌车辆进行后装。

但是车载终端供应商如果仅通过出售终端获取收入,其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因而该角色多由整车厂商、汽车租赁公司或互联网公司兼任。

互联网公司是分时租赁的车联网云端运营平台供应商,分时租赁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者。

一部分互联网公司仅搭建车联网云端运营平台,向整车厂商或汽车租赁公司等切入分时租赁行业的企业提供车联网云端运营平台和分时租赁解决方案,即扮演虚拟运营商的角色,同时也接受各类投资产品和汽车金融产品等商业模式的加入,例如朗新科技推出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及车联网云平台、北京分时共享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电老虎共享租车平台。

另外一部分互联网公司不仅仅提供云端运营平台,自身也通过外购车辆进行分时租赁项目,如国内互联网公司飞驰镁物FutureMove、车纷享、绿狗租车GreenGo等。

2、物流领域的探索

车联网提高了汽车安全性和整体运输效率,经过车联网管理之后的保险赔付率和油耗等会明显下降,车辆空驶率会降低,这在物流上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2015年,中国物流企业公路运输空驶率是39%,美国是8.3%,中国物流行业发展仍有很大的机会。

未来,智能物流逐渐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关键,让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顺丰自2014年进军车联网市场,通过引入智能车载设备,即可以智能采集车辆的燃油消耗及车辆和人员信息,减少人工信息录入及核实,又可通过改善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降低安全事故率、减少车辆燃油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

顺丰-车联网项目将OBD(车载检测与诊断)设备、GPS/北斗定位、G-sensor、RFID识别卡、温湿度传感器、胎压监测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车内车外的设备进行整合,车辆运行数据及驾驶员数据通过GPRS/3G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存储、处理和信息挖掘与分析。

2014年顺丰速运投入714台智能车载终端,从2015年6月起正式在5个地区进行车联网项目第一期试点,2015年1~10月份这些车辆的油料消耗节省约达201.3万元。

目前,我国物流业2013年总收入为6.64万亿元,2014年为7.1万亿元,2015年为7.6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收入相比增长7%;我国的物流业总费用在2015年为10.8万亿元。

;我国物流业总额在2015年为219.2万亿元。

随着电商的发展,我国智能物流未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新能源汽车:

正本清源,重回正轨

2016年新能源汽车板块走势与政策表现出极强的相关性,1-7月,近20条国家多部委发布的各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将市场预期推升至顶点。

但从8月开始,相关政策推出开始进入真空期,同时骗补清理预期将市场推入持续调整期。

我们认为,16年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核心事件就是―骗补清查‖,而补贴标准设计过于粗放、尤其是对于6-8米大巴补贴政策缺乏科学性是后期事态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预计新方案将采用“组合拳”管理,6条主线关注17年新能源汽车投资。

推广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目标是降低总体汽车排放,而2020年我国整体汽车排放达到5L/100km的要求不依靠新能源汽车,单纯依靠燃油效率提升几无可能,单纯靠政府补贴推动难以形成良性长效激励,况且随着销量增加,补贴金额将成为重负。

配额制是从车企源头上倒逼新能源汽车占比的最佳方案。

我们认为,不需要过于关注补贴的退坡,随着整车厂被倒逼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新能源汽车行业从17年开始将进入成本快速下降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将成为17年之后整车厂的关键词。

反观16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链条是:

下游低基数+高增速→上游提前布局扩产→原材料价格供小于求上涨→上游扩产;对应的市场反应则是上游标的涨幅远大于下游标的。

然而,基于16年,我们认为17年市场则可能存在以下投资机会:

1、对于最上游锂矿环节的过度预期,忽视碳酸锂价格暴涨对新提锂工艺的推进(如锂云母提锂目前已经具备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