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668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docx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

2009年中考二轮复习一模典型试题精选与专题训练

30、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二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较大,第二组较小。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1

6.0

10

2

9.0

15

3

12

20

实验序号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4

3.0

10

5

4.5

15

6

6.0

2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2)分析比较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进一步结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

b.分析比较

31、城市里有“超声波洁牙”美容店,超声波之所以能洁牙,是因为( )

A.超声波是清洁剂B.超声波传递去污信息

C.超声波发生反射D.超声波引起液体的振动,振动把污垢去除

32、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33、电熨斗通电一段时间后,熨斗面很烫,而连接电熨斗的导线却不热,这是因为()

A.导线电阻远小于熨斗电阻,导线产生的热量少B.导线散热比熨斗快

C.通过导线的电流远小于通过熨斗的电流D.导线外有绝缘皮隔热

34、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一(ρ铜=8.9X103千克/米)

表二(ρ铁=7.9X103千克/米)

表三(ρ铜=8.9X103千克/米)

序号

材料

高度

(厘米)

底面积

(厘米3)

序号

材料

高度(厘米)

底面积

(厘米3)

序号

材料

高度

(厘米)

底面积

(厘米3)

1

20

10

4

20

10

7

10

10

2

20

20

5

20

20

8

10

20

3

20

30

6

20

30

9

10

30

分析比较实验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

35、.表一

实验序号

A1表示数(安)

A2表示数(安)

V1表示数(安)

V2表示数(伏)

1

0.2

0.5

6

6

2

0.2

0.6

6

6

3

0.2

0.8

6

6

表二

实验序号

A1表示数(安)

A2表示数(安)

V1表示数(安)

V2表示数(伏)

4

0.2

0.2

2

6

5

0.3

0.3

3

6

6

0.4

0.4

4

6

(1)对上述电路和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是该同学根据图

(选填“A”或“B”)所示的电路图进行实验测得的。

(2)分析(选填“表一”或“表二”)中电表与电表的示数关系(选填表中电表符号),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当电阻(选填“R1”、“R2”或“R”)不变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36、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伏,为了测定它的额定功率,完成下列要求:

(1)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约为1瓦,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电流表的量程应选安.

(2)

(2)闭合电键前,先要调节滑动变阻器,使滑片P移至(选填“A”或“B”)端。

(3)闭合电键时,为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要调节滑动变阻器,调节时要注意观察。

(4)下表记录的是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得及设法求得的数据。

实验次数

电压(伏)

电流(安)

电功率(瓦)

额定功率

1

3.5

0.20

0.7

1.08

2

3.8

0.30

1.14

3

4.0

0.35

1.4

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同学在实验中所犯的错误是

37、在一次科技小组的活动中,同学们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在AB之间接入一根细铜丝,闭合开关S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的读数保持3A不变,过了一会儿,细铜丝熔断.在AB之间换接一根同长度的较粗的铜丝,再调节滑动变阻器到某一固定值,经较长时间粗铜丝没有熔断,在此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保持3A不变.小明同学针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一个问题:

造成细铜丝熔断而粗铜丝没有熔断的原因是什么?

(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你认为造成细铜丝熔断而粗铜丝没有熔断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述理由)

答:

(2)若粗铜丝电阻为0.01Ω,求:

在5s内粗铜丝共产生的热量.

 

(3)如果你家准备安装一台“220V1500W”的电热水器,你应该选用(较粗/较细)的铜导线作用连接线比较安全.

38、用一只量筒、水、一根细针做实验,来测木块的某些物理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能测木块的体积B、只能测木块的浮力

C、只能测木块的体积、质量、密度D、木块的体积、密度、质量、浮力都能测

39、大功率空调在起动一瞬间,与空调并联的台灯变暗,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户线中电流变大B、线路中电阻变大

C、线路中热损失变大D、灯泡两端电压变小

40、在图2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K,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则( )

A.灯L可能变暗B.灯L亮度可能不变

C.电阻R可能断路D.电阻R可能短路

41、在空的易拉罐内装入少量清水,放在煤气灯上加热,直到罐内的水沸腾,用带着手套的双手将易拉罐迅速翻转,使其三角形开口浸没在装有冷水的浅盆内,此时( )

A.由于热水重力的作用,罐内的热水将会流入浅盆内

B.由于热水的密度较小,冷水的密度较大,热水将不会流进浅盆,冷水也不会上升

C.由于存在压强差,浅盆内的部分冷水将会被易拉罐吸入

D.无法确定

42、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完成数百个运行动作,是通过喷射燃气来实现变轨(改变运行高度.运行方向).这是运用了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而太阳能帆板展开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你还能回忆起“观察固体熔化”的实验情景吗?

这个实验的设计和操作特别注意使受热体均匀受热。

请你写出四点使受热体均匀受热的做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学过物质热胀冷缩知识后,李杨和同学们分别用不同的材料自制温度计,其中李杨制作的温度计如图所示,他们规定自制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1℃,但在制作中发现同学们自制温度计的分度值长度不同。

(1)请你猜想,温度计分度值的长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只猜一个)并预测这个因素变化时,对分度值有什么影响?

 

(2)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只答出两点即可)

(3)若将此瓶该做成气压计,那么,瓶中水面上方是空气,在图示的状态下,请问瓶内的气压和瓶外的大气压的大小关系?

 

(4)若将上述所制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如何变化?

请说明原因?

 

(5)为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自制气压计中要注意什么?

 

(6)李亮同学想用这个装置来比较人手握力的大小,你说行吗?

如果行,请说明如何用这个装置来判断人手握力的大小?

 

45、李杨在家中吃饭时对对厨房里的一瓶醋产生了兴趣,他很想知道醋的密度,于是找到了如下器材:

小铁块(密度已知为ρ铁)、细线、弹簧测力计和一只足够深的水杯,他利用学过的知识,测出了醋的密度,请帮助李杨写出:

(1)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所测物理量。

 

(2)醋的密度表达式ρ醋=

46、如图7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_状态。

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

 

47、教室里的吊扇在夏天为我们学习创造了凉爽的环境,它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从力学和电学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并解释清楚。

①力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皮碗,“物理航空母舰实验”小组买回后,利用塑料皮碗测教室中的大气压。

具体做法:

①将皮碗挤压在竖直的厚玻璃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皮碗直径为d,

则皮碗面积S=π(d/2)2;②将细线挂在皮碗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向外拉皮碗,当皮碗恰好掉下时记下测力计读数为F,则大气压强P0=F/S=4F/πd2。

你认为此小组利用__________原理测教室中的大气压,体现_________物理研究方法。

小组测出教室中的大气压P=0.8×105Pa,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用气压计测得的值为1×105Pa,请你找出一处实验不妥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不妥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在下面四个实验装置中,如图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BCD

50、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上,同学们正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假如失去了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B.假如导体都失去了电阻,那么所有的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C.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D.假如磁体周围失去了磁场,世界上就再不会有电的产生

51、小明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时,电路连好后(如右图),闭合开关,两灯均不亮。

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老师告诉他是一个小灯泡坏了。

小明仔细想了想后,用下列方法进行了判断,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把一根导线连接在AB两点,若L1灯亮,则表示L2灯坏

B、把一只电压表并接在BC两点,若电压表无示数,则表示L2灯坏

C、把一只电流表并接在AB两点,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表示L1灯坏

D、把一只小灯泡并接在BC两点,若L1灯亮,则表示L2灯坏

52、如图所示,M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

盘中有两粒黑色棋子,它们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

 

ABCD

53、小欣同学尝到了知识归纳整理的甜头,学习物理后,对知识归纳如下,错误的是()

A.能量转化

B。

各类仪器的原理

C.生活工具原理

D。

物理量单位

54、有一种家用电器,设计安装了调节温度的旋钮式多档开关,其内部电路简图如图甲所示,两电阻丝阻值R1=R2=242Ω,旋转多档开关的旋钮可以改变a、b、c、d四个接线之间的连接情况,从而使家用电器达到所需温度。

图乙给出了其中的五种连接方式。

则:

(1)图乙中电路连接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__________

(2)计算图乙中各种电路连接时,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分别为多大?

并简单说明电路的连接情况。

备注:

(1)问中电路连接不正确的除外。

 

55、为了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里装满煤油,玻璃管内液面相同)。

⑴电阻丝甲与乙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其目的是

  。

⑵已知电阻丝的阻值R乙>R甲,通电一段时间后,_____烧瓶中的玻璃管液面上升较高。

(3)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利用该实验装置,还可以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写出一种即可)。

(4)下列事例或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与本实验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_

A、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B、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C、扩散现象表明分子是运动的D、运动的篮球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有动能

56、小明家电热毯的电阻线断了,他把电阻线接上后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发现接头处烧焦了。

 

(1)请你判断小明是用图中______的接线方法,你判断的依据是接头处的电阻    (选填“变大”或“变小”),相同时间热量增多,是接头处烧焦的原因。

甲乙

 

(2)剪下包含有接头处的电阻线一段(足够长),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

    要求:

①画出所用的电路图。

②写出实验步骤。

 

57、小洋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表中是她测出的数据,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她得出了如下结论:

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你认为小洋的探究结论是否可靠?

说出你的理由。

 

(2)如果小洋想验证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可逆,她应该怎样做?

 

58、为了测试一下谁眼明手快,小房、小华、小惠、小刚设计了一个测试实验,如图19甲所示。

他们让小方竖直拿着尺的一端,其他同学分别在尺的正下端位置张开手指,然后小方松开手将尺自由落下,被测试的同学迅速用手抓住尺,比较三位同学手抓尺部位的高低,就能判断人的反应快慢。

通过实验,小华、小惠和小刚分别抓住了尺上的A、B、C三点,如图乙所示。

(1)你认为谁的反应更快?

(2)小方用秒表测出从自己松开手到小华抓住尺的时间为0.5s,他再根据小华抓尺的部位,判断尺在这段时间内运动了30cm,于是他利用公式v=s/t计算出A点通过小华手指时的速度为0.6m/s。

你认为小方的理解正确吗?

(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

(3)请你对该实验做出两点简要评价:

a.。

b.。

 

59、小丽同学按图20连接电路,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若R1不变,当移动滑片P时,使V1表示数分别2伏、4伏和6伏,V2表、V表和A表相应示数如下表所示:

(1)对表格中三只电压表的示数关系进行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2)对表格中V1表示数和A表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可得到的结论是

(3)对表中

和R2示数的变化规律分析:

电流与电阻(成/不成)反比,这与欧姆定律(相符/不符),其原因是。

次数

R2/Ω

/A

1/V

2/V

/V

1

50

0.2

2

10

12

2

20

0.4

4

8

12

3

10

0.6

6

6

12

 

60、一位同学赤脚在松花江边湿地上漫步,他观察到双脚陷入松软的泥土中,用力拔起一只脚时,另一只脚却陷得更深了,原因是_________。

61、如右图12所示,当S闭合,甲、乙两表为电压表时,两表示数之比为U甲︰U乙=5︰3;当S断开,甲、乙两表为电流表时,两表示数比为I甲︰I乙=______,此时R1和R2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________。

62、在图中使用测电笔方法正确的是图(填“甲”或“乙”)

63、小明一打开卧室的灯,家里正在使用的电器就全部停止了工作,造成故障的原因是卧室发生了现象;某居民楼经常在做饭时间保险丝熔断,这一般是由于造成的。

64、电能表表盘上有几个重要参数:

⑴“220V10A”中的“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压为,“10A”是指这个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它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的家庭电路上;

⑵“600

”是指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第消耗1

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

⑶“50

”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频率为50赫兹的电路中使用,该电路中电流方向1秒内改变次。

65、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小华想验证他家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的转数是否准确,于是,将标有“220V3A”的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当该用电器正常工作5min后,电能表的转盘正好转了110r,则该电能表每千瓦时的实际转数应是()

A.2400rB.2000rC.1500rD.1200r

 

66、归纳总结是学习物理的一种良好习惯。

王璐同学对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元件——滑动变阻器进行归纳,发现除了“保护电路”这一作用外,它在不同电路中还有着不完全相同的作用,请你与她共同思考:

图23

 

AB

图A是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在该实验中:

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图B是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为了多次测量,从而发现对小灯泡灯丝电阻的影响;图B也是伏安法测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在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为了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从而使小灯泡正常发光。

67、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中,同学们正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假如失去了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B.假如导体都失去了电阻,那么所有的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C.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D.假如磁体周围失去了磁场,世界上就不会有电的产生

68、有一些材料,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这种材料叫做半导体。

有一种半导体其电阻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利用这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叫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可以用来测量温度,且反应快,精度高。

小唐同学为了检测他家蔬菜大棚内的温度变化,他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如图26甲所示的电路,其电源电压是27V,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如图26乙所示,电流表的量程是0-0.6mA。

为了能从电流表直接读出大棚内的气温,他将电流表的刻度盘改画成温度的刻度,这样改造后的电流表就成了气温表。

 

图26

若蔬菜大棚中的温度降低,电路中的电流将如何变化?

(1)请你帮他算算,改造成的气温表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2)

小唐发现设计的电路中气温表的量程太小,他想在保持现有元件不变的条件下,再增添一个电阻,使该气温表的量程扩大到45℃。

请你帮他在方框内画出改进的电路图,并求出新增电阻的阻值为多少Ω?

69、如图(20)所示的衣架。

在A点下挂一个4N的重物,在B点上挂一个6N的重物。

要使衣架平衡,则()

A.在P点下挂一个4N的重物,在Q点上挂一个6N的重物

B.在P点下挂一个4N的重物,在M点上挂一个6N的重物

C.在F点下挂一个4N的重物,在M点上挂一个6N的重物

D.在F点下挂一个4N的重物,在E点上挂一个6N的重物

70、家庭生活中,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A.小明的爸爸正常上楼的功率约1KW  B.家用照明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150mA

 C.家29寸彩电的功率约2000W     D.120W的电冰箱一天耗电约3KW·h

7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通道的俗称。

光纤通信是利用下面的哪一种载体来传输信息的()

A.微波      B.光波      C.无线电波    D.超声波

72、小明学习了滑动变阻器的知识后,决定将自己的台灯改为调光式,于是他买了“1W 2KΩ”的电位器一个,装在了台灯(灯泡为“PZ220-60”)上,一开灯,确实能调光,但电位器一会儿就冒起烟了,吓得他赶快扯下了插头。

分析他失败的原因是()

 A.因为一开灯能调光,说明电位器规格正确,主要是电位器的质量低劣

 B.电位器的额定功率偏小

 C.电位器的额定功率偏大

 D.电位器电阻偏小,应换用20KΩ的

73、图6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

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B.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C.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1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D.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74、10.科学家观测到一种水生细菌,它具有沿地球磁场游动的向磁性.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菌细胞中沿长条轴线排列着大约20颗细黑粒.若将这种细菌在不含铁的培养液中培养几代后,其后代便不再含有这种细黑粒,同时也不再具有向磁性.由此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细黑粒可能存在磁性D.在强磁场附近该细菌的运动方向可能会改变

B.细黑粒可能含有铁元素C.生存环境的改变不影响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

 

75、在楼道中安装的电灯,要求楼梯的上下端都能控制它:

当上楼梯时,能用下面的开关S1开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