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693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docx

1古诗词三首doc定稿

长沙镇中心小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1古诗三首

设计者

刘荣会

送审时间

2015.3.2

审阅人

周斌

执教者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基本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并体会其表现手法。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并能默写。

5、搜集、背诵其他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在班内交流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感悟诗的韵味,并能正确默写。

 

3、能读懂每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并体会其表现手法。

教师教法(根据实际设计)

讲授法,读、议、诵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学法

多读多练,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及古诗词的相关资料、图片等。

2、古诗的配乐朗读。

3、收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境:

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

其间大好的河山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从文本中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

想去吗?

(想)那请跟随我出发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诗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大意,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三.教师引导学习《独坐敬亭山》。

(1)出示小黑板,小组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朗读古诗,划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小组交流共同解决。

 3、多读,诵读,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大意。

 4、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四、展示汇报:

(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1、指名读。

 2、小组读,比赛读。

3、汇报交流。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

鸟儿们;高飞尽:

都飞远了。

孤云:

孤孤单单的一朵白云;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厌:

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3)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五、教师精讲点拨。

  1、师:

前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2、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3、师小结:

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

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六、巩固练习,感情升华。

  1、过渡:

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行动:

多诵读,悟诗情,

 2、复习朗读方式:

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3、自己带着感情读

 4、四人小组读古诗

 5、全班再齐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大家一定游过赤水的十丈洞吧,相信游过的同学会感受颇深,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3、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本《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四、小组展示汇报: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生: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

你理解得真不错

2、生:

我理解“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3、生: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

我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4、师: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5、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五、教师精讲点拨:

1、讲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

遥望:

远望。

2、师: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3、师(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4、师: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5、师: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

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引导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六、巩固与练习:

1、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

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唐代诗人的诗,谁能背诵下来?

学习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

(板书)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谙”,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忆江南》。

     2.通过搜集资料、看注释、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培养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感受江南美好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忆江南》。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出示幻灯片)

2.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

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系。

作词的人只是依谱填词。

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却是对江南春色的回忆,或许这也正是作者选词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3.自主学习,理解词义。

(1)自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2)再读,借助注释,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词句,不懂的作记号。

四、小组汇报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你认为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全班汇报交流。

(各小组相互补充,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共同探讨。

五、教师精讲点拨:

1、“谙”指自己过去已体验过、感受到、熟悉了的。

第一句“江南好”中的“好”,又与下文的“忆”相照应,上下沟通,此为精彩之处。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描写江南美景的绝妙之笔,要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红的江花,绿的江水,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很是耀眼。

作者对江南景象的描述以色彩的渲染而别具独到之处。

篇末“能不忆江南?

”通过反问表达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同时与开头呼应,使全词浑然一体。

3、这首词通过对江南景象的回忆,来表达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与怀念。

全词引人遐想,给人以深刻印象,令人叫绝。

六、巩固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感受江南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之妙。

2、正确书写本课的每一个生字。

作业设计

(自编)

板书设计

(自编)

板书设计

一、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

(唐)李白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

高飞尽   孤          两相和              红胜火  江南

独去闲   独          镜未磨  山光        绿如蓝 风景美

两不厌   寂          山水翠  水色美

只有     寞          一青螺

教学反思

(自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