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界的气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97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世界的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5世界的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5世界的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5世界的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5世界的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世界的气候.docx

《5世界的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世界的气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世界的气候.docx

5世界的气候

第5课时:

区域分析法---以世界为例:

3。

世界的气候

(课前预习资料)

一、天气与气候概念及天气符号

1、天气概念: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天气的突出特征是时刻在变化。

2、常见天气符号:

 

常用天气符号

在天气预报图上,不同的天气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的。

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最近几年,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的符号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次数有所增加,表明我国北方的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

3.气候概念: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内容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

二、气温和气温分布及其成因

1.气温概念:

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

一般用摄氏温标表示(以水结冰为0度,沸腾为100度,代号℃)。

2、气温的时间变化及原因

(1)日变化:

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即地方时约14时左右)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一天的最高温与最低温之差叫气温日较差。

 

原因:

12点以后太阳辐射虽然开始减弱,但对于地面或大气来说,热量的收入仍然大于支出(即热量仍处于盈余状态),所以地温与气温仍然继续升高,当它们分别到了热量收支平衡时(即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温度才达到最高。

一般地温最高出现在13点左右,气温最高出现在14点左右。

(2)年变化:

北半球最高温在大陆上为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

北半球最低气温在大陆上为1月,海洋上为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一年中最热月均温与最冷月均温之差叫气温年较差。

注意:

海洋上最高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均比陆地上晚大约一个月,而且气温年日较差均比陆地小。

原因:

大陆为岩石,热容量比海洋水的热容量小5倍以上,所以当减少热量(或增加热量)时,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速度快5倍以上。

(3)同一地点气温日较差大小成因

主要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决定-与天气密切相关:

晴天温差大,阴天温差小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

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反射作用: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反射太阳光。

反射无选择性。

③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散射时具有选择性,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致使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微小尘埃散射时无选择性。

 2)大气的温室效应

①地面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地面又把热量向外辐射。

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②大气辐射:

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使大气增温,并向外辐射长波辐射。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存热量(即阻碍地面辐射散失)

②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将热量还给地面)太阳、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如上图所示。

3、气温的空间变化及原因

(1)气温的水平分布(变化)

 

世界各地年均温分布图。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及成因:

(还要参见地图册的一、七月两幅图)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原因:

太阳辐射(高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原因:

南半球海洋较广阔性质较均一

北半球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与大陆相反。

原因:

冬季大陆降温较海洋快,气温比同纬度相对较低。

气温极端值:

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北纬20º~30º左右的沙漠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原因:

夏季太阳直射在回归线附近(20º-30º之间),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加上沙漠干燥增温特别强烈,所以形成极高温。

南极大陆因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加上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少和海拔高(平均2350米)降温作用明显。

若与北极比还加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3)气温的垂直分布(变化)

对流层:

范围低纬度17-18千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特点①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降低

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平流层:

范围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

特点:

①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有利于高空飞行。

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存在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在80~500千米高空,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影响无线电通迅。

三、降水和降水分布及其成因

1、降水的形成

(1)三个条件

①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足够的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重力足以克服空气阻力与浮力之和能够下降到地面。

(2)降水的形成过程

 

2、降水分类:

(1)按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原因分: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

这种雨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温带地区夏季午后出现的暴雨也属对流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被迫抬升,“爬升”过程中,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的降水叫地形雨。

地形雨分布于山地的迎风坡。

锋面雨:

当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被迫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叫锋面雨。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由南向北推移均属于锋面雨。

台风雨(气旋雨):

由于台风带来的降水,我们叫它台风雨。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海洋的强气旋。

(2)按降水的强度分

①小雨:

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

②中雨:

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

③大雨:

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④暴雨:

24小时雨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者为暴雨;

大暴雨:

24小时雨量大于或等于100毫米者为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雨量大于或等于200毫米者为特大暴雨。

3、降水分布:

(1)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世界各地降水很不均衡。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赤道附近:

降水多,原因:

这里终年高温,空气上升(赤道低压控制)冷却,易成云致雨,即多对流雨;

两极地区:

降水少,原因:

两极地区终年低温,气流下沉(极地高压控制),不易形成降水;

副热带: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侧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陆东侧夏季风来自海洋,降水多;

中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2)时间分布

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全年降水量的不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不一样。

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一般可分为:

①全年多雨型: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

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

②全年少雨型:

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

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③夏季多雨型:

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附近大陆的东岸(热带季风与湿润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另外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夏雨型。

④冬季多雨型:

分布在南、北纬30º~40º附近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气候)。

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少。

常年湿润型:

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附近大陆的西岸,常年受从海洋吹来的西风的影响,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4、降水成因-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如下表所示)

气团:

指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

其水平范围可达数百万平方千米,垂直厚度可达对流层的中上部。

锋面:

指冷、暖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之间的狭窄的过渡带。

锋面在空间上是一个倾斜的面,它在高空的宽度通常有200~400千米,水平长度可达几百到数千千米。

气团按热力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暖气团和冷气团两类。

气团温度比移经地区气温高,叫做暖气团;反之,叫做冷气团。

在单一气团控制下,天气单调。

在两种气团交界的地区,天气变化复杂。

锋面是由冷、暖气团互相接近、推移而形成的。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因势力的强弱及移动方向,可把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如下表所示:

 

 

(3)锋面气旋

对于锋面气旋的题目,一定要注意锋面气旋出现在低压槽中,然后根据所在的南北半球确定锋面的移动方向及锋面性质,或根据锋面移动方向确定南北半球。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形成因素

 

 

⑤人类活动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和大气成份等影响气候

上述因素可概括为三大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大气环流-纬度因素+海陆因素

下垫面-地面状况(离海远近、地形、景观、洋流等)

2、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

(1)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了各纬度温度,形成了“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依次形成:

热带、亚热带、温带、亚赛带、寒带气候。

(2)大气环流-纬度因素+海陆因素

大气环流概念: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主要包括:

6个风带和7个气压带以及季风环流。

大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成因(如下图)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三圈的形成环流:

 

低纬环流(赤道一南北纬30°间):

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南北纬30°一南北纬60°间):

动力外流

高纬环流(南北纬60°一南北纬90°)):

热力环流

气压带与风带及其移动规律:

 

 

季风环流

季风的概念: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

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的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大陆为岩石热容量较小,海洋为水热容量较大,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夏季大陆增温也比海洋快,海陆冷热中心随季节变换,引起了海陆高低气压中心的随季节变换,从而导致海陆风向的随季节变换,即季风环流的形成。

 

 

从1月的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烈,控制范围最广。

7月的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最强烈,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的亚速尔高压。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①成因有别;②范围不同;③冬、夏季风风力强弱不同。

详见下图:

 

(3)地面状况

下垫面是大气(对流层)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①海洋和陆地-距海远近

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在同纬度上由于海陆分布不同,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的气候。

其差别如下表:

项目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7月(北半球),1月(南半球)

8月(北半球),2月(南半球)

最低气温月

1月(北半球),7月(南半球)

2月(北半球),8月(南半球)

年平均降水量

年内季节分配

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

分配均匀

平原和山地或盆地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高大的地形区都成为局部的低温区,相反盆地形成局部高温区。

③迎风坡与背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侧的乞拉朋齐因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而成为世界“雨极”.其北侧因位于背风坡而少雨。

④裸地和植被覆盖地(景观)

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面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

例如南极大陆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就与南极冰雪的强反射率有关。

暖流与寒流

洋流能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4)人类活动: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改变大气成分(例如CO2浓度的升高)和水汽含量;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例如平整土地)和生物学特性(退耕还林、滥伐森林),都可对气候产生影响。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的气候,这四个因素并不是并驾齐驱的,而是以某一因素为主。

但一般说来,大气环流和纬度位置是一个地方气候的决定因素,具体的地方要具体分析。

3.气候类型的分布

(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模式

 

(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干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 北纬2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温夏热夏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温雨夏干热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

夏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

干旱少雨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50°~70°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寒长

夏短暖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临海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

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4、世界气候类型判断

气候类型

类型判断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最冷月均温>10℃

(或15℃)

各月降水分配均匀,年雨量>2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降雨量在750毫米~1000毫米之间。

雨季是逐月递增逐月递减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1500一2000毫米左右。

雨季是突增突递减

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雨量不足125毫米。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0℃至

10℃

雨热同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雨热不同期。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

温带海洋气候

全年气温在10℃至20℃之间,降水各月分配均匀。

温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小于0℃

年降水量在500毫米~600毫米左右。

有明显2-3个月的雨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最热月均温大于20℃,无明显雨季,夏季降水略多

亚寒带

针叶林气候

最热月均温10℃至20℃

寒带

苔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0℃至5或10℃,

冰原气候

最热月均温<0℃,

五、世界主要的自然带

1、气候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气候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决定着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成因。

下面以北半球为例,将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进行对照。

 

2.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类型

概念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成因

延伸方向

更替方向

水平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线方向(东西)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

低纬度的低平地区

热量为主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线方向(南北)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

中纬度的低平地区

水分为主

垂直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海拔较高的山地

水热条件的垂直变化

 

3、非地带性

非地带性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

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这一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温带森林、东侧巴塔哥尼亚沙漠。

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关系:

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都处在一定的位置,一般说来,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那个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受这种或那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具有非地带性特征,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

4、世界陆地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砖红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黇鹿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灵猫、猕猴

红壤

(和黄壤)

温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寒带

寒带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极地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露

北极熊海豹

未发育

5、世界陆地自然分布图

 

 

第5课:

区域分析法---以世界为例:

3。

世界的气候(2课时)

(学案)

说明:

第一节课习第1至13个问题的内容;第二节课习第14至15个问题的内容

【一、研究高考】

『1、研究新课标』

1.气温的时空变化及成因。

2.降水的主要类型。

3.降水的时空分布及成因。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判断。

5.世界主要的自然带。

6.能够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说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7.能够根据世界降水分布图,说明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8.能够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说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9.能够根据气候直方图或数据,正确判断气候类型,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研究高考试题』---怎样问的、怎样答的、怎样发散

32.读图7,填下表:

(10分)

       

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共同特点

主要

原因

不同特点

主要原因

32.

共同特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两岸(2分)

主要

原因

常年受来自暖流上空的盛行西风

的影响(2分)

不同特点

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高得多(l分);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比在北美洲宽许多(l分)

主要原因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影响的纬度范围远大于北太平洋暖流对北美洲影响的纬度范围(2分)。

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利于西风影响的深人;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2分)

【二、学会学习】

1.根据资料自己编写世界气候的知识网络结构;2。

本节课应作重理解什么、记住什么、了解什么、课后还要巩固什么。

 

【三、学会思考和分析】

『1。

学会提问』

1.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一天中什么时候最强?

2.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太阳辐射最强的月份及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

为什么海洋的最高和最低气温比陆地慢一个月?

3.利用图表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4.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

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

5.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凸向规律并分析形成的原因?

6.气温的极端值出现的大致纬度范围及原因?

7.试分析气温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8.试分析降水的形成过程?

9.雾的形成条件?

10.降水的类型及它们的成因?

11.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

12.锋面系统的分类并比较它们的异同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3.试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异同及它们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4.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5.试用侧视图解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它们分布的大致纬度范围?

16.气压中心形成原因及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

17.试分析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8.地形和洋流是怎样影响气候的形成的?

19.自己画出气候分布模式图?

20.利用气候分布模式图描述气候的分布规律、成因及气候特征?

21.怎样判断和区分各样气候?

22.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

23.各种自然带对应的典型植被、土壤?

24.找到世界气候的分布地图和世界自然的分布图对比分析哪些地方的自然带与气候类型不符合模式图的对应关系?

25.你还能提出哪些需要分析或你不懂的问题?

『2。

学会应用和解决问题』

 

『3。

学会反思小结』

1.这部分我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知识点?

【四、学会考试】

完成一轮资料上的相关练习

[提高篇]

例题1:

分析下面四幅“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指出下列四组中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地中海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答案B

例题2:

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

(1)~

(2)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 莫斯科 孟买   B.上海 罗马 孟买

C.北京 罗马 雅加达   D.北京 莫斯科 雅加达

(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岸  B.大陆东岸  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

  答案:

(1)B   

(2)A

例题3:

下列两种气候图分别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

C.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D

例题4:

(2004·广东)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读后请回答

(1)~(4)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⑤④⑥

答案:

(l)C  

(2)A  (3)C  (4)D

【五、学会计划和巩固】

1.巩固:

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想不通问题、哪些不太熟练的知识、哪些没记住的知识。

2.计划:

安排好本节内容的巩固时间

预习第6课:

区域分析法---以世界为例:

4。

世界的居民和政区的下发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