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815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李家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融融泄泄(xiè)蹇(jiǎn)劣叫嚣(xiāo)引吭(kàng)

B.抽噎(yī)蜷(quán)曲翌(yì)日凝眸(móu)

C.络绎(yì)不绝簪(zhān)子绮(qǐ)丽丰腴(yú)

D.冥(míng)顽隽(jùn)逸窥伺(sì)猥(wěi)鄙

2.下列书写有错的一组是()

A.窸窸窣窣左顾右盼小心翼翼从容不迫

B.空空如也三眼一板无可言喻束手无策

C.蹑手蹑脚死不暝目无济于事清晰可辨

D.络绎不绝精疲力竭寡不敌众目不转睛

3.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B.目前,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元旦联欢会上,全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每当看到《我是歌手》节目的感人之处,她总是泪眼婆娑,不能自已。

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迢迢牵牛星》一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受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B.陶渊明,晋代诗人,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

C.老舍笔下《白鹅》中的白鹅曾给他的家人带来财富和精神慰藉,让他始终“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D.郑振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

作者满怀思乡之情写了《海燕》这篇文章,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他的笔记本上总是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和他的深思熟虑的表情。

B.经过汶川大地震后,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C.在语文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尽力引导学生去阅读中外经典名著。

D.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天下无贼》这样一部以小偷为主角的影片上映仅八天就赢利5000多万元的票房。

二、名著阅读

6.(题文)文学常识填空

《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作者讲述了一个________的故事。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曾自称“________”,他能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是一个的艺术形象。

三、句子默写

7.古诗词名句默写

(1)月下飞天镜,。

(2)     ,悠然见南山。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边塞壮观绮丽雪景的句子:

“_____,。

(4)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5)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6)《渡荆门送别》中描写长江出三峡,渡荆门,天开地阔的壮观景象的诗句是“,。

四、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4)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填空(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爱是一朵无声花》回答后面小题。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

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

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

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

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③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

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

如此冷的天气,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④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

“拍电报是这里吗?

”我点点头。

“多少钱?

”老妇人弱弱地问。

“一毛五一个字。

”我说,然后看她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

”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

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

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

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

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

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

”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

”我提醒了她一句。

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

“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

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

”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

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

“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写,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老妇人一听后,刚准备点头,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

“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

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我笑了:

“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

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

”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⑤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

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不!

”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

”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

“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

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

⑥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

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12.老妇人面对“我”告诉她电报价格时,其心理变化很微妙,找出老妇人心理变化的词。

()——犹豫——()

13.

(1)分析小说第②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结合语境,分析小说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4.作者以“爱是一朵无声花”为题,有何好处?

15.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对母爱的认识。

提示:

要求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

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

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

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

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

“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

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

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

“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

“你怀疑我说瞎话?

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

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

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

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

“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

“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

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

“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

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

我又问他:

“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

“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

“你还会做推拿?

”老人平静地说:

“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

“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

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16.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

17.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

18.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

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

19.相关链接一: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二:

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

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

老师同意了。

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

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

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

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

(《京华时报》05.03.04)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是美好的,仔细观擦生活,认真体验生活,精彩无处不在。

它使人感动,给人启发,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请以“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精彩一幕”、“精彩瞬间”、“精彩人生”等,再下笔写作,叙事要完整生动。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字音。

A项引吭(kàng)应为引吭(háng)  C项抽噎(yē)应为抽噎(ye) C项簪(zhān)子应为簪(zān)子故选D

2.C

【解析】试题分析:

C项的“死不暝目”应为“死不瞑目

3.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夸夸其谈”贬义词,不能用于褒环境;B中“叹为观止”意思是赞叹到了极点。

这里不合语境;C中“天伦之乐”对象仅指家人。

考点: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解析】试题分析:

识记文学常识考查。

《白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