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69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docx

浙江高考生物考试说明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生物)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4年版)》制定本考试说明。

知识点的考查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2版·2013年10月第3次印刷)规定的教学要求。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查考生掌握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思维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一)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调查、实验、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为必修1、2、3的内容。

考试内容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知道所列知识点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

知识内容

要求

必修1《分子与细胞》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2)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5)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其协调配合

(4)细胞溶胶的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的代谢

(1)ATP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3)酶的本质、特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4)细胞呼吸

(5)光合作用

1—4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1)细胞周期

(2)细胞的有丝分裂

(3)细胞的分化

(4)细胞的癌变及癌症的防治

(5)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必修2《遗传与进化》

2—1 孟德尔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2 染色体与遗传

(1)细胞的减数分裂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

(3)动物的受精过程

(4)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5)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

2—3 遗传的分子基础

(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3)遗传信息的传递

(4)遗传信息的表达

2—4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2—5 生物的进化

(1)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2)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6 遗传与人类健康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遗传咨询与优生

(3)遗传病与人类未来

必修3《稳态与环境》

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内环境与稳态

(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3)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4)大脑皮层的功能

(5)体温调节

(6)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7)血糖调节

3—3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1)非特异性防卫

(2)特异性反应

(3)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

(4)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3—4 种群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增长方式

(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3—5群落

(1)群落的结构

(2)群落的主要类型

(3)群落演替

3—6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3—7人类与环境

(1)生物圈

(2)全球人口动态

(3)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4)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验

要求

4—1 《分子与细胞》

 

掌握程度参考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3)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4)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5)观察叶绿体

(6)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7)探究酶的专一性

(8)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9)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0)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4—2 《遗传与进化》

(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2)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

(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3 《稳态与环境》

(1)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模拟尿糖的检测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4)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2014年高考生物(ⅠB)部分考试说明

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与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学科相同。

考试范围为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内容,知识点的考查不超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2版·2013年10月第3次印刷)规定的教学要求。

考试内容以“生物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

知道所列知识点的含义,并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

理解所列知识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考试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生物知识内容表

知识内容

要求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微生物的利用

 

掌握程序参考理科综合生物学科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⑴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⑵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2酶的应用

⑴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

⑵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1-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⑴果酒及果醋的制作

⑵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1-4浅尝现代生物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1 基因工程

要求

(1)基因工程的诞生

(2)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3)基因工程的应用

2—2 克隆技术

(1)植物的克隆

(2)动物的克隆

2—3 胚胎工程

(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2)胚胎工程及其应用

2-4 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的原理及主要类型

(2)生态工程的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备注:

划线部分是15年与14年不同的地方。

 

参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产生于线粒体外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B.植物体内的葡萄糖是植物细胞直接利用的能量载体

C.水体的PH影响藻类的细胞呼吸而不影响光合作用

D.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多少与植物的种类和发育阶段有关

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前后细胞内酶的种类相同

B.酶促反应过程中,酶不发生形状变化

C.酶活性用底物减少量或产物增加量来表示

D.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能由不同种类的酶催化

3.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下,已知

6没有携带致病基因,且该家系中无基因突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2的致病基因来自I1

C.III1可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

D.若II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均患病

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

B.中期时着丝粒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C.后期时染色体解凝聚成为染色质丝

D.末期时通过形成环沟进行胞质分裂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

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

6.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受前一个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

B.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C.神经系统中有支持(胶质)细胞

D.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

二、非选择题部分

30.下图甲表示某流速缓慢的河段,因A、B、C排污口不断排放氮、磷、有害物质a等污染物,使河段水体污染逐渐加重,1、2、3、4表示不同的调查段。

图乙表示该河段中各营养级的部分生物种类受污染的情况。

 

请回答:

(1)受污河段中,若生态系统能够恢复稳态,恢复速度最快的是号调查段。

随污染的加重,将造成下游的水体。

(2)图乙是在3号调查段进行调查的结果,图中包含的食物链属于食物链,由于

作用导致生物体内物质a含量沿食物链逐级增加。

(3)在4号调查段,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造成数量剧增,此时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之间可能会呈现上宽下窄的;若水生植食动物营养级中的鱼类出现大量死亡,将引发生态系统的调节。

(4)对该河流进行治理,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有。

(写出2项)。

31.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一下实验思路:

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

①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

②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

③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

④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

(说明:

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请回答:

(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的反射中枢所在的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⑤项实验思路。

32.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杆和矮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有不抗病矮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杆1株(乙)和不抗病高杆1株(丙)。

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杆、抗病矮杆、不抗病高杆和不抗病矮杆。

选取F1中的抗病高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杆植株(丁)。

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杆。

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     ,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       。

(2)上述培育抗病高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        、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          。

花药离体培养中,可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出芽、根获得再生植株,也可通过诱导分化成获得再生植株。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杆植株能产生   种配子。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乙与丙植株杂交得到F1的过程。

三、自选模块

题号:

17“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空各2分,其余每空各1分。

α-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

从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提取分离α-淀粉酶,并制备固定化α-淀粉酶。

请回答:

(1)称取土样,用无菌水制备成不同浓度的土壤

在超净工作台上,用

取适量样品溶液后,涂布于含淀粉的平板培养基表面,然后置于

内,在37℃下培养。

待长出菌落后,滴加KI-I2溶液,挑取有明显淀粉水解圈的

菌落,进行

面培养,作为初步筛选的菌株并保存。

然后进一步筛选和鉴定,获得枯草芽孢杆菌菌株。

(2)将上述菌株进行培养,从中分离得到α-淀粉酶并制成酶液。

将该酶液和淀粉液混合,每隔一定时间,取适量的反应液与KI-I2溶液混合,并观察颜色变化,当混合液的颜色与

呈现的颜色相同时,表明反应达到终点。

A.糊精+KI-I2溶液

B.麦芽糖+KI-I2溶液

C.淀粉+KI-I2溶液

D.葡萄糖+KI-I2溶液

(3)下列有关固定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工业化生产使用

B.不能重复利用

C.有高度专一性和高效性

D.固定化的方法有吸附法和共价偶联法等

(4)请写出第17题图的名称:

 

题号:

18“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

科学家通过诱导黑鼠体细胞去分化获得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继而利用iPS细胞培育出与黑鼠遗传特性相同的克隆鼠,流程如下:

(1)从黑鼠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    

         ,培养的细胞在贴壁成长至铺满培养皿底时停止分裂,这种现象称为     

       。

(2)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克隆培养法培养过程中多数细胞的基因型会发生改变

B.培养正常体细胞在培养瓶壁上可形成多层细胞

C.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培养次数通常是无限的

D.恶性细胞系的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

(3)图中2细胞胚胎可用人工方法从灰鼠输卵管内获得,也可从灰鼠体内取出卵子,通过      

       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获得。

(4)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

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加

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

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

(5)图中重组囊胚通过      

       技术移入白鼠子宫内继续发育。

为了提高成功率,代孕母鼠需进行激素处理,使其  

     。

(6)小鼠胚胎干细胞(ES)可由囊胚的       

      细胞分离培养获得。

 

参考答案

1-6DDDBCA

30.

(1)2富养化(富营养化)

(2)捕食生物放大(3)数量金字塔正反馈

(4)封闭排污口污水集中处理河床清淤建造人工湿地

31.

(1)    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实验的预测结果及结果分析表

思路

预测

结果

结果分析

①  

反射弧完整,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

②  

刺激产生的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刺激与屈腿不会同时发生

③  

电刺激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④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的,故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⑤捣毁该蛙的脊髓,刺激其右后肢的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32.

(1)表达有害性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基因重组胚状体[来源:

中+国教+育出+版网]

(3)4

(4)

题号:

17“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1)

稀释液(或悬液)

无菌的移液器

恒温培养箱

(2)

A

(3)

B

(4)

不同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题号:

18“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

(1)

原代培养     

接触抑制 

 

(2)

D

(3)

体外受精

(4)

A

(5)

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6)  

内细胞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