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761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4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docx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

网络生态下的图书馆现状——图书馆与网络的异同分析

社科0923班李扬勇3090104461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现代社会信息需求的快速化,巨大化,网络正在成为社会各个阶层普遍使用的会去信息的快速而方便的途径,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不断发展,而传统的信息传承媒介——图书馆,却在信息化的浪潮风雨飘摇,网络发展速度惊人的同时也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传统信息媒介产生了冲击。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信息资料的查询与索取在这两种不同媒介途径中究竟有什么不同?

互联网是否可以涵盖图书馆的功能而取而代之?

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无疑只能通过实地的实验与调查才能给出结论。

本文的报告正式关于图书馆与网络在信息检索上的异同展开的实践调查,通过样本试验,与社会调查,以实际的经验与数据分析二者的异同,找出解决图书馆困境的方法,为广大学子提供信息检索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图书馆,网络资源,异同,信息检索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传媒,从信息容量和传输速度两方面来看,传统传媒是无法比拟的。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这种全新的运行模式越来越广泛和成熟。

网络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接受信息的方法,而且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

图书馆:

而同时作为传统媒介的图书馆的状况却堪忧。

收集、典藏、外借图书,是传统图书馆的根本任务。

其三大任务中,外借图书,使知识传播职能得以发挥,是社会成员信息检索与获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和一般读者所认知的图书馆。

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创造了一个与图书馆竞争的机制,电子信息以

几何级数迅速膨胀,信息检索更快更广,有人认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图书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生生不息、自我繁衍的崭新意义上的图书馆”,它自身的

导引系统和搜索引擎会替代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受到了怀疑。

面对这种状况,有必要对图书馆与网络这两种信息获取渠道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从而发现二者在信息检索与提供上的异同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而在现实中帮助大学生在信息获取上采取简单有效地途径,同时在理论上为图书馆与网络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可能的依据。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传统媒介图书馆与新兴媒介互联网,着眼于二者在信息检索与信息获取上的异同,因此在具体研究对象的设置上,主要以图书馆与互联网的信息检索设置与信息内容为对象,以图书馆搜索工具与网络搜索引擎为样本研究。

基于本次研究的目的与对象考虑,采取对比研究方法与问卷调查。

首先通过指定样本在图书馆与互联网二者搜索获取过程的比较获得二者的异同性比较,为了弥补个体试验次数少,随机性差的缺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社会群体(大学生为主)有自身经历获得的关于图书馆与互联网异同的认知,当然由于本研究负责人的理论水平有限,将借助一些期刊杂志与图书文献等资料,以方便研究的展开。

在具体研究方法方面,问卷调查将在浙江大学本科生中展开,为了增加问卷的有效性,问卷的发放对象除了包括大一新生外,还包括各年级同学从而提高问卷的合理性,在问卷内容的设置上突出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异同特性,并根据问卷的结果在第二阶段的实践中有针对性的分析在问卷中体现出的异同点,为实践提供内容参考。

第二阶段实践内容,选取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图书馆为研究样本对象,选取XX网络搜索引擎为样本对象,选取大学生课程与活动中的典型信息需求为搜索对象利用图书馆与网络搜索引擎进行检索查找,从而发现二者的差异性。

在资料文献的利用上,首先利用了已有的关于此课题的调查问卷,以它们的问卷内容与结果为参考设计了本次问卷的内容已达到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次问卷设计的参考主要来自问卷网。

同时为了更好的指导研究与完成研究报告,本次研究还利用了一定的文献资料,其中期刊论文主要来自万方数据平台,检索与参考的论文五篇,而文献资料则来自浙江大学图书馆。

(二)研究的内容与假设

本次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图书馆与互联网在信息检索与信息获取方面的异同从而发现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为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出建议,为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参考。

因此在研究指出作了关于研究内容的假设也是本次研究活动的基本论点,方便在研究的顺利进行:

首先,假定图书馆在网络时代是必然存在的且无可替代的,这是本研究的前提以及研究的目的之一;

其次,假定在信息的检索与获取当中二者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这是支持本研究进行的必要条件;

同时,设定图书馆可以在网络时代改变自身某些部分实现自己的发展;

最后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在实验的内容上假设了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需求以发现网络与图书馆的真正异同。

在研究的内容上,本研究基于研究目的的考虑,主要是这样设置的:

1.信息检索与索取中互联网与图书馆的异同:

从过程及结果的时效性,便利性,实用性,准确性,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出发分析二者的异同;

2.网络对图书馆信息传播地位的挑战;

3.图书馆应对网络竞争的对策。

内容的设置主要是基于研究结果而设定的,整个研究过程将围绕研究的内容展开,在研究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与资料从而实现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本次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实践性的活动与配套的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数据汇总分析得出结论,以两次实践性活动为主体为研究成果提供现实依据,整个研究的步骤及过程如下:

(1)问卷调查

时间:

冬学期2-3周

目的:

获得大学生关于网络与图书馆的看法以及大学生对二者的使用情况,为第二阶段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调查对象:

以浙江大学学生为主的,包括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成都大学六所各层次高校在内的大学生

问卷内容设计:

自主设计与参考已有调查相结合,共包括十一个选择题,一个问答题

问卷份数:

600份,其中浙江大学200份,其余六所高校各80份

问卷形式:

电子问卷,通过电子邮箱借助各高校同学帮助发放回收问卷

问卷回收:

实际发放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其中浙江大学200份,北京大学65份,四川农业大学77份,西南政法大学46份,中国人民大学61份,成都大学51份

问卷数据分析:

对问卷结果的分析结果采取图表形式展现并形成文字描述。

(2)网络与图书馆信息检索与获取的对比实验

时间:

冬学期第5周

目的:

通过对多个假定信息需求在互联网与图书馆中的对比实验中发现二者在信息检索与获取中的异同完成既定的研究目的。

实验题目:

低碳经济,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如何灭蟑螂

实验验证对象来源:

问卷调查结果,与文献资料

具体研究对象:

为方便研究的展开,选定浙江大学图书馆为图书馆研究对象,选定XX为网络搜索的样本展开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

1.分别利用图书馆查询系统与网络搜索引擎查询信息需求;

2.分别对信息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检索的速度与与广度及准确度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初步的结果;(主要是信息的数量与设涉及的领域广度)

3.抽取图书馆检索结果与网络检索结果中的独立样本分析结果中有效信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异同;(主要是所得信息与信息需求的契合度,统计信息的可用性)

实验成果:

形成互联网与图书馆在信息检索与信息获取上的异同的体验性报告,集中反映二者的异同,并提出图书馆改进的方法。

(3)数据的分析与理论探究

时间:

冬学期第6周

目的:

将前阶段获得的体验性认识与问卷结果通过理论的分析形成结论与观点。

主要组成;本部分活动以查资料为主,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结合自己的亲身研究形成观点。

(四)研究结果

(1)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将数据结果通过表格与图像形式展现,并对每一题的结果进行文字的分析说明,从多方面来达到研究目的,同时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

1.你是否使用过以下的搜索引擎问答服务来帮助你在大学的学习中获取信息文献资料?

选项

A.XX知道

B.谷歌

C.雅虎知识堂

D.新浪爱问

E.未用过

人数

415

220

27

112

17

百分比

83%

44%

5.4%

22.4%

3.4%

注:

本题为多选题,可以选择多个答案。

对第一题数据结果的柱状分析图:

分析:

这一题目选取了互联网服务商转为信息搜集而开发的系统作为了解对象,通过他们使用这些系统的情况来了解他们利用使用互联网搜索信息的情况,因为这些系统是我们在网络上搜索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选取它们作为对象可以较真实地反映互联网的使用状况。

从数据来说,在调查当中,500人当中只有17人未曾使用过上诉系统进行信息检索,占总数的3.4%,排除使用其它系统进行索取的人不计(这部分人可定存在),这个数字进一步减少,受调查的人中绝大多数人都使用过这些系统进行信息检索,从全国重点大学到二本院校,抽取的样本得出的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特别是搜索引擎问答服务相当频繁。

2——6题

这5道题目都是针对图书馆与互联网在各个特性方面的异同与优缺点展开的,以便发现二者的不同,为第一题的结果解释原因,同时这些特性也是后面研究的重点议题,可以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2.网络与图书馆,在信息的检索与索取方面的速度方面哪个更令你满意?

选项

A.图书馆

B.互联网

C.二者效果差不多

人数

47

379

74

百分比

9.5%

75.8%

14.8%

分析:

关于图书馆与互联网在获取信息的速度方面,受调查者中有379人认为速度上互联网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占到了75.8%;同时认为图书馆速度较快的人,只有47个,仅占9.5%;而认为二者不相上下的有74人。

从总体情况来说普遍认识是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速度是快于图书馆,那么坚持图书馆速度快的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将在下面的研究中得到解释。

3网络与图书馆,二者在信息检索与获取上提供的信息在质量上,你对哪个更满意?

选项

A.图书馆

B.互联网

C.二者差不多

人数

209

201

90

百分比

41.8%

40.2%

18%

分析:

关于图书馆与互联网在信息的质量上,调查的500人中,209人选择图书馆,201人选择互联网,剩余觉得二者差不多,饼状图清楚地反映支持图书馆与支持互联网的比相差无几。

相比在速度上互联网占据绝对优势而言,关于质量的判断则显得不确定,然而在设置题目时与研究的目的时,已假设过图书馆优于互联网的地方正是它提供的信息的质量上,而问卷结果与假设出现了出入,究竟是理论假设出了问题还是传统观点的不准确,将在后面的实验部分具体探讨。

4.网络与图书馆,二者在信息检索与获取上提供的信息在准确性与可信度上,你对哪个更满意?

选项

A.图书馆

B.互联网

C.二者差不多

人数

393

107

百分比

78.6%

21.4%

分析:

这个题目的调查结果与上一题的调查结果出现了矛盾,在题目设置时,这个题目本来说就是上一个题目的补充,是对信息的质量的具体量化,然而当问题具体化后,结果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对于图书馆与互联网在信息准确性与可信度,接受调查的500人中认为图书馆优于互联网的有393人占到总数的78.6%,这个比例是前面题目关于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对比中所谓达到的高比例,可以说群体的倾向性极其明显,同时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另一个现象,这个题目的结果中,没人认为二者差不多,这是在其他任何一个题目中都没有出现的,这意味着图书馆与互联网在这个特性上有明显的区分性,使人们能够很肯定地辨别出那个更具有优势,正是这个原因使二者差不多的情况彻底消失。

可以从这个结果中较肯定地得出结论:

在信息的准确度与可信度上图书馆具有极大的优势。

5.网络与图书馆,二者在信息检索与获取上提供的信息在全面性上,你对哪个更满意?

选项

A.图书馆

B.互联网

C.二者差不多

人数

13

461

26

百分比

2.6%

92.2%

5.2%

分析:

这是差距极大的一个结果,各个选项间的差距巨大,选择互联网的人占据了总人数92.2%,大家对于图书馆与互联网在信息的为全面性方面认同了互联网的优势,在这个特性里面互联网拥有绝对的优势,对图书馆的认同则是最少的,在信息的全面性方面图书馆遭到了质疑。

压倒性的优势表明:

在信息的全面性方面,图书馆与互联网二者给人的满意程度相差巨大,图书馆处于极大地劣势之中。

6.网络与图书馆,二者在信息检索与获取上提供的信息在时效性上,你对哪个更满意?

选项

A.图书馆

B.互联网

C.二者差不多

人数

24

454

22

百分比

4.8%

90.8%

4.4%

分析:

本体与五题的结果极其相似,互联网均占有巨大的优势,超过了90%,不同的只是图书馆的百分比有少量的提升,但这种提升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

明显的数据差距表明:

大众认可互联网信息的时效性,互联网在信息的时效性方面具有它独特的地方。

7——9题

这三道题目着眼于信息的获取渠道以及在不同情形下的信息获取渠道选择来发现图书馆与互联网的异同。

7.你一般会从下列哪些方式获取信息?

选项

A.报纸杂志

B.网络

C.电视

D.讲座

E.其他

人数

297

467

206

43

29

分析:

从结果分析来看,大多数人都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超过了传统的报纸杂志,网络正在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

但是这里由于未对信息的内容进行限制,因此这里的数据涵盖了包括资料,消息,新闻等等在内的信息,网络在这些方面都有一席之地,它的广泛性正是体现在各种信息都有所涉猎这一方面。

8.平时您在写论文报告或者做研究时更喜欢...

选项

A.图书馆

B.互联网

人数

168

332

百分比

33.6%

66.4%

分析:

这个题目是针对具体的情境下图书馆与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而设置的,在后面的研究样本中,也使用了专业信息需求与生活中的普通信息需求,此题针对的就是专业的信息需求。

从数据中可以清晰看出,图书馆与互联网均占有一定的比重,图书馆占据33.6%。

互联网占据66.4%。

综合上面的题目,可以提出一些论点:

在论文写作等专业信息需求上更多的人倾向于互联网,但是对于专业的信息需求来讲,信息的准确度与可信度,质量是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前面的题目中,对于信息的准确度与可信度及质量,图书馆占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人们在选择时却更倾向于互联网,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人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更在意于获取信息的速度与全面性,互联网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才出现了这个题目的数据,人们在信息获取上的要素权衡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9.你获取生活方面的信息更喜欢?

选项

A.互联网

B.图书馆

C.其他

人数

437

63

0

百分比

87.4%

12.6%

0

分析:

这是设置的另一方面的信息需求,是对于生活信息的需求的途径的调查。

相对于专业信息,生活信息的需求上,互联网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达到了87.4%,这说明:

图书馆与互联网在生活信息的索取上互联网具有了绝对的优势,人们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是互联网来索取信息。

10—11题

这两个题目是对图书馆命运的探讨,探究人们对于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命运的看法,在人们习惯于利用网络进行检索的时候,人们会不会放弃图书馆这个传统的信息数据中心?

10.你认为图书馆是否在社会中的作用会被网络代替?

选项

A.是

B.不是

人数

53

447

百分比

10.6%

89.4%

11.如果图书馆有一天消失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选项

A.感到极其可惜

B.有点可惜

C.无所谓,是时代的必然

人数

377

98

25

百分比

75.4%

19.6%

5%

分析:

这个两个题目是针对人们对于图书馆命运的看法设置的,数据显示89.4%的受调查者人认为图书馆不会灭亡。

从这个题看出:

对于图书馆存在的必然性的认可是有较高的共识的,但是从上面的调查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看好互联网,在信息索取方面也习惯于使用互联网,但是结果却是不同的人们普遍认为图书馆存在是必要的,一旦消失受调查的人中75.4%感到极其可惜,在第十题中10.6%的人认为图书馆会被网络替代,在十一题中只有5%的人对图书馆的消失感到无所谓,在认为图书馆会消失的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人为图书馆的消失感到可惜,这是一种人门对图书馆的特殊情节在起作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人们普遍看好互联网并经常使用互联网完成信息的索取而对图书馆的存在不存在怀疑并对图书馆的消失会感到可惜,人们在内心深处是认可的图书馆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情节,与人们对纸质图书的情节是一样的,但是相对纸质图书,图书馆被人们使用的频率是极低的,没有实际运用的这种情节能否使图书馆在现实中长存。

12.面对图书馆的势弱,你认为图书馆应该在哪些方面改进?

这个问题是征集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改进的意见的,在收到的建议中,问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图书馆的书籍的更新速度,保持信息的时效性;

改进图书馆的图书上架分类的方式与检索机制,提高信息检索的速度;

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

还有一些有特色的建议,将其列举于下:

加快图书馆与网络的结合合作,开发网络图书馆,方便读者;

加强图书馆的人文力量,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唤起社会的重视;

这两点建议是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了针对图书馆改变的两种观点,一种是图书馆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用时代的特色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另一种是强调自己的特色,从图书馆自身的特色出发,重点发扬自己的特色获取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应该说针对图书馆的这两种意见,也是人们对于社会中一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众多传统的意见。

这款两种意见无疑任意一个单独实行都是不行的,因此在现实的考虑中,二者是要统一进行的,在针对图书馆的建议中人们的建议绝大多数都集中在了改进图书馆与现代网络融合的意见上,给出了许多细节的建议,而对突出图书馆特色的建议极其缺乏,并且没有具体的方法。

这也是现实中对待传统的困境,改变有余而继承不足,图书馆也不能一味的迎合网络而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那么图书馆就是名存实亡。

总体分析:

通过十二个题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现实中人们对互联网与图书馆的异同的感受,也得到了改进图书馆的建议和对图书馆命运的认知,我们在以上数据与结论的基础上,以及在问卷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了后面的实验性研究,通过三个命题的搜索来发现二者的异同。

(2)实验及实验报告

利用浙大图书馆与XX分别别作为图书馆与互联网的代表进行实验探究,同时选取了专业性的信息需求:

低碳经济,以及生活中的常见信息需求:

如何灭蟑螂。

作为研究的样本对象,用以发现图书馆与互联网在信息的检索获取上的异同,研究着眼于二者在信息的检索和索取的速度,广度,准确度,时效性,可信性,全面性等方面展开进行对比。

1)关于低碳经济的信息检索与获取的探究

信息需求:

低碳经济,关于低碳经济的理论,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与相关研究成果,同时了解低碳经济的发展历史。

这是浙江大学的图书馆查询系统,可以说这是图书馆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信息的检索:

在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系统上查询关于低碳经济的书籍,在图书馆的图书查询系统输入低碳经济,共获得五个搜索结果:

这是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上搜索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书籍的最终结果,同时我们在XX上对低碳经济进行了搜索:

在XX搜索录入低碳经济词条,共获得76页近760个有关低碳经济的网络链接。

这是网络检索的部分结果

对这76页的资源进行抽样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信息里面真正涉及到低碳经济的理论与概念的极其少,并且夹杂在这几百个搜索结果当中,与图书馆的检索系统给出的直接的检索结果相比,互联网在信息检索结果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从检索结果的数量与广度来说,互联网的检索结果明显多于图书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选择的可能,但是由于互联网提供的结果对专业的涉及很少并且分散在多个结果中,单个的信息容量很少,而图书馆检索到的结果都是专业的书籍,对理论有系统的阐述,在实际的信息内容上图书馆占据着优势,例如我们打开XX百科对于低碳经济的注释,文本共有13630个字,只是对低碳经济进行了简单的表述,没有理论上的深入,而图书馆的信息结果中,以《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发展之路》为例,该书共有580000字,703页,涵盖了关于低碳经济的很多的理论知识,而从网络搜索结果当中寻找信息,在花去了大量时间以后找到的信息也是片面的而不是全面的。

最终在信息检索检索结果的利用上我还是选择了图书馆的文献。

其次,从信息的检索获取速度来看,我们普遍认为网络获取信息的速度绝对是快于图书馆的,但是在具体的试验中我们发现这个结论是有待考虑的,在这个信息需求的处理上,我们发现在最终获得信息时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是图书馆的时间少。

在获取关于低碳经济时,在XX的显示结果当中,我花去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数百个搜索结果中找出了较为可用的链接,而同时在图书馆的搜索系统找到书籍再查找到书籍,经过选择后选取了其中的几本书作为参考,这个过程花去的时间仅仅是20分钟,相对在互联网上花去得一个小时时间大大缩短了,这个现实就与人们的常识相违背了,普遍的认识是互联网的速度是普遍快于图书馆的,但是人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次性搜索到信息的速度,而忽视了找到可用性信息的时间消耗,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在你输入内容后可以在几秒内找到上百条信息,但是要找到真正的有用的信息却要求在这些大量的信息中寻找有用的信息,由于网络提供的信息包括了新闻,博客,专业理论甚至广告等等,因此这是一个很重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网络中找到符合专业需要的信息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而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互联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有效信息。

当然网络的多元化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情况,一个代表就是互联网的问答系统,与网络百科,例如XX百科,XX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以及维基百科等,这些网络资源通过网络百科书的形式以及互动问答来实现信息的获取。

在关于低碳经济的信息搜索时,这种百科网站往往能够提供较准确的专业信息,这些信息是简单而明了的,但是信息往往信息较简单,没有形成系统,相对于图书馆提供的书籍中含有的信息的系统性专业性与全面性,这些信息就显示出差距了。

另一种互动的形式也是网络的特性,互动正是互联网的一个独特的性质,在XX百科与新浪爱问中进行关于低碳经济的搜索,我们可以得到来自很多的网友的反馈,同时也可以与网友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低碳经济的概念,但是这互动式的信息索取方式有它自身的缺点,第一,网友不是专业的人士,他们提供的信息不专业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因此对人的误导是存在的,但是利用这种方式同时可以了解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信息呈多元化,相比图书馆成熟的信息,这种互动式的信息获取方式能够提供来自不同人的不同背景的观点,例如在XX百科当中,关于低碳经济的讨论,我甚至听到有人从政治的角度分析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措施,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虽然这个观点对我的信息需求并没有契合点,但是它显示了一个信息就是互动式的互联网信息获取能够提供一些多元化的新颖的观点,这是收集成熟的以及出版物为主的图书馆是无法比拟的,同样图书馆做不到的是与使用者的互动。

这是由图书馆的特性决定的,传统图书馆传播信息是以单向传播方式进行的。

这种传播的最大缺陷在于它使受体没有直接的反馈,是消极的信息消费者,缺乏互动行为。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要求并强调受体的参与和互动信息,互动需要一连串的信息,单向传播没有接受或至少是没有接受到直接反馈,而双向传播则是双方部发出信息。

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几乎没有或很少给受体互相交流的机会,这是它与互联网的差距所在。

这种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