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2003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x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设备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般中、小型混凝土设备基础工程。

2施工准备

2.1原材料要求

2.1.1水泥:

宜采用32.5级以上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使用前必须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1.2砂:

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石子:

卵石或碎石,粒径0.5~4cm,含泥量不大于2%。

2.1.4水:

宜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外加剂、掺和料:

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经过试验确定。

2.2主要工机具

2.2.1机具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插入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2.2.2施工工具

铁锹(尖、平头)、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磅秤、线坠、手推车、钢卷尺等。

2.3作业条件

2.3.1基础定位放线、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蔽手续。

2.3.2安装的模板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2.3.3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

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形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2.3.4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蔽手续。

2.3.5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经检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和试拌。

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摸。

2.4作业人员

主要作业人员:

混凝土工、运转工、壮工。

已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3.2.1清理

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湿润,表面不得有积水。

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洒水湿润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2.2预埋件及螺栓套的固定

对小型预埋螺栓,下部用钢筋框固定并与基础内钢筋焊接,上口用架管固定。

对带有定位板的大型螺栓,下部设钢筋马凳或用架管支撑,保证支撑的刚度、稳定型。

预留孔一般采用方木留设;对深度大于1m的螺栓孔,应用铁皮制孔或直接预埋钢管留设。

对承受同一机构的设备基础群(如罐基础、塔基础、火炬基础等),应对称设置沉降观测点。

3.2.3混凝土拌制

后台要认真按配合比投料。

每盘投料次序为:

石子→水泥→砂子(掺和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并测其坍落度,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雨期施工时,要测定砂石含水率,并以此调整用水量。

冬期施工时,骨料中不得含有冰雪冻块。

钢筋混凝土内掺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且不得采用蒸气养护。

3.2.4混凝土浇筑

3.2.4.1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若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2.4.2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振捣密实。

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不允许留施工缝。

3.2.4.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螺栓、预埋件、管道和预留孔洞有无走动情况,四周混凝土应均匀上升;同时避免碰撞,当发现有变形或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修整和加固模板,完全处理好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

振捣密实后,表面用木抹搓平。

3.2.5 施工缝留置

设备基础浇筑时,如因突然性停水、停电、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生故障、运输道路等原因必须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的留设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3.2.5.1 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互不相依的设备与机组之间,输送辊道与主基础之间,可留垂直施工缝,但与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少于250mm,而且不小于五倍螺栓直径;伸入相邻基础块体的钢筋必须留出。

3.2.5.2 在地脚螺栓底部以下150~200mm处,或能包住螺栓1/3L或3/4L(L-地脚螺栓埋入深度)以上部位,或基础底板与上部块体或沟槽交界处,可留水平施工缝。

3.2.5.3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度比不得大于1。

3.2.6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好后,应在12h左右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期不少于7天。

3.2.7冬季施工

3.2.7.1混凝土在运输中,不得有表层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损失等现象。

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得低于+5℃,严禁使用有冻结现象的混凝土。

罐车必须装上保温套,

3.2.7.2遇下雪天气浇筑混凝土前及时将模板上的冰、雪清理干净。

做好准备工作,提高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在混凝土泵体料斗、塔吊吊斗、混凝土泵管上包裹阻燃草帘被。

3.2.7.3入模温度的控制:

塔吊浇筑时每车首吊、末吊、中间吊各测一次;地泵浇筑时每车测一次,用小桶在吊斗下、泵管端部接混凝土测温。

测定数据填入冬期混凝土入模温度统计表。

3.2.7.4混凝土养护能够采取多种措施,如蓄热法养护和综合蓄热法养护等方法。

可采用塑料薄膜加盖保温草帘养护,防止受冻并控制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

综合蓄热法即采用少量防冻剂与蓄热保温相结合。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原材料

4.1.1.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4.1.1.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1.2混凝土搅拌及浇灌

4.1.2.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4.1.2.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4.1.2.3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4.1.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一般项目

4.2.1原材料

4.2.1.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

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4.2.1.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

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

1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2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4.2.1.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

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4.2.2混凝土施工

4.2.2.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2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2.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

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4对大致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4.2.3允许偏差项目

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轴线位置

基础

15

钢尺检查

独立基础

10

2

垂直度

层高

≤5m

8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5m

10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3

标高

±10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4

基础截面尺寸

+8,—5

钢尺检查

5

表面平整度

8

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

6

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

预埋件

10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

5

预埋管

5

7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5

钢尺检查

4.3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等的控制方法

序号

关键控制点

控制措施

1

施工缝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振捣密实。

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一次成型,不允许留施工缝

设备基础的浇灌,如因突然性停水、停电、混凝土搅拌设备发生故障、运输道路等原因必须留设施工缝时,施工缝的留设必须符合规定

2

预埋地脚螺栓

振捣混凝土要避免振动地脚螺栓和固定架,当浇筑到地脚螺栓长度的三分之上时,应对主要螺栓中心线进行一次复查,发现走动,应及时纠正,以保证螺栓中心线标高正确

3

泌水

混凝土浇筑应注意使中部的混凝土略高于四周边缘的混凝土,以便使经振捣产生的泌水从四周侧模板缝隙、孔洞中渗出或排出,以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大量浮浆,损害各层之间的粘结力,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影响混凝土质量

4.4质量记录

4.4.1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

4.4.2石子试验报告

4.4.3砂试验报告

4.4.4预埋螺栓质量证明书

4.4.5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

4.4.6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

4.4.7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4.4.8混凝土试块强度试压报告、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

4.4.9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4.10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螺栓位置偏差

地脚螺栓利用木横梁固定在模板上口,浇筑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上升速度,使两边均匀上升,不使模板上口位移,以免造成螺栓位置偏差。

当螺栓固定在细长的钢筋骨架上时,要求钢筋骨架不下沉变位;地脚螺栓丝扣部分应预先涂黄油,用塑料布包好,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沾上水泥浆或碰坏。

5.2裂缝

浇筑设备基础混凝土时,由于凝结过程中水泥会散发出大量的水化热,因而形成内外温度差较大,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因此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掺加缓凝剂;选用合适的砂石级配,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尽量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3孔洞

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预防孔洞要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5.4蜂窝

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混凝土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按相关规范执行。

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

5.5缝隙夹层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

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

6成品保护

6.0.1要保证钢筋、预埋件、预埋螺栓、孔洞和线管的位置正确,不得撞碰。

6.0.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可在其上来往行走和上部施工。

6.0.3在混凝土上运输时,应保护好设备管线,不得碰撞损坏。

6.0.4较大的设备基础超过相邻建筑物基础深度时,应有妥善的保护措施或方案。

6.0.5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足够的照明,防止碰撞各种管线、模板、预埋件等及现场设施等。

7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施工过程中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中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

控制措施

1

基坑内施工

塌方

深基础施工时,基坑应有足够坡度或支设挡土板,上口避免剧烈震动,并不得堆放重物,以免塌方

2

高处作业

高空坠落

遇有恶劣天气(如风力大于6级以上),影响安全施工时,禁止高层框架上的设备基础施工

4

施工机械

机械伤害、触电

施工机具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机具运转时,施工人员严禁靠近触摸,防止伤人

雨、雪天施工时,应注意对带电施工机具的保护,防止受潮、短路,必要时应搭设防雨棚等

5

施工用电

触电

施工用电,要认真执行三相五线用电制,每台用电设备,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的保护原则,严禁“一闸多用”

对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可靠性要定期检查,并做好管理台帐记录

现场施工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施工用电缆、闸箱等,防止电缆老化、脱皮、闸箱漏雨,开关破损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对有问题的电缆配电箱,开关等应及时进行更换和维护

5

混凝土振捣

触电

使用前检查电缆,电缆延长线采用具有漏电开关的电缆盘

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

注:

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7.2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环境因素

控制措施

1

混凝土搅拌

污水

使用现场搅拌时设沉淀池,清污分流,施工污水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需要向施工区外排放时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方可外排

2

现场清理

建筑垃圾

施工垃圾要集中堆放,严禁将垃圾随意堆放或抛撒

3

材料堆放

粉尘

砂石堆放成方,散装水泥要封闭或覆盖,不得露天存放

4

现场施工

垃圾

施工现场应设立合格的卫生环保设施,严禁随处大小便

5

机械使用

废油

施工现场使用或维修机械时,应有防滴漏油措施,严禁将机油滴漏于地表,造成土壤污染。

清修机械时,废弃的棉丝(布)等应集中回收,严禁随意丢弃或燃烧处理

注:

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