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64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 15页.docx

三圣花乡导游词word范文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三圣花乡导游词

篇一:

成都三圣花乡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名胜区——三圣花乡。

三圣花乡地处成都市东南面,坐落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之称的四川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办事处,在游览之前,小王提醒各位游客要注意安全,跟紧团队,记住我们的车牌号和我的手机号,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三圣花乡一共有五个主题景区,我们今天就依次参观“幸福梅林”,“花乡农居”、“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

三圣乡因三圣庙而得名,古代圣贤使此地人气聚集,也是全国闻名的“花木之乡”,中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代。

三圣花乡是一个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主题,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餐饮娱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的城市近郊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是全新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名胜区。

201X年4月被国家旅游总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1X年6月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朋友们,我们现在就在三圣花乡第一个主题景区“幸福梅林”。

“幸福梅林”因所处的幸福村而得名。

幸福村名字起源于优美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村庄中,村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村中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梅,梅非常喜欢梅花,有一年,许多村民都得了一种怪病,为寻找医治这种怪病的方子,“梅”爬山涉水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医治此病的老妖,但老妖要梅子献出自己的心才肯医治村民。

她非常善良,为了救村民梅用老妖的尖刀挖出了自己的心脏。

老妖于是医治了村民。

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幸福的生活,村民们在村中栽满了姑娘喜欢的梅花树,栽种梅花的传统就世代相传下来。

由于梅花又叫“幸福之花”、“五福花”,她也是快乐、健康、幸福的象征,此后这个村就命名为幸福村。

幸福梅林景区总面积3000余亩。

约有各色梅花20万余株,200余个品种,其面积堪称中国四大梅花之首,品种数仅次于武汉,位居全国第二。

这里大家可以看到,林木葱笼,竹树掩映,青瓦白墙的“川西民居”点缀其间,显得古朴典雅、秀丽清朗。

景区内建有“梅花知识长廊”、“照壁”、“吟梅诗廊”、“精品梅园”、“梅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分布于“赏梅路”、“探梅路”、“醉香路”,在幽静雅致的环境中透出浓郁的文化色彩,充分展现出我国梅文化的博大精深;“名花园”、“川西照壁”、“君子乐”、“岁寒三友”四大景点贯穿于梅林之中,衬托出梅林的秀丽与典雅;在这梅花的世界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巧夺天工的梅花盆景和中国稀有的梅花品种,还可以了解到梅花与中国精神,梅花与中国文学、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渊源,梅花的生长规律、品种、分类、品梅方法等相关知识,更可以让我们全面领略到梅花文化的独有魅力。

各位朋友现在是探梅时节,现在来到幸福梅林,各种品种的梅花竞相开放,红艳如霞、白似瑞雪、绿入碧玉,颇有云蒸霞蔚的壮观景象。

徜徉在梅花丛中,犹如身处香海,通体含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值探梅时节,“幸福梅林”花香袭人,所以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到此观光旅游。

赏完了暗香扑鼻的梅花,大家一定觉得不够,来到我们三圣花乡怎么能只有一种花迎接大家呢,大家不要急,现在就随我一同去下一个景点“花乡农居”去看看咱们三圣花乡还有什么花吧。

篇二:

13年版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

【景区概况】1分钟

1、灵谷寺的历史沿革

2、御赐“天下第一禅林”

3、“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的由来

各位游客,现在呢我们已经来到了灵谷寺风景区。

灵谷景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宝志圆寂后,梁武帝的女儿在紫金山下独龙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宝公塔安葬高僧宝志,后来又建了寺庙。

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这块风水宝地,决定迁寺为自己修建陵墓,几经辗转后,宝志的灵塔和寺庙就被搬到了现在的位置。

朱元璋为寺庙赐名灵谷禅寺,并题写“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

可惜的是,寺庙在清咸丰年间毁于战火。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旧址为阵亡将士公墓。

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灵谷公园,1981年改名灵谷寺。

【万工池、文武方门、大仁大义坊】2分钟

1、“万工池”名称及其由来

2、文武方门的建筑特点、门匾和题者、以及门前石狮的由来

3、大仁大义坊的建筑特点、正面和背面的匾额、貔貅的作用和来历

现在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样式,前面的小桥名为迎驾桥,是清朝时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

迎驾桥旁这个半圆型的水池,原为寺庙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

相传是朱元璋建寺时看到这里有山景无水景,下令一万军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万工池”。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门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

这里原是寺庙金刚殿旧址,民国时期,被修建成为公墓大门,门为朱红色,单檐歇山顶,上覆盖绿色琉璃瓦。

原先门上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在门额上悬挂有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所书写的“灵谷胜境”四个大字。

门前的这对石狮,是建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过红山门,穿过青石甬道,在42层台阶的原天王殿的旧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门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

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当上有国民党党徽的图案,滴水上则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样也镶嵌着瓷质党徽,牌坊两面均有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所书的题额,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所以这个牌坊被叫做大仁大义坊,坊的背面写的是“救国救民”四个大字。

牌坊下有原陆军十七军赠送的一对神兽,通体用汉白玉雕刻,乍看起来象虎,又有点象豹子,可是仔细看来,却又都不是,其实,它是传说中黄帝的阵前猛兽---貔貅。

据传,在黄帝和其他部族的战役中,貔貅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十分英勇。

将貔貅立于陵前一来是为阵亡将士守灵,二来也是赞扬阵亡将士如貔貅一样威武英勇。

【无梁殿】2分30秒

1、建造时间、规模、特色

2、内部陈设:

中供佛台、四壁所嵌110块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蜡像的内容

前面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无梁殿。

殿东西长54米,宽38米,高22米,通体采用砖石结构,没有动用一根木头和钉子,所以得名无梁殿。

又因为原先殿中供奉着无量寿佛,所以,我们也称它无量殿。

它建于公元1381年,从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无梁殿。

大家抬头往上看,无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还有三个喇嘛塔,虽然是砖石修筑,但却仿照了木结构建筑的造型。

步入无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个券龛。

这三个拱券高台最早是佛龛,分别供奉有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三圣。

现在我们看到

的券龛里镶嵌的是三块石碑,正中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灵位,左侧是总理遗嘱,右侧是民国时期的国歌。

在祭堂的四周,还有110块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以示纪念。

九十年代初,这里开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馆名由陈果夫先生题写。

共展出了22组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历史。

【一号公墓、松风阁】1分30秒

1、一号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点及周边绿化

4、松风阁的建筑特点及名称演变

无梁殿的后方是一个大草坪,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的一号公墓旧址。

这里原有墓穴1624个,葬有烈士1029名。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号公墓的中心墓区,葬有128位在淞沪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侵犯上海,当时,驻守上海的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和第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给予侵略者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在一号墓东西两侧的纪念碑下,分别葬入了50名第五路军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军的烈士,共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变。

墓园中心花坛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树,被称为金陵桂花王。

绕过西式公墓围墙,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松风阁”,采用重檐庑殿顶,外观古朴典雅,内为走马楼形式。

明代这里是寺庙的律堂,清代是观音殿,民国时期改建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

1937年南京沦陷后,烈士的遗物遭到破坏,后无法恢复,现在已经变成了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前方在广场的中央还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铭鼎垂勋”四个字,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振华赠送给公墓的。

【灵谷塔】2分钟

1、原塔和现塔的用途

2、现塔的建筑时间、层数、高度等

3、塔基座简介

4、塔内二至九层石碑及内容

在公墓中轴线的顶端,就是造型精美的灵谷塔。

它修建于1933年,九层八面,高60米,原为“阵亡将士纪念塔”。

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图。

在塔的门楣上,有“灵谷塔”三个字。

外墙壁有蒋介石所书“精忠报国”四个字。

塔内有螺旋式石梯252级,可拾级而上。

在2—4层的内壁上,刻有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所书的孙先生在黄浦军校北上时的告别词。

5---8层,是吴敬恒所书的孙先生黄浦军校开学训词。

登临九层,钟山气势,尽收眼底。

A.【其他(东线)】2分钟

1、灵谷寺及玄奘顶骨舍利、八功德水

2、邓演达墓(二号公墓址)

3、谭延闿墓及墓园

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

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这里是玄奘法师纪念堂,堂内有一尊玄奘法师的半身像,还有一座十三层的木制密檐塔,塔内藏有唐玄奘的顶骨舍利,被奉为佛家至宝。

1988年台湾玄奘大学了中法师向大陆申请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两岸僧众,护送台湾,是两岸交流促进统

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们刚刚参观的那些主体建筑外,在灵谷寺的东侧景区还有八功德水,据说此泉水有八种功能,人饮用后可驱除百病,延年益寿。

正北是谭延恺墓,他是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死后蒋介石为他举行了国葬。

邓演达墓位于原第二公墓旧址上,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1931年被蒋介石秘密杀害,1957年迁葬到这里。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线)】2分钟

1、至公殿及宝至简介

2、宝公塔及三绝碑

3、西部三号墓址等

在无梁殿的西侧密林中,还有南朝时高僧宝志和尚的舍利塔。

说起宝志大师,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说起济公和尚,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相传,宝志禅师就是济公和尚的原型。

宝志大师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据说大师还能够预知吉凶,通晓未来,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

梁代的菩萨皇帝梁武帝将大师奉若上宾,而梁武帝的女儿永定公主更是拜宝志大师为师。

大师圆寂以后,梁武帝将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风水宝地上,永定公主捐钱为大师修了一座“宝公塔”以安放灵骨。

后来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灵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把寺迁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当然由于历经辗转迁移,此刻我们眼前的这座宝公塔已非当年原物,是后来修建的。

塔前还有一块石碑,上有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像,李白题的赞词由颜真卿书写,人称三绝碑。

参拜过宝公塔,继续向南走,不远处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宝志大师的塑像,殿内两块石碑记载了两次迁葬的经过。

殿前有两件明代遗物,一是飞来剪,二是蟠龙石。

从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国时第三公墓旧址,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灵谷寺景区,历史渊源深远,山水形胜优美,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篇三:

峨眉山万年寺景区导游词

万年寺景区,属峨眉山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

树木以阔叶树为主,间有针叶树种,帮春秋山色分明。

春季,山色青翠;秋季,枫叶泛黄,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在万年寺一带,山民村舍错落,宛如一幅恬静的山乡景色画图。

1.万年寺停车场游客们:

这里是万年寺停车场,凡来游山的汽车,都可停放这里。

这个停车场是农民集资修建的,收费合理,专人看守,安全保险。

在停车场周围,有农民开设的旅舍、饭店。

旅舍清洁、卫生、典雅、舒适,可以观光赏景;饭店里你可品尝到峨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菜肴:

雪蘑芋、山笋、豆花、泡菜?

?

等。

停车场的右下角,是峨眉山生物实验站,面积50余亩。

里面种植了近百种珍稀植物,如“珙桐、桫椤、杜鹃、峨眉含笑、铁蕨、连香树、水青杠、报春花、名贵兰草?

?

等。

还有人工养殖的枯叶蝶、凤蝶、弹琴蛙等稀有动物。

如果你在山上没有看到这些珍奇的动植物,在这里可以得到补偿。

我对面的那座岩,叫二陡岩。

两道重叠的岩层,怪石交错,重重叠叠,凹凸不平,显现出一幅幅奇特的画面。

你说它象什么就象什么:

似走兽,如飞天,象菩萨,若琳宫。

这一切都让游客们去观赏、去遐想,看你能领略到多少奥秘

2.万年索道万年索道全长1480米,当你乘座在现代化的缆车厢里,舒适、平缓,可以俯视下面的山峦树木,溪谷流水,烟云雾霭。

免去你2.5公里爬“万年坡”的劳累,而得到赏心悦目的感受。

不到10分钟时间便把你送到万年寺的山门口。

3.万年寺万年寺是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宋时为白水普贤寺。

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茂真禅师奉诏入朝,太宗命他回山重兴六大寺庙,并派遣大臣张仁赞,携带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贤铜像,运至万年寺供奉。

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失火,寺庙焚毁,仅存铜像未损。

万历二十八(公元1600)朝廷赐金修复,台泉和尚建造了无梁砖殿,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七月竣工,正逢明神宗母亲七十圣诞,为给太后祝寿,神宗即赐白水普贤寺为“圣寿万年寺”。

明末三次遭火灾,清康熙年间重修,后又毁又建。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万年寺又遭火劫,除无梁砖殿外,全部被焚。

现在的万年寺是1954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的。

有大雄殿、巍峨殿、行愿楼、斋堂。

这座山门、弥勒殿和里面的毗卢殿、般若堂,是1986年修的。

1991年又重建了左边的幽冥钟楼,右边的鼓楼长廊和围墙,成为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

在国内有较大的名气,《中国名胜辞典》、《中国风景名胜辞典》及一些佛教书籍中都有记载。

这第一座殿是弥勒殿,供弥勒佛,这尊弥勒佛是木雕金身。

后殿供观音立像,亦为木雕金身。

殿后坝子左边是毗卢殿,为法物流通处;右边般若堂,楼上为客房。

上一个台阶即是有名的砖殿。

此殿构造奇巧,是仿印度热那寺形式建筑,上为半球形的穹窿顶,四方和中央有五尊塔,前后还有四只鹿子,表示吉祥。

下面为正方形,所谓“天圆地方”。

殿高18.22米,长宽各16.02米,完全用砖砌成。

殿前后有门对通,殿内顶部饰飞天藻井,四周有七层环形龛座,供小铁佛1080尊。

这座建筑400年来,经历了5-7.9级的地震18次,而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砖殿里面供的是公元980年茂真和尚主持铸造的铜质普贤骑象。

像通高7.85米,重62吨,比例匀称,造型生动,铸工精良,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艺术的珍贵实物。

右边这座楼叫“行愿楼”,楼上有三件宝:

“佛牙”、“贝叶经”、“御印”。

“佛牙”是明嘉靖年间锡兰(今斯里兰卡)友人所赠,长44公分,重6.5公斤,据鉴定为距今约六十万年的剑齿象化石;“贝叶经”为明嘉靖年间暹罗(今泰国)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敕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国王所赠,用梵文书写的《法华经》。

”御印“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建砖殿时钦赐,上刻”普贤愿王之

宝“,上方刻”大明万历“,左边刻”御题砖殿“,右边刻”敕赐峨山”。

巍峨宝殿内供阿弥陀佛铜像,为明嘉靖年间铸造。

后殿为韦驮彩绘泥塑像。

大雄宝殿内有三尊铜像,为“三身”佛,每尊高3.85米,铜铸敷金,嘉靖年间别传和尚筹铸。

左右两厢供十八罗汉。

万年寺还有一段光荣历史,那就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李白来游峨眉山时,住在万年寺毗卢殿,尝听广浚和尚弹琴。

后人曾在白水池畔建立廊亭为之纪念,上置木牌,刻“大唐李白听琴处”。

李白喜欢峨眉仙山尤喜峨眉山月,因此曾写下千古传颂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他下山后还写了一首《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万年寺的景致非常优美,特别是到了秋天,树叶泛红,倒映在白水池中,风起叶动,池里阵阵红波闪动,十分迷人。

“白水秋风”为“峨眉山十景”之一。

白水池中还生息着一种令人喜爱的小精灵--弹琴蛙。

天气晴朗,游人站在池旁,轻轻击掌,它立刻就会弹起琴来,清脆悦耳宛如弹奏古筝,为游人频添情趣。

这里还有一景向大家介绍,那就是从寺右侧而进,沿石笋沟上约2公里处的石笋峰,石笋沟就是白水,溪水湍激,穿崖破石,汇流于清音阁下。

石笋峰为峨眉山的奇峰,直指苍穹,似春笋出土,如玉柱擎天,堪称奇绝。

4.慈圣庵下万年寺的左边,有一座小庙--慈圣庵。

它属万年寺建筑群,为明代万历年间无穷禅师修建。

万历皇帝朱翊钧对峨眉赏赐很多,万历的母亲又崇佛,僧人为感皇恩,便修了这座小庵,供奉慈圣太后的塑像和皇家赏赐的经卷、袈裟、供器?

?

等物。

可惜这座小庵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因圮颓而拆除,1943年能海法师重修。

如今,慈圣庵又几度培修,焕然一新。

5.白龙洞下万年寺的右边,走2公里即白龙洞。

亦称白龙寺,明嘉靖年间别传禅师创建,1909年重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毁于火,1953年维修,1980年修复。

内供“西方三圣”、韦驮、释迦牟尼玉佛像。

这尊玉佛高1.8米,系傅作义将军之妹傅凤英1991年所赠。

这里海拔950米,周围是以桢楠等樟科植物为优势的常绿阔叶林,仅乔木就有20种以上,是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典型的中亚热带原始的常绿阔叶林。

白龙洞外这一片林子叫“古德林”。

是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别传禅师率领众徒所种,有松、柏、杉、楠。

种树时口念《法华经》,一字一礼拜,按字计株,共植树69,777株。

数十年功夫绿树成林,浓荫蔽日,细雨不透。

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取名“古德林”。

可惜历代遭受破坏,尚存的10余棵古楠,高达二、三十米。

树龄已在400年以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片清凉世界。

1984年当地驻军和峨眉山管理局职工、佛协僧尼一起,在古德林里重新种植了两万多株楠、柏、松、杉,将来也会成为新的“古德林”。

古德林的山坡上,原有一个很深的洞。

传说是当年白娘子(白蛇)修道的地方。

后来因山滑坡,山洞被封了,只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遐想。

6.息心所从万年寺到息心所有5公里的坡道,人称“观心坡”。

在观心坡上有一棵高达40米的岩桑,胸径有1米左右。

据植物学家考察,树龄已有千岁。

如今仍枝繁叶茂,一片浓荫,生机勃勃。

这样高大古老的岩桑,在峨眉山中仅此一株,在全国也很罕见。

观心坡山脊上那座小庙就是息心所。

明代嘉靖年间创建。

清康熙时荒废,光绪时重建,殿内供观音和药师佛。

寺居岩畔,下望如高悬半空,所以古人曾这样形容说:

“息心所,高阁危悬,如在九天,如临九渊,人心至此,独持半偈,万缘皆息矣。

”门上那对联更把“息心”的意思说透彻了:

“万籁无声心自息,一身非我物同春。

”意思是在此一切声音都没有的寂静空间,心自然也就安静下来,感觉到自己也是万物之一的一种无我境界。

在息心坡上左边林内竖有一碑,系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十月十王日立,上刻“统领四川马边防营提督军门笃勇马图鲁万军门修砌峨眉山进山大路碑记。

”碑中记述了马边防营军官出钱修砌息心坡道的情况。

这说明了历代地方统治者对峨眉山佛教的支持。

7.初殿从息心所到初殿的途中,有个地方叫长老坪。

传说有位长老坐化坪上。

长老是谁呢?

传说就是汉时在峨眉山采药的蒲公老人。

在长老坪的左下方有个地方叫蒲氏村,据说曾是蒲公后人聚居的地方。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老人,便在坪上修了一座庙,古叫长林禅院,后以地名名寺。

今寺已不存,但传说长留人间。

前面就是初殿。

据地方史书记载,初殿在宋时,只板屋一间,供游人歇憩饮水之用。

到了明代才建成寺庙,供上佛像。

初殿与蒲公传说有关。

据《峨眉山志》说:

东汉明帝年间,峨眉山上一位叫蒲公的老人,一天采药至云窝(即现在初殿的地址),忽然发现地上有鹿子的脚印,于是顺着鹿迹走,走哇,走哇,走到岩顶鹿迹不见了,却见岩前,紫气腾涌,出现了个很大的七彩光环,他惊异不已,迷惑不解。

便到洛阳拜偈印度来的腾、法二位高僧。

高僧回答说:

“这是普贤祥瑞”。

于是蒲公回到峨眉山便在山顶上修建了普光殿,供奉普贤。

后人又在蒲公发现鹿迹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小庙,就是初殿。

该庙清乾隆年间毁于火,后南舟禅师重建。

文革遭破坏,现已修葺一新,殿内供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药师佛、地藏、观音、韦驮等塑像。

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自然现象,叫做“云窝不雪”。

前面提到过的“云窝”,就是指这块地方。

每天白云从此处升起,飞到骆驼岭上慢慢地降下。

故名云窝。

每到冬天,周围已是皑皑白雪,唯云窝一片葱绿,麂子、兔子、松鼠、雀鸟都到这里来觅食,非常奇怪,为啥这里气温会高一些,至今未找到答案。

8.华严顶华严顶是座小庙,原为玉皇亭,清康熙年间扩建为寺,清雍正年间慧先老和尚增修,取《华严经》的意思命名寺庙。

过去寺里供送子娘娘,现在供释迦牟尼佛和观音。

华严顶又是这座山的名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金顶、九老洞、洪椿坪、万年寺等山景,晴天还可看到峨眉城市,所以这里有“小金顶”之称。

这一带森林中栖息着一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农民称“九节连”,因为它是综红色,尾巴有九道白色环,象一根鞭子。

小熊猫生性活泼可爱,经常在林中窜来跳去。

另外还有一群群的红腹角雉(俗称野鸡)在林中觅食,有时还会窜到路上来,见人不惊。

朋友,如果你有幸,这些珍稀鸟兽,你都能见到,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会增添你游山的兴致。

篇四:

龙麟宫景区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到“龙麟宫”来游览。

恩施自治州“龙麟宫”俗称"出水洞",五十年代后期在这里筑坝引水,修建了装机为650千瓦的高桥水电站,厂房在距此两公里的前下方。

1994年9月15日,州水电局、州高桥水利工程管理处组织人员进洞探险,在出水洞里端的右上方,发现了神奇的“迷津

洞”。

经专家学者们踏看研究,一致认为它是全州一绝,以它为主体所组成的三洞(出水洞、干洞、迷津洞)旅游景点,是对全州旅游事业的重大贡献,并被命名为“龙麟宫”。

龙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赋予它吉祥、尊严、崇高的特征,是帝王、民族、文化的象征,能走能飞,兴云作雨,神力无比。

本景点有这条出水碧龙,有那条渠道引水青龙,在出水洞口有双龙(石龙、玉龙),在“迷津洞”里有白龙、地龙、黑龙、石壁游龙,在龙图厅里有醉龙,共九条龙。

麒麟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鹿头牛尾,狼额马蹄,独角鳞身,人称四不象,为"麟凤龟龙"四灵之一。

它"不履生虫,不践生草,谓之仁兽"。

此地有"麒麟狮象奔洞口"的传说,远古时代,麒麟狮象遵照玉皇大帝的叮嘱,要在天亮前赶到这出水洞里修道成仙,结果,有的按时赶到洞里成了仙,有些没有赶到而被固定在河里,并化作几个大石包,分别酷似麒麟狮象。

它们的尾巴都向恩施城,头都望着出水洞。

所以,出水洞又叫麒麟泉,其流水叫麒麟溪。

同时,麒麟溪的源流和传说在清朝同治版“恩施县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俗传宋雍熙中有麒麟出此",距今一千零一十多年。

还有清朝知县唐方耀的绝妙诗句:

十里高桥坝,桥高水乱流。

凤岭寒云薄,麟溪夕照收。

花深沾酒路,柳暗钓鱼舟。

归来刚薄暮,灯影出城头。

所以,“龙麟宫”之名既有群众文化的深厚基础,又有史籍的可靠依据,它集中体现了吉祥和仁爱的特点,可谓天经地义,天作之合。

并且,它是本景点"三洞两界"的最好概括,龙代表水,即代表“出水洞”;麟代表陆地,即代表“干洞”和“迷津洞”。

“龙麟宫”旅游胜地共分一坛(龙王祭坛),两府(龙王府、盐水府),三峡(双龙峡)、白虎峡、神龟峡,九龙,十三厅(逍遥厅、重阳厅、神女厅、玉参厅、鳌鱼厅、三龙厅、栈道厅、玉宇厅、浮塔厅、三圣厅、明镜厅、龙图厅和洞外民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