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994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docx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

 

2015年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报告

 

2015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4

2、管理体制5

(1)软件企业认证5

(2)产品登记5

(3)资质认定6

3、法规政策6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9

三、行业生命周期10

四、行业壁垒10

1、资质和资本规模壁垒10

2、人才壁垒11

3、技术壁垒12

4、品牌壁垒13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国家政策持续扶持,行业环境不断优化13

(2)行业需求发生深刻变革,业务井喷可期14

2、不利因素15

(1)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16

①全球化视角下,国内产业竞争力不足16

②创新薄弱导致技术能力不足16

(2)人才短缺,存在培养机制紊乱、匹配效果差等突出问题16

(3)企业微观层面存在许多不足17

(4)信息安全问题突出17

六、行业市场规模18

1、市场情况及容量18

(1)软件行业整体市场情况及容量18

(2)软件外包行业情况及市场容量20

2、市场结构及前景预测22

(1)软件与硬件的融合24

(2)软件与服务的融合24

(3)软件与网络的融合24

(4)软件技术的融合24

(5)软件企业的融合25

六、主要风险25

1、政策风险25

2、市场风险26

3、行业风险26

七、行业竞争程度27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服务”是指向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外包(ITO)服务和基于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BPO)服务,其中ITO业务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设计、信息技术运维、测试评估、信息系统规划、信息技术管理咨询、软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外包服务;BPO业务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软件运营服务、容灾服务、物流管理服务平台、电子商务管理、在线娱乐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呼叫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外包服务。

一、行业管理

1、监管部门及行业协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信部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对全国软件产业实行行业管理和监督;组织协调并管理全国软件企业认定工作;并负责全国软件产品的管理。

行业内部管理机构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

2、管理体制

(1)软件企业认证

国内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著作权、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制度。

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工信部会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先由行业协会初选,报经同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审核,并会签同级税务部门批准后正式公布。

同时,工信部根据行业协会的工作实绩,也授权部分行业协会作为其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软件企业认定机构。

(2)产品登记

软件产品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工信部。

经审查合格的软件产品由省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国产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和中国软件登记中心,由国家版权局授权中国软件登记中心承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

(3)资质认定

2000年10月16日,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的《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信部联产[2000]968号),明确了软件企业的认定办法。

根据国务院2015年2月24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决定》(国发[2015]11号),软件企业认定审批目前已取消。

2009年3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9号),确定了软件产品的认证和登记办法。

2010年1月,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成立的IT服务标准工作组就信息技术服务的运行维护提交了四项标准征求意见稿。

其中,最为成熟的《信息技术服务运维通用要求》、《信息技术服务运维应急响应规范》已正式列入运营维护业务的国家标准计划(计划号分别为:

20091399-T-469、20091400-T-469)。

3、法规政策

目前国家全力支持软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从各级政府及主管机关颁布的关于软件行业的法律法规来看,对软件企业有着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政策连续性和力度均较强,为国内软件类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软件外包行业属于整个软件服务业的一部分,从上下游关系上看,底层软件服务商、硬件服务商、和互联网平台服务商是其供应商;常规的软件开发商、软件科研机构、高校IT科研人员及毕业生、人才招聘网站及IT人才社区是软件外包服务商的协同合作伙伴;而软件产品使用方、信息化改造使用方是其主要下游需求商。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下游需求方几乎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企业、政府、事业单位。

三、行业生命周期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

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伴随国内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专业化分工原来越细致,软件外包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伴随互联网+的浪潮,软件外包行业处于成长期,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商业前景。

四、行业壁垒

1、资质和资本规模壁垒

国内对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的企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管理,从业企业依据其业务范围,需要取得ISO9000、CMMI或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资质认证。

这些行业资质等级代表着企业的行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和综合实力,是进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的重要门槛。

政府及各行业企业客户在对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应用系统、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进行采购时,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

招标过程中,通常会综合考虑投标企业的资质、认证、资本规模以及行业经验等因素。

另外,在系统集成业务中,客户通常涉及大量的硬件设备采购,按照行业通行惯例,通常需要软件及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提前垫资。

对于政府、电信、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资本实力成为资质的重要门槛。

通常对于软件外包行业而言,资本规模达到1000万元是一道重要的门槛。

境外软件外包需要更高的资本规模。

2、人才壁垒

软件外包行业属于知识密集,但与软件开发、销售企业不同,其还受上下游资源的影响。

尤其在国内市场,各家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技术能力趋于同质化,而能够拥有稳定上下游资源的企业会获取更多稳定的业务资源,更加具备竞争力。

因此,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

从人才分类角度上,首先是核心技术人才。

软件外包企业输出的主要是人力资源或者服务,但无论哪类,人才资源决定了企业擅长的业务内容,是服务质量的保证。

其次是掌握上下游资源的人才。

上游资源影响着企业的成本,而下游的资源影响着企业的收入。

而人才的流动取决于公司的薪酬待遇、内部管理、企业文化。

通常而言行业内高素质人才更加向薪酬待遇更好、内部管理更优秀、企业文化更人性的企业流动。

3、技术壁垒

依据摩尔定律,IT行业以18个月为周期进行升级换代。

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行业发展的速度更加日新月异。

受之影响,软件服务行业基本上每隔1-2年就会产生一次较大的技术革新,跟不上技术更新的企业将会失去未来潜在增长能力。

因此,软件外包企业不仅要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建模、程序设计、代码测试等传统的软件工程技术,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最近的技术和应用,例如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AR/VR技术等。

目前行业内公司的技术能力都是通过自身团队培养和开发、外延式吸收合并两种方式进行。

对于规模较大业务稳定的企业两种方式并行使用,但该类企业对于新方向的敏感度较低、机会成本较高导致的创新能力不足;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则主要通过自主开发方式进行,但该类企业的敏感度极高,创新的积极性较强。

但是规模太小的企业,其公司面临众多生存问题,及其不稳定,创新保障能力较差。

因此,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规模中等的企业其现有技术能力和未来创新能力的综合评分最强。

尤其在“互联网+”的思维下,规模中等企业将占据创新的先发优势。

4、品牌壁垒

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品牌价值体现了企业的综合能力,涵盖企业规模、技术实力、项目经验、企业文化、内控管理等等方面。

在过去的行业竞争格局下,信息化改造和软件外包服务更多集中在大型行业客户手中,因此品牌价值有一定影响但非决定性。

但面向全球移动互联网新浪潮,以及“互联网+”思维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下,品牌价值将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

海量的中小客户获取企业信息跟多会以品牌作为第一衡量指标。

因此,具有更加普世、优秀气质的品牌将迎来巨大的业务机会和发展机遇。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对于软件外包行业来讲,总体而言,在未来3-5年将迎来历史性的二次发展机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策持续扶持,行业环境不断优化

宏观政策角度,2014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其中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创新,面向全球市场,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要以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拓展行业领域,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互联网、能源等领域的服务外包,推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政策、加强金融服务以及提升便利化水平等,培育一批创新和竞争能力强、集成水平高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加快推动国内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国际竞争。

同时,国家积极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关立法进程,加快实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另外,我国将原先软件产品的增值税减免政策扩展到IT服务的营业税减免,顺应了软件服务化的趋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政策保障,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2)行业需求发生深刻变革,业务井喷可期

自2007年以来,软件产业总产值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从2007年5800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7235亿元,2015年半年总产值达到20127亿元,总体增长524%,年均复合增长26.87%,远超国内GDP的增长速度。

依据2015年来各月份软件产业总产值的数据,行业增长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从2月份2734亿元,增长到6月份4338亿元,同比增速实现稳定增长。

尤其在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后,环比增速明显发生井喷式增长。

软件外包业务方面,2012-2014年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收入规模分别达到5081、6834、9195亿元(数据来源:

中国产业信息网),持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显示出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稳定的增长能力。

未来几年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将朝以下方向发展:

BPO与ITO双向渗透趋势明显,“整合式外包”在创新、成本、灵活性等方面更具明显效益,将成为未来市场新的增长点。

加之IBM、HP、TCS、Wipro等全球性服务商正在把重点放在业务咨询和技术实施能力更紧密结合上,离岸外包业务也将呈现增长态势。

总体而言未来国内软件外包业务将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不利因素

虽然国内软件产业整体产值仍在不断增长,软件外包行业产值也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但我们仍看到一些对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从宏观角度看软件外包行业,虽然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同时国内产业上也实现了较快的发展,但从产业结构和发展状态上,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多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市场,依然存在较多不利的阻碍。

①全球化视角下,国内产业竞争力不足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底子薄,导致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抗风险能力差,国际竞争力不足。

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人数已经达到5万-6万人,而我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只有几千人。

②创新薄弱导致技术能力不足

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多层次的消费者需求延缓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压力,很多企业对创新的认识不足,习惯于通过营销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利润,满足于自己现有利润取得方式,把规模而非关键技术视为成长壮大的主要动力,缺乏核心竞争力。

同时人力资源制度的缺失使得企业技术创新人员过度流动,破坏了企业技术知识的持续性积累,间接地削弱了企业研发能力,进而不能使自己在技术上有所进步,承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外包。

(2)人才短缺,存在培养机制紊乱、匹配效果差等突出问题

人力资源是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人才匹配、短缺的问题。

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

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但缺乏软件开发工作经验、项目交流和团队合作锻炼,需要经过相当的项目知识与技能培训;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参差不齐,同时职业培训机构的行业经验有不足,很难培训出很适合外包企业需求的人才,存在人才匹配的问题。

而最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企业内部培养,但实际上国内企业受质疑规模和投入程度,鲜有在人才建设上有较好投入。

(3)企业微观层面存在许多不足

目前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所承接的项目多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市场,存在服务外包扎堆发展、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等现象。

同时在质量管理、关键技能方面也存在不足,影响项目完成质量,反过来有制约承接项目能力,进入企业发展恶性循环。

(4)信息安全问题突出

软件外包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为分析客户需求要接触客户商业机密,往往还要借助客户的前一版应用软件,涉及客户大量的商业机密和软件版权,因此能否有效地保护这些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成为重要问题。

而反观国内,行业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力度远远达不到欧美市场水平。

目前印度、韩国成为主要外包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安全的问题。

六、行业市场规模

1、市场情况及容量

(1)软件行业整体市场情况及容量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已从低迷中走出,恢复了稳定而持续的增长。

依据Gartner的统计和预测,2013-2015年全球IT支出分别为3.67、3.75、3.89万亿美元;其中2014年增长2.1%;2015年增长3.7%。

国内情况要比国外情况健康很多,软件行业仍然处于高速增长中,2014年软件行业总产值突破了3.7万亿人民币,从2007年的0.58万亿增长到了3.72万亿人民币,平均增速26.68%,远超国外软件行业增速,同时也超过了国内GDP9.49%平均增速;与此同时,软件行业在GDP中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从2007年的2.12%增长到了5.85%,涨幅超过200%。

分析原因可以看出,国内软件行业的高速发展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造就的。

对比观察软件行业和GDP增速的曲线可以看出,两者走势基本相似,而软件行业曲线稍微滞后GDP曲线一年左右。

国内软件行业从业企业数量来看,从2007年1.3万家,增长到2014年3.8万家,8年时间增长了300%,平均年化增长17%。

企业年均产值从2007年的0.45亿,发展到了2014年的0.96亿,增长了100%,年化增速12.27%。

但是企业数量增速低于行业增速,但是企业年均产值在稳步提升。

展总体而言,国内软件行业市场发较为健康,平均增速超过26%;市场容量也足够大,体量超过4万亿,能够容纳超过3万家企业,企业年均产值接近亿元。

(2)软件外包行业情况及市场容量

从全球范围来看,与软件行业整体态势类似,软件外包行业处于稳定增长状态。

以软件外包行业中关键业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ITO)来进行观测统计,2011-2014年ITO均呈现了增长态势,但增速不高,平均增速3.17%。

Gartner预计到2016年全球信息技术外包支出将达到2922亿美元。

分析国内的软件外包行业情况,依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2011年以来软件外包产业产值从0.38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14年0.9万亿人民币,同时根据2015年的预测值,国内软件外包行业的整体产值将会突破万亿人民币大关,达到1.23万亿人民币;软件外包行业整体增速保持在30%以上,并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11-2014年平均增速在33%;软件外包在软件行业中的总体占比超过20%,并逐年上升,预计2015年将达到29%,接近三分之一;软件外包在GDP中的占比从2011年的0.79%稳步上升到2014年的1.81%,涨幅超过100%。

总体而言,国内软件外包行业呈现了稳定的高速增长态势,平均增速超过30%,并在软件行业和GDP中的比重稳步提升,未来发展趋势较好。

同时软件外包行业的年产值即将突破万亿人民币规模,有着巨大市场容量。

2、市场结构及前景预测

总体而言,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受制于宏观经济和软件行业整体景气度的影响,从全球视角来看,软件外包市场的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需求方(发包国)——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仍然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球服务外包业务的绝大多数份额。

美国占了全球市场的64%,欧洲占了18%,日本占了10%,留给其他国家的还不到10%。

而供给方的发展层次是不一样的,发达国家软件外包行业成熟,形成了产业规模和发展优势,但是人力资源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市场份额逐步下滑;发展中国家(拉美、亚太地区)的软件外包行业发展迅速,正在成为发展的重要引擎。

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服务外包投资地,中国、印度、菲律宾承接了全球服务外包60%以上的份额。

拉美的巴西、墨西哥等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服务外包承接国。

国内软件外包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增速超过30%;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突破万亿人民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占GDP比重达到1.81%。

行业内以东软、浙大网新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不断涌现,有效地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品牌的国际化战略,国际竞争力快速提高。

而产业发展形态上呈集聚发展态势,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重点,形成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五大集群——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东北集群。

业务形态上,不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转移。

随着一线城市人力成本及商务成本的上升,软件接包企业将低附加值业务转移至二三线城市。

转移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在二三线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另一种是在二三线城市寻找长期合作伙伴。

国内不少中小型企业组成企业联盟,作为大型外包企业的下游企业,获取软件服务外包的转包和分包业务。

技术上纷纷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上拓展,形成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国内软件外包行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1)软件与硬件的融合

软件和硬件关系日趋紧密,硬件通过软件提升功能,软件通过硬件找到新的市场,二者融合日益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

因此,基于各类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和面向行业应用的系统解决方案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软件与服务的融合

软件服务化趋势明显,SaaS(软件即服务)的概念不断兴起,基于服务的软件开发架构(SOA)日趋流行,收取服务费的商业模式日益取代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

软件外包蓬勃兴起,软件企业利用软件和网络技术承接跨国公司的各种服务外包逐步成为市场发展的新趋向,也使软件的概念得到新的拓展。

(3)软件与网络的融合

随着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等网络加快融合发展,信息化发展的基点日益从终端转向网络,基于网络服务的软件开发和应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此也使信息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4)软件技术的融合

各种开放源代码技术、构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类软件模块日益融合,软开发更加透明和程序化,大大促进软件生产规模和效率的快速上升。

同时基于服务的开发架构也使编程语言和业务流程进一步融合。

(5)软件企业的融合

面向服务的开发架构,需要软件企业与用户更加密切地沟通协作,这也使二者的关系进一步融合。

企业兼并将掀起新一轮热潮,其他行业的大企业并购中小软件企业的现象日益增多,产业格局面临新的洗牌。

七、主要风险

1、政策风险

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行业,受国家给予的行业政策的诸多支持,国务院后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以及《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0)69号),《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函(2014)67号)等,将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国家各部委先后发布多项通知及指导意见,给予了包括税收、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等全方位的产业政策支持,为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为公司软件外包服务平台业务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软件外包行业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与上述扶持政策有着紧密的关系,以上政策如出现不利变化将会对公司的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同时国家“互联网+”的政策出现不利变化,将直接影线公司软件外包服务平台的业务开展,将影响未来业务转型和发展。

2、市场风险

由于软件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面对软件外包业务持续增长的需求,来自国内外同行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提供软件服务外包的领先企业的竞争也将持续加剧;同时,中小型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也有可能通过压低价格等手段来参与市场竞争,导致竞争加剧。

如果公司应对市场竞争的方式采取不当,将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行业风险

目前软件和软件外包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存在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频繁导致的研发投入上升,人口红利衰减导致的人力成本逐步上升,以及用户对服务的品质和要求不断提高等因素造成的行业的毛利下降风险。

因此,若公司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不能快速响应,对行业关键技术的发展动态不能及时掌控,对互联网+的方向不能正确把握,对成本控制和研发投资如不能精细化并提升效率,将导致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因此受制于行业发展的格局,公司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

八、行业竞争程度

与国际情况不同,国内软件产业集中度不高。

2014年底,从业企业总数达3.87万家,企业平均产值仅为9600万人民币,中小企业成为软件行业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国外厂商在基础支撑软件和系统服务软件方面长期占据着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软件行业的竞争度。

而国内软件企业依托对国内各行业用户的深刻理解,形成本土化优势,主要集中在应用软件的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