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984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docx

六年级《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基本形体的切挖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基本形体,了解什么是切挖。

2、通过赏析生活用品构造特点,结合所学切挖方法完成作品。

3、了解形体切挖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不同形状物体的切挖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切挖的方法创造出新造型。

教学准备:

教师:

切挖作品,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生:

刻刀,一切适合切挖的材料如雕塑泥、泡沫、蔬菜水果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几种常见的几何形体,圆柱体、六面体、球体、圆锥体等,说出它们的名字。

它们都是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实物。

找出生活中和这些形体相类似的物品。

学生思考、回答。

二、发展阶段

1、展示图片:

学生欣赏悉尼歌剧院、央视大楼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图片。

学生思考:

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2、分析讨论:

我们看了凳子、沙发、汽车等物品后,分析怎样才能使这个基本形体变成这件生活用品?

如何用切、挖等方法将一个基本形体制作成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一切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简单的形体来概括,简单的形体通过切、挖,从而变成复杂的形体。

3、教师演示:

学生观摩并思考,老师用的是什么材料,运用了怎样的方法,制作出这件作品。

4、学生练习作业要求:

根据自己带的材料,发挥想象,创作一件作品。

要求在造型上有变化,有新意。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

提示:

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工具。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摆放到指定位置。

2、学生自评互评,进行组内、组间评价交流,选出各小组优秀作品。

3、请优秀作品作者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创作心得。

四、收拾整理

各小组收拾整理,保持桌面及教室整洁。

适当了解下节课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工具材料

|五、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2课点的集合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

《点的集合》教材2至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

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

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

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重难点

重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难点:

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

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

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

(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

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

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

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

第二、三课时 (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 

一、欣赏图片 

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

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

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步骤方法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

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

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胶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积。

然后掰一小块蛋壳放在胶水上。

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

蛋壳的裂纹可大可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

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

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按着蛋壳碎片的形状上色。

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学生练习练习要求:

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五、作业展示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品。

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

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受。

3、教师点评

六、收拾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布置下节课任务及所需物品。

 

 

第3课远去的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远去的路》教材6至7页

重难点

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学习运用视平线、心点、消失点和消失线表现景物空间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近大远小透视现象有关的图片、

一、引入

1、观察教材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木的大小等。

2、师: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答:

(近大远小)

3、揭示课题:

《远去的路》

二、新授

1、师:

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同的位置上就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底近宽远低的变化这就是透视。

2、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

想象在马路上向远处看天和地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还比如: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的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2)、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3、教师示范画有透视的路。

1、作视平线和消失线,消失线连接心点。

2、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3、画正视的房子

注意:

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3)、作业要求:

画一副有近大远小透视的路。

(4)、教师巡视指导

三、评价

1、展示学生作品。

2、点评:

是否符合老师要求的透视变化和颜色变化。

四、课后作业:

 

观察:

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板书设计:

第3课远去的路

透视现象:

近高远低

近大远小

近长远短

视平线心点和消失线

 

第4课线与造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

2、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

教学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1、欣赏图片,看一看线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寻找生活中的线以及大自然中的线。

2、想一想如何用线来表现?

3、说一说不同的线给你的不同感受

4、观赏艺术家是如何运用线来表现得。

5、5、欣赏小朋友是如何运用线的。

一、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线造型艺术主要表现手段

2、能运用各种线表现头发。

3、了解生活中的线。

了解不同的线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运用各种线表现头发。

教学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教学准备:

线、图片、头发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二、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线表现头发。

创造提示1、运用什么线、如何表现?

2、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3、构图

3、作业展示评价1、自己评价2、小组评价3、老师评价

四、课堂整理

五、课后作业

用线条画出妈妈的头发。

 

第5课风景写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风景写生》教材12至13页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收集一些风景画和一些学生风景写生习作.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播出校园风景片断,播出校园风景写生片断.

导语:

"通过这次写生课的学习,同学们认为画风景画应该要注意那些方面"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

(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

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

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观察能力  

      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      

3、掌握色彩画知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构图        2、取景  

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风景写生

(二)

2、讲授新课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

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

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

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

(2)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主体物要突出。

(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

3、学生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4、作业讲评。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内容

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了解皮影的相关知识,体会皮影艺术的特点。

2、学习怎样去制作剪影,最后怎样让剪影动起来,体验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3、通过对剪影知识的了解和制作剪影,增强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剪影人物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皮影活动的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皮影、黑卡纸、铅笔、针线、剪刀、木条

学生:

卡纸、剪刀、针线等。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复  备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皮影表演的视频。

师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表现形式吗?

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畅所欲言,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欣赏皮影作品实物,用手摸一摸它的质地。

2、师问:

皮影戏里的人物是怎样动起来的?

教师展示自制的剪影人物,进行简单表演。

你们知道皮影人物是如何动起来的吗?

引出课题——让剪影动起来

二、发展阶段:

通过观看真实的皮影或是卡纸剪影作品,说说它们各关节处是怎样连接的。

老师再次演示自制的剪影人物,让学生仔细观察剪影的关节处。

了解剪影动起来的原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看课本P12上图剪影照片。

了解制作步骤1、2、3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

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

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

装上木棍。

学生了解制作步骤。

三、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

以周围的同学形象为基础,设计人物的造型,或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设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用黑色卡纸剪出来。

学生分组联系,5—6人为一组,自由结合。

根据练习要求,设计人物造型草图。

确定造型,描在黑色卡纸上。

剪、切。

第二课时:

1、回顾上节课内容。

2、拿出设计好的人物形象,师生相互讨论,人物形象设计是否成功。

如果不满意,如何修改。

修改完善

拿出剪好的躯干、四肢。

用针线缝好。

装上木棍。

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人物,编写故事情节,设计台词,分配好各自的角色。

导演、演员、配音分配好。

各自熟悉自己的任务,简单串词、排练。

3、选出最佳演员

第7课:

漂浮的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的画面。

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利用水与油的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

难点:

根据制作过程中没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

学生:

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油。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

你们猜猜看,这节美术课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

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

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赏作品:

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

有何感受?

二、发展阶段

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

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滚入和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

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异形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五、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品。

第八课山山水水

教学内容

第八课山山水水

课 时

2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

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主  备

复  备

教学流程:

一、欣赏导入: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小组讨论分析。

小结:

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些。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学生结合范画分析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干湿?

浓淡干湿主要是通过笔中水和墨的多少来控制的,需要多尝试,多练习。

看多媒体图片,看教师示范,尝试跟老师一起来做,体验一下。

3、实践、探究:

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看教师示范,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效果有何不同。

跟教师一起做,尝试,体验。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

(1)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2)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

勾、皴、点、染。

(3)教师示范山石的画法

画石头时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

注意勾、皴、点、染几个步骤。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练习步骤:

先勾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大小相间,前后关系明确。

根据山石的结构,皴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

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擦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三面分明,表现出质感和体积感。

根据需要点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石头的结构,然后罩染赭石色,根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

作业展示,小结

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范例

 

第二课时

一、欣赏范画

欣赏中国山水画名作,感受山水画作品美感。

二、作业分析:

分析上节课学生的作品,指出,作业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进一步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和构图形式。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

构思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大胆地用中国山水画的画法,表现出近景、中景、远景。

要求:

①大胆作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②选择合适的表现技法,适当施淡彩。

③注意室内清洁卫生。

四、展评。

1、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教师总结

 

 

第9课时彩墨家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彩墨家园》教材20至21页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2、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以及用笔的疏密及膜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

3、 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教学准备

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用彩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

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配以中国古典乐曲。

二、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欣赏优美的家园视频和照片。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风光无限美好,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家园的风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题:

《彩墨家园》。

三、名作欣赏,分析作品

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

(1)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2)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四、现场演示,讲解技法重点

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

1、树的画法:

(1)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是鹿角状的,所以称为鹿角法。

 

(2)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称为蟹爪法。

2、叶的画法:

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

有介子点、个字点、垂叶点等。

4、点景的画法:

点景应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有韵味。

寥寥数笔传神为妙。

五、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课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