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58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9、穷人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

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

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

5、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每段讲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

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

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评:

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

(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

(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____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

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所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抄写生字词

板书:

穷人

桑娜一家:

贫穷、艰难

勤劳能干、担心丈夫

桑娜:

关心西蒙、非做不可

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渔夫:

快去抱来、总能熬过

西蒙:

盖在、包住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9、穷人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抓重点词“忐忑不安”,引读课文。

1、板书:

忐忑不安。

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学习24课——穷人。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课文9-11节。

①、思考:

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

他会怎么说?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3、理解--忐忑不安。

4、练读9-11节,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

5、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书:

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二、抓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全文。

㈠、1、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2、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3、①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

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

沉思1)

②、学习课文第16节,你读懂了什么?

㈡、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1、请同学默读课文3-8节,思考:

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2、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

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

①、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②、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③、桑娜想: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3、我们一起读第8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8节。

㈢、1、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2、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21节、23节,想:

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

3、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

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板书:

沉默、沉默)

4、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

(板书:

沉默)

想象:

桑娜为什么沉默?

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

心里在想什么?

5、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

想象:

桑娜为什么沉默?

心里在想什么?

渔夫为什么沉默?

心里会想什么?

6、自读第24节,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笔头训练:

渔夫心里想: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①、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

如果把他们抱来()

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

②、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

宁可()也要()

的这种决断的心理?

--(熬)什么意思?

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

(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训练朗读?

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

7、齐读渔夫说的话:

24-27节。

8、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

布置作业

   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

反思: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2、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导入谈话:

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

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

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2.根据学生回答。

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他为什么急了?

D.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

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

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

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

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

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

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

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

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

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父亲也很善良。

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

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

碧云同样善解人意。

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

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四、总结

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反思: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11、唯一的观众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演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导入新课:

  父亲和妹妹认为男孩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因为他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可是有一天锯桌腿的声音变成了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

二、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词。

1.易混易错字

 白痴、沮丧、绝妙、懊恼、神圣、

蹑手蹑脚、潜滋暗长

 锯(电锯)蹑(蹑手蹑脚)眶(眼眶)

受(接受)踞(盘踞)镊(镊子)

框(木框)授(教授)

2.词语解释

懊恼:

心里别扭、烦恼。

沮丧:

灰心失望的意思。

和谐:

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洋溢:

充分流露出一种情绪或气氛。

溢:

充满而流出。

难以置信:

难以让人相信。

置信,相信。

全力以赴:

把全部力量和精力都投入进去。

天方夜谭:

这里指信口开河,讲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荒唐:

(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美妙:

美好可喜。

声望:

为群众所仰望的名声。

安详:

从容不迫、稳重。

慈祥:

(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并思考:

1.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

A.默默的关怀、真诚的帮助、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B.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

2.文章层次

  ①家中练琴遭冷遇

  ②林中练琴遇知音

  ③舞台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

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样的?

别人对“男孩”的评价:

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

男孩的心情:

沮丧、灰心

五、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的一个场景

方式:

①在语言创新、添加、改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重组讲述;

  ②直接记忆式情感诵读原文。

板书设计:

11、 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      我

           敬佩感激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11、唯一的观众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

2.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重点难点

重点:

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

难点:

2、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诱导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

二.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

1.唯一的“听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

因何而改变?

(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

“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

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

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

接着老妇人又讲:

“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

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

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就在每天早晨。

”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

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

“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

”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

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引导学生体会老妇人的语言,体会教育技巧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参与探究,其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颠簸

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

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三.开动脑筋想一想

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

(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

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

你的理由是什么?

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

作业设计: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

反思: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12*用心灵去倾听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一课时完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引导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谁用心灵去倾听?

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

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

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

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

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个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

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

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反思: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口语交际

2、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重点难点

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

教学流程

动态修改或旁批部分

一、读题引入

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

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

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

小组辩论

(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

(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

班级辩论

(1)说明要求:

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

(2)分组:

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

二、辩论

师生点评辩论情况。

三、课堂小结

琊川完小六

(2)班语文电子教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2012年月日星期

课题

口语交际·习作三

主备教师

吴翼

课时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习作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重点难点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

2、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

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

教学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