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0677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docx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课堂实录

温度计的使用课堂实录

一、观察研究温度计

1、唤起生活积累:

师:

见到过温度计吗?

知道温度计的哪些知识?

生1:

医生把温度计放在我们的嘴里可以测出我们身体的温度。

生2:

我知道温度计里面有酒精一类的液体。

生3:

我补充刚才这位同学的,有的温度计里面是水银。

师:

你课外知识真丰富!

生4:

我见过很多种温度计,医生使用的体温计,太阳能热水器里面的水温计,食堂锅炉旁的圆形温度计。

师:

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能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知识,很好。

生5:

我知道温度计的单位是摄氏度。

师: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是丰富!

今天我们要在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温度计,能有多大的发现就看我们同学的研究态度和水平了。

对自己有信心吗?

生:

有!

2、出示观察要求:

师:

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研究提示。

合作研究、交流思考:

(1)仔细观察温度计,找找两支温度计构造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在研究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师:

同时请同学们注意两点:

一请保护好温度计,轻拿轻放,不能折或者敲,不要把温度计放在容易滚落的桌子上,研究好放到材料盘中。

二请请对照提示认真观察研究,轻声交流,简要记录。

附记录表:

项目

平板式温度计

玻棒式温度计

相同点

不同点

产生的问题

3、观察研究温度计:

分小组领取材料,进行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8分钟)

4、交流观察研究成果:

师:

大部分小组都研究得差不多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的研究发现!

师:

交流时请注意:

发言的同学声音要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意见举手补充。

(1)了解温度计构造的共同点:

师:

先说说他们的共同点吧。

生1:

里面的液体都是红色的,它们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

生2:

它们都是玻璃做的。

生3:

上面都有刻度。

生4:

温度计下面都是一个圆球,上面有一根玻璃管。

师:

观察得很仔细。

生5:

刻度都是一点点大起来的,每一格所表示的大小一样。

生6:

我用手摸住下面的圆球,它们都会升高。

师:

大家有这样的发现吗?

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和他说得一样?

学生们都用手去摸玻璃泡,发现温度计液面升高了。

师:

有这样发现的同学举手示意。

学生们的手都举起来了。

师:

把手拿开,捏住上面部分,再观察一下有什么变化?

学生们握住温度计的上端,发现温度计液面下降了,嘴里喊着“下降了!

下降了!

”手高高地举着。

师:

都发现了哪!

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1:

我们的手是热的,碰到温度计的圆球时,温度就会升高,温度计就是这样来量温度的。

生2:

这是因为温度计里面的东西会热胀冷缩。

师:

手拿开以后温度就低了,所以液面也就——(下降了),看来温度计里面还隐藏着液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热胀冷缩)的原理呢!

(板书:

热胀冷缩)

师:

大家的发现真了不起!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制造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认识一下温度计的共同构造!

(课件演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2)交流温度计构造的不同点:

师:

接下去我们再来说说他们的不同点。

生1:

长的是测量液体温度的,大的是测量气温的。

师:

这是你的猜想吗?

是根据它们的——(形状)来推测的,好!

生2:

长的数字有规律的,大的没有规律的。

生3: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刻度都是有规律的!

你看它们向上都是大起来的,平的那个向下也大起来,那是零下温度。

师:

反驳你们呢?

同不同意他的观点?

生2无语,转头看温度计。

师:

再仔细观察一下,有发现再反驳他。

生4:

一个有单位,一个没有单位。

师:

哪里?

指给大家看看!

示意学生到电脑上指一指!

哦!

一支有“C”、“F”两个标识,一个没有。

生5:

一个底座有保护的东西,一个没有。

生6:

一根短,一根长。

师:

看来这两个温度计还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样的,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可真强!

请关注大屏幕,刚才一位同学提出平板温度计上有“C”、“F”两个标识,这的确是两种单位:

“C”表示摄氏度,“F”表示华氏度!

在我们国家摄氏度是最常用的温度单位!

华氏度则是其他一些国家采用的温度单位。

师:

长的那支玻棒式温度计没有温度单位标识,是不是读出来的温度就没有单位呢?

生1:

温度应该有单位,我想应该是摄氏度。

师:

同意他的观点吗?

的确如此,在我们国家,没有单位标记的温度计,我们都默认它的单位是摄氏度。

(3)交流研究温度计产生的问题:

师:

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1:

玻璃管里面装的是什么液体?

生2:

是不是红墨水哪?

师:

我琢磨着可能是经过处理的其他液体,不过老师也不敢确准,请你课外查到资料告诉同学们好吗?

师:

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冥思,课堂静默一会儿),老师有个问题:

温度计上的每一格刻度表示多少摄氏度呢?

生1:

一小格是1度,一大格是10度。

师:

能把单位说进去吗?

生1:

一小格1摄氏度,一大格是10摄氏度。

师:

带了单位说得很完整!

你是怎么知道一小格就是1摄氏度的?

生1:

1到10,分成10小格,每一小格就是1摄氏度。

师:

说得很好!

那这两支温度计上的最高温度是多少?

最低又是多少呢?

请大家观察一下。

生2:

这支(玻棒式温度计)最高是100度,最低是0度!

(老师提醒用上单位再说一遍)。

生3:

这支(平板式温度计)最高是50摄氏度,最低是20摄氏度。

生4:

我反对!

最低应该是零下20摄氏度。

师:

有意见哦,反驳呀!

生3:

这里不是写着20度吗?

(老师提醒用上摄氏度单位)

生4:

这个20和上面的20一样吗?

它在0的下面应该是零下20摄氏度。

(生3抬头看看老师!

请求援助,盼望告之正确答案。

师:

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5:

我认为后面一个同学对,不然就有两个20摄氏度了。

师:

大家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这位同学也值得表扬,他有自己的思考,说明他在动脑筋,真理在争辩中更加清晰。

师:

了解了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对我们有帮助吗?

生1:

更完整地解温度计,帮助我们用好温度计。

生2:

保护温度计。

生3:

不能量非常烫的东西。

师:

为什么不能量?

说说你的理由。

生3:

非常烫的东西会使温度计里的液体一直上升,温度计要破掉的!

我家上次一个体温计就在量开水温度的时候破掉了。

生4:

不能量比温度计上面的最高温度还要热的东西。

师:

那能不能量比温度计上最低温度还要低的物体呢?

生1:

那也是不能的!

因为下面没有刻度了。

生2:

我认为能量,我们可以照着这个刻度往下划出刻度来。

生3:

我不同意干超宇的观点,再冷那液体就缩在玻璃泡内,读不出来了。

师:

那温度计会不会损坏呢?

生3:

温度计应该不会损坏吧!

师:

看来温度计只能测量一定范围内的温度,超出它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会给测量增加难度,甚至会损坏温度计,这点我们大家都要注意。

二、了解摄氏温度的读写

1、认读零上温度:

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了解,但是你会看温度计上的温度吗?

生:

会!

(师出示课件,演示:

0℃)

生:

零摄氏度。

师:

读得很好,读温度的时候要带上单位读。

(教师课件演示:

1℃、2℃、5℃、10℃、22℃)

生:

1摄氏度、2摄氏度、5摄氏度、10摄氏度、22摄氏度。

(教师课件演示:

22.5℃)

生:

22摄氏度生:

23摄氏度生:

22.5摄氏度

师:

意见不统一了,再仔细观察一下。

(教师分别演示22℃和23℃,在定在22.5℃上。

生:

耶!

22.5摄氏度。

师:

同学们真厉害,有信心挑战难读的温度吗?

2、认读零下温度:

(教师出示另一个课件,演示:

0℃)

生:

零摄氏度。

(教师课件演示:

-1℃)

生:

19摄氏度。

生:

零下1摄氏度。

师:

出现分歧了,到底是几摄氏度?

请仔细观察一下。

生1:

我认为是零下1摄氏度。

师:

理由呢?

生1:

零摄氏度以下都是零下温度,往下数到10的地方就是零下10摄氏度,往下数一格就是零下1摄氏度。

师(用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的目光扫视全班):

有不同意见吗?

生:

没有!

师:

田思远同学不仅说的很正确,而且说得很完整,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教师课件演示:

-2℃、-4℃、-6℃、-10℃)

生:

零下2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零下6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读写摄氏温度:

师:

很好!

再来看这两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师课件出示表示37°C和-4°C的两个温度计画面!

生:

37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

师:

读得不错,但是你会不会写呀?

生:

会!

师:

把它们写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请两名同学上前板演。

学生书写温度(37°、0下4°;37°C、-4°C)

师:

一起看一下上面两位同学写的温度?

谁写得比较准确呢?

生:

后面一位。

生:

殷悦的。

师:

不过要注意书写顺序。

看老师写一下,象减号一样的短横,表示零下,摄氏度,先写C再写°。

(教师示范书写-4°C)

师:

请同学照着老师的写法再写一遍。

学生书写。

师:

再来练一练,(课件出示100℃32℃0℃-6℃四幅温度计画面)把读法和写法都写出来。

学生书写。

师:

参照大屏幕的提示,小组内互相检查一下,写错的同学请立即改正。

学生校对,教师巡视指导。

三、观测温度计上的温度

1、尝试观测温度计上的温度:

师:

纸上的温度我们读写都掌握得很不错,想不想实战演练一下,读读温度计上的温度?

生:

想!

师:

请同学们拿起材料盘中的温度计,两个人一组读出现在温度计上所指示的温度,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读温度并记录。

师:

请几个小组将你们读数报出来,老师来记录。

生:

27°C、31°C、34°C、31°C、32°C、30°C、32°C、27°C。

2、思考交流观测温度计的注意点:

师:

咦?

温度有些不一样呢!

相差最大的有7°C呢!

我们在同一个教室里,差不多的温度计,为什么测出来的温度差异这么大呢?

生1:

有同学在测的时候,把手放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了。

生2:

我们呼出的热气影响了。

生3:

有的同学看错了。

师:

看来看温度计上的温度也有很多注意点,讨论一下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

学生小组开展讨论,大约1分钟左右学生们讨论基本结束,有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生1:

看温度计的时候手应该捏在温度计的上面,摒住呼吸,不然会影响温度计的温度的。

生2:

看的时候要看仔细,不能看错。

生3:

看温度计的时候应该横着看,医生都是这样拿的。

师:

是不是一定要像医生那样横着看呢?

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温度计,家里的、工厂里的等,观测温度时是横放的多还是竖放的多?

生3:

不一定,好像温度计大多是竖放的。

师:

在我们生活中,一般情况下温度计都是竖着放的,所以我们读数一般也是竖着读,医生使用的体温表跟我们平时使用的温度计有些不同,打开课本翻到最后一页了解一下。

学生打开书本阅读资料。

师:

刚才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是这样读取温度计上的温度的(教师演示从上读温度计的方法),这样的读法正确吗?

生:

不对!

师:

那怎样做才能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呢?

生1:

读取温度计上温度的时候应该是平视的。

生2:

和我们读取量筒上的读数一样,应该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平视。

师:

说的非常好!

谁来完整的说说我们读取温度时要注意的问题?

生1:

手要拿在温度计的上端;不要用手摸温度计的玻璃泡;眼睛要与温度计液面保持水平;读数时要看清楚数字。

生2:

我有补充:

我们的手和呼出的热气或其他原因都不能影响到温度计的读数。

师:

好!

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问题,还要注意保护好温度计,尽量避免碰撞等原因损坏温度计。

3、再次观测温度并交流:

师:

我们再一起观测一下现在温度计上的温度。

学生观察温度计,认真读数,并不时互相提醒观测的注意点。

师:

下面请同学们按小组顺序汇报观察到的温度。

生:

27°C、27°C、28°C、27°C、26°C、26°C、27°C、27°C、27°C……

师:

咿!

温度还有些不一样呢!

这又是为什么?

生1:

可能有些同学在读数的时候还不够注意。

生2:

也有可能是温度计的原因,说不定哪个温度计不太准确呢!

师:

是呀,影响温度计测量的原因很多,那么怎么做才能让测量更准确些呢?

生1:

更加认真的测量温度!

要很小心!

生2:

让的其他同学也来看一看,看两个人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3:

多测量几次,取平均数!

生4:

还可以用其他的温度计来测一测。

师:

(竖起大拇指)多么宝贵的建议那!

同学们真是厉害!

做到测量更准确关键是我们要看我们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相信我们下次测量的时候一定会更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