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1034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9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docx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A卷解析版

2022年春期六校第一次联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与“一片麦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①生活在人肠道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

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

③培养基被污染后,又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

④被杂菌污染的培养基

A.①B.②C.③D.④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一片麦田”应属生态系统,题中①生活在人肠道内的寄生虫和微生物、③培养基被污染后,又滋生了除大肠杆菌之外的细菌和真菌,二者均为群落;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属于多个种群,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④被杂菌污染的培养基包含生活在培养基上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应为生态系统。

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寨卡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单股RNA可直接起mRNA作用,翻译早期蛋白质,包括RNA聚合酶和抑制宿主细胞合成代谢的调控蛋白,经调查发现该病毒是引发2015年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的元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物有四种

C.寨卡病毒具有严整的结构

D.RNA聚合酶的合成场所是寨卡病毒的核糖体

【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活,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内容,据此分析。

【详解】A、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最低层次是细胞,A错误;

B、该病毒为RNA病毒,彻底水解的产物有四种碱基、一种磷酸和一种五碳糖,B错误;

C、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但也有严整的结构,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D错误。

故选C。

3.下列事实或证据中,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离体

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D.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细胞分裂,A不符合题意;

B、作为多细胞生物,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B不符合题意;

C、离体的叶绿体只是细胞的一部分,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符合题意;

D、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即需要多个细胞的协调配合,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

“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A.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B.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C.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其内容为: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但不是说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如多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只能完成部分生命活动,A错误;

B、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所以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有的在细胞内完成,有的在细胞参与下完成,所以每一个生命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B正确;

C、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单细胞生物,这只能说明单细胞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进行,不能说明所有生物,C错误;

D、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不是一切生物,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B。

5.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观察到了活细胞

B.荷兰列文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荷兰列文虎克观察到了活细胞,A错误;

B、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

D、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错误。

故选C。

6.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细胞内容物。

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

说明视野太亮,要调的暗一些。

【详解】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使视野更亮了,A错误;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凹面镜的光线强,视野亮,B错误;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放大光圈视野变亮,C错误;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视野变暗,便于观察细胞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

7.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则应该把装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A.甲B.乙C.丙D.丁

【7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物像位于视野上边,要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物像应向下边移动,因此装片应向上边移动。

【详解】由题意可知,视野中微生物向左下方游走,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实际上微生物是向右上方移动,微生物越向右上方移动,呈现的物象就越向左下方偏离,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即向图中丙方向移动。

C正确。

故选C。

【点睛】

8.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p>q,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应是b

B.低倍镜下物像模糊不清,此时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C.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位于反光镜上

D.放大100倍时观察到视野被相连的144个细胞所充满,则放大400倍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有36个

【8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

若为圆形是指放大直径或半径的倍数。

(2)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

(3)高倍镜使用的“四字诀”:

①“找”:

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②“移”:

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③“转”: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④“调”: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显微镜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

物镜、目镜或装片。

一般利用排除法进行判断,方法如下:

先移动装片,污物动则在装片上;不动再转换目镜,污物动在目镜上,不动就在物镜上。

【详解】A、显微镜成的像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在塑料薄膜上用笔写下p>q,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应是b

B、应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B错误;

C、视野中有一异物,若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后异物仍不动,则异物可能位于物镜上,C错误;

D、放大100倍时观察到视野被相连的144个细胞所充满,则放大400倍后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有144÷16=9个,D错误。

故选A。

9.如图,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高倍镜下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中细胞质的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

①②表示的是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的放大倍数小于②,③④表示的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的放大倍数大于④,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距标本的距离越小,所以⑤的放大倍数大于⑥。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丙是在高倍镜下观察的图像,应该选择②③⑤组合,A错误;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

C、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长度或宽度放大的倍数,因此若丙是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均增大为原来的10倍,C错误;

D、若高倍镜下看到细胞质流向是逆时针的,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向也是逆时针的,D正确。

故选D。

10.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B.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

C.单细胞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D.没有线粒体一定不进行有氧呼吸

【1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核细胞一般含有细胞核。

原核细胞中如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

【详解】A、没有核膜和染色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A正确;

B、许多原核生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等)为“自养型”生物,B错误;

C、单细胞生物有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等,也有真核生物,如酵母菌、草履虫、变形虫、衣藻等,C错误;

D、没有线粒体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D错误。

故选A。

11.如图为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种类或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真核生物、b—真菌、c—酵母菌

B.a—原核生物、b—细菌、c—乳酸菌

C.a—生态系统、b—群落、c—种群

D.a—系统、b—组织、c—器官

【1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蘑菇、木耳等均属于真菌,A正确;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乳酸菌属于细菌,B正确;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由许多个种群构成,C正确;

人和动物的系统由多个器官构成,器官由四种组织构成,组织不能包含器官,D错误。

【点睛】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

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12.藻类大量繁殖会引起“水华”。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蓝藻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

B.蓝藻是自养需氧型生物

C.水体富营养化是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

D.颤藻、念珠藻、小球藻的遗传物质位于拟核内

【1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无生物膜系统。

【详解】A、蓝藻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核糖体等细胞结构,A正确;

B、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需氧型生物,B正确;

C、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C正确;

D、颤藻、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D。

13.如图所示为四种不同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主要区别在于乙具有细胞壁

B.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具有拟核

C.甲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甲没有核膜

D.乙和丁的主要区别在于丁没有叶绿体

【1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

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细胞;蓝藻是原核生物,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细胞,也不属于真核细胞;变形虫是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A、甲和乙都有细胞壁,A错误;

B、丙是病毒,丁是真核细胞,主要区别是丙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甲是原核细胞,丁是真核细胞,区别在于甲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C正确;

D、乙是原核细胞,丁是原生动物,均没有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14.如图甲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乙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B.图甲中的a、b、c在活细胞中大多以图乙中A、B、C等的形式存在

C.图乙表示细胞鲜重中的化合物含量,则A、B依次是水和蛋白质

D.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1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可知,a含量最多是O元素,b是C元素,c是H元素;

分析图乙可知,若该细胞是正常细胞,A化合物含量最多是水,B是蛋白质,若该细胞是表示细胞干重,则A含量最多,表示蛋白质。

【详解】A、若甲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A正确;

B、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即图甲中的a、b、c(元素)在活细胞中大多以图乙中A、B、C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正确;

C、若乙表示细胞鲜重中的化合物含量,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则A为水,B为蛋白质,C正确;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而不是元素的含量上,D错误。

故选D。

15.虎是陆地上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当其捕食动物后,从动物体中获得化合物和元素,那么,东北虎和其所捕食动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

A.种类和含量差异都很大

B.种类和含量都是大体相同

C.种类差异很大,含量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

【1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不同,体现了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体现了统一性;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不大,但是含量差异明显;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生物界内部也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即各种不同的生物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是含量差异较大。

故选D。

【点睛】

16.在某名贵花卉培养液中,除了水、必需的微量元素、NH4-、PO32-外(由空气提供CO2),还必需的大量元素是()

A.C、H、O、N、PB.K、Ca、Mg、S

C.Mn、Mo、Cu、ZnD.K、Ca、Mg、Fe

【16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是C,基本元素是C、H、O、N,主要元素是C、H、O、N、P、S,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

【详解】A、成分中已经存在C、H、O、N、P及必需的微量元素,还需要的是K、Ca、Mg、S等大量元素,A错误;

B、成分中已经存在C、H、O、N、P及必需的微量元素,还需要的是K、Ca、Mg、S等大量元素,B正确;

C、Mn、Mo、Cu、Zn都是微量元素,C错误;

D、Fe是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B。

17.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A.甘蔗汁无色透明,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B.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O4溶液,出现紫色反应

C

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可以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D.玉米油中滴加苏丹Ⅲ染液,可被染成橘黄色

【1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1.还原糖的鉴定:

①取材:

含还原糖的无色或白色的组织。

②鉴定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现用现配。

③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④过程:

组织样液2mL→斐林试剂混合液1mL(蓝色)→50-65℃水浴加热→观察现象(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的鉴定:

①取材:

富含蛋白质的组织(如:

豆浆、鸡蛋清稀释液)。

②鉴定试剂:

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少量双缩脲试剂B液。

③原理: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④过程:

组织样液2mL→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现象

3.脂肪的鉴定:

①取材:

富含脂肪的组织(如:

花生)。

②鉴定试剂:

苏丹Ⅲ染液。

③原理: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④过程:

取材并切片→制片→显微镜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详解】A、甘蔗汁中富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不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

B、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在豆浆中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入CuSO4溶液,会出现紫色反应,B正确;

C、花生种子富含脂肪,可以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能用显微镜观察到被染成颜色脂肪颗粒,C正确;

D、玉米油富含脂肪,滴加苏丹Ⅲ染液后,可被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A。

18.如图表示人体中一个由153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产生21种氨基酸

B.该分子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含S

C.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的R基有氨基

D.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152个肽键

【1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153个氨基酸,153个氨基酸形成一条肽链,主链形成的肽键是152个,产生的水分子是152个,该蛋白质中还通过一个肽键形成了环状结构,因此该蛋白质中含有153个肽键,共形成肽链的过程脱去了153分子水,图中含有一个二硫键,该分子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侧链基团含硫。

【详解】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为21种,因此该蛋白质分子彻底水解最多产生21种氮基酸,A错误;

B、题图所示蛋白质分子中含1个二硫键,说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2个氨基酸含S,B正确;

C、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之间形成一个肽键,说明有两个氨基酸的R基中分别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即参与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中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基含羧基、至少有1个氨基酸的R基含氨基,C错误;

D、该蛋白质分子的主链中含有的肽键数=氦基酸数-肽链数=153-1=152,但由于肽链在折叠时又形成一个肽键,因此共有153个肽键,D错误。

故选B。

19.某些溶剂可以破坏多肽链结合时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用尿素处理蛋白质,可以使蛋白质变性,成为失去原有空间结构的松散肽链。

当去除尿素时,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重新复性成为原来的构象,实验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性的蛋白质能够恢复原来的构象

B.实验中暴露在高浓度的尿素中的肽链只由它的氨基酸序列决定

C.无法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是否变性

D.对变性后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无法得到其准确序列

【1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在于R基不同,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用(酶)等。

【详解】A、由题图可知,尿素处理会导致蛋白质变性,除去尿素,变性的蛋白质能够恢复原来的构象,A正确;

B、实验中暴露在高浓度的尿素中的肽链会发生变性,原有空间结构松散,则肽链由氨基酸序列决定,B正确;

C、无论蛋白质是否变性,均有肽键,均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故无法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蛋白质是否变性,C正确;

D、蛋白质变性只破坏其空间结构,不破坏肽键及氨基酸序列,故对变性后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序列测定,可以得到其准确序列,D错误。

故选D

2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不支持这一观点的选项是()

A.细胞的识别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依赖蛋白质D.起催化作用的酶,大多数是蛋白质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结构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进行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

【详解】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进行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A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不能体现蛋白质功能,B正确;

C、细胞间信息传递依赖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信息传递功能,C错误;

D、酶大多数是蛋白质,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D错误。

故选B。

21.如图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过程简图,①~③表示相关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氨基酸

二肽

多肽

蛋白质

A.不同蛋白质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B.①~③过程都是脱水缩合

C.③过程不相同,合成的蛋白质一定不相同

D.①②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相同,③过程没有新化学键形成

【2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A、不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是不同蛋白质功能不同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A错误;

B、①②过程都是脱水缩合,但③过程不是脱水缩合,而是形成特定的空间结构,B错误;

C、③过程不相同,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合成的蛋白质也就不相同,C正确;

D、①②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相同,都是肽键,③过程可能有新化学键形成,如二硫键,D错误。

故选C。

22.下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

B.②表示水解,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