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46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docx

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

1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

批准:

审定:

初审:

编制:

 

 

二〇一六年一月二十日

 

1号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三措二案

一、项目概述

大唐长山热电厂HG-2090/25.4-HM9型锅炉为一次中间再热、超临界压力变压运行带内置式再循环泵启动系统的直流锅炉,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架、全悬吊结构、π型布置,紧身封闭。

35只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布置、对冲燃烧,7台MPS245HP-II中速磨煤机配正压直吹制粉系统。

本锅炉采用π型布置、单炉膛、尾部双烟道、全钢架、悬吊结构,燃烧器前后墙布置、对冲燃烧。

炉膛断面尺寸为23.567m宽、17.012m深,水平烟道深度为5.322m,尾部前烟道深度为5.98m,尾部后烟道深度为8.97m,水冷壁下集箱标高为8m,顶棚管标高为71.04m。

锅炉的汽水流程以内置式启动分离器为界设计成双流程,从冷灰斗进口一直到标高50.354m的中间混合集箱之间为螺旋管圈水冷壁,再连接至炉膛上部的水冷壁垂直管屏和后水冷壁吊挂管,然后经下降管引入折焰角、水平烟道底包墙和水平烟道侧墙,再引入汽水分离器。

从汽水分离器出来的蒸汽引至顶棚和包墙系统,再进入低温过热器中,然后再流经屏式过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再热器分为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段布置,中间无集箱连接,低温再热器布置于尾部双烟道中的前部烟道,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中逆、顺流混合与烟气换热。

水冷壁为全膜式焊接水冷壁,下部水冷壁及灰斗采用螺旋管屏,上部水冷壁为垂直管屏,螺旋管屏和垂直管屏的过渡点在标高50.554m处,转换比为1:

3。

从炉膛出口至锅炉尾部,烟气依次流经上炉膛的屏式过热器、折焰角上方的末级过热器、水平烟道中的高温再热器,然后至尾部烟道中烟气分两路:

一路流经前部烟道中的立式和水平低温再热器,另一路流经后部烟道的低温过热器、省煤器,最后进入下方的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1号锅炉自2014年11月14日运行至今,受热面始终运行稳定未发生漏泄事故。

为减少锅炉非计划停运次数,保证受热面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利用本次A检机会对锅炉受热面进行检查。

二、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李业盛

副组长:

白卫东

成员:

刘斌吕凯军周殿全刘立明

职责:

1.负责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2.负责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协调人力和物力资源,对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处理。

(二)工作小组

组长:

刘立明

副组长:

张广浩高玉峰

成员:

毕宝祥黄登杰刘立波刘玉明陈志强初岩

职责:

1.负责检修项目的具体工作。

2.负责对工作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3.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卫生管理。

(三)质量控制组

组长:

吕凯军

副组长:

胡晓辉

成员:

任兰玲张立权安有德

职责:

1.负责编制项目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

2.负责组织执行四级验收制度。

3.负责对检修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指导。

4.负责对检修进度进行协调控制和考核。

5.对检修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考核及整改意见。

三、技术措施

(一)水冷壁检查

1.利用强光手电对炉膛进行宏观检查,检查有无漏泄痕迹,折烟角处水冷壁能看到能摸到的地方进行全面检查。

2.检查管子有无变形、磨损、损伤等。

3.对变形较大的管子或磨损超过25%的管子进行更换。

4.对火焰中心区域水冷壁进行定点测厚。

5.重点检查吹灰器孔、看火孔、人孔门和炉膛压力、温度测点部位的弯头、折焰角的烟气出口部位、折焰角弯头部位及燃烧器喷口位置水冷壁。

(二)过热器检查

1.对所能观察到的管子利用强光手电进行检查,对所能接触的管子进行全面检查。

2.检查管子有无变形、磨损、损伤、涨粗。

3.涨粗超过管子外径2.5%,磨损超过管壁厚度的20%的管子进行更换。

4.检查防磨有无脱落,定位板有无脱落损坏。

5.检查管排有无出列。

6.重点检查出列管排、管排与定位板接触部位、管排弯头、管排穿顶棚位置。

(三)再热器检查

1.对所能观察到的管子利用强光手电进行检查,对所能接触的管子进行全面检查。

2.检查管子有无变形、磨损、损伤、涨粗。

3.涨粗超过管子外径2.5%,磨损超过管壁厚度的20%的管子进行更换。

4.检查防磨有无脱落,定位板有无脱落损坏。

5.检查管排有无出列。

6.重点检查重点检查出列管排、管排与定位板接触部位、管排弯头、管排穿顶棚位置。

(四)省煤器检查

1.利用强光手电省煤器管排进行宏观检查,检查有无漏泄痕迹。

2.检查管子有无变形、磨损、损伤等。

3.对变形较大的管子或磨损超过30%的管子进行更换。

4.检查H型省煤器均流装置是否损坏、脱落。

(五)换管及焊接质量标准

1.受热面局部换管应用切割机切割、坡口机加工坡口,特殊部位可用角向砂轮或手工锉加工。

2.换管时割管应距联箱70mm以上、距弯头起弧点100mm以上、距焊口200mm以上。

3.对口及焊接时应按下列标准执行:

管子坡口角度为30±2.5°,对口间隙1.5-2.5mm,错口不超过壁厚的1/10,距管端200mm处管子中心线偏斜不超过1mm,管口内壁外壁20mm外应打磨光亮;焊接所应用的管材应与原设计的钢材牌号相同,所有焊条焊丝应符合设计要求,如用代用材料,应经有关人员批准;对合金钢管的焊接,焊前应进行预热处理;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由考试合格人员担任,焊口质量应进行100%无损检验。

四、安全措施

(一)开工前办理好检修工作票。

(二)工作人员进入炉膛内部作业时温度应在40℃以下,且保证通风良好。

(三)在高度超过1.5米的脚手架上工作时,必须使用安全带。

(四)作业现场保证足够的照明,并且使用的行灯电压不准超过24V。

(五)在人孔门处设专人进行不间断的监护。

(六)高空作业做好防止坠落、高空落物安全措施。

(七)工作人员要戴好相应如防尘面具、专用手套等安全防护措施,方可开始工作。

(八)禁止交叉作业,如必须交叉作业时,各方负责人要商定好作业范围,尽量较少交叉区域,并在交叉区域安装牢固的隔离防护层。

(九)炉内检修平台作业、超过10米的大型脚手架上作业,同时作业人数不得超过9人。

(十)在高温场所工作时,应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饮水、清凉饮料及防暑药品。

对温度较高的作业场所必须增加通风设备。

(十一)人孔门关闭以前,工作负责人必须清点人员和工具,检查确实没有人员或工具、材料等遗留在内,才可关闭。

五、施工方案

(一)为便于对锅炉受热面进行检查,检查前先对受热面进行水冲洗,水冲洗范围:

炉膛水冷壁;尾部受热面;折焰角处受热面;前墙过热器变径管位置,水冲洗采用消防水即可。

(二)水冲洗前检查省煤器落灰管是否堵塞,如果堵塞对其进行疏通,确保落灰管内无积灰、杂物。

(三)启动省煤器冲灰系统及除渣系统,将冲下的灰水及时排走,直至受热面冲洗干净后,再停止系统运行。

(四)过热器和再热器重点检查内容是过热、蠕胀、磨损。

检查部位:

管排向火侧外管圈及弯头的颜色、磨损、蠕胀、及氧化情况;吹灰器吹扫区域内的管子磨损情况;梳形定排卡子处的磨损情况。

(五)省煤器重点检查内容是磨损。

检查部位:

表面3排管子的磨损情况;护铁或防磨罩情况;弯头、边排管子及前5列吊挂管磨损情况。

(六)受热面管排排列整齐,管距均匀。

检修时拉弯的管排必须恢复原位,原有的管架、定位装置必须恢复正常。

出列的管子应检查原因,向外鼓出超过管径时应采取措施,并拉回原位。

(七)凡脱落、歪斜、鼓起、松动翻转、磨穿、烧损变形的防磨罩均更换处理。

(八)应加强烟风道、人孔的漏风治理工作,严防因为漏风造成局部涡流,灰尘含量集中造成局部磨损。

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源及危险性分析

受热面检查、检修过程中,由于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或发生偶然原因易导致中毒、窒息、高空坠落及其他伤害事故。

如果救援方法不当或防护不到位而盲目施救,极易发生救援人员伤亡,从而进一步加大事故危害程度。

(二)应急处理原则

1.以人为本,救人第一。

2.统一指挥,步调一致。

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4.以保护救援人员的生命为前提进行初期救援和初期处理,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

5.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持续改进。

(三)应急救援小组:

组长:

安监部(副)主任安监部分管监察员

副组长:

职工医院医护人员锅炉车间安全员

组员:

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长锅炉车间专工

设备管理部锅炉点检员作业班组班长

全体工作组成员

职责:

1.救援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统一指挥下,及时、科学、有序地展开救援行动。

严禁违章指挥、擅自行动。

2.现场发生险情后,立即向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报告,组长在发现险情或得到现场事故报告后,视险情合理安排初期救援并及时上报厂领导。

3.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同时向上级汇报并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小组实施救援行动。

组织事故调查并总结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四)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1)作业期间设专人监护,配备一氧化碳报警仪、氧含量检测仪及多种有毒介质检测仪并不间断检测。

(2)一般采用轴流风机强制通风或采用进出口自然通风。

(3)危险部位及人员进出部位设至各安全警示标识并保证通道畅通。

2.信息报告程序

(1)现场联络方式采用手机、座机或对讲机报告。

(2)现场人员发现险情立即报告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报告事故地点、严重程度、初步原因分析,同时根据情况拨打120或119。

(3)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组织初期救援的同时报告上级车间,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分析、初期救援状况等。

(4)车间接到报告后迅速报告主管领导。

视事故严重程度向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汇报或求援。

(5)如遇特殊情况可越级上报。

(五)应急处理

1.应急救援装备准备

(1)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或长管面具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

(2)通讯、报警器材;

(3)氧气、一氧化碳检测仪;

(4)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

(5)应急低压照明设备;

(6)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

2.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的佩戴使用

(1)检查气瓶储存压力,一般在28-30MPa之间;

(2)将呼吸器背到肩上,根据身材调节肩带、要带,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打开气瓶开关,再次检查器瓶内压力;

(3)关闭气瓶阀,做深呼吸数次,随着管路中余气被吸尽,面罩应向人体面部移动,并感到呼吸困难,证明面罩和呼气阀气密性良好;

(4)完成上述检查后,即可打开气瓶开关,投入使用。

压力降至4-6MPa时,警报器发出报警,人员立即撤出灾区。

3.长管面具隔离式呼吸器的佩戴使用

(1)检查确保其气密性;

(2)采取防止长管被挤压的措施;

(3)吸气口应设臵在新鲜空气的上风口;

(4)专人监护。

4.处理措施

(1)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和现场初步处理措施及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并迅速通知煤气防护站和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及消防、车辆器材管理部门,同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2)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会同现场临时救援小组摸清现场情况,迅速疏散闲杂人员,拉设警戒带,综合进行事态分析,最终采取合适的救援行动。

(3)果断决策,快速行动,抢救伤亡人员和控制危险源,防止灾情扩大。

抢救伤亡人员时,必须坚持“依然活着”的原则,深入现场,采取一切可能的安全方法,在保证避免造成新的人员伤亡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救援行动,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和受伤人员撤离现场。

5.应急救援时的注意事项

(1)不明情况绝对不能冒险进入。

(2)必须对受限空间进行长时间的强制通风,稀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

(3)施救人员做好自我防护,系好安全绳、穿好防护服、戴上呼吸器,确保自身安全后方可施救。

(4)施救人员应视自己能力大小进行,对超出自己施救能力的险情要及时毫不犹豫地向外求救。

6.应急救援保障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进行事故救援和处理,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应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

(1)落实应急救援组织队伍。

(2)定期检验、检查和保养防护器具,使其随时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对于在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报警仪,按照检验周期及时标定,有问题的及时报修。

(3)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六)培训与演练

1.对应急人员按年度组织培训,其中岗位人员日常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授课等,对月度重点工作予以考核。

2.领导小组定期要对危险源点进行检查,并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