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806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5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docx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

2019年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汇编

1、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3,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4、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过程与方法

1.想象水蒸发的过程,对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现象做出解释。

2、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比较水和水蒸气的异同。

4.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

2、意识到猜想必须用实验来验证的科学方法。

3、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封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理解蒸发的概念。

【教学难点】

分析凝结现象,解释塑料薄膜上出现小水珠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

  三杯常温水,橡皮筋一根,塑料薄膜一块

老师准备:

1.先倒一杯200毫升的水,再把黑板擦干净。

2.湿毛巾(不要有太多水分)、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有几个水分子是后贴上去的,可以摘下来)

【活动过程】

一、聚焦

1、小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

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

大家看这是一块普通的手帕,我把它在魔水中泡一下,再拿出来,用火点燃。

大家猜一猜,手帕会被烧坏吗?

(火熄灭后,让学生检查手帕是否完好无损。

问:

手帕为什么烧不坏呢?

2、大家都猜手帕烧不坏与水有关。

那我们就来研究水。

水还有哪些形态?

(课件展示自然界中不同形态的水)

二、探索

1、用湿毛巾在黑板上板书“水”字,请大家观察这个水字有什么变化?

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板书课题(学生猜想)

2、生活中像这样水干了的现象,你们能举几个吗?

(学生举例)出示课件水干了的现象。

3、黑板上的水、衣服上的水,地面上的水以及大家所说的这些地方的水都跑到哪里去了?

(空气中)变成了什么?

水慢慢飞到空气中变成了一种气体,叫做水蒸气。

4、下面我们来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1)、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2)、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另一个不盖。

(3)、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4)、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三、研讨

1、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依据是什么?

(1)、虽然我们看不见,大家发挥你们的想象,水是怎样变成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呢?

闭上眼睛想象。

(2)、老师这里有一幅漫画形象地表示出这一过程。

(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漫画演示)水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水中不断的运动。

靠近水面一些淘气的微粒就会跑到周围的空气中,就像这样一个一个跑出去的。

我们把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画箭头)叫做蒸发。

(3)、像刚才黑板上的水变干蒸发了,我们可以说黑板上的水蒸发了,那玻璃上的水会蒸发吗?

地面上的水会蒸发吗?

敞开的杯子或盆里的水会蒸发吗?

江河湖海里的水会蒸发吗?

还有哪些地方的水会蒸发?

(小结:

只要有水存在,蒸发现象无处不在。

2、你在透明塑料盒子中看到了什么?

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1)老师来做个演示实验。

这是三杯相同温度同样多的常温水,在三个蒸发皿里分别倒热水、常温水和碎冰块,同时把三个蒸发皿分别放到杯子上方,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三个蒸发皿的底部有什么?

(注意不要烫到手)

(2)指名到前面摸一摸,汇报观察结果:

你观察到了什么?

(3)这里的水珠是从哪儿来?

水蒸气是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的?

(4)小结:

当水蒸气的微粒遇到较冷的杯底,就像我们同学在很冷的时候抱在一起一样不断地抱成团,几千亿几万亿颗水蒸气微粒遇冷抱在一起就变成了“水”。

水蒸气冷却变成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3、水蒸发后变成了什么?

那教室里有水蒸气吗?

(用手指一指,问:

这有吗?

哪儿有吗?

也就是说水蒸气就在我们教室每一处的空气当中。

)还有哪些地方有水蒸气?

{操场上有水蒸气吗?

家里有水蒸气吗?

概括的说水蒸气是无处不在的。

4、既然水蒸气就在我们身边的空气当中,大家仔细看一看,你看见水蒸气了吗?

你觉得水蒸气是什么样的?

(可以用多种感官)。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水蒸气的特点?

5、出示维恩图,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水蒸气

 

四、拓展

解释:

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和水蒸气的有关知识,你能说一说水和水蒸气有什么关系吗?

六、课后延伸

1、蒸发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很大的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不便。

家里经常有水果,放久了,水分会怎样?

变干了,这个时候还好吃吗?

马上就要播种了,这是如果土壤里的水分都蒸发了,种子还能发芽吗?

大家课后思考,我们要怎样利用蒸发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了解雨雪霜露等自然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板石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

看不见

(时刻)蒸发无色无味

板书:

 

水蒸气

(液体)(遇冷)凝结(气体)

无处不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1.2《水沸腾了》教学设计

课题

水沸腾了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3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科学探索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科学态度

1、认识到正确使用试验设备的重要性

2、培养严谨实验态度

重点

1、掌握温度计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2、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

3、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和条件

4、辨别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难点

通过给水加热的活动体验,观察水沸腾现象,探索其特点、形成的条件以及与蒸发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同学们,大家一定见过热气腾腾的饭锅吧。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里面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

提出问题,引发思索,进入学习角色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怎么测量水温

1、承接聚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师点拨:

水温很高,水会沸腾,热气腾腾,……

2、怎么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教师指导: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实战演练

下列测量水温的方法哪种是正确的?

说明理由。

教师点拨:

A.温度计下端碰到容器底部

B.温度计碰到容器壁

D.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未持平

C.正确

二、探索2: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1、模拟实验

(1)工具与材料:

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和水、漏斗、秒表、塑料袋、试管夹、火柴

(2)实验装置

依次按照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的顺序安装好实验装置

(3)酒精灯的结构

常见酒精灯一般由灯体、灯芯、灯帽和酒精四大部分所组成。

(展示结构示意图)

(4)酒精灯的火焰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加热物体。

(展示结构示意图)

(5)酒精灯的使用

①检查酒精灯是否能正常使用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要求:

◆酒精灯灯体无破损;

◆酒精灯内酒精量不少于四分之一且不高于三分之二;

◆灯芯应浸润酒精且不宜太短,一般高出灯体0.3~0.5cm。

若灯芯顶端不平或焦掉则用剪刀剪平。

②点燃酒精灯

◆取下酒精灯灯帽,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灯芯

◆绝对禁止用另一个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

③酒精灯的加热

◆因为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常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是应注意预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预热方法是将试管在灯焰上缓慢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④酒精灯的熄灭

◆酒精灯使用完后用灯帽盖住熄灭,禁止用嘴去

吹灭。

◆熄灭酒精灯后应再提一下灯帽,方便下次使用时打开。

(6)实战演练

仔细观察,对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哪些?

为什么?

教师点拨:

使用正确的是①③,②错在用酒精灯点燃酒精灯,④错在用嘴吹灭酒精灯

(7)实验操作与要求

①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热

②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和温度的变化,记录水沸腾时的温度

③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④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8)温馨提示

此实验主要观察水沸腾前后发生的变化:

一听:

水沸腾前后的声音变化

二看:

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气泡的变化

三记: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秒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秒

四画:

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2、填写活动手册

(1)加热过程中水的变化

水在沸腾前

水在沸腾时

气泡

温度

声音

教师点拨:

水在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温度逐渐升高,声音较大;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温度保持变,声音小。

(2)实战演练

猜猜气泡出现的时间

(3)加热过程中水温变化

 

时间

0

1

2

3

4

5

6

温度

教师总结:

水加热时温度一直上升,但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4)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展示图像)

 

3、活动结论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的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各种液体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沸点。

(3)拓展:

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4、讨论

(1)如果停止对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教师提示:

水的沸腾要继续吸热。

(2)液体沸腾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教师提示:

二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塑料袋发生怎样变化?

教师提示:

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三、探索3:

比较蒸发和沸腾异同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液温变化

教师适当点拨

四、课堂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

2、水的沸点是100℃。

()

3、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是液态变为气态,都吸热。

()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小。

()

5、水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水泡就是水蒸气。

()

6、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

(二)问答题

想一想:

小试管中的水能沸腾吗?

教师点拨:

当大试管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小试管中的水虽能达到沸点,却不能继续通过大试管中的水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五、拓展提高:

几种液体的沸点

六、作业布置:

魔术揭秘

我们常常在一些魔术表演或是街头巷尾的江湖艺人中看到“油锅取物”这个表演。

锅里的油冒着热气沸腾着,这么烫的油,手不会烫伤吗?

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本课有关知识解释原因。

学生或说或画,互相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演练

 

学生准备工具与材料

 

学生按老师指导进行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