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161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docx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下语文第三单元

七星关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03

授课时间

2017.03

主备人

备课

内容

9日月潭

执教人

备课组成员

主备教学设计

个性化批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岛、展”等12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有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

教学难点

能掌握课文出现的成语。

渗法渗德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和老师再接来的这些日子,一起去看看祖国的美丽河山吗?

今天,老师就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二、新课教学:

1.打开课本翻到39页,轻声的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2.小朋友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预习得最认真,老师手上有些生词卡,哪组的小朋友可以来开火车读读,(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3.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这些词从课文中找出来吗,比比谁找得快,

4.同桌互读词语,比比谁读得好

5.理解词语的意思。

6.日月潭如同一个神话中的仙境,那一定是非常美丽,那小朋友,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感受一下美丽的日月潭吗吗?

7.齐读课文,

8.日月潭美吗?

那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他的名字叫日月潭呢?

课文中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它名字的由来?

9.哪个小朋友愿意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10.小朋友你们认为他读得这么样子?

谁愿意也来读一读和他比一比?

11.齐读。

三、指导书写。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前我们来个抢答赛,小朋友想参加吗?

日月潭在哪里?

日月潭中美丽的小岛叫什么?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中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新课教学:

1.课文介绍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时的美丽景色,小朋友你们想先去看看什么时候的日月潭呢?

(以下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教学顺序可根据情况调整)

2.教学第三自然段:

a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b清晨的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c你们觉得它美吗?

那要怎么把日月潭的美读出来?

(轻声,舒缓)

d4组比赛那组读得棒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教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日月潭中午的景色

b说说自己的感受

c指名读本段

d学生评

4.日月潭美吗?

小朋友想不想动手来画画日月潭呢?

5.指名介绍自己的画

6.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画

三、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清晨隐隐约约

9日月潭中午清晰风光秀丽

雨天朦胧 

教学反思

 

七星关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03

授课时间

2017.03

主备人

备课

内容

10葡萄沟

执教人

备课组成员

主备教学设计

个性化批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

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渗法渗德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音乐熏染气氛,谈话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

葡萄沟)

2.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3.书写“沟”字。

二、自主初读。

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好多音字。

(hǎo)好地方(gàn)干活fēn)分开(dīng)钉子

(hào)好客(gān)葡萄干(fèn)水分(dìng)钉着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

葡萄沟在哪?

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

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1)回答“葡萄沟在哪?

”(在新疆吐鲁番)

课件地图展示地图,学生一次找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明确三者关系。

生字卡片认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

(2)“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请你们细细的读读课文第一段。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这里都出产那些水果呢?

(课件出示图片“杏子”、“香梨”、“蜜桃”、“沙果”)

(3)结合图片认记“蜜”、“杏”。

形近字对比识字“蜜”、“密”。

“蜜”、“密”书写指导:

第一笔“点”起笔要高,写在竖中线上;中间的“必”字尽量写边,一撇不能漏掉。

(4)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

(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5)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

指导朗读:

五月有杏子,七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6)学生互读互评。

(7)小结:

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学生说)

2.学习第二段。

师:

让我们去看看秋天这里的葡萄园是什么样的吧!

(放录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a.朗读第二段,并讨论;从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b.小组读句合议。“你觉得哪句最美,为什么?

”先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

(2)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句。

a.指导学生看图,抓住重点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使学生领悟:

葡萄沟的葡萄产量高、颜色美。(相机板书;多、美)

b.讨论:

“五光十色”能不能换成“五颜六色”?

(进一步体会葡萄的可爱,并感知在读表示颜色的词语时,语调要抑扬顿挫)

c.小结:

读了这句话老师眼前浮现出葡萄沟那又大有美的葡萄,难怪人们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看图训练口语。

图2画的就是维吾尔族老乡正在接待远方的来客。你若是图中的老乡,面对客人,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你若是这位客人,又会怎样说呢?

小结: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啊,让老师忍不住想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进入角色,激发兴趣。瞧,葡萄丰收了,这么多,怎么办呢?

你们来帮老乡想想办法。

2.生默读第3段,自读自悟:

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3.认记“碉堡”。

a学生自主认记。

b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记忆。

4.指名学生充当维吾尔族小朋友演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5.另指一名学生排列葡萄干的制作顺序。(a运到阴房;b挂在架上;c蒸发水分;d制成葡萄干)

尝尝葡萄干,说说葡萄干的特点。(相机板书:

色鲜、味甜)

看了刚才维吾尔族小朋友的表演,让我们更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6.激发感情再读该段。

二、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参观了葡萄沟,你们对葡萄沟有了那些了解,有什么感受?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2.师生交流体会。(教师板书:

真)

3.指导朗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实践活动,赞美家乡。

1.师:

“葡萄沟的葡萄很有名,我们家乡出产的也很有名,你们能夸夸家乡的特产吗?

(小组交流课前个人收集的有关家乡特产的图片或资料)

2、课堂练习。

(1)原文填空积累好词好句。(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2)完成拓展练习题,仿照上题形式写一句话。(先说后写)

3、评价作业,小结。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2.重点指导。

够:

右边的“多”字中,两个“夕”要上下排列,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左右并排。

摘:

再次强调右边的同字框里是“古”。

五、复习巩固

1.猜字谜巩固生字。

(1)多一句。(够)

(2)弟弟站在木头边。(梯)

2.多音字填空练习。

3.听写词语,巩固写字。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干色鲜味甜是个好地方

人热情好客

教学反思

 

七星关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03

授课时间

2017.03

主备人

备课

内容

11难忘的泼水节

执教人

备课组成员

主备教学设计

个性化批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关心少数民族,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的意思并能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最后四段。

教学重点

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难点

培养观察能力,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

渗法渗德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板书:

(傣族)

二、了解内容

1.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

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

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3.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

穿着什么?

4.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

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5.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

爱戴

6.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过渡:

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三、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四、自学生字、新词

五、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

念“po”,不念“bo”。

乐:

在“欢乐”一词中念“l8”,另一个音念“yu8”,音乐。

2.字形:

乐:

共5画,第二笔是竖折,不要写成两笔:

竖、横。

幸:

要与熟字“辛”区分字形,不要混淆。“幸”字第二横最长,下面不要写成“羊”字。

瓣:

左中右结构,两边是“辛”字,第一个“辛”的竖要写成撇。中间是个西瓜的“瓜”。要与熟字“辨”区分异同。

族:

不要丢了右上边的“卧人”。

驶:

左边是个“马”,右边是历史的“史”字,不要写成“吏”。要与使用的“使”区别异同。

祝福:

这两个字都是示字旁,一个“点”,不要写成“衤”旁。

毯:

半包围结构,里面是上下两个“火”,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毛”的最后一笔要写大些,把两个“火”都包在里面,要注意写均匀。

3.解词:

花炮:

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

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

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

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

(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

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

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

(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

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傣族人民

四面八方赶

撒满鲜红

一条条一串串

欢呼

教学反思

 

七星关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03

授课时间

2017.03

主备人

备课

内容

12北京亮起来了

执教人

备课组成员

主备教学设计

个性化批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

教学难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渗法渗德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北京夜晚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学习一篇描写北京夜晚的课文,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夜景的精彩词语,想去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生读文,勾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次。

2.指名起来逐段读课文。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力争把字音读正确。

3.齐读课文。

4.检查认字情况。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认字。

5.教师注意指导:

(1)在合作读和比较读时侧重纠正字音。重点关注“幕、烁、幢、焕、绚”等字的读音。

(2)和学生一起发现、交流识字方法。

a.拆合发识字:

烁、辉、夺、扮、幢、府

b.换偏旁:

优——犹换——焕煌——皇

c.相同偏旁归类识字:

烁、煌、焕

(3)组词法认字。

6.课件出示词语

7.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抽读、齐读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正确

2.指导写美观

3.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灯)

3.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

(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

4.同桌合作读,并体会课文中写的“天安门城楼、立交桥、长安街……”的明亮、辉煌。

5.说说自己读课文以后的感受。

二、赏读课文

1.读课文,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2.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联系课文,体会“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3.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师生一起去欣赏。

4.就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读(有价值的问题)

5.再读课文,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夜晚的北京。

6.引导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还可以配合课件一起进行。

三、扩展运用

1.给出重庆夜景的图片,用以下词语说话,看谁用得最多。

2.读“我知道”中的两段话,引导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四、实践活动

结合学过的有关北京的课文,如《北京》、《我们成功了》和本课,说说假如你去了北京,你最想到哪儿去看看。

板书设计

12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像银河  

灯的海洋环形路:

道道彩虹明亮

光的世界商业街:

焕然一新辉煌

故 宫:

银光闪闪 

总——分——总

教学反思

 

七星关区中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二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

年级

二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17.03

授课时间

2017.03

主备人

备课

内容

语文园地三

执教人

备课组成员

主备教学设计

个性化批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宽、穷、贱、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对学生进行字词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和短语。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言积累,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2.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2.展示自己课内外学习所得,增强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3.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结合口语交际活动,练习写话,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渗法渗德

教学方法

启发法

学法指导

渗透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台

一、导入

1.师:

下面开始进行“你来,我来,大家来”的环节——展示台。首先请孩子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家乡变化图,在小组内互相展示,讲解自己家乡的变化。然后请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一位同学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的飞跃。

2.生小组内进行讨论。

3.选出变化最大、讲解最详细的同学。

4.师或同学出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5.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6.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布置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成果。

第二课时

宽带网

一、导入

二、了解

1.演示部分民族的图片或录像,创设情景,导入:

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

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生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一、汇报战士,讨论交流

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或自己的画,说一说你对家乡的了解。并互相交流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获取经过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在小组里交换阅读和欣赏,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二、充分对话,夸夸家乡。

1.小组合作或派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眼中的家乡。其它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2.学做“小记者”采访。你的家乡在那里?

有什么值得夸一夸的地方?

你希望未来的家乡是怎样的?

三、写一写

1.把自己介绍的内容和在口语交际中听到的相关内容综合起来,组成一段夸家乡的话写下来。

2.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四、课后作业

办一期夸家乡的小报或专栏黑板报。

第四组:

用心思考,勇于创造

板书设计

夸家乡  

家乡的美食:

烧烤

家乡的水果:

桃、李 

家乡的风景:

响水滩、碧阳湖

家乡的特产:

土豆、酸菜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