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863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 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docx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第七部分名词术语解释全书完

小学数学难题解法大全 第七部分名词术语解释

  

(一)整数(非负整数)

【自然数】

  人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中的每一个数,都是自然数。

自然数又叫做正整数。

【自然数集合】

  自然的全体,叫做“自然数集合”,简称“自然数集”。

每一个自然数,都是自然数集合里面的一个元素。

  自然数集合常用字母“N”表示。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个可以用“n”表示,另一个可以用“n+1”或“n-1”来表示。

【自然数列】

  把全体自然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所得到的一列数,便是“自然数列”。

  1,2,3,4,5,6,7,8,……,n,……这样的一列数,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它的“项”。

1是自然数列的第一项,2是第二项,3是第三项,……,n是第n项。

【扩大自然数列】

  如果在自然数列的前面再添上一个零“0”,使它变成

  0,1,2,3,4,5,6,7,8,……,n,……这样的一列数,便是“扩大自然数列”。

  在扩大的自然数列里,只有“0”不是自然数,其他的数都是自然数。

【自然数的单位】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合而成的。

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它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自然数除了“1”这个基本单位外,它还有其它一些计数单位,如“十”、“百”、“千”、“万”、“十万”、“百万”……等自然数的基本单位“1”,具有下面一些性质: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1”是奇数(注:

奇读jī,音“鸡”,不读qí)。

任何一个不是1的自然数,加上(或减去)1所得的自然数与原来的自然数比较,都改变了奇偶性。

  ——“1”能整除任何一个自然数,所以“1”是任何一个自然数的约数,即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1”的倍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去乘(或去除)任何数,所得的积(或商)还是原来的那个数。

【自然数的基数理论】

  自然数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多

  少。

用来表示事物数量多少的自然数,叫做“基数”。

例如“共有5个同学”中的“5”,与“第5个同学”中的“5”,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前者为“基数”,而后者却不是“基数”。

  从集合的观点上看,每一个自然数都表示一类等价非空有限集合的共同特征。

例如,两个小朋友可组成一个集合,两只眼睛可组成一个集合,两个茶杯可组成一个集合,两只小鸡可组成一集合……。

这些集合都是等价集合,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数量为2,即基数为2。

  在研究自然数的时候,用集合的基数来定义自然数,这样的理论便称之为“自然数的基数理论”。

【自然数的序数理论】

  用来表示事物顺序的自然数,叫做“序数”。

例如,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瑛瑛排名第1,聪聪排名第2,冬冬排名第3,……。

这里面的“1”、“2”、“3”……就是“序数”。

  自然数的序数理论,是将自然数的一些基本性质抽象为公理,用公理形式给自然数下定义。

序数理论所采用的公理,是由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peano,1858~1932)提出来的,故被称之为“皮亚诺公理”。

【零】

  在计数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用“零”(0)来表示。

  在数学史上,零的出现是比较晚的。

但用零来表示“没有”,仅仅是它的一种含义,也是最初的含义。

随着事物的发展,零的含义和性质也就多了起来。

  零(0)的性质有以下一些:

  ——0也是一个数,0是一个整数,但它不是自然数,0小于一切自然数。

  ——在自然数列前面添加一个0,就会得到扩大自然数列。

  ——(注:

国际上有两个观点,0是或不是自然数。

现在大多承认0是自然数)

  ——在记数时,当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

例如,八十记为“80”,五千零九十记为“5090”,等等。

  ——0可作为计量刻度的起点。

例如,米尺在刻度的起点位置记作“0”。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唯一的一个“中性数”。

0比任何正数小,比任何负数大,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数。

  ——0可以表示关节点。

例如水结成冰的这一关节温度,便是在标准大气压下的0摄氏度(0℃)。

显然,这里的“0℃”(0摄氏度),不能理解为“没有温度”,而表示水结冰这一关节温度。

  ——0能被2整除,因此0也算作偶数。

  ——0能被任何一个自然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倍数,即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0的约数。

(在小学数学中研究约数,倍数是把“0”除外的)

  ——0在参加四则运算的时候,会有以下的结果出现:

  a+0=a;0+a=a;

  a-0=a,0-a=-a

  0×a=0;a×0=0

  0÷a(a≠0)=0。

  但应注意,a÷0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在除法运算中,如果除数是0,便会出现两种情况:

  

(1)当a≠0时,由于任何数与0相乘的积都为0,不可能得到一个不为0的数a,所以它找不到商。

也就是说,这样的商不可能存在。

  

(2)当a=0时,由于任何数与0相乘,它们的积都为0,所以这时的商就不可能唯一地确定。

也就是说,这一情况下它找不到唯一确定的商。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我们便规定0不能做除数。

或者说,当除数为0时,这个除法算式便没有意义。

【数数原则】

  计数(shǔ)事物的数目,有以下三条原则:

  

(1)数事物时,只要每个事物都数到,且每个都只数一次,那么所得的结果便是唯一的,它与数的次序没有关系。

  

(2)数事物个数时,可以不数原物,而数用来代替它们的其他东西,这样数得的结果不变。

  (3)数事物个数时,说出数得的最后一个数,便是数得的结果。

但是数数的过程是无限的,如果再有要数的事物,还能继续数下去。

也就是说,自然数可以无限地数下去。

【整数】

  正整数(即自然数1,2,3,4,5,…,n,…),零(0),负整数(-1,-2,-3,-4,-5,…,-n,…),统称为“整数”。

  自然数都是整数,但整数不一定都是自然数。

我们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零和自然数,又可以称之为“非负整数”。

【十进位制】

  “十进位制”是世界各国最常用的一种记数方法或记数制度。

它的特点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10个较低的计数单位可以进成一个较高的计数单位(即通常所说的“逢十进一”)。

这种以“十”为基础的进位制度,叫做“十进位制”。

  我国古代很早就采用了十进位制来计数和记数。

【计数和记数】

  “计数”就是数(shǔ)数,数事物的个数。

比方,当我们想知道一篮鸡蛋、一筐苹果的个数时,可以采用手指指着每个鸡蛋、每个苹果去一个个地数,同时口念1,2,3,4,5,……,与所指的鸡蛋或苹果一一对应。

这个过程就是计数。

这样一个一个地计数,称为“逐一计数”,也称“单元数”。

此外,还有“按群计数”(即“按群整”)。

按群计数就是一“双”一“双”地数、一“五”一“五”地数、一“十”一“十”地数……。

按群计数能提高计数速度和能力。

  “记数”就是写数,也就是把数目用文字记录下来。

整数的记数法则是:

从最高位起,顺次写出表示计数单位多少的各数位上的数字,如果某一位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

例如八百三十万六千零八,记做(或写做)8306008;一千五百六十八万零七百八十九,记做15680789。

  “计数”和“记数”常有发生混淆的情况,要注意区别。

【数位和位数】

  用阿拉伯数字记出一个整数,会把若干个数字排成一行。

这样,每个数字便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叫做“数位”。

例如,在十进制里面:

  26809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

  这里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叫做数位。

  “位数”的概念是:

表示一个数(最高位数字不为0)占有几个数位的个数叫做“位数”。

也可以说,一个整数里数字的个数是几个(最左边的数字不为0),它就是几位数。

例如:

2,5,8,9,……,都是一位数(0不能算一位数);

  10,20,26,59,99……都是二位数;

  306,468,900,……都是三位数;

  4269,1000,6080,……都是四位数;

  …………

  一般说来,四位以上的数往往被称为“多位数”。

  “数位”和“位数”常有发生混淆的情况,应引起注意。

【位置记数法】

  记数的时候,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由于它们所占数位的计数单位的不同,致使每一个数字不仅具有它本身所表示的“数值”,同时还具有它所占有的“位置值”的意义。

这样的记数方法便是“位置记数法”。

例如,在十进制的数“3639”中,9在右起第一位,表示9个一;6在右起第三位,表示6个百;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千位上的3表示3个千。

都是3;由于它所处位置不一样所以表示的值也不相同。

  世界上最常见的十进位制和二进位制记数法等,采用的都是位置记数法,而罗马数字的记数方法则不属于位置记数法。

【二进位制】

  记数的时候,若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二,即采用“逢二进一”的记数方法,这种进位制度叫做“二进位制”。

二进位制的记数,只需要采用“0”和“1”两个数码。

  在十以内的数中,十进位制的数(十进数)与二进位制的数(二进数)的对照表如下:

  

  为了区别这两种不同的数,当这两种数混杂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把十进数的10记为“10(10)”,二进数的10记为“10

(2)”;十进数的110记为“110(10)”;二进数的110记为“110

(2)”;……。

  显然:

1(10)=1

(2);

  2(10)=10

(2);

  3(10)=11

(2);

  ……

  10(10)=1010

(2)

  ……

  110(10)=1111110

(2)

  ……

(二)小数

【小数】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叫做“十进分数”。

  十进分数可以不写出它的分母,而根据十进位制的原则写成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

  像0.1、0.3、0.07、0.91、0.011、0.208……,这样的十进分数叫做“小数”。

  在小数里,圆点符号“·”叫“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的小数部分”。

例如小数18.608,“18”是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608”是这个小数的小数部分。

【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

  在小数里,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依次为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并且,小数部分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十分之一”,与整数部分最低位个位的计数单位“一”之间,进率也同样是“十”。

【小数的数位】

  “小数的数位”一般指的是小数点后面(右面)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等各个数位。

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又分别被称之为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例如,

  

  需要注意的是,“十分位”与“十分之一”,“百分位”与“百分之一”,“千分位”与“千分之一”,……,是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每一对的前者为小数部分的数位,后者却是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分类】

  小数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二是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

  按照整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纯小数”和“带小数”两种小数:

  纯小数——是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

例如,0.8,0.207,0.0012,等等,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是整数部分不为“0”的小数。

例如,2.3,12.608,300.168,等等,都是“带小数”。

  一般说来,纯小数都小于1,而带小数却都大于1。

(注意:

0.99999……=1,而不是小于1。

  按照小数部分的情况分类,可得“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两种:

  有限小数——是小数点后面只有有限个不全为“0”的数字的小数。

例如,0.6,0.49,6.064,10.168,……,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是小数点后面有无限多个不全为“0”的数字的小数。

例如,0.333……,2.304304304……,

  3.1415926535897932384626……,……,都是“无限小数”。

  此外,在无限小数中,又有“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一个无限小数,如果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都是由一个或几个数字依照一定的顺序连续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简称“循环小数”。

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数字,叫做“循环节”。

记数时,在第一个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末一个数字上分别记上一个圆点(循环节只有一个数字的只记一个圆点)“·”,表示这个循环小数的这几个(或一个)数字重复出现。

这样的圆点叫做“循环点”。

例如,

  

  在无限循环小数中,循环节从小数第一位(十分位)开始的,叫做“纯

  若小数点与第一个循环节之间还有不循环的数字,则这个循环小数便叫做“混

  无限不循环小数——若一个小数的数位无限多,而且小数位上的数字是不循环的,这种无限小数便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也叫做“无理数”。

在小学数学中,圆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便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但小学数学里只有这一个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到了中学,数学教科

数。

  可用下表表示上面所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之间的关系:

  

  这一关系,也可用“韦恩图”来表示(如图7·1):

  

【准确数和近似数】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量必须用毫无差错的数来表示,如某家有5口人,某班有43个学生,某学校有65个老师,……。

这些数都是“准确数”。

  还有一些数量,实际上不可能或者不需要用准确的数来表示,例如某省约有6500万人口,甲乙二人的住址约相距2.68千米等等。

这些数都是“近似数”。

【近似数的绝对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差(大数为被减数),称为这个近似数的“误差”或“绝对误差”。

也可以说,一个近似数和它的准确数的差的绝对值,叫近似数的绝对误差。

  如果用a表示一个近似数,用A表示它的准确数,那么近似数a的绝对误差就是:

|a—A|。

例如,学校有715人,如果把700作为学生人数的近似值,则近似数700的绝对误差是

  715-700=15

  或|700-715|=|-5|=15

【近似数的相对误差】

  近似数的绝对误差,对于它的准确数所占的百分数,叫做近似数的“相对误差”。

  如果用a表示近似数,A表示它的准确数,那么近似数a的相对误差就是

  

  (在准确数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用绝对误差对于近似数a所占的百分数,作为这个近似数的相对误差。

  例如,学校有715人,如果把700人作为人数的近似值,则近似数700的相对误差是

  

【精确度】

  用近似数来近似地表示一个量的准确值,虽然容许有一定限度的误差,但这个误差的限度又不能过大,必须保证必要的精确程度,即“精确度”。

  由近似数的截取方法可知,近似数并不都是同样地接近于它所代替的准确数;同一个准确数,可以用具有不同大小的误差的近似数来代替。

近似数误差的大小不同,它们的精确度也就不同。

一般说来,对于同一个量(或相等的量),如果它们的近似值的误差愈小,就认为这个近似值的精确度愈高。

例如,丈量100米的道路,第一次丈量的结果为100.1米,第二次丈量的结果为99.8米。

这两个数值100.1和99.8,都是近似数。

因为第一次丈量结果的误差较小,就说第一次丈量结果100.1米的精确度愈高。

 (三)分数、百分数

【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

  单位“1”不一定就是自然数“1”。

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

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如1班学生,1篓水果,1个学校的老师人数等),或者表示一个空间(1间教室,一个仓库……),或者表示一段时间(1年,3个月,6小时……),等等。

例如,一个盘子里有4只梨,我们可把这4只梨看作单位“1”。

这样,自然数“1个”梨便是这个

  

m叫分子,n叫分母,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

  

  

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除得的商相当于分数值。

  分数和除法的主要区别是:

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却是一种运算。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这一组分数的“分数单位”。

  

  

母相同的分数有相同的分数单位,分母不同的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数叫做“真分数”。

真分数的值都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同样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假分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

  在假分数中,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或说分母是分子的约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则这个假分数就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这种合成的数,平常称它为“带分数”。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如图7·2)。

 

【最简分数】

  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最简

【未约分数】

  分子和分母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未约分数”。

 

【零分数】

  

【倒数】

  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那么其中的一个数便叫做另一个数

  

  “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数”。

【繁分数】

  在一个分数形式的算式里,如果分子部分和分母部分都含有分数,或者其中的一个部分含有分数,这种形式的算式,通常被称之为“繁分数”。

例如,

  

  在繁分数里,最长的一条分数线叫做“主分数线”,也叫做“繁分数线”。

主分数线把繁分数分成上、下两个部分。

上面的是繁分数的分子,下面的是繁分数的分母。

  从实质上看,繁分数是一个含复合运算的除法算式,它并不是“分数”定义里面所定义的一种分数。

它只有经过运算,才能化成分数,或者化成整数。

(也就是繁分数的化简)

【连分数】

  (见第一部分(四)2节“求连分数的值”)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它们的公约数(1除外),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分数,这种运算叫做“约分”。

  约分时,通常都要约成最简(既约)分数。

每一个分数,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

  约分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逐次约分”,即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逐次除以它们的公约数(一般不是除以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得出一个最简分数为止;二是“一次约分”,即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便得到一个最简分数。

  

  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而不改变每一个分数值的大小,这样的运算叫做“通分”。

  通分时,通常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个

  因为〔9,12,6〕=36(即9、12和6的最小公倍数为36),

  

【百分数】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一般用含百分号“%”的形式来表示,百分号“%”读作“百分之”,例如115%读作“百分之一百一十五”,0.8%读作“百分之零点八”。

【百分比、百分率和百分法】

  表示两个量的比,当比值写成百分数的形式时,这个比值便叫做这两个量的“百分比”。

例如,某班有女生20人,有男生30人,则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20∶(20+30)=40%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30∶(20+30)=60%

  也可以说,百分比是以100为后项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比。

例如,3∶4=75:

100,通常用“75%”去表示,可说成3与4的百分比为75%。

  “百分率”指的是在100份中含有几份的意思,或者说,某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便是这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占总数的“百分率”。

例如,出勤率、缺勤率、合格率、次品率、发芽率、成活率……,都是百分率。

也可以说,“百分比”也叫做“百分率”。

  “百分法”指的是求百分率的方法,或者说,它指的是应用百分数的方法。

【百分比浓度】

  (见第一部分“(四)法则、方法”“1.有关数的法则和方法”的“百分比浓度的求法”词条。

【千分率】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千分率”。

千分率一般用“千分号”“‰”来表示。

例如,千分之三记作“3‰”。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银行存款的月利率,等等,常用千分率来表示。

【成数与折数】

  “成数”就是十分数。

也可以说,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成数”来表示。

例如,两成就是十分之二,四成五就是十分之四点五,也就是百分之四十五。

  “折数”与“成数”有相同的意义。

例如,八折表示十分之八,也就是80%;七五折表示十分之七点五,也就是75%。

  一股的情况下,“成数”多用于增加,如某农民今年的苹果产量增产二成;“折数”则多用于减少,如某一批货物以九五折降价出售。

 (四)数的整除

【整除】

  整数a除以自然数b,如果能得到整数的商q,没有余数,那么,就叫做“a能被b整除”,或者叫做“b能整除a”。

  整除的表示方法可以是:

  

或“b能整除a”;

  

8整除”,或“8能整除32”。

  

  有些除法算式,被除数虽然能够被除数“除尽”,但被除数却不一定能够被除数整除。

例如

  15÷2=7.5

  就不能说“15能被2整除”。

它可以用“2×15”,表示“2不能整除15”,或表示“15不能被2整除”。

“×”是不能整除的符号,可读作“不能整除”。

  反过来,若甲数能被乙数整除,则一定可以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例略。

【约数、倍数】

  如果整数a能被自然数b整除,那么,“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约数”。

(约数有时也叫“因数”。

)例如,

  7是35的约数;9|36,36是9的倍数,9是36的约数。

  约数和倍数,是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约数”,就没有“倍数”;没有“倍数”,也就无所谓“约数”。

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说“8是倍数”,“4是约数”之类的错话。

  由于0可以被任何一个自然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0的约数。

  任何一个整数都能被1整除,所以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整数的约数。

  因为自然数a的约数总是不大于a的,所以自然数a的约数个数也就不会多于a,自然数a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

  因为自然数是无穷多的,所以自然数a的2倍、3倍、4倍、……,都是a的倍数,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也是无穷多的。

  整数a除以自然数b,若不能得到整数的商q(即还有余数),则a就不能被b整除,记作“b×a”。

“b×a”也表示“a不是b的倍数”,或者“b不是a的约数”。

【奇数、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平常又称它为“双数”;而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音jī,不读qí)数”,平常又称它为“单数”。

例如,2、4、6、8、10、12、14、16、……都是偶数,而1、3、5、7、9、11、12、13、15、……都是奇数。

  0能被2整除,所以0也是偶数。

  一般地说,偶数用“2n”来表示(n表示整数),奇数则用“2n+1”或“2n-1”来表示(n表示整数)。

【质数、合数】

  一个大于1的整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这个整数就叫做“质数”,也可叫做“素数”。

或者说,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没有其他的约数的大于1的自然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例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