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88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docx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自然地理第三讲中国的气候

第三讲中国的气候

自主探究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

⑴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⑵夏季:

除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分析7月等温线图上的A、B、C三处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

3.温度带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A

西双版纳、雷州半岛、岛、台湾岛南部

B

亚热带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平原、东南丘陵

C

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

D

中温带

内蒙古高原、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

E

大兴安岭北段

F

高原气候区

、横断山区北部

4.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哪里?

为什么?

5.为什么1月份等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向高纬度弯曲?

6.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7.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何特征?

原因是什么?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时空分布

⑴空间分布:

由向递减东多西少:

受影响

受雨季长短影响

季节分配不均:

要集中于季节

⑵时间分布

年际变化大:

主要受夏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时间早晚的影响

⑶描述图中A、B、C、D四处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干湿地区的分布

⑴湿润地区:

以南地区,东北的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的

⑵半湿润地区:

、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⑶半干旱地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大部。

⑷干早地区: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3.我国新疆境内降水超过400mm的地区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在哪里?

原因是什么?

5.图中雨带是什么月份分别到达C、D、E位置的?

三、我国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⑴海陆位置显著

西岸

冬季:

⑵季风气候特点夏季:

温暖湿润

利于农业生产

⑶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2.气候复杂多样

⑴成因:

我国既跨多个,又有多个干湿地区,地势高低不同,地形多样,各地气温、降水组合不同。

⑵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A气候,主要分市于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南部。

B气候,位于以南。

C气候,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气候,分布在西北地区。

E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在地区

3.气象灾害多发

⑴寒潮:

发生在每年的、冬季和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只有和云贵地区受其影响较小。

⑵台风:

发生在每年的季节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

⑶旱涝灾害:

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4.我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季风区?

5.我国的气候特征对植物分布和农业生产有哪此影响?

 

重难解析

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季节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冬季

1月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漠河是指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

1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低,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大大少于南方,气温低得多。

2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强,控制时间长,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强度都大为减弱,降温幅度小,使南北温差增大

夏季

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最热的地区。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③青藏高原等高原、山地气温低的原因是地势高。

④鲁番盆地夏季最热的原因是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热带

琼全部和台南部、粤南部(雷州半岛)、滇南部(西双版纳)

>8000℃

一年三熟。

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亚热带

秦岭一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4500~85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稻麦两熟或双季稻。

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即鲁全部和陕、晋、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我国冬小麦、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中温带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寒温带

黑、内蒙古最北部

<1600℃

一年一熟。

以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高原气候区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

青稞等。

3.降水分布及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东南部湿润,越向西北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节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降水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4.干湿地区划分及分布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和植被

湿润区

年降水>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气候湿润,森林

半湿润区

年降水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半干旱区

年降水200~400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一部分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干旱区

年降水<200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5.气候特征及评价

特征

内容

成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①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②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冬温偏低,夏温偏高,气温年较差大;③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我国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暖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夏季暖热多雨,对农作物等生长十分有利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多,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夏季,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光热多,且受夏季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广大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地形复杂多样

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和种类极其丰富

高寒、干旱气候区不利于农业发展

6.读我国一月份和七月份等温线图需注意的问题

 

⑴一月份等温线图

①0℃等温线:

秦岭淮河,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份等温线比);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

横断山脉山河相间处:

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雅鲁藏布江谷地、兰州附近河谷:

等温线向上游方向凸,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

青藏高原、海南岛、台湾等地难以受冬季风影响;⑤最低温处—漠河

⑵七月份等温线图

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②吐鲁番盆地高温、等温线闭合原因:

③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

⑶综合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可综合等温线的分布特征看南北冬夏季节的气温差异以及极值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不同地区产生气温差异的原因时,则应从纬度因素、地形、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及洋流等方面综合分析。

具体呈现如下:

A.我国气温分布南北差异的综合分析

①具体表现:

冬季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分布较密集,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小,等温线分布较稀疏。

②原因分析:

冬季:

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昼长较南方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且受冬季风影响明显,故南北温差大;夏季,太刚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昼长较南方长,南方雨季长,阴天多,日照时间短,故南北温差小。

B.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为我国夏季最热地方的综合分析

①具体表现:

在等温线分布图中,该地表现为等温线闭合,凸显气温分布的一个高值中心形成明显的一处热岛。

②原因分析:

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进人盆地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空气干燥,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

C.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的原因:

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弱。

总之,影响某地气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

综合分析我国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⑴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原因

①夏季风的影响:

我国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而夏季风的盛行风向是东南风。

我国东南地区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较多:

西北地区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

②雨季长短的影响: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而且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少。

③地形地势的影响: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起到抬升作用,利于降水的形成,且南北走向的众多山脉,逐步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向西北内陆的输送。

⑵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①地形因素:

火烧寮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台湾山脉东侧,夏季风迎风坡位置,多地形雨。

②洋流因素:

火烧寮沿岸有台湾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⑶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最少的原因

①海陆位置影响:

托克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②地形影响:

地处吐鲁番盆地内部,焚风效应显著,气流下沉为主,难以形成降水。

8.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锋面雨带分布图

⑴雨带的形成:

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地区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早时期。

⑵雨带的推移规律

①南部沿海:

五月中旬.夏季风在此登陆,雨带开始北上.这里最早进入雨季,②长江中下游地区:

六月中旬,雨带北进,长江中下游地区进人‘梅雨”时节:

③华北、东北地区七、八月份,雨带推移至此.北方进入雨季,④九月份,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也迅速南撤;⑤十月.雨带退出大陆。

⑶北方春旱,江南梅雨、伏旱的形成

①春旱:

春末夏初,华北一带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又值农作物播种、生长季节,需水量大,形成春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②梅雨:

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长时间滞留,细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形成梅雨天气。

③伏旱:

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形成晴朗干燥高温的天气,该天气易形成伏旱,给水稻的生长带来影响。

真题解析

例1.(2011·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⑴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⑵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答案】⑴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⑵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⑴两地气温高低与纬度、天气、地形等有关,图示时间2006年9月3日20时,即为晚上8点,银川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受高压控制,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所以银川气温低于成都。

⑵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特点,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成都的风向偏北风,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⑶四川盆地边缘为山地,地势起伏大,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形成暴雨,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野营遇此情况,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例2.(2011·福建文综)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⑴~⑶题。

⑴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B.0.300.50

C.0.550.35D.0.300.35

⑵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

【答案】⑴B⑵A⑶D

【解析】⑴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

⑵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例3.(2011·四川文综)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据图中的等值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地年蒸发量小雨500毫米

B.图幅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递减

C.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

D.400毫米等值线同内、外流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⑵在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的时期,丁区域可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油菜花黄蜜蜂忙B.阴雨绵绵梅子黄

C.稻田受旱暑骄阳D.落叶遍地秋风狂

【答案】⑴C⑵C

【解析】⑴本题以地表年蒸发量等值线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基础知识以及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

图中丙地位于闭合等值线600mm内,根据闭合等值线判读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判断丙地年蒸发量大于600mm,选项A错误;图幅南部地区三条年蒸发量等值线都是600mm,说明南部地区年蒸发量由东向西先递增再递减,然后又递增,选项B错误。

图中甲地区等值线分布密集,乙地区等值线分布稀疏,说明甲地区单位距离年蒸发量变化甲地区大于乙地区,选项C正确;我国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大致是:

大兴安岭西麓向西南,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直达西南国境线,图中400mm等值线位置偏南,选项D错误。

⑵乙地区土壤中水盐运动表现为淋盐特征时,华北地区正值雨季,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高控制,正值伏旱天气。

例4.(2011·天津文综)下图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⑴~⑵题

⑴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a→c→b→dB.b→c→d→a

C.c→b→d→aD.d→a→c→b

⑵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答案】⑴C⑵B

【解析】⑴寒潮是冷锋天气过程,冷锋是从北向南移动的,故选C。

⑵a图中武汉处于冷锋的锋后,处于雨区范围;b图天津处于冷锋的锋后,故B对;c和d图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冷锋锋前,且位置很远,天气晴朗。

例5.(201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得天数)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⑴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⑵比较甲、乙量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⑶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答案】⑴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东北)凸出。

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东西两侧地区,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的时间较短。

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为平原),东西部地势较高(为山地)(东西高、中间问低)。

⑵甲地雪期比乙地雪期短,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

⑶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啊(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解析】第⑴题,由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地是我国东北地区,M处位于大兴安岭,N处位于长白山地,两者之间是东北平原。

等雪期线中段向北(东北)凸出,表明地势高的山地气温低,雪期长;地势低日平原地区气温高,雪期短。

第⑵题,从图上可以读出甲乙两地地雪期的长短,影响雪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是气温。

甲乙都位于山地,但是乙地的纬度更高,气温更低,根据等降雪线可以看出甲地多于乙地,原印尼是东北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甲地距海近,位于长白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多。

第⑶题,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和流速、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

丙地是丘陵,乙地是山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低,集水多,加上丘陵地区农业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更容易受到侵蚀。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我国部分省区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28℃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陆分布③地形因素④信风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此时沿图中海岸分布的28℃等温线自南向北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河流汛期逐渐变长

C.降水量越来越大D.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读“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回答3~4题

3.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A.4000、3000

B.6000、7000

C.6000、3000

D.4900、7000

4.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位于我国()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处

C.地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处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处

下面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年降水量和一月份平均温度分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分析,图中甲地的降水量不可能是()

A.450毫米B.650毫米

C.690毫米D.550毫米

6.图中乙处形成多雨中心的原因是()

A.该地常年地处迎风坡,空气上升冷却降水多

B.6月份,准静止锋长期停留该地

C.七、八月份该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夏秋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7.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B.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东部沿海受到寒流影响D.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闻短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8~9题

8.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B.6—7月

C.6—8月D.5—8月

9.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至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状况是()

A.南早北涝B.南北皆旱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示区域的降水类型,应为()

A.冬雨型B.夏雨型C.全年多雨型D.全年少雨型

11.图示区域2002年降水量与1999~2002年平均降水量相比()

A.降水偏多且季节变化大B.降水偏少且季节变化大

C.降水偏多且季节变化小D.降水偏少且季节变化小

12.图示区域,应属于()

A.干旱区B.半干早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

13.据统计,每年冬季,山东半岛的北部降水量明显多于南部,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北部的冷空气活动频繁B.北部临海,水汽充足

C.北部处于跨过渤海的冬季风迎风位置D.北部海岸线曲折,受海洋影响明显

二、综合题

14.读“我国东北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图中0℃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⑵与该大陆西部相比,该地0℃等温线的纬度位置偏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⑶图中3℃等温线有一段明显弯曲,原因是什么?

 

15.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

昆明、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材料三:

昆明、贵阳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特点.

 

⑵根据材料二,比较昆州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⑶材料二显示,1月昆明和贵阳气温日较差差异相对其它月份达最大,请结合材料三以及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分析其形成原因。

 

16.读“我国岭南地区1月等温线图和年等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中岭南地区l月份等温线分布有何特点?

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⑵图中岭南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有何特点?

试解释其原因。

 

⑶试分析广东的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