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725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docx

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1

三、施工部署1

四、技术参数2

五、工艺流程15

六、模板支撑体系验收15

七、安全技术措施16

八、模板支撑体系受力验算18

3#洋房转换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3#楼属于花园洋房类型,分为3-2、3-3、3-4三个区段,其中3-2为7层、3-3为12层、3-4为7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层高为3.3m。

±0以下为框架结构,±0以上为剪力墙结构,±0层为转换层。

由于楼层较低,本栋楼转换层属于小转换,转换层梁系有框支梁(KZL)、转换梁(ZHL)、框梁(KL)、次梁(L),其中KZL、ZHL界面尺寸相对较大,KL、L界面尺寸较小,具体截面尺寸如下表:

序号

梁类型

截面尺寸

序号

梁类型

截面尺寸

1

KZL

1000x1400

7

ZHL

400x900

2

KZL

1000x1200

8

ZHL

400x800

3

KZL

600x1600

9

KL

450x1300

4

KZL

500x1400

10

KL

300x800

5

KZL

500x1200

11

KL

300x600

6

KZL、ZHL

400x1000

12

KL

250x600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130-2011

3、万科溉澜溪3#洋房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三、施工部署

1、根据设计的区段划分及总进度计划的要求,按照3-4、3-3、3-2的顺序依次施工。

2、根据转换层结构特点选取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且梁板共用立杆。

3、由于该转换层面积较小的特点,采用车载泵或者塔吊配合的砼浇筑方式;

4、本转换层下部只有一层结构板,再往下就是大地持力层,且负一层梁板支撑体系未拆除,采用的是二级分荷的方式将力传递给基础。

根据本转换梁荷载分布情况,转换梁1000x1400,1000x1200,600x1600需要在负一层单独加设支撑体系,其余部位的负一层支撑体系不另做处理。

四、技术参数

1、支撑体系搭设参数

(1)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0.60~0.9m(根据梁截面尺寸计算所得)

(2)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20;

(3)水平杆步距h(m):

≤1.80;

(4)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0.90;

(5)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3.4~4.5米;

(6)梁两侧立杆间距及梁底承附加立杆数量详下表:

序号

梁类型

截面尺寸

梁底承重立杆间距

每梁底立杆横向附加立杆数量

1

KZL

1000x1400

沿梁跨度方向:

从柱子250~300开始起步、每600~900设置一排;

垂直梁跨度方向:

从两侧250~300分别排立杆,梁底附加立杆数量见右。

2根

2

KZL

1000x1200

2根

3

KZL

600x1600

2根

4

KZL

500x1400

1根

5

KZL

500x1200

1根

6

KZL、ZHL

400x1000

1根

7

ZHL

400x900

1根

8

ZHL

400x800

1根

9

KL

450x1300

1根

10

KL

300x800

1根

11

KL

300x600

12

KL

250x600

(7)满堂架支撑体系均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铸铁扣件。

(8)梁底、板底立杆承重连接方式:

可调托座;

2、木枋、模板规格

(1)40*80木枋,搭接长度:

≥1000

(2)模板采用规格为1830*915*15mm的九夹板;

3、木方间距及搭接长度

(1)梁底木方间距≤100,梁侧木方间距≤150;

板底木方间距≤200;木方搭接长度均≥1000;

(3)柱墙木方间距≤200

4、螺栓规格及间距

ф12高强对拉螺栓;梁上纵横间距不大于500mm.

5、梁模板支撑示意图:

(1)1000x1400梁截面支撑示意图

平面图

立面图

(2)1000x1200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3)600x1600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4)500x1400梁支撑体系(450x1300也适用)

平面图

立面图

(5)500x1200mm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6)400x1000mm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7)400x900mm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8)300x800mm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9)300x600mm梁支撑体系

平面图

立面图

6、施工荷载传递示意图

转换层二级支撑体系分荷载示意图

对于1000x1200、1000x1400的梁,在负一层的支撑体系中加设两道立杆,与原有立杆一起分荷,将力传递到地基。

对于600x1600的梁,在负一层的梁板下部增设立杆支撑一道,与原有立杆共同分荷,将力传递给地基。

7、钢管满堂架支撑体系剪刀撑设置

本工程模板满堂支撑架高度未超过8米,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第6.9.3.1.2条的要求,设置普通型剪刀撑,即:

在满堂支撑架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支撑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

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

因此对于本转化层在架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

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

五、工艺流程

1、柱墙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柱墙施工缝处理→抄平、放线→定位桩钻孔及安装→施工缝清洁→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立模→找正→拚缝→安放背楞木→上夹具→加固、校正→检查→验收。

2、梁板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放线→垫枋铺设→满堂架搭设→抄平→架梁底杆→梁底承重立杆及斜拱架搭设→梁底模安装→梁侧模安装→架板底杆→摆板底方→铺板底模→梁侧模找正与板底模顶牢→上梁夹具及加固→清洁、验收

3、混凝土浇筑顺序

采用车载泵或者塔吊配合的方式进行砼浇筑,先浇筑墙柱、后浇筑梁板。

六、模板支撑体系验收

1、用于转换层脚手架搭设前,应对用于模板支撑体系搭设的钢管、扣件、木方等材料在进行认真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2、模板工程应编制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应严格按施工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规定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检查和巡视,对不符方案要求的应立即整改。

3、施工过程中应经常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1)立杆垫木应满足施工方案要求。

(2)底座位置应正确,顶托螺杆伸出长度应符合规定。

(3)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4)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应符合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要求,且固定应可靠。

(5)扣件螺栓拧力矩力应在40Nm与65Nm之间。

(6)安全网和各种安全设施应符合要求。

4、梁底板铺设前,应对梁底承重立杆数量、分荷斜撑的数量、固定方式、间距、立杆设置情况进行全数检查,避免在梁底板铺设后因钢管密集,不能增设杆件造成打面积返工。

5、梁板钢筋施工完毕后,在混凝土浇筑前,应会同监理单位项目总监、建设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及公司技术总工、设计单位负责人、两江新区安管站(暂定)分管人员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序施工。

七、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1)、支模架在搭设过程中,严格把好基础、材质、间距、支撑、连接、防护、承重、上下通道、雷电、验收等十道关;

(2)、支模架应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物料提升机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其附着设施相连接;禁止与施工脚手架、物料周转平台等架体相连接;混凝土输送管、布料杆、缆风绳等不得固定在支撑架上;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钢管、木枋、模板等材料的质量检验控制,必须使用合格材料;梁和板的立柱,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4)、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钢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应超过0.5m;

(5)、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6)、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且接点不能处于同一平面,应错开布置;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

(7)、选用普通型剪刀撑,在架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5m-8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应为5m-8m;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当支撑架高度超过8m,或施工荷载大于15KN/m²,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²时,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8m。

需要设置加强型剪刀撑时,应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4跨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宽度应为4跨;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及扫地杆的设置层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宜超过6m,剪刀撑宽度应为3m-5m;

(8)、当支架立杆高度超过5m时,应在立柱周圈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固结点;

(9)、配备扭力扳手对扣件进行检查,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

,且不应大于65;

(10)、支撑架底部采用垫木,因基础存在3%坡度,为防止滑移,垫木底部设置槽钢底座,槽钢底座及垫木设置方向均平行于坡度方向设置。

(11)支模架采用上下传力至地面的方式进行荷载传递,负一层原未拆除支撑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在转换层框支梁1000x1200,1000x1400,600x1600对应位置增加支撑,满足荷载传递至地面

(12)、支模架应由专业架子工持证搭设,支架搭设完毕后,应按规定进行验收(验收由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和项目两级技术人员,项目安全、质量、施工人员,监理单位的总监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

(13)、施工时,在已安装好的模板上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值。

已承受荷载的支架和附件,不得随意拆除或移动;

(14)、支模架架设在楼面上时,应对楼板承载力作分析,当楼板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时,应在下层进行支撑,并应采取措施保证上下层传力体系的合理性;

(15)、支模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擅自拆除支撑架结构杆件;如需拆除必须经修正施工方案并报请原方案审批人批准,确定补救措施后方可实施;

(16)、支模架在使用过程中,要有专人对支撑架进行观测,发现基础下沉、杆件变形、防护不全、拉接松动等,必须立即停止浇筑,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17)、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确认具备混凝土浇筑的安全生产条件后,签署混凝土浇筑令,方可浇筑混凝土;并明确砼浇筑方向、顺序、速度等控制情况,减小砼浇筑对支撑架产生的影响;

(18)、确定架体拆除顺序、砼强度等相应要求,模板支撑架拆除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应核查混凝土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浇筑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以及预应力施工完毕后方可拆除,并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

(19)、支模架拆除时,严禁将拆卸的杆件向地面抛掷,应有专人传递至地面,并按规格分类均匀堆放;

(20)、支模架搭设和拆除过程中,地面应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按GB/T3608-2008标准设置水平防护;同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范围;

(21)、施工用电必须严格执行TN-S系统及“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并按“一箱、一闸、一漏、一机”的强制性规定执行;

(22)、施工现场应制定严格的消防制度;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许可证和制定监控措施;动火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八、模架支撑体系受力验算

详附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